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铁矿

硫铁矿

硫铁矿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8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8634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金属矿山、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第36届中国硫与硫酸技术年会暨2016年废硫酸/含硫废液再生制酸技术研讨会、安徽省2014年青年地质学术讨论会、第31届全国硫酸工业技术交流会等;硫铁矿的相关文献由2956位作者贡献,包括文书明、吴道洪、曹志成等。

硫铁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8 占比:11.55%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8634 占比:87.62%

总计:9854篇

硫铁矿—发文趋势图

硫铁矿

-研究学者

  • 文书明
  • 吴道洪
  • 曹志成
  • 方国芳
  • 方银军
  • 楼正洪
  • 楼涵
  • 牛稳祥
  • 任中山
  • 徐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秦春彬; 刘丹丹; 郭建东; 刘永胜
    • 摘要: 某含铜砷金精矿采用硫酸化焙烧生产工艺进行处理,酸浸铜浸出率仅为86.03%,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为92.00%、53.00%,有价金属金、银、铜回收效果均不理想。针对该含铜砷金精矿性质,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二级酸浸浸铜、三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处理,并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含铜砷金精矿添加氢氧化钠10.0 kg/t,经过600°C、1.0 h的还原焙烧,焙砂再添加8.0%硫铁矿进行650°C、2.0 h的硫酸化焙烧,焙砂经酸浸浸铜,铜浸出率达到95.35%;酸浸渣经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为96.13%、75.39%,指标较好,实现了含铜砷金精矿的有效回收利用。
    • 韩小宾; 杨丽; 熊超; 孙金龙; 王硕; 赵丙刚
    • 摘要: 为研究某硫铁矿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估场地内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场地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并对超标污染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场地内As、Hg、Pb和Cr^(6+)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表层土壤为中度污染,深层土壤为轻度污染;超标污染物As、Pb主要来源于原料硫铁矿,Hg和Cr^(6+)为外来带入型污染;场地内As、Pb、Cr^(6+)、Hg健康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对场地内企业职工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威胁。
    • 李冬梅; 王万忠; 马艳; 仓基俊; 仲跃; 杜观超; 李峰东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的同步脱氮除磷能力,以硫铁矿作为湿地填料设计构建了人工湿地装置,并采用挂膜法对硫铁矿进行硫自养型反硝化细菌表面负载,在此基础上研究硫铁矿人工湿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和去除机理,并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硫铁矿表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从UASB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硫自养型反硝化菌活性最高,脱氮效果最好;在微污染水源条件下,硫铁矿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能力,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0 h条件下,其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3.5%、60.9%、67.2%、49.2%、46.3%;矿石表面发现菌群群落达到13门以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矿石表面最为优势的功能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比例占45%左右,硫杆菌属(Thiobacillus)为自养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功能菌属。研究表明,采用硫铁矿作为填料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对微污染水体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以硫源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可以提高低碳源条件下系统的反硝化效果。
    • 王国栋; 陈健
    • 摘要: 硫铁矿中金和银的含量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硫铁矿可以采用火试金-重量法快速准确地测定金银含量。称取适量的硫铁矿样品,样品和溶剂在高温试金炉中反应,形成含金银的铅扣,再经过灰吹得到金银合粒。合粒经硝酸溶解,得到金的质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得杂质质量,经过计算分别得到金、银含量。金加标回收率为98.7%~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1.15%~1.98%;银加标回收率为98.4%~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10%。
