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7685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山西省肾脏病学术会议血液净化质量培训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肾脏病会议、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春季论坛、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年会等;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文献由7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耀献、刘玉宁、王梦迪等。

糖尿病肾脏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685 占比:99.61%

总计:57913篇

糖尿病肾脏病—发文趋势图

糖尿病肾脏病

-研究学者

  • 王耀献
  • 刘玉宁
  • 王梦迪
  • 张帆
  • 柳红芳
  • 赵进喜
  • 王世东
  • 刘伟敬
  • 孙卫卫
  • 张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璐; 赵逸菲; 高达; 刘艳芳; 付婷婷; 徐江雁
    • 摘要: 背景:Zeste基因抑制子基因12(Suppressor of zeste gene 12,Suz12)可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目的:探讨Suz12对糖尿病肾脏病进程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①细胞实验: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30 mmol/L)和高渗组(葡萄糖5.5 mmol/L+甘露醇24.5 mmol/L);将100 nmol/L Suz12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NC siRNA)转染至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后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uz12、Ⅳ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Suz1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的结合;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表达抑制与组蛋白H3K27me水平增加有关,以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组蛋白H3K27me3甲基化水平;采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TDZD-8(10μmol/L,1 h)处理转染Suz12 siRNA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以验证Wnt通路的激活是否影响干扰Suz12对细胞损伤的作用。②动物实验:采用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通过尾静脉注射0.1 mL含3×108 PFU空腺病毒载体(NC siRNA)或Suz12 siRNA腺病毒(Suz12 siRNA)的PBS;实验结束后收集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肌酐、尿氮素、尿总蛋白水平;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uz12、Ⅳ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减少,凋亡率增加;而转染Suz12 siRNA可逆转高糖处理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②与高糖+Suz12 siRNA组相比,TDZD-8处理可逆转Suz12敲低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Ⅳ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和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③Suz12可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结合,显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存在H3K27me3修饰,且敲低Suz12可降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甲基化水平;④与糖尿病组相比,Suz12 siRNA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氮素、尿总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得到缓解,Ⅳ型胶原蛋白、Suz12和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⑤结果表明,Suz12在糖尿病大鼠中可能通过促进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甲基化参与糖尿病肾脏病发展。
    • 陈映含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let-7d与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治疗的DKD患者164例,所有患者在入组后均进行2年的随访,共有154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根据肾功能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52例)和未进展组(10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et-7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D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KD患者血清let-7d mRNA相对表达量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et-7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的病程长于未进展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let-7d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3~7.436,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和TGF-β1水平过高均是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而eGFR和let-7d 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过高则是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DKD患者血清let-7d mRNA相对表达量与SCr,BUN,Cys C和TGF-β1均呈负相关(r=-0.491~-0.302,均P<0.05),与eGFR呈正相关(r=0.40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t-7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74。结论let-7d与DKD患者肾功能进展情况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通过调控肾纤维化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 王艳云; 张南南; 白东海; 刘昆; 魏赈权; 孔令新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护肾汤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慢性肾脏病(CKD)1~3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气阴两虚夹瘀型CKD 1~3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护肾汤,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肾脏疾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KDQOL-SFTM1.3)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结束后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CKD 1期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CKD 2~3期患者治疗后SCr、eGF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UACR、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KDQOL-SFTM 1.3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仅健康变化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7/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0/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健脾护肾汤可有效改善CKD 1~3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改善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安全。
    • 李靖; 叶卫丰; 徐安健; 张梅荣; 冯薇
    •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2型DKD患者作为DKD组,取同期就诊的6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ir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总抗氧化力(T-AOC)的含量,随访DKD患者白蛋白尿短期进展情况。结果DKD组、DM组患者血清中Sirt1的含量分别为(7.86±2.46)、(10.22±2.95)ng/mL,低于对照组[(14.17±3.21)ng/mL],且DKD组患者血清中Sirt1的含量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00 mg患者的血清Sirt1含量为(6.21±1.84)ng/mL,低于24 h尿白蛋白30~300 mg患者组[(8.51±2.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中Sirt1含量≥中位数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丙二醛、8-OHdG含量分别为(8.28±1.75)ng/mL、(4.58±0.83)ng/mL、(56.72±9.39)pg/mL、(6.58±1.15)μmol/L、(23.83±6.58)ng/mL,均低于Sirt1含量<中位数患者[(12.77±2.51)ng/mL、(7.03±1.76)ng/mL、(74.31±13.28)pg/mL、(8.93±1.52)μmol/L、(32.77±8.69)ng/mL],T-AOC含量为(11.39±2.55)U/mL,高于Sirt1含量<中位数患者[(8.37±1.74)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含量≥中位数患者的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累积发生率低于Sirt1含量<中位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irt1含量对DKD患者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具有预测价值、最佳截断值为6.44 ng/mL。结论DKD患者血清Sirt1含量降低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激活有关且能预测白蛋白尿短期进展。
