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酸岩

碳酸岩

碳酸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6221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碳酸岩的相关文献由8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学明、许成、杨晓勇等。

碳酸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2212 占比:99.55%

总计:62496篇

碳酸岩—发文趋势图

碳酸岩

-研究学者

  • 杨学明
  • 许成
  • 杨晓勇
  • 陈唯
  • 宋文磊
  • 张培善
  • 王凯怡
  • 秦朝建
  • 范宏瑞
  • 裘愉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熠阳; 钟福军; 杜景勇; 严杰; 潘春蓉; 黄卉; 康清清; 潘家永
    • 摘要: 东秦岭碳酸岩型钼成矿带是全球最大的钼成矿带。该带内的黄龙铺矿床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碳酸岩型钼矿床之一。最近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部分钼矿石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异常,但其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和矿物学特征尚不明确。本文借助聚毛细管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μ-XRF)分析速度快、原位无损、高灵敏度的分析优势,快速查明铀矿物的空间位置,再结合扫描电镜分析(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确定铀矿物的种类及其次生变化。研究表明:黄龙铺矿床高放射性矿石中主要的铀矿物为钛铀矿、铌钛铀矿和晶质铀矿,它们与方解石、长石、黄铁矿、辉钼矿和黄铜矿呈共生关系。矿石中铀矿物后期均遭受氧化性流体改造,发生了明显的蚀变,钛铀矿蚀变之后转变为含Nb的钛铁氧化物,铌钛铀矿和晶质铀矿蚀变后矿物内部形成大量空洞,流体来源可能为大气降水。背散射电子(BSE)图像上灰度差异明显,暗示着矿物中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
    • 杨道明; 潘荣昊; 王萌; 侯通
    • 摘要: 火成碳酸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稀土元素(REE)和铌(Nb)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关键金属在火成碳酸岩中的超常富集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成矿碳酸岩常常与碱性杂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而母岩浆应属于碳酸盐化的硅酸盐岩浆,并以霞石岩岩浆为主。针对碳酸岩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已有实验发现母岩浆在地壳内的演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分离结晶作用,也可以通过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碳酸岩。然而,更加接近自然样品的多组分体系的实验均表明液态不混溶作用总是先于碳酸盐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因此,液态不混溶作用对关键金属成矿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如此,已有不混溶实验表明当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发生不混溶之后,关键金属REE与Nb总是优先分配到硅酸盐熔体(碱性岩)中,但是在成矿杂岩体中,REE与Nb是高度富集在碳酸岩中。虽然不混溶实验表明REE与Nb在碳酸盐-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与含水量有关,即与熔体的聚合程度有关,但是绝大部分成矿碳酸岩成矿过程一般并不富水,所以碳酸岩中REE和Nb等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机理并不明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在碳酸岩演化的过程中,除了水以外,其他配体对于关键金属元素在不混溶硅酸盐-碳酸盐熔体之间分配系数是否有影响,从而找到控制碳酸岩中关键金属成矿的关键。
    • 范朝熙; 许成; 崔莹; 韦春婉; 匡光喜; 石爱国; 李卓骐
    • 摘要: 碳酸岩是地表出露较少的地幔来源的岩石,其地幔交代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而碳酸岩岩浆与地壳的反应过程却研究较少,目前已在中国草滩和丰镇地区、德国Kaiserstuhl地区、俄罗斯Petyayan-Vara地区和澳大利亚Nolans Bore矿床等各地被报道。碳酸岩岩浆与地壳反应的特征是可能形成大量富铁云母、辉石、榍石、钡冰长石等硅酸盐矿物并造成C-O和Sr-Nd同位素体系的扰动。实验岩石学研究发现碳酸岩岩浆在地幔与橄榄岩反应形成异剥橄榄岩,对应的在中下地壳反应形成反夕卡岩。碳酸岩岩浆与围岩的反应会造成局部Si的富集促使REE在早期岩浆阶段进入磷灰石,从而抑制稀土成矿。深部地壳的碳酸岩-硅酸岩反应在相同构造背景下通常不像浅部热液系统容易出露地表,并且其反应产物容易被误认为是夕卡岩矿物组合。因此,更多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以及对硅酸盐流体来源不是很清楚的高温夕卡岩矿物组合进行重新评估,将是揭示地壳深部反夕卡岩过程,特别是相关成矿作用的关键。
    • 庄玉军; 辜平阳; 陈锐明; 查显锋; 彭璇
