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08篇;相关期刊952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南风窗、历史学习(高考)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现代中国的相关文献由159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隽、许纪霖、张颐武等。

现代中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9 占比:22.9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108 占比:77.02%

总计:7930篇

现代中国—发文趋势图

现代中国

-研究学者

  • 叶隽
  • 许纪霖
  • 张颐武
  • 陈予欢
  • 本刊编辑部
  • 许章润
  • 陈平原
  • 丁世鑫
  • 任剑涛
  • 唐小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景贤
    • 摘要: “现代中国”文明根源的讨论,需明晰四项前提:一是“现代中国”的七项构筑条件;二是“现代中国”可以区划的四个历史阶段;三是“现代中国”在历史进程中所展现的方向性、整体性与结构性;四是“现代中国”的理念表达方式。“现代中国”的文明根源则由五项思想成分组成:一是中国人的一种务实的人文主义态度;二是中国人所始终坚持的个体命运是与家、国命运密不可分的观念;三是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强调;四是社会发展应由价值理性、知识理性与历史理性所组成之思想力的运用构筑;五是中国现代化所形塑的“文明现代性”应以和谐、秩序、进步、共利为原则,关于世界的理念,则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 李怀印
    • 摘要: 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民族国家形成路径,远非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历史的认知范式,尤其不能简单适用于数世纪以来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现代中国规模之"大",既有清朝以前的历史和人口作基础,也是清朝国家对边疆的整合和有效治理的结果,而现代中国结构之"强",是18世纪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关系辩证运动的历史产物,其产生路径迥异于西方所谓"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过程。
    • 曾攀
    • 摘要: 本文以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为中心,将文化传统如何在19、20世纪危难时代的中国延续的命题,诉诸具体的物质形态、人物主体及政治历史之中。探询百年来中国走进现代的历史场域里,郑梦梅等人物形象身上的仁义、德性、仪礼、信诺等伦理品质如何守持与更迭,尤其在20世纪的革命历史中,如何衍变为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行旅"中的曲折历程,尤其以"平安批"为物质载体,通过物之史、人之史与国之史的交织,展现出物质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多重纠葛,而作为总体性的文化传统,势必在这个过程经历种种周旋和博弈,在现代场域与世界浪潮中,重新反观、审视并且扬弃、重塑自身,在游历19、20世纪沉浮跌宕的历史之后,以当代化形态烛照21世纪之中国。
    • 赵书刚
    • 摘要: 闻一多以诗人、学者和斗士著称于世,而他强烈的海权意识和祖国统一理念则鲜为人知。首先,他把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沿海城区和四面环海的宝岛台湾,昵称为“七子”,即中国大海之子,“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防海的健将”。他深刻揭露西方列强掳去“肉体”,啖着“骨肉”,咽着“脂膏”,百般侵犯中国海权。其次,闻一多主张“为了民族的永生”“背城一战”,“想尽方法向帝国主义索回”丧失的海权。再次,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海权被侵犯的危局,闻一多没有消沉,更没有像一些人那样赌咒有国还不如无国,而是胸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唤醒“熟睡的神狮”。赤诚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闻一多捍卫国家海权、渴望祖国统一的力量源泉。
    • 王先明
    • 摘要: 作为阶级的地主概念,是伴随着现代历史进程而形成的事实.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传入中国并被接纳之前,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形成地主阶级的话语.在阶级革命语境中,地主这一概念才获得时代性诠释,以地主为对象的现代革命历史进程由此展开.革命语境下的地主及其阶级释义的有效性,当然地被限定在革命的逻辑体系之内,它与生俱来的土地权属特性却无法被湮灭.这是一个基于历史,也本源于历史,又终将超越历史的时代性论题.
    • 王莅
    •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贯彻百年党史教育,重点是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理解现代中国,进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点、线、面的维度不断推进.与此对应,社会性质论战与社会形态理论、真理标准问题与实践思维方式、教材体系改革与基本原理体系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深度互动,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何显明
    • 摘要: 近代中国危机的全面性、深刻性,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崇高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必然是一场改天换地式的总体性革命.在建立具有强大的政治整合能力的现代国家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推动现代中国完成了规模空前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民生革命和文化革命,建构形成了与国家主导的赶超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保障、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现代国家对后发大国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将民族复兴大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 任剑涛
    • 摘要: 国家的总体结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联结构,但古今呈现状态具有根本区别.在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体系与会、社机制的关联结构,是一种低互动机制.在现代国家中,国家权力与社会组织之间是一种高互动机制.这一机制无法从传统国家萌生,而自社会脱胎出来,这注定了现代中国国家权力对社会的高度警惕与挤压定势.中国的现代社会不是传统会社的直接产物,在现代社会勃兴时,它试图颠覆传统国家,寻求社会主导的空间.因此,现代中国的社会是先于国家而蓬勃发展的.在社会寻求建构国家的强大组织机制,并完成了民族国家权力结构的建构以后,国家却与社会分道扬镳不说,而且反噬社会,成为扼制社会的强大力量.其间,国家主义成为社会组织力量建构起新型国家的精神支柱.为了建构起规范的现代国家总体结构,有必要以社会重建对弈国家主义.
    • 林昱凡
    • 摘要: 现如今,我国行政法学并没有提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化,这不仅影响着实践发展中法治意识的落实,而且为现代行政法学推广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文在了解目前中国行政法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实践发展涌现出的问题,分析如何划分现代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
    • 丁世鑫
    •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至少出现过四次戏剧改编,分别是1944年徐迟的《小涅丽》、1944年陆洪恩的《罪与罚》、1945年锡金的《赌徒别传》和1947年姚易非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四次改编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遑论研究,关于它们的历史信息,除了后两部还比较丰富以外,前两部则极其匮乏,尤其是《罪与罚》,目前只能从当年的广告宣传册的《本事》中领略它剧本的风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