    • 邢磊; 邢文文; 郭宏敏
    • 摘要: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龙杞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龙杞方治疗DKD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GEO、TCMSP、CNKI、ChemDraw、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龙杞方和DKD靶点,VENNY获得龙杞方-DKD交集靶点,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R包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网络图。动物实验验证分析,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8只/组),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KD大鼠模型,龙杞方低剂量组(1 g·kg^(-1)·d^(-1)),龙杞方中剂量组(2 g·kg^(-1)·d^(-1)),龙杞方高剂量组(2 g·kg^(-1)·d^(-1)),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等体积水灌胃;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检测肾功能情况;Westernblot检测炎症指标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龙杞方共760个主要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得差异基因共1026个,通过VENNY数据库获得龙杞方-DKD交集靶点共61个,通过PPI网络互作获得的核心靶点为MYC、EGF、CASP3、VEGFA、CCL2、SPP1、VCAM1、ICAM1。GO分析龙杞方主要与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等有关,KEGG发现龙杞方主要通过干预NF-κB、TNF、PI3K-AKT等炎症信号通路有关。动物实验显示龙杞方高、中、低剂量干预后DKD大鼠的肾功能指标(Scr、BUN、UALB、UACR)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中剂量组>低剂量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龙杞方高、中、低剂量干预DKD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可以使NF-κB、p-NF-κB表达显著下调,效应强度为:龙杞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结论龙杞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DKD,龙杞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NF-κB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郑慧娟; 周梦琪; 刘伟敬; 王耀献
    • 摘要: 目的综合定量分析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液足细胞标记相关蛋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s),以期为临床应用和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9月12日。按照研究预先制定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药治疗与常规治疗对DKD患者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足细胞裂孔隔膜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s,共计182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医药治疗可降低DKD患者尿中PCX(n=20,SMD=-1.29,95%CI[-1.67,-0.91],P=0.000)、nephrin(n=6,SMD=-0.57,95%CI[-1.08,-0.05],P=0.000)和podocin(n=2,SMD=-0.85,95%CI[-1.20,-0.51],P=0.298)表达水平。同时,中医药治疗能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n=8,SMD=-1.53,95%CI[-2.37,-0.69],P=0.000)及UACR(n=9,SMD=-0.56,95%CI[-0.88,-0.25],P=0.000)水平。结论提示中医药减少DKD患者蛋白尿排泄与对抗足细胞损伤有关。因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中医药保护DKD患者足细胞的作用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闫妮; 李婧; 刘玲娇; 林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在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中的表达及与DK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的T2DM患者228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正常蛋白尿(单纯DM)组80例、微量白蛋白尿(早期DKD)组76例、大量白蛋白尿(临床DKD)组72例,另选取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37水平;分析IL-37浓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DM组、早期DKD组及临床DKD组患者血清IL-37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L-37浓度与尿蛋白定量、尿ALB、尿α1-MG、尿β2-MG及HbA1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02,0.286,0.222,0.216,0.265,P<0.05),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35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37可能是T2DM合并DKD的保护因素(OR=0.822,95%CI:0.702~0.962)。结论IL-37血清浓度与T2DM患者合并DKD的发展有关,IL-37可能成为治疗DKD的潜在新方法。
    • 朱晓荣; 范丽丽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型兼湿浊中阻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百令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24h尿蛋白定量、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肾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肾功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湿浊中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黄守玉; 张宁; 方婷; 杨荣禄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肾衰宁颗粒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The Cochra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中肾衰宁颗粒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后对其进行基本特征资料的提取,采用Cochrane Handbook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89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46例,对照组4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RR=1.26,95%CI(1.17,1.37),P<0.00001],且能进一步降低血清尿素氮[MD=−1.65,95%CI(−2.53,−0.77),P=0.0002]、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SMD=−4.21,95%CI(−6.23,−2.19),P<0.0001]、血肌酐[MD=−21.50,95%CI(−28.49,−14.50),P<0.00001]及胱抑素C[MD=−1.34,95%CI(−2.08,−0.60),P=0.0004],但对降低空腹血糖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6,95%CI(−1.18,0.27),P=0.22]。结论:肾衰宁颗粒联合西医疗法在提高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方面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较轻,具有安全性。
    • 袁丽莎; 张宁; 杨荣禄; 于芳宁; 郭星云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病Ⅲ~Ⅳ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改良Jadad评分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778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益气温阳活血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较单纯应用西医基础治疗可更好地降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数差(MD)=−0.36,95%CI(−0.46,−0.26),P<0.00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数差(MD)=−36.72,95%CI(−47.21,−26.23),P<0.00001]、血肌酐[均数差(MD)=−16.28,95%CI(−20.59,−11.97),P<0.00001]、血尿素氮[均数差(MD)=−1.45,95%CI(−1.76,−1.14),P<0.00001]、总胆固醇[均数差(MD)=−0.64,95%CI(−1.07,−0.21),P=0.004]水平,对糖化血红蛋白[均数差(MD)=−0.50,95%CI(−0.94,−0.05),P=0.03]也可能有降低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目前证据,对于糖尿病肾脏病Ⅲ~Ⅳ期的治疗,西医基础治疗联合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可更好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较低,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