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源性炎症

神经源性炎症

神经源性炎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05566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医药信息、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等;神经源性炎症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南山、刘春丽、陈如冲等。

神经源性炎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5566 占比:99.99%

总计:605644篇

神经源性炎症—发文趋势图

神经源性炎症

-研究学者

  • 钟南山
  • 刘春丽
  • 陈如冲
  • 赖克方
  • 罗炜
  • G·M·加西拉
  • G·P·帕斯
  • I·E·阿吉拉尔
  • 姚卫民
  • 余小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建梅; 刘彤彤; 唐宗湘
    • 摘要: 神经源性炎症是指由感觉神经元引起的炎症,即当感觉神经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会顺向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背根反射),或者逆向传递到感觉神经末梢(轴突反射),进而影响突触或者轴突末梢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最终引起神经系统或外周组织的炎症反应。神经源性炎症痛则是由于神经源性炎症敏化了伤害性神经末梢而导致的疼痛。神经源性炎症痛涉及多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机制。因此,探究神经源性炎症痛的分子机制对多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神经源性炎症痛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以及神经源性炎症痛伴发的相关疾病进行了综述。
    • 王刚; 林春兰; 刘蔓林; 陈函; 王茂鑫; 陈贤明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源性炎症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关系,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2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均取头低脚高位,经口插入硬膜外麻醉管至食管中段,实验组灌注模拟胃液,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以8滴/分速度灌注,每次20 min,灌注14天后取声门后联合区黏膜组织,行常规病理组织检查白细胞浸润程度;用蛋白印记法检测神经肽受体1(neuropeptide receptor-1,NK-1 R)、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P物质(substance P,SP)、NK-1R、白细胞介素8(IL-8)、PGP 9.5等mRNA表达,比较两组结果。结果①常规病理组织检查显示,实验组豚鼠咽喉部黏膜白细胞浸润程度(29.78±4.27个)较对照组(7.25±2.82个)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豚鼠咽喉部黏膜的NK-1R、IL-8、PGP 9.5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上调(分别为6.32、3.34、2.27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P、NK-1R、IL-8、PGP 9.5可能在咽喉反流性疾病咽喉部高敏感性机理中发挥作用,该作用与神经源性炎症有关。
    • 王烽; 邵毅; 梁栋
    • 摘要: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干眼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中炎症和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干眼发病机制的核心机制之一。神经肽是感觉神经末梢受损伤或刺激后产生的小分子肽,在触发和调节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重要介质。最近研究发现由眼表神经分泌的神经肽被认为是干眼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总结了神经肽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分析最新观点和研究热点,为干眼的防治提供参考。
    • 袁蜜蜜; 刘坤璐; 陈美桦; 陈浩正; 史敬璞; 李锦; 孙家广; 王勃
    • 摘要: 目的研究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基因敲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发病前期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CB2R敲除组(CB2^(-/-)),模型组(APP/PS1)和模型+CB2R敲除组(APP/PS1*CB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4月龄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ELISA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和Aβ_(1-4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脑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脑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台次数无显著差异,提示CB2R敲除并不影响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Aβ1-42含量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APP/PS1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样,APP/PS1*CB2^(-/-)组小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细长分支状;与APP/PS1组小鼠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ERK1/2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CB2R敲除影响APP/PS1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 邸伟; 刘小玲; 山媛; 程仙送; 马妮; 吕桦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激活对硝酸甘油(NTG)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NS组、莱菔硫烷(SFN)+NS组、NTG组、H2O+NTG组及SFN+NTG组,6只/组.拍摄大鼠挠头视频,应用ELISA检测颈静脉血CGRP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硬脑膜Nrf2、HO1、NQO1、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 SFN+NTG组各时间段大鼠挠头次数少于H2O+NTG组(P<0.01).SFN+NTG组的核Nrf2及下游HO1、NQO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NTG组与H2O+NTG组,颈静脉血CGRP浓度低于H2O+NTG组,硬脑膜NF-κB及TNF-α、IL-1β表达均低于NTG组与H2O+NTG组(P<0.01).结论 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减少NTG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挠头次数,降低颈静脉CGRP的浓度,抑制硬脑膜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马建岭; 罗敬月; 史利卿; 季坤; 王丽云; 董尚娟; 李扭扭; 温绍惠; 王颖
    • 摘要: 目的探讨祛风宣肺方对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祛风宣肺方灌胃,西药组予1mM HC-030031雾化,每天1次,每次5 min。各组干预7 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利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支气管及肺泡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结构不完整,而中药组及西药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肺组织TRPA1、SP、CGRP mRNA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肺组织TRPA1、SP、CGRP mRNA水平下降(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TRPA1 mRNA水平下降(P<0.01),而SP、CGRP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祛风宣肺方可下调肺组织TRPA1、SP、CGRP基因表达水平,改善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的肺组织病理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 胡晓京; 邵素菊; 华金双; 王培育; 张君; 任重; 徐宁; 田丽
    •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肺俞""大椎""风门""足三里"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行为体征、肺组织病理形态以及肺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雾化吸入卵蛋白致敏及激发方法制备哮喘模型,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均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足三里"(双)分别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治疗后进行激发试验;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力度抓握刺激,不做其他治疗.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各组大鼠行为体征,末次治疗后摘取大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中SP、VIP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呛咳、喷嚏、呼吸急促,抓耳挠腮,烦躁不安等情况;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呼吸较平稳,反应灵敏.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肺间质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局部肺泡结构紊乱,支气管管腔内及其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狭窄;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肺泡壁基本完整,支气管平滑肌轻度增厚,支气管管腔内及其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VI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S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VI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肺俞""大椎""风门""足三里"可以通过下调肺组织中SP蛋白表达、上调肺组织中VIP蛋白表达改善肺组织炎症,这可能是"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途径之一.
    • 朱瑞康; 李江; 李文韬; 颜延凤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验方前胡汤对支气管炎神经源性炎症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烟熏法建立大鼠急性支气管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急支糖浆组、惠菲宁组及前胡汤高、低剂量组。检测大鼠血清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神经源性炎症因子和肺组织中SP和NGF水平,肺组织中SP受体神经激肽受体l(NK-1)、辣椒素受体亚型1(VR1)及p38 MAP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物质水平显著升高,前胡汤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体内神经源性炎症物质水平,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p<0.05)。造模可以明显增加肺组织中NK-1及p38 MAPK的mRNA和蛋白表达,但对于V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显著影响。前胡汤对NK-1和p38 MAPK的表达量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VR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急性支气管炎大鼠伴有神经源性炎症物质水平显著升高,前胡汤对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调节NGF/SP/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