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用)分析

(火用)分析

(火用)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28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2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189370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制冷学报、流体机械、节能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等;(火用)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62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红光、陈清林、傅秦生等。

(火用)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2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9370 占比:99.67%

总计:189996篇

(火用)分析—发文趋势图

(火用)分析

-研究学者

  • 金红光
  • 陈清林
  • 傅秦生
  • 蔡睿贤
  • 张冰剑
  • 金苏敏
  • 冯霄
  • 张磊
  • 成庆林
  • 李永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永安; 孙浩迪
    • 摘要: 针对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运行特性及能量分析,采用常规[火用]分析方法计算了各组成部件及整个系统的[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分别增大高温级和低温级压缩机频率,系统的制冷量均增大,系统制冷系数COP均先增大后减小,低温蒸发器、低温压缩机和高温压缩机的[火用]损均较高,是系统薄弱部位所在。当高低温级压缩机频率高于200 Hz时,继续增大压缩机频率,[火用]损增加速率变大,[火用]效率降低,系统制冷系数COP开始下降。相比于高温级压缩机频率,低温级压缩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大。
    • 高翔; 李太禄; 张维明; 孟楠
    • 摘要: 建立了一种垂直主裂缝跨越3层不同孔隙度的地热储层模型,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地热储层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其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性能进行耦合和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裂隙宽度和裂隙粗糙度4个储层参数对生产井产能和干热岩发电性能影响,最终定量分析了4种特征对生产井温度和单位输出功的不同影响度。结果表明系统在前30年工作周期内,在第5年之前,改变注入温度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影响较小。在不考虑储层中换热流体渗漏的情况下,注入井流量越大,生产井温度越低;注入井温度越高,生产井温度越高。对于地面发电系统,注入温度对发电性能影响最显著,注入流量对地面发电系统影响较小,即地热储层结构对发电系统的输出功、效率及[火用]损失有决定性的影响。
    • 边江; 杨健; 蔡伟华; 花亦怀; 蒋文明; 曹学文
    • 摘要: 将LNG运输船上产生的闪蒸气(BOG)进行再液化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利用LNG直接膨胀制冷的新型BOG再液化工艺。借助Aspen HYSYS软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建模模拟、[火用]分析、灵敏度分析以及不同流程间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再液化系统的比能耗为0.6233 kW·h/kg,[火用]效率为42.9%;当再液化系统中BOG的压缩压力与LNG的加压压力相差200~250 kPa时,系统的比能耗更容易达到最小值;再液化系统对LNG组分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当提高轻组分的含量有助于降低系统的能耗。新工艺既具备氮膨胀式再液化系统投资低、结构简单的优势,又具有低能耗的特点,是未来双燃料LNG运输船上BOG再液化工艺的可选方案。
    • 王文焕; 李志炜; 李秋白; 戴晓业; 史琳
    • 摘要: 鉴于供热机组常在非额定工况下运行,建立了供热改造机组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国能泉州电厂300 MW凝汽式供热改造机组为例,分析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运行的热力特性,并从能量品位的角度定量计算了变工况条件下供热机组的[火用]效率和局部[火用]损失率。结果表明:在特定热用户条件下,随着主蒸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总热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发电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提高;主蒸汽流量不变时,随着第1级回热抽汽(一抽)流量的增加,热电厂的[火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最佳的一抽供热抽汽量,使得机组热力性能最优。汽轮机组实际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热用户需求和机组热力特性,选择合适的主蒸汽流量和抽汽供热流量,以确保热电厂保持较高的[火用]效率。
    • 刘健圳; 田丽亭; 吴转转; 胡紫林