    • 任剑峰; 杨孟华; 朱晓玉; 田丰
    • 摘要: 硫铁矿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矿物原料,主要用于制造硫酸,部分用于化工原料以生产硫磺及各种含硫化合物等。在硫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因硫铁矿主矿物成分及伴生成分的存在,其各环节中均有可能造成水污染影响。以某硫铁矿为例,结合采矿选矿工艺流程,分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对采取相应污染控制措施后项目纳污水体及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所提出的措施可行有效,对类似矿山水污染治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张七道; 肖长源; 李致伟; 李锁明; 孙建勋; 田瑜峰; 李金旺; 李辰
    • 摘要: 探讨黔西北普宜地区富关键金属元素硫铁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可以为硫铁矿资源开发、伴生有益元素综合利用与评价及理解富关键金属元素硫铁矿聚集机制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在全面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及硫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该区硫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做了较为深入研究,并初步建立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富关键金属元素硫铁矿主要赋存于中二叠统龙潭组(P_(2)l)底部的晶屑凝灰岩中,矿体形态简单,呈层状分布,硫铁矿中共(伴)生的稀土,Li,Nb,Zr,Ga等有益元素均可综合利用。w(ΣREE)平均为431.24×10^(-6),最大值为1634.57×10^(-6),一般在180×10^(-6)~1630×10^(-6)之间;w(Ga)平均为32.51×10^(-6),一般为25×10^(-6)~120×10^(-6),最大为120.00×10^(-6);w(Nd)平均为103.29×10^(-6),一般为40×10^(-6)~380×10^(-6),最大为380.00×10^(-6);w(Li)最大值为1366.00×10^(-6);w(Al_(2)O_(3))最大值为42.17%。硫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矿石中成矿元素Ga,Li,Zr,Ti,Se,Cd,Nb,V,Hg等元素相对富集,Ba,Sr,Zn,Te等元素相对贫化。硫铁矿石中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主要在-33.90‰~-18.60‰之间,平均值-16.04‰,为轻硫富集型,富关键金属元素硫铁矿的硫源受生物细菌还原作用影响较大。硫铁矿主要是在沉积阶段通过微生物铁还原、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和化学铁还原驱动下形成的。初步认为赋存于硫铁矿中的稀土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形式赋存于黏土矿物中,形成过程可分为风化搬运阶段、沉积成矿阶段和成岩后生作用阶段。
    • 岳凤洲
    • 摘要: 回顾了近30年来硫酸生产用流态化焙烧炉设计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技术成果,对大型流态化焙烧炉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流态化焙烧炉的床能力逐步提高,实现了多目标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全面协同集成创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 叶紫枫
    • 摘要: 云浮大降坪硫铁矿大地构造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的云开地区,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产出层位主要为震旦系大绀山组,矿体以块状和条带状构造居多,次为浸染状和脉状构造。通过对不同产状矿体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发现Ⅳ号块状矿体和Ⅲ条带状矿体的形成均与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尤其是Ⅳ号块状矿体受热液影响更为显著,且在F_(4)断层带中发育有浸染状矿体和黄铁矿晶粒。热液不仅对矿体进行了改造,还对矿体进行了运移、富集,形成了区域上的高品位矿体。
    • 汪勇; 郑仁军; 刘志斌
    • 摘要: 某载金硫铁矿焙烧处理后的焙砂金品位3.90 g/t、银品位44.32 g/t,焙砂中金主要以裸露/半裸露金形式存在,部分金被铁矿物包裹,适宜采用磨矿—浸出工艺回收金。采用筛选出的新型低毒浸金剂KJ-1进行提金,并考察了磨矿细度、过氧化氢用量、石灰用量等工艺参数对金浸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KJ-1浸金效果与氰化钠相当,且KJ-1低毒环保,在获得的最佳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6.15%和76.73%,实现了焙砂中金、银的高效回收,为该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王婧; 马奎羽; 温延星
    • 摘要: 河北省硫铁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本文以Ⅳ级成矿亚带为基础,讨论了5个成矿亚带内硫铁矿资源分布特点及成矿作用,认为燕辽(坳陷、拉张)Cu-Mo-Pb-Zn-Ag-Au-Fe-Mn-煤成矿亚带(Ⅲ-57-(2))、太行FeMn-铝土矿—石膏—煤—煤层气成矿亚带(Ⅲ-61-(3))最具资源潜力;河北省硫铁矿矿床成因类型以化学沉积型、接触交代型最为重要;蓟县纪、燕山期为成矿高峰期,主要赋矿层位为蓟县群高于庄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全面总结了河北省硫铁矿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有利地段和远景区,为河北省硫铁矿下一步勘查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