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97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2篇、会议论文276篇、专利文献41631篇;相关期刊394种,包括地球、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矿物成分的相关文献由26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涛、王时麒、何雪梅等。

矿物成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2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276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41631 占比:97.84%

总计:42549篇

矿物成分—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燕燕
    • 摘要: 以含有石英、长石与黑云母矿物成分的花岗岩为试验对象,利用高温SHPB(split hopkins on pressure bar)装置展开动态劈裂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作用后花岗岩的抗拉特性变化情况,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获取了花岗岩矿物质成分的抗拉特性参数;依据SHPB装置一维应力波与应力均匀性基本假设,推理获得了花岗岩应力分布与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作用后,花岗岩抗拉强度随冲击气压的提升而增加;其抗拉特性变化仅与石英和长石成分有关;当温度一致时,冲击气压与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成正比,且温度越高,花岗岩平均抗拉应变率趋于稳定的速度越慢;当高度一致时,随着温度的提升,花岗岩抗拉强度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且高度与抗拉强度呈正比.
    • 骆星宇; 淳野杨; 周东; 刘宗辉; 杜静; 戴书剑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温作用对黏土抗剪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炉对土体加热至105°C、200°C、300°C、400°C、500°C和600°C,待冷却后重塑制样,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成分分析测试、粒度分布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获得抗剪性能指标及其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05°C与200°C处理土体抗剪性能指标基本不变。200°C后处理的黏土重塑样初始切线模量随着温度增大始终增大。当温度由400°C升高至500°C时,应力-应变关系由硬化型转变为软化型。土体黏聚力c值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400°C是黏聚力最低值温度。c值降低阶段是由高温作用下土中有机质降解、矿物成分脱水所致,增大阶段是由于高温作用后土粒咬合作用加剧形成表观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Φ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0°C),分析认为是与高温作用后土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土粒咬合作用加剧相关。微观试验表明:105°C土体中具有絮凝结构。400°C土体粒间胶结作用不明显,土粒连接方式由面-面形式过渡到边-边与边-面形式。500°C与600°C土体孔隙减少,土粒间结合更为紧密。
    • 金佳旭; 付彦吉; 郑旭; 王文芳; 郝岩屿; 陈天宇
    • 摘要: 页岩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对我国的能源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页岩具有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孔隙率低等特点导致页岩气开采效率极低。为了探究氧化作用对牛蹄塘页岩的反应机理及在氧化作用下孔隙结构的变化,及探究合理的试验方案进而提高页岩的渗透率和页岩气的开采效率。本文以湖南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对牛蹄塘组页岩试样进行分级浸泡后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试样表面孔隙结构变化和裂隙演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氧化前后页岩自然断面和由于氧化作用导致断裂层理面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压汞实验测定氧化前后试样的孔隙结构和氧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率的改变。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在浸泡8 h后开始逐渐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在试样表面产生附着物,试样层理间力学性质随反应进行不断弱化,最终试样沿层理断裂。(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在原始页岩试样中铁元素以硫铁矿形式大面积附着在黏土表面,氧化后硫铁矿中的硫元素基本被氧元素替换。(3)通过压汞实验得到氧化360 h后的试样较原始试样的孔隙体积由0.041 mL·g;提升到0.137 mL·g;、孔隙率由9.35%提升至25.35%。由此可得,氧化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产生显著变化、增强了页岩气在页岩中的运移能力。
    • 石善志; 邹雨时; 王俊超; 张士诚; 李建民; 张啸寰
    • 摘要: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集层岩性复杂,岩石脆性对产能影响显著。在矿物学、力学参数及能量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提出适合芦草沟组储集层的脆性评价新方法,对比不同岩性的脆性特征。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集层黏土矿物含量较少,脆性矿物各成分含量接近,矿物成分脆性指数难以准确评价其脆性;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岩性脆性差异较大,泥质粉砂岩、砂屑白云岩和泥页岩的综合脆性指数较大,均大于0.60;白云质粉砂岩和泥晶白云岩的综合脆性指数中等,为0.50~0.60;白云质泥岩的综合脆性指数较小,为0.49;取自同一块岩心的岩样,平行层理方向脆性大于垂直层理方向;层理发育易导致岩石破裂形态复杂,影响脆性评价结果。
    • 邢慧通; 张晓丽; 何金先; 曹文杰; 杨甜甜; 王健; 师帅