    • 摘要: 碳酸岩作为自然界出露很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岩浆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幔源成因,而少有壳源成因的报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安南坝地区出露的透辉石碳酸岩呈不规则状、脉状侵入围岩之中,岩石内部可见围岩捕虏体,并具致密块状构造、细晶粒状结构,表明其为火成碳酸岩而非沉积碳酸盐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透辉石碳酸岩富Ca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24.63%~33.20%)、SiO_(2)(33.11%~40.07%),贫MgO(2.25%~3.21%)、FeO^(T)(1.38%~2.03%),稀土元素总含量((45.44~91.47)×10^(-6))和轻稀土元素总含量((42.83~86.06)×10^(-6))显著偏低,相对富集Rb、Ba、Th、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不同于幔源成因碳酸岩,而与壳源成因碳酸岩类似。透辉石碳酸岩中锆石发育振荡环带结构,具明显的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及低Th/U值(平均值为0.24),指示其为变质深熔锆石。碳酸岩锆石U-Pb-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具有约2.59 Ga的年龄峰值,岩石成岩年龄为(1910±13)Ma,分别与米兰岩群形成时代和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安南坝地区透辉石碳酸岩可能是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米兰岩群含透辉石大理岩深熔作用的产物,为Columbia超大陆聚合事件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响应。
    • 樊凯; 张海东; 王辰; 李振; 刘建朝; 邓聚庭; 张婧雯
    • 摘要: 微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郯庐断裂西侧,为中国第三大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微山稀土矿床碳酸岩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共识别出4类不同岩性的碳酸岩脉,并划分了4个岩性带。基于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在含矿碳酸岩脉中识别出4个世代方解石、4个世代氟碳铈矿和3个世代萤石。单矿物原位微区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世代方解石(Cal-1)和磷灰石为岩浆成因,而第三世代方解石(Cal-3)为热液成因。矿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萤石可分为岩浆成因(Tb/La值为0.005~0.043)及热液成因(Tb/La值为0.17~0.28)两类。磷灰石富F(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86%~5.82%)、贫Cl(<0.03%)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碳酸盐-硅酸盐系列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r/Y、Th/U值,和极高的Sr含量((8615~19985)×10^(-6))、Ba含量((47~107)×10^(-6)),表明微山稀土矿床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了富稀土元素流体的改造。萤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稀土矿床中的成矿热液源自碳酸岩熔体,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成矿环境由还原环境逐步过渡为氧化环境。成矿流体富含F^(-)、SO_(4)^(2-),表明F^(-)、SO_(4)^(2-)是稀土元素高效迁移的主要载体。
    • 范宏瑞; 徐亚; 杨奎锋; 张继恩; 李晓春; 张丽莉; 佘海东; 刘双良; 徐兴旺; 黄松; 李秋立; 赵亮; 李献华; 吴福元; 翟明国; 赵永岗; 王其伟; 杨占峰; 刘云; 闫国英; 刘占全; 崔凤; 刘峰
    • 摘要: 稀土元素是关键金属的重要成员,我国稀土资源禀赋优越,并主要来自白云鄂博矿床,但其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矿体空间形态以及潜在资源等,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制约了稀土资源评价以及有效利用。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攻关基础上,本文对白云鄂博碳酸岩就位机制、演化过程和三维形态,以及稀土超常富集机理与潜在资源等进行了探讨。白云鄂博早-中元古代沉积岩经历了区域性的挤压构造变形,原水平地层褶皱后又被置换成陡立、近E-W走向的构造片理,这为碳酸岩浆的上涌提供了有利通道。白云鄂博H8白云岩为火成碳酸岩,它侵位于~13亿年,经历了铁质-镁质-钙质的演化,碳酸岩既为稀土成矿母岩,也是稀土矿体;古生代两次改造作用导致了稀土活化及新生矿物生成,但没有外来稀土的明显加入。高磁与低阻地球物理异常体揭示出了碳酸岩体的三维形态,碳酸岩的侵位中心位于主、东矿之间,侵位后沿构造置换陡立面理,往东西两侧推进。利用获得的碳酸岩体积、(最小)密度以及稀土含量,推算出白云鄂博矿区500~1000m以浅稀土潜在资源为3.33亿t,这远超目前公认的矿山及全球稀土资源量。建议开展新一轮以稀土为主的勘探与验证工作,以获取白云鄂博战略矿产资源的准确家底。
    • 摘要: 西澳东莱弗敦稀土矿钻探取得新发现:蒙格山资源公司(Mt Monger Resources)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东莱弗顿(East Laverton)项目证实基德曼角(Point Kidman)存在广泛分布的离子粘土型稀土矿,该矿床位于韦尔德山碳酸岩稀土矿山以北50公里。西澳莱弗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稀土。帝国资源(Empire Resources)公司在基德曼角钻探过程中首次发现稀土矿床。
    • 李立兴; 李厚民; 付建飞; 马玉波; 姚玉增; 栾金鹏
    • 摘要: 1研究目的(Objective)铌和钽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在自然界中常相伴产出,在内生和外生条件下都可富集成矿。内生铌钽矿床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根据赋矿岩石的特征被分为花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碳酸岩型和碱性岩型。最近,笔者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辽宁齐大山沉积变质型铁矿中新识别出一种铌钽矿石类型,为富铁矿体边部的富绿泥石蚀变岩型铌钽矿化,与热液作用密切相关,为认识铌钽成矿过程和拓展找矿空间提供了新线索和支撑。
