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心模型试验

离心模型试验

离心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5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8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389698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26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等;离心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60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光明、顾行文、张嘎等。

离心模型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89698 占比:99.84%

总计:390340篇

离心模型试验—发文趋势图

离心模型试验

-研究学者

  • 徐光明
  • 顾行文
  • 张嘎
  • 李波
  • 蔡正银
  • 任国峰
  • 侯瑜京
  • 章为民
  • 罗强
  • 周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韦武昌; 许胜才; 洪思源; 杨立功
    • 摘要: 高桩码头是码头常用结构型式之一,因其适用于软土地基而在众多河口、海岸地区广泛采用。然而高桩码头在后方软土地基自重及堆载的作用下会产生明显的侧向变形,给码头结构造成严重的损伤。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法(CDM)加固情况下,码头后方在堆载作用下岸坡变形机理、高桩码头承载及变形模式,进而研究加固体对高桩码头岸坡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DM加固后,加固体起到了挡土墙的作用,使岸坡水平位移减小,坡顶隆起量增大,但加固体下部侧向膨胀变形增大;综合来看,CDM法加固使高框码头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
    • 蔡正银; 朱洵; 张晨; 黄英豪
    • 摘要: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高寒区的供水渠道大多数面对极端寒冷、异常干旱、复杂地质环境等恶劣自然条件,为了防止冻胀往往冬季不供水,渠道每年经历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为了研究膨胀土渠道在反复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劣化机理,分别从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损伤、强度衰减及渠道劣化演变3个方面阐述高寒区膨胀土渠道边坡破坏情况,具体包括:揭示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基于三维裂隙分布特征的膨胀土裂隙网络结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细观结构劣化模型;阐明湿干−冻融循环作用对膨胀土有效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湿干−冻融循环下的渠基土强度衰减方程;研发能够模拟冻融及湿干−冻融循环过程的超重力场大型模拟试验平台,揭示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在湿干−冻融反复循环下的长期性能演变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工程的设计及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 杨秀杰; 邓凯伦; 佘孟飞; 刘宏
    • 摘要: 针对西南地区某机场加筋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建立与离心试验尺寸一致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采用考虑时间因素的Cvisc蠕变模型与M-C模型,模拟分级加载过程中离心模型的位移、土压力、筋材拉力随时间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并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采用Cvisc模型研究了不同筋材长度,以及不同部位的筋材加密和筋材模量增加对加筋边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visc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变加速度加载的离心模型试验,引进时间因子能反映出不同时刻下离心模型的位移、土压力、筋材拉力;随着筋材长度的增加,潜在滑面后移,边坡稳定性提高;在1/3坡高处筋材拉力和水平位移最大,通过对1/6~1/2坡高范围内筋材加密或模量增加,是提高边坡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筋材加密效果优于筋材模量增加。
    • 陶波; 谢晟
    • 摘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高速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与城市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工程建设中基坑的深度也越来越大。基坑工程中决定工程安全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这不仅影响自身建筑物的安全,而且与周边环境的安全也密切相关。学者对基坑支护工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刘国彬等[1]研究了开挖卸载条件下土体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对主、被动区土压力的影响;李景林等[2]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基坑开挖的应力路径变化过程。
    • 魏浩; 韩文喜; 云海浪; 马捷; 徐洪兵
