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484587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液压与气动、中国机械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等;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聂幸福、刘义、廉星慧等。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84587 占比:100.00%

总计:6484665篇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文趋势图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研究学者

  • 聂幸福
  • 刘义
  • 廉星慧
  • 杨加丰
  • 郑勇
  • 吴苾曜
  • 周兴利
  • 梁锋
  • 欧阳石坤
  • 谢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佳; 王青春; 吕欣; 刘文健
    • 摘要: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简称AMT)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结构简单、生成继承性好。建立汽车动力性、等速油耗和NEDC循环工况油耗的数学模型,分析AMT的起步换挡过程及相应的离合器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和Stateflow,对AMT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仿真分析,并在NEDC循环工况下采用车速差和车速差变化率的双参数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模糊控制,同时制定该循环工况的经济性换挡规律。结果表明:起步时间由最低挡传动比大小决定,传动比越大,起步时间越短,八挡AMT起步时间最短,仅为1.48s,相较于最长起步时间1.61s的六挡AMT缩短了8.1%;加速时间不仅与起步时间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与挡位数量、各挡传动比大小和换挡规律息息相关,六挡AMT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最短,为13.16s,相较于最长时间14.18s的五挡AMT缩短了7.2%;相同情况下,增加挡位数量会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十挡AMT的NEDC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最低,为6.533L·(100km)^(-1),相较于最高百公里油耗6.793L·(100km)^(-1)的五挡AMT缩短了3.8%。
    • 王国元; 张西龙; 薛斌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纯电动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电控实验系统。该系统硬件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柜、控制器硬件、上位机和下位机等。上位机用于LabVIEW和Matlab/Simulink软件的调试和联合仿真;下位机运行整车动力学模型。动力系统建模、换挡策略及制动能量回收等模块均采用Simulink进行搭建。该系统可计算AMT各个档位的传动比和整车重量,计算驱动、制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与回收,以及编写驱动电动机的CAN协议等实验,有助于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控AMT换挡策略,制动能量回收和Simulink与LabVIEW的联合仿真等知识。
    • 沙迪; 赵效虎; 颜克亮; 石忠瑞
    • 摘要: 近年来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装机率越来越高,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论文主要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换挡策略、自学习的功能及其换挡的品质进行介绍。在进行结构原理分析时选取典型的双中间轴形式,并对集成式和外挂式的选换挡机构特点进行分析;在进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策略分析时,结合发动机实际万有特性曲线进行两参数换挡规律介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自学习功能及换挡品质也是衡量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性能好坏的重要方面,论文对自学习的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商用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态势。
    • 陆江燕; 楼江天; 赵建辉
    • 摘要: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手动挡车辆变速的主要装置。为了提升手动挡车辆的变速性能,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中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研发进行了分析。
    • 范珊珊; 孙文军; 聂幸福
    • 摘要: 为了改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品质,换挡时变速器通过CAN总线暂时接管发动机控制功能,根据发动机控制方式将换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降扭、同步和还扭,以此实现换挡过程AMT与发动机、离合器的协调控制.该方法在装有WP12.375 E4发动机,16速AMT,SACHS SAE1#离合器的车辆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缩短换挡时间,提高换挡舒适性和动力性,为AMT换挡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 郭晶
    • 摘要: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同步器的自动控制方法,针对汽车电控机械式变速器自动控制过程分别完成发动机模型、传动系模型、自动控制动力模型与自动控制离合器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动变速器控制中部模型的构建,通过换挡力控制冲击度(锁止同步阶段)及调节同步器滑磨功率的影响,实现对变速器的有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有效加快离合器接合速度的同时,降低其冲击度及同步器滑磨功率,提高换挡质量及延长同步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汽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陈慧涛; 常思勤; 范爱民
    • 摘要: 针对采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EMVT)的汽油机,建立了面向控制的无凸轮发动机平均值模型.设计了EMVT的控制模块,实现了直接通过控制进气门运动来调节进气量,进而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转矩输出.在此基础上,针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合器传递转矩的发动机转速和转矩控制策略,以缩短换挡时间和提高换挡品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了仿真,验证了EMVT控制模块和发动机换挡过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周英超; 常思勤; 李波
    • 摘要: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power interruption duration of AMT,a time-overlapping gearshift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linear actuators. The structures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linear actuators were presented. A coupling system model including mechanical,electric circuit and magnetic circuit subsystems was buil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tor were analyzed by experiments. The time-overlapping control strategy was presented,and the position compound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two-degree-of-freedom control principle.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osition cascade controller achieves good response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erformance. When the speed difference is as 500 r/min and the synchronized equivalent inertia is as 0.01 kg·m2, gear-change from 2nd to 3rd,the time is about 130 ms,the time-overlapping control method has about 20ms time-saving,and the total time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15%.%为解决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动力中断时间过长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电磁直线执行器的时序重叠换挡系统.介绍了关键部件电磁直线执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机、电、磁耦合的系统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性能分析.提出了时序重叠换挡的控制策略,基于二自由度控制原理设计了位置复合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位置复合控制器具有较好的系统响应和扰动抑制特性;在转速差为500 r/min、被同步惯量为0.01 kg·m2条件下,采用时序重叠换挡方式由2挡换至3挡的换挡时间约为130 ms,时序重叠控制减少时间约20 ms,换挡时间缩短15%以上.
    • 张静云; 徐立友; 闫祥海
    • 摘要: 针对拖拉机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电控系统软件手工编程难度大、效率低、错误多等问题,基于Simulink/Embedded Coder提出了一种实现拖拉机AMT电控系统软件开发的方法。分析了拖拉机AMT自动换挡控制原理,利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自动换挡控制算法模型,利用Embedded Coder工具箱搭建了以TMS320F28335浮点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处理器的拖拉机AMT控制系统模型,借助灵思创奇开发的仿真管理软件RT-SIM进行了快速控制原型半实物仿真,将自动生成的代码移植到目标板进行硬件在环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imulink/Embedded Coder与RT-SIM开发的拖拉机AMT电控系统软件能够稳定运行,满足AMT系统的控制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