    • 苏本勋; 王静; 李晓春; 朱明帅
    • 摘要: 自1999年Lentz David R.重新提出碳酸岩壳源成因以来,已有越来越多壳源成因碳酸岩实例的报道。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壳源成因碳酸岩的时空分布、产出特征、岩石矿物学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对该类碳酸岩成因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壳源碳酸岩在空间上均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并以克拉通边缘的造山带为主,在特提斯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中分布最为集中;时代上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育,不同时代的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有所差异;其围岩多为经历过高级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大理岩组成的混合岩;成分上多为钙质,微量元素具较弱的轻重稀土分异,显著的Eu、Nb、Ta、Zr和Hf负异常及Pb和Sr正异常,Sr-Nd同位素组成介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演化线之间,C-O同位素介于原生碳酸岩浆与沉积碳酸盐岩之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异于克拉通内的碳酸岩,而多与造山带内的碳酸岩相似。实验岩石学工作揭示方解石和白云石在地壳深度、温度低至650°C以及有足够多水参与的情况下可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碳酸盐岩浆,而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变质流体或热液卤水有助于碳酸盐矿物的部分熔融。这种方式形成的碳酸岩在矿物组合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其母岩大理岩、灰岩或白云岩具有相似性。因此,鉴于壳源碳酸岩规模较小且多与其母岩共存,厘定是否发生过部分熔融尚存在一定难度,其成因机制亦存在较多争议。壳源碳酸岩浆的成因机制包括中酸性侵入体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基性岩浆高温热流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强烈区域变质作用造成碳酸盐岩部分熔融和大理岩深熔作用。壳源成因碳酸岩的发现对以往碳酸岩成因上的疑惑给出了合理解释,亦对主流的碳酸岩幔源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对碳酸岩用于反演地幔演化、深部碳循环乃至板块俯冲提出了质疑,亦为探索造山过程、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及碳酸岩成矿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窗口。
    • 李胜虎; 于学峰; 田京祥; 单伟; 沈昆
    • 摘要: 与碱性岩有关的碳酸岩型内生稀土矿床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轻稀土资源储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诸如我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的牦牛坪、大陆槽等稀土矿床、山东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以及美国的Mountain Pass稀土矿床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稀土矿床.当前,对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机制,学界主要存在结晶分异作用、不混溶作用(熔体-熔体不混溶、熔体-流体不混溶以及流体-流体不混溶)以及热液交代蚀变作用之间的分歧.结晶分异作用可以使具有不相容性的稀土元素在残余熔体相中逐渐富集,直至形成稀土矿物.不混溶作用能够使稀土元素在不混溶后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中的某一相中发生选择性富集,形成稀土矿化.成矿流体演化晚阶段的热液流体对早期生成的矿物或围岩进行交代蚀变,使其释放出能与稀土元素在热液中形成络合物的F-、(CO3)2-以及(SO4)2-等阴离子(团),并最终在合适的构造控矿部位和外界环境条件下,重结晶或沉淀出稀土矿物.上述3种观点各有其理论依据,但是在解释一些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地质现象或实验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了大量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CO2的流体包裹体,以往在利用Linkam TS1400XY以及Linkam THMS600等这类常规高温热台,在101325 Pa条件下对其进行热力学测温时,这些包裹体大多在尚未达到完全均一状态前就已发生爆裂或泄露,极大制约了人们对这类稀土矿床在高温岩浆阶段和中高温岩浆-热液阶段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认知.另外,对于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包裹体成分组成的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尚缺乏单个包裹体中元素含量的原位微区分析方面的数据.未来,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2的流体包裹体,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开展高温高压原位均一实验模拟研究,以及对单个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LA-ICP-MS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机制的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