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甘薯

紫甘薯

紫甘薯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579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安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广东省作物学会、广州市农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湖南省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等;紫甘薯的相关文献由134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健、岳瑞雪、朱红等。

紫甘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 占比:4.3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579 占比:95.57%

总计:7930篇

紫甘薯—发文趋势图

紫甘薯

-研究学者

  • 孙健
  • 岳瑞雪
  • 朱红
  • 钮福祥
  • 徐飞
  • 张毅
  • 王洪云
  • 张文婷
  • 韩永斌
  • 吕晓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洪芹; 冯维清; 郑鹏; 井水华; 范建芝; 段成鼎; 黄成星
    • 摘要: 齐宁17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渝紫薯7号为母本,经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食味优等特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山东省区域试验中,齐宁17号熟食味黏、糯、香、甜,食味总评分75.0分,比对照品种济薯21高5分,综合评价口感好,食味优。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甘薯产区作为春、夏薯种植。本文作者从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方面对甘薯新品种齐宁17号进行了介绍。
    • 胡燕辉; 纪漫; 汪丽亚; 黄卫东
    • 摘要: 紫甘薯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pH、温度、H_(2)O_(2)、抗坏血酸和普通金属离子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小于3时,溶液呈现红色;随pH值增加,颜色逐渐变成蓝紫色且降解指数增大;温度低于60°C时,紫甘薯色素比较稳定;紫甘薯色素对H_(2)O_(2)和抗坏血酸耐受力较差;A1^(3+)和Zn^(2+)对紫甘薯色素的颜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Fe^(3+)对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Cu^(2+)、Na(+)对紫甘薯色素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破坏作用。
    • 张楠; 李敏; 肇楠; 冯改静; 胡春芳
    • 摘要: 本文利用Inco Pat专利检索平台和Excel分析工具,对国内外植物活性物质花青素专利技术申请态势、地域分布、重要申请人情况、IPC分布及产业的布局情况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花青素类物质领域核心技术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黑龙江、广东、浙江、吉林等省市。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主要是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中国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C07D、A23L、C09B等方面,关于蓝莓、黑枸杞、紫甘薯、黑豆等花青素分离技术、基因调控及产品(花青素、蓝莓浓缩汁、着色剂等)方面为研究的热点领域。可为促进花青素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布局等提供参考和建议。
    • 庄丽君; 余成章; 傅文泽; 何文中; 吴小志
    •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宜泉州市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方法]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福宁紫3号为对照,2018—2020年引进的13份紫甘薯品种进行品种区域试验,从19个形态特征、8个薯块特征、10个收获期农艺性状和4个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了优质食用型品种兼高花青素型品种龙紫12号,可在生产与育种上加以利用;福宁紫6号和徐紫8号等2份种质可作为高花青素型品种亲本种质应用于杂交育种;福薯34、龙紫221和金农薯1号可作为紫肉高产种进一步扩大试种;其他品种可作为种质应用于杂交育种。[结论]可为我国紫甘薯的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 袁博; 卜伟; 戴威威; 鞠秀云; 王欣
    • 摘要: 本实验以紫甘薯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紫甘薯多糖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多糖PSPP03,并对其结构进行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分析。结果表明,PSPP03分子质量为29.1 kDa,主要由阿拉伯糖(arabinose,Ara)、甘露糖(mannose,Man)、鼠李糖(rhamnose,Rha)、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GlcA)和葡萄糖(glucose,Glc)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6.2∶25.3∶7.1∶8.6∶10.8。甲基化分析结果表明PSPP03的糖苷键构成主要为→1)-Araf-(→3、→3)-Manp-(1→、→3,4)-Manp-(1→、→3,6)-Manp-(1→、→3)-Glcp-(1→、Glcp-(1→和→4)-Rhap-(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结构中含有芍药素-3-槐糖苷-5-葡萄糖和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萄糖。细胞氧化实验分析结果表明25、100μg/mL PSPP03可以极显著降低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内活性氧、丙二醛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P<0.01),极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P<0.01)。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提示PSPP03有可能通过促进相关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本研究可为紫甘薯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紫甘薯的综合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 李明福; 张云琼; 李鹏林; 杜燕; 徐宁生