    • 摘要: 致密气是发育于低孔、特低渗透砂岩中的一种非常规资源,具有丰富的潜在油气储量,但由于其致密低渗透性,压裂改造是致密气高效开发的必须手段,而砂岩储集特征及物质组成对初步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资源潜力和生产能力有重要意义。运用X射线衍射、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滇东威信地区二叠系龙潭组10个致密砂岩露头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潭组致密砂岩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5%和30.1%;其次为长石,平均含量14.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方解石和锐钛矿,虽然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但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9.05%和14.4%。通过矿物组分法获得龙潭组致密砂岩的岩石脆性指数为0.575,脆性效果较好,有利于压裂。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反映出龙潭组砂岩为深层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及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有关。研究区龙潭组致密砂岩储层为高黏土矿物储层,尤其是绿泥石、高岭石的普遍存在,对孔隙发育有消极作用,影响煤系气的运移与储存,总体上属于深层低渗透高黏土矿物砂岩储层。但龙潭组上段高含量的碳酸盐类矿物,充填在孔裂隙中,对砂岩具有较强的抗压实作用,也是后期溶蚀作用的物质基础,易形成次生孔隙,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和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龙潭组上段可作为下一步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和致密气开发的首选层段。
    • 康许浩
    • 摘要: 川滇黔地区乌斯河铅锌矿床的被发现,并随着勘探的程度加深,逐渐成为川滇黔地区的大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的矿物的镜下观察,得出了乌斯河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硫锑铅矿和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沥青等。对乌斯河矿床的成矿温度与典型MVT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其成矿温度应该为中-低温的成矿条件。并且对其各个成矿期的矿物加以分析将其矿化期分为一个热液期和三个矿化阶段,其中三个矿化阶段分别是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
    • 宋宏星; 周云; 付伟; 蔡永丰; 杜宇晶
    • 摘要: 为探讨湘东锡田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锡田垄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矿物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50 Ma,为晚侏罗世,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锆石原位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岩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的含铁指数和低的氧逸度,暗示其有利于钨锡成矿。综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中生代时期华南发生的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有关,本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区内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联系。
    • 吕天雪; 张国一; 易立新; 李忠诚; 宋鹏; 李思圻
    • 摘要: 针对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泉头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储层孔隙分形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方法,确定了该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分型特征,并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储层矿物组分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储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储层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小孔隙的孔隙结构优于中、大孔隙;分形维数与储层孔隙度无关,与渗透率、矿物成分均有良好的相关性。该研究从多重分形理论角度揭示了低渗透储层的孔径分布特征,可为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泉头组低渗透储层开发提供依据。
    • 庄玥; 陈涛; 王紫薇; 郑金宇; 曹楠; 陈鑫
    • 摘要: 老挝石水料石皮多呈黄色或黑色,与我国图章石中的寿山田黄外观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通过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老挝石水料的黄色石皮和黑色石皮的矿物组成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挝石水料的石皮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高岭石以及它们的过渡矿物,次要矿物有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硫磷铝锶石以及钛氧化物;黑色石皮表面还分布有大量无定形碳,黄色石皮表面有大量的铁质氧化物沿裂隙充填。老挝石水料的黑皮颜色与表面分布的无定形碳有关,黄皮颜色成因与铁的氧化物有关。
    • 易勇刚; 黄科翔; 李杰; 牟善波; 于会永; 牟建业; 张士诚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储集层致密,渗流能力差,油藏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CO_(2)前置蓄能压裂比水力压裂效果好,但对CO_(2)与玛湖凹陷原油及储集层岩石间的作用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对CO_(2)水溶液的置换能力及其对岩心矿物的溶蚀、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等进行了研究。对于玛湖凹陷砾岩油藏,CO_(2)水溶液置换原油率高于纯CO_(2)或水。玛湖凹陷砾岩油藏储集层碳酸盐岩含量较高,CO_(2)水溶液的溶蚀作用明显,可提高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平均增加了27%,渗透率平均增加了110%。在地层中,CO_(2)水溶液优先溶蚀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对绿泥石也有一定溶蚀作用;矿物溶蚀主要发生在前5天,约5天后溶蚀量较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