    • 摘要: 搭建了以水为冷却工质的PV/T系统装置,利用卤钨灯模拟太阳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从系统效率、(火用)能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探讨了冷却水流量对PV/T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水流量为20~100 L/h时,与普通PV系统相比,PV/T系统中PV板的温度降低了9.6~13.5°C,电效率增加了0.78%~1.09%;冷却水流量每增加10 L/h,电效率提高0.039%;热效应增加47.32%~62.63%,系统综合效率大幅提升。冷却水为层流时,系统热(火用)随流量增加而减小;冷却水为湍流时,热(火用)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电(火用)随流量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当冷却水流量为40 L/h时,系统(火用)效率最低。PV/T系统的电能产量、CO_(2)减排量和碳排放费用减少量比普通PV系统增加了5.6%~7.8%,系统性能和环境经济性得到明显提升。
    • 程泽扬; 蔡磊; 吴谋亮; 刘文斌; 管延文; 王旭; 谭丽坪
    • 摘要: 利用[火用]及[火用]经济分析方法,应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定量研究H_(2)O和CO_(2)作为稀释剂时对LNG富氧燃烧系统(O_(2)/H_(2)O燃烧系统和O_(2)/CO_(2)燃烧系统)的能耗及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_(2)/CO_(2)燃烧系统的总[火用]效率为51.12%,高于O_(2)/H_(2)O燃烧系统的36.35%;O_(2)/CO_(2)燃烧系统可避免[火用]损率为19.97%,远高于O_(2)/H_(2)O燃烧系统的11.99%。从系统整体而言,在保持系统进料及燃烧条件相同的条件下,O_(2)/CO_(2)燃烧系统[火用]效率更高,从能耗角度来讲,CO_(2)更适合作为LNG富氧燃烧系统的稀释剂,以CO_(2)作为稀释剂可以提高富氧燃烧系统各个组件的优化潜力。
    • 刘慧俊; 李风雷
    • 摘要: 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增效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建立系统的能量模型和(火用)模型,以R134a为制冷剂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冷凝温度的升高,系统机械性能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中间冷凝温度为38°C时,系统机械性能系数达到最优值;随着中间冷凝温度的升高,(火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中间冷凝温度为22°C时,(火用)效率达到最优值;系统机械性能系数、制热量、(火用)损失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太阳辐射照度的增大,系统机械性能系数、(火用)效率及制热量均有明显提升;系统中(火用)损失最大的部件为集热发生器,提高集热效率、采用合理的运行参数是提高系统(火用)效率的关键.
    • 成庆林; 张学强; 孟岚; 孙海英; 孙巍
    • 摘要: 油气集输系统在油田生产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能结构复杂且耗能巨大,有必要对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探究了能量成本分析法、热力学三箱分析法、遗传算法、改进粒子算法、神经网络等在油气集输系统用能评价方面的相关应用,总结了能量分析、[火用]分析、数学评价等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能量分析方法能更为简便直观的评价油气集输系统的整体用能水平,给出低成本的运行方案;[火用]分析方法能够确定集输系统的用能分布情况,找出用能系统的薄弱环节;数学最优化算法更侧重于实现油气集输系统的布局优化策略;数学评价方法主要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能效评价及能效预测,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企业的节能降耗提供理论依据。
    • 曲明璐; 王海洋; 闫楠楠; 卢明琦
    • 摘要: 针对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是否具有节能优势,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全年运行对比,并进行了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的全年平均电效率、全年总发电量、热泵机组COP、能耗及[火用]损均优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加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
    • 许艺欣; 彭星煜; 郭新磊; 任彬; 卿明祥; 李虹
    • 摘要: 为了提高凝析油稳定系统能效,基于(火用)分析寻找系统用能缺陷,从有效能的损耗路径出发,采用响应面工艺参数优化来降低有效能的损耗,并采用闪蒸不凝气回收利用工艺将废弃的有效能回收利用,从而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研究表明:(火用)损主要来自于凝液换热器、闪蒸分离器和凝析油稳定塔,三者(火用)损之和约占工艺总(火用)损的95%;通过响应面模型对基于(火用)损的敏感性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佳闪蒸温度为25°C,闪蒸压力为1.05 MPa,凝析油稳定塔重沸器温度为90°C;增设了闪蒸气回收一体化装置,回收废弃的有效能为28121.89~39537.34 kJ/h。优化后系统整体(火用)损失减少108100.50~113406.29 kJ/h,综合能耗降低4375.67~4437.05 MJ/d,凝析油产品的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