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144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0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11395篇;相关期刊43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七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石油污染的相关文献由331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启星、郭书海、王卅等。

石油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0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11395 占比:99.18%

总计:112312篇

石油污染—发文趋势图

石油污染

-研究学者

  • 周启星
  • 郭书海
  • 王卅
  • 吴波
  • 唐景春
  • 夏文香
  • 张发旺
  • 张胜
  • 陈立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娅; 付朝阳; 李绪燕; 张雨辰; 丛心怡; 邓怡然; 葛秀丽
    • 摘要: 随着化石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土壤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的优势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土壤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术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研究展望。
    • 周梦瑶; 程丹妮; 尹佳乐; 车文静; 史美晨; 尹丽丽
    •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聚焦大庆市石油污染情况,主要依靠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大庆市石油污染及处理情况,采用预防为主、提高人们环保意识、规范法律监督、生物和非生物治理、政府监管、资金保障和企业责任感等方面,提出了更好地保护大庆生态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 陈明珠; 施宠; 何飞焱; 罗义; 董丁
    • 摘要: 为筛选出能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本研究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地区污染土壤,以当地18种野生和种植的植物作为筛选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18种植物在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为50 g/kg中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土壤石油烃降解率等指标,研究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3种植物受石油污染影响较小,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5.55%、100%、84.44%;处理组根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高出对照组13.56%、22.76%、38.47%;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三种植物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55.24%、59.67%、60.63%,对石油污染土壤有良好的耐受性,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力。
    • 李迎鹤; 刘东; 于杰; 赵平南; 张潇元; 苏俊涛; 韩松
    • 摘要: 以持续供给正十六烷为外界环境压力,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正十六烷高效降解菌株,命名为L1.经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该降解菌株为溶血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环境因子(正十六烷体积分数、菌液接种量、初始pH值、NaCl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对该菌株降解正十六烷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接种量4%、初始pH值8、NaCl质量浓度5 g/L,35°C,150 r/min振荡培养的条件下,12 d后对体积分数为0.5%(3867 mg/L)的正十六烷降解率可达62.0%.
    • 赵效锋
    • 摘要: 水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稳步推行,由于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了解较少,且水生态文明意识较差,使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较慢。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垃圾污染、水污染、过度捕捞及石油污染等,使水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危机。
    • 王之语; 原陇苗; 刘艳红; 马荣; 吴应琴
    • 摘要: 为探究长庆油田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特性,在该油田多个油井附近采集了10处含油污染土壤进行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降解实验。通过对筛选出的四株石油烃降解菌株5-5、5-X、9-2、10-3进行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生化理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出这四株菌株分别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乳酸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14 d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这四种菌株对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50.92%、51.27%、78.30%和44.39%;尤其菌株Pseudomonas sp.9-2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且对不同组分石油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芳烃)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4.65%、69.73%和59.07%,对长链正构烷烃也体现出了较好的降解性能。另外,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eudomonas sp.9-2对pH和盐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0~10.0、0.5%~6.0%,表明该菌株对盐碱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盐碱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 卢笑玥; 焦子怡; 赵雪; 贾小敏; 曹妮妮; 陈敏捷; 张淳; 邓健
