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合菌群

混合菌群

混合菌群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23983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微生物学通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等;混合菌群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学辉、亓文钰、冯玉杰等。

混合菌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3983 占比:99.97%

总计:324066篇

混合菌群—发文趋势图

混合菌群

-研究学者

  • 谢学辉
  • 亓文钰
  • 冯玉杰
  • 刘娜
  • 李强
  • 李政
  • 柳建设
  • 许菡
  • 元英进
  • 刘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波; 刘娜; 秦祎婷; 朱少东; 郭庆贤; 张悦; 董传斌; 张海洋
    • 摘要: 以偶氮染料活性黑5作为目标污染物,在静置培养条件下,驯化能够脱色降解活性黑5的混合菌群。通过改变不同环境条件,包括pH值、初始染料浓度、碳源,分析混合菌群对活性黑5的脱色效果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偏酸性、中性条件相比,偏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混合菌群对活性黑5的脱色作用;随着初始染料浓度的增加,混合菌群脱色率逐渐降低;当pH为9时,在不同碳源作用下,混合菌群对活性黑5的脱色率均可达到90%左右。因此,该混合菌群对偶氮染料具有较好的脱色潜力。
    • 张晓丹; 张姗; 王红玉; 刘洪艳
    • 摘要: 【目的】探究预处理方式对海带生物质利用率及产氢量的影响,为实现大型海藻资源化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预处理的海带水解液中生物质利用率(多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单糖的组分及含量)。采集渤海天津海域潮间带污泥作为菌源,不同预处理的海带水解液为混合菌群富集培养基,测定混合菌群的生长和产氢量。【结果】硫酸预处理显著提高了海带生物质利用率(P<0.001),其中多糖质量浓度为(0.71±0.02)mg/L,还原糖质量浓度为(0.34±0.02)mg/mL,主要单糖质量分数为54.01%。混合菌群基于盐酸预处理的海带水解液累积产氢量最高,为(825.68±14.5)mL/g,相比对照组提高3.7倍。干热、湿热和硫酸预处理下,混合菌群利用海带水解液产氢量分别为(222.22±19.8)mL/g、(237.04±23.8)mL/g和(340.74±22.1)mL/g。【结论】以海带水解液为唯一底物时,硫酸预处理方式对提高海带生物质利用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盐酸预处理方式下,富集混合菌群利用海带水解液产氢效率最高,可应用于海带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 吴燕君; 张雨晴; 项文杰; 陈诺; 雷宇芬; 赵芝清
    • 摘要: 2,4-二氟苯胺(2,4-DFA)为难生物降解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接种3种不同驯化污泥,分别采用普通富集法和复筛富集法,进行了功能菌群富集,并考察了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复筛法富集得到的3种功能菌群具有更好的降解能力,可有效降解300~1800 mg/L的2,4-DFA,且也可有效降解2-氟苯胺、3-氟苯胺、4-氟苯胺、3,4-二氟苯胺和2,3,4-三氟苯胺,目标物去除率和脱氟率分别可达40% ~100%和8% ~100%.此外,就耐酸、耐碱和重金属耐受能力而言,两种方法富集的菌群各具特色.
    • 谢林培; 祝冲之; 张晓东; 余冉; 展漫军; 孙丽伟
    • 摘要: 以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的生物堆反应器中PAHs降解效果,并通过对PAHs高效降解混菌的筛选富集,探讨菌液投加对生物堆技术处理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作用效能.结果表明,生物堆运行过程中土壤pH和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总PAHs在9 d内快速降解,降解率达到80%以上,之后基本不变;生物堆在短期内(9 d)对低分子质量(2~3环)PAHs具有较高降解效率,达到91%;但中、高分子质量(4~6环)PAHs的降解效率只有60%,降解中、高分子质量PAHs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试验期内添加表面活性剂、通风和投加PAHs降解菌液对总PAHs降解率均没有显著提升,但添加菌液后土壤脱氢酶活性大幅升高,投加菌液的3#和4#处理在80 d时脱氢酶活性较41 d时分别增加约7倍和9倍.PAHs降解菌液可能对PAHs降解中间产物的进一步矿化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并通风处理的脱氢酶活性更高,达到10740μg·g-1·h-1,说明其对中间产物降解的促进作用更大.该研究验证了生物堆技术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有效性,并对比了不同强化措施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为该技术在PAHs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 王怡琴; 谢学辉; 郑秀林; 张庆云; 从军灏; 刘娜; 柳建设
    • 摘要: 为探究模拟茶叶渣中关键成分制成的复合激活剂,提高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对活性艳蓝19(reactive brilliant blue 19,RB19)脱色降解的机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非标及定量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72 h的培养,复合激活剂使菌群DDMY1的脱色率提高了7.24%,而菌群DDMY2的脱色率仅提高了1.77%,其对菌群DDMY1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对菌群DDMY2的作用。同时,激活剂能够富集肠杆菌属,这可能是增强混合菌群对RB19脱色降解的原因。在激活剂诱导下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差异蛋白参与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主要为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碳代谢。除上述的通路外,苯甲酸的降解途径也得到了证实。推测RB19被先降解为苯甲酸酯,随后进行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等。研究结果对于激活剂强化染料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郝至纯; 石先阳