    • 摘要: 由于西南山区地形复杂,该地区机场常使用高填方的方式来建设地基,其中加筋土边坡是高填方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为研究加筋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对自然工况与多种雨强工况下2种坡度加筋高填方边坡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加筋高填方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特性。结果显示在天然工况与降雨工况下,加筋边坡稳定性与坡度之间都存在近似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在降雨工况下,加筋边坡稳定性对坡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更加敏感。同时利用PLAXIS与Geostudio分别对2种工况,2种坡度加筋高填方进行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增加,坡体孔压分布等值线由同心圆形逐渐转换成层状,渗流中心随坡度增加存在“坡体中心位置-坡脚位置-基覆界面水平斜面交界处”移动趋势。
    • 叶观宝; 葛敬文; 许言; 张振; 饶烽瑞; 戚得健
    • 摘要: 如何保持新旧路基间的变形协调是拓宽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尚缺乏对于拓宽方式对软土路基工程特性影响的直接对比分析。本文开展离心模型试验,采用普通填料或气泡轻质土进行放坡或挡墙拓宽,分析了新旧路基变形、地基土中孔压和土压力在路基拓宽后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泡轻质土显著减小拓宽过程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增量和附加应力增量。相较于边坡拓宽,挡墙拓宽方式对地基影响更小。轻质土路堤采用挡墙拓宽方式引起的挡墙倾角和墙背土压力均较小。采用Boussinesq公式计算得到的拓宽路堤引起的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且偏于保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路基拓宽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杨家新; 王耀; 王小华; 金红柳
    • 摘要: 采用离心场基坑开挖设备进行了粉质黏土悬臂支挡基坑开挖的离心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粉质黏土基坑变形规律和悬臂支挡结构土压力特性。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悬臂挡墙会朝坑内偏转,并伴随一定的挠曲变形;基坑变形依赖于挡墙的变形模式和大小,随挡墙位移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墙后土体位移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同一深度上随距挡墙距离减小而增加;墙后土压力随挡墙位移增加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直至土压力达到极小值;土压力沿深度方向近似呈抛物线分布,极值点大致在4/5墙高处。
    • 刘谨豪; 严远忠; 张琪; 卞荣; 贺雷; 叶冠林
    • 摘要: 地面堆载对地下既有隧道的安全稳定影响显著,软黏土地区相关规范对堆载引起的隧道位移限制十分严格.为了准确评估软黏土地区地面堆载对隧道位移的影响,首先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面堆载对隧道位移和土体变形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了土体本构模型的参数取值,从土体应变和剪切刚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HS模型和HSS模型在研究软黏土地层地面堆载问题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堆载规模和隧道位置等参数,进一步探讨了地面堆载对软黏土地层变形和隧道位移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何宁; 安晓宇; 刘洋; 任庆伟; 孟毅
    • 摘要: 针对深海钢悬链线立管系统流线段与土体相互作用问题,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开展管道多次水平向运动循环试验,揭示了考虑淤泥层的管土相互作用机制及破土抗力发挥规律。结果表明:首次推管可以发现,由于软弱淤泥层的存在,土体抗力曲线均随位移呈现硬化型曲线,在滑移距离为0.1 D左右时达到破土状态,安装工况、水压试验工况和操作工况对应的破土抗力分别为3.45 kN、4.28 kN和3.78 kN,在破土抗力后管道持续下扎,土拱不断扩大,破土抗力以后的侧向抗力持续增加,呈现重管特征,当最大位移(X/D=2.5)时对三个工况的侧向抗力分别为9.07 kN、12.07 kN和9.97 kN;随后的往复推管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首次推管淤泥层消散,管道接触土体强度增强,管土作用曲线呈轻管特征,在滑移距离为(0.7~1)D时出现峰值抗力,随着往复推管次数的增加,由于土拱范围的累积增大,峰值土体抗力逐渐增加,平均增长幅度不超过25%。
    • 沈晨; 章定文; 宋涛; 张国龙; 杨泳
    • 摘要: 为验证南水北调工程安徽段-白山枢纽工程搅拌桩加固河堤的安全性,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高重力场下河道水位、河堤表面沉降、不同位置桩土的受力与变形性状及河堤的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土体中自由水通过破坏后的桩体排出导致河道水位上升。一级坡顶沉降最大,最危险滑动面剪入口位于一级坡中部,除最危险滑动面以外的地基中仍然有潜在的滑体和滑动面存在。离心加速度升至80 g时,河堤发生深层滑动失稳破坏。失稳破坏过程中,一级坡顶下桩体表现出受压受剪破坏,一级坡面及二级坡顶下桩体表现为压弯和拉弯破坏,二级坡面至河床下的桩体表现为剪切破坏。地基滑动面并未完全穿过桩体破坏位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