    • 摘要: 为揭示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植被群落演替规律,探究不同恢复年限油井迹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在陕北黄土高原典型石油开发区选取不同自然恢复年限的油井开发迹地,开展植被群落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随恢复年限增加,油井迹地植物群落科、属、种均有所增加,豆科、菊科、禾本科物种占比最大。2)从恢复1年到20年群落草本盖度、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4.04%、160.00%、168.68%和49.21%;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也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均匀度指数则先增大后减小;恢复20年时群落盖度和植物个体数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草地(P0.05)。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总石油烃含量、土壤容重、全氮等指标显著相关(P<0.05);土壤理化指标对油井迹地恢复过程物种变化特征的解释率为62.13%,但不同物种对土壤养分指标的响应有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呈协同变化的关系,总体朝自然恢复草地的方向恢复。
    • 潘林; 曹瑞; 焦德志
    • 摘要: 为探究石油污染对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完善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维持根系固土能力及恢复水土调控技术,以扎龙湿地芦苇种群的原位土壤为材料,模拟轻度(3 g/kg)、中度(6 g/kg)、重度(12 g/kg)的石油污染,采用盆栽的方式培养芦苇根茎60 d,利用土壤分析仪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芦苇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丰度和组成。结果表明:石油污染显著提高(P0.05);芦苇根际土壤中细菌包含33门111属,其中Proteobacteria占37.31%~46.6%,为优势菌群;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共计23种,其中Pseudomonas和Hydrogenophaga是优势菌属,对石油污染有良好适应性。轻度石油污染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最低,重度污染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最高。石油污染促进Pseudomonas和Hydrogenophaga的生长,抑制Exiguobacterium、Rhodoligotrophos、Citrobacter、Aridibacter、Azoarcus、Gp21、Mongoliicoccus的生长。石油污染改变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对芦苇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 杨俊杰; 黄妙芬; 骆蔚健; 王忠林; 邢旭峰
    • 摘要: 目前,学者主要关注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海面油膜。然而,经海洋物理过程或人为喷洒化学分散剂处理形成的水中油对海洋生境也具有危害作用。水体上行辐亮度是水色传感器的重要信号源,通过分析含油水体的上行辐亮度光谱特征,探索快速有效地遥测水中油的方法对保护海洋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连港海域现场实测数据及Hydrolight模拟含油水体水下光场,通过分析上行辐亮度随波长、水深及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特征,剖析水中油对上行辐亮度光谱的影响及水中油的敏感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水中油的主要波谱响应区间位于可见光波段(380~760nm)。随着水中油浓度的增加,上行辐亮度光谱峰值有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及蓝光波段辐亮度量值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处于水色遥感的探测光谱范畴,为利用水色遥感技术探测水中油提供了光谱依据。其次,上行辐亮度随水深逐级递减,并在接近水体下界面前不降反升的现象说明刚好在水面之上的上行辐亮度由各深度水体组分的后向散射及下界面的反射共同贡献,再经水汽界面上行透射而得,属于水体辐射传输的核心机理。这与水面油膜通过油类物质改变海表反射率而产生与自然海表不同反射光谱的探测机理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再者,与含水中油水体后向散射产生的上行辐亮度相比,海表对太阳光的反射属于强信号,会掩盖水体组分信息。水色卫星搭载的水色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侧摆能力,能避开太阳辐射反射信号并接收到含水中油水体的上行辐亮度;水色卫星的当地过境时间一般为10至14点,且水色传感器具有高信噪比特征,满足含水中油水体的暗像元探测要求。该研究揭示了水色遥感探测含水中油水体的光谱和机理依据,表明可以视水中油为一种新的水体组分,基于光在水体中的辐射传输过程,开展含水中油水体的水色遥感反演研究。
    • 李时琛; 周航海; 姜丽佳; 林晓云; 章春芳; 李艳红
    • 摘要: 我国世界一流港口的建设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沿海滩涂石油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许多沿海滩涂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根据不同的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的生物修复策略,在沿海滩涂石油污染环境中的适用性也各不相同。针对沿海滩涂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策略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行总结。首先,基于原位生物修复策略,在回顾传统生物刺激修复策略的同时,对各种新兴生物刺激修复策略,包括添加增溶乳化剂、酶制剂和环保调节剂等策略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石油烃降解功能菌和降解辅助菌对生物强化修复策略进行了归纳,并阐述了生物堆和生物反应器作为替代方案可以弥补沿海滩涂石油污染原位修复策略的不足;最后,总结了各类生物修复策略的适用环境,并对多学科交叉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沿海滩涂石油污染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