    • 摘要: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两株脱色细菌,经对比实验组合成J-H混合菌群降解孔雀石绿并分析其动力学特征,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染料脱色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GC-MS分析混合菌群降解产物,揭示混合菌群处理孔雀石绿的优势及协同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兼氧、pH 7.0、30°C条件下,混合菌群对浓度为50 mg/L的孔雀石绿4 h时的脱色率接近100%;混合菌群的完全脱色时间较纯菌株快5倍以上且该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混合菌群对孔雀石绿的脱色效率受到供氧条件、染料浓度、pH值和温度的影响,对孔雀石绿的降解产物主要有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和4-(二甲氨基)苯酚.结果均证实该混合菌群可作为一种高效降解孔雀石绿的微生物.
    • 王怡琴; 谢学辉; 郑秀林; 张庆云; 从军灏; 刘娜; 柳建设
    • 摘要: 为探究模拟茶叶渣中关键成分制成的复合激活剂,提高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对活性艳蓝19(reactive brilliant blue 19,RB19)脱色降解的机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非标及定量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72 h的培养,复合激活剂使菌群DDMY1的脱色率提高了 7.24%,而菌群DDMY2的脱色率仅提高了 1.77%,其对菌群DDMY1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对菌群DDMY2的作用.同时,激活剂能够富集肠杆菌属,这可能是增强混合菌群对RB19脱色降解的原因.在激活剂诱导下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差异蛋白参与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主要为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碳代谢.除上述的通路外,苯甲酸的降解途径也得到了证实.推测RB19被先降解为苯甲酸酯,随后进行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等.研究结果对于激活剂强化染料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娜; 郑秀林; 谢学辉; 孙朋; 王丽; 苏海民
    • 摘要: [背景]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产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利用混合菌群降解偶氮染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但降解过程中氧气的存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偶氮染料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目的]探讨氧气对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的影响,分析氧气对混合菌群脱色降解偶氮染料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混合菌群DDMY1在3种培养条件(好氧、厌氧、兼氧)下,对7种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探讨偶氮染料脱色液对氧气的响应情况,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脱色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在兼氧和厌氧条件下反应48 h后的染料脱色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发生较为明显的复色现象,如活性黑5、直接黑38;UV-vis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复色现象是由于脱色液与氧气接触之后产生新物质所致;FTIR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群对发生复色反应的偶氮染料仍然具有一定脱色降解效果,但是脱色尚不够完全.[结论]兼氧和厌氧条件下,氧气对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合菌群对偶氮染料的整体脱色效果,这可为今后研究偶氮染料彻底生物降解提供理论基础.
    • 杜金宇; 任学勇; 青春耀; 荆艳艳; 李林泽; 王毅
    • 摘要: 以光合、厌氧细菌混合菌群为对象,研究了混合菌群共发酵产氢过程中产氢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混合菌群生物共发酵产氢过程中关于菌体质量浓度、底物利用及产氢量的动力学模型.将光照因素引入混合菌群产氢动力学模型中,采用同伦摄动法(HPM)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混合菌群共发酵产氢过程中菌体质量浓度、底物利用及产氢量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模型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共发酵产氢过程中产氢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建立的3个动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动力学参数中最大比生长速率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最大,最大比生长速率对菌体质量浓度影响的变化量达到79%,对底物质量浓度影响的变化量达到118%,对产氢量影响的变化量达到98.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