    • 摘要: 【目的】筛选适于鲜食或色素提取的紫甘薯新品种,为解决云南地区色素加工主栽品种产量低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济黑2号、徐紫薯5号和紫罗兰等7个紫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测定其农艺性状、口感品质、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等性状,筛选出适于鲜食或色素提取的紫甘薯新品种。【结果】不同紫甘薯品种的农艺性状、口感品质、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等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徐紫薯5号和15302花青素含量较低,分别为31.4 mg/100g和27.6 mg/100g综合口感得分较高,为7分和8分适于鲜食;紫罗兰、云紫1号和云紫2号花青素含量和综合口感得分适中,分别为44.8 mg/100g、57.9 mg/100g、35.1 mg/100g和6分、5分、6分,可用于鲜食或加工提取色素;济黑2号花青素含量较高,为132.2 mg/100g,但其产量低,为2.07 kg/667m^(2)综合口感得分最低,为2分。徐紫薯8号花青素含量和产量较高,分别为94.4 mg/100g和3.49 kg/hm^(2),综合口感得分较高,为7分,可替代济黑2号用于加工提取色素。可溶性糖与花青素、花青素与块根产量和干物率与花青素无明显相关性;花青素(x)与综合口感得分(y)呈负相关(y=-0.0456x+8.3609,R 2=0.8666);甜味分数(y)与校正可溶性糖(x)呈正相关(y=2.8923x+3.2284,R 2=0.7022)。【结论】15302和徐紫薯5号适于鲜食,紫罗兰、云紫1号和云紫2号适于鲜食或加工提取色素,济黑2号和徐紫薯8号适于加工提取色素,徐紫薯8号具有替代济黑2号的生产价值。
    • 李晨京; 冯怡华; 王春玲
    • 摘要: 以紫甘薯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紫甘薯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提取率的工艺参数。采用Sepharose 4B凝胶对紫甘薯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紫外扫描、红外光谱和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紫甘薯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80°C和液料比15∶1(mL/g),提取率可达到9.03%。多糖经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2.63×10^(3) kDa的均一多糖(purple sweet potato polysaccharide,PSPP-A)。紫外吸收图谱显示PSPP-A在260 nm和280 nm处均无吸收峰,说明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检测到PSPP-A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离子色谱分析显示PSPP-A由5种单糖构成,分别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且摩尔比为1.89∶8.45∶1.95∶1.13∶1。
    • 马佩勇; 贾赵东; 边小峰; 禹阳; 张铅; 刘帅; 谢一芝
    • 摘要: 宁紫薯8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2013年选用徐紫薯3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定向配组,人工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14—2016年通过实生苗筛选、初级鉴定、高级鉴定等过程选育而成.在2017—2018年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中,宁紫薯8号的鲜薯产量为31637.7 kg/hm2,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20.6%;薯干产量为9766.7 kg/hm2,比对照高39.5%.该品种薯块干物质率31.39%,萌芽性好,单株结薯数3~4个,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宁紫薯8号于2019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春、夏季均可种植,适宜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与利用.
    • 孟凡来; 白磊; 郭华春; 赵大伟; 王应梅; 李玉祥; 滕娟
    • 摘要: 为了探讨低纬高原生境下不同类型紫甘薯品种(系)对UV-B辐射增强的耐受性,以地上部全绿型品种滇紫甘薯54(DZS54)和全紫型品系1625为试材,以自然光为对照,设2个UV-B辐射增强处理[T1=3.6 kJ/(m2·d),T2=7.2 kJ/(m2·d)],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下2个紫甘薯品种(系)的叶面积和地下部产量均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同一辐射强度下DZS54的降幅大于1625,节间长和主蔓长都小幅降低,但均与CK无显著差异,DZS54的叶片厚度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小幅增加,但与CK无显著差异,1625的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DZS54的分枝数与CK无显著差异,1625的显著增加,DZS54的地上部产量小幅降低,1625的显著增加,累积胁迫响应指数综合评价表明,1625的耐辐射能力明显强于DZS54.综上所述,UV-B辐射增强下地上部颜色不同的2个紫甘薯品种(系)间存在种内差异,全紫型紫甘薯更适宜在高辐射环境下种植.
    • 彭洁; 吴菲菲; 李化强; 刘庆; 王美英; 胡平
    • 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辅助酸性乙醇法优化紫甘薯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响应面优化法,以紫甘薯花青素含量为指标进行超声辅助提取,考察不同因素对紫甘薯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与不超声传统浸提方法的提取结果.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液pH值为0.9,超声温度为73°C,超声功率为153 W,液料比为27(mL/g),乙醇浓度为40%,超声时间为40 min,经验证试验最终得到紫甘薯花青素含量为(2.74±0.01)mg/g,与预测值2.77 mg/g接近,相对误差为1.08%,传统浸提得到紫甘薯花青素含量为(1.46±0.01)mg/g.结论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声辅助提取与传统方法相比,紫甘薯花青素的提取量得到了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