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3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352708篇;相关期刊550种,包括北方园艺、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6年粮食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多酚氧化酶的相关文献由554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传喜、司红起、陈清西等。

多酚氧化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3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52708 占比:99.47%

总计:354572篇

多酚氧化酶—发文趋势图

多酚氧化酶

-研究学者

  • 马传喜
  • 司红起
  • 陈清西
  • 王宜磊
  • 王清章
  • 刘伟
  • 杨洋
  • 郭霞
  • 刘仲华
  • 王坤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洁; 何瑜琳; 滕建文; 夏宁; 韦保耀; 黄丽
    • 摘要: 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法从渥堆六堡茶中共分离出42株菌,然后利用平板初筛和液体发酵进行复筛,从42株微生物中筛选出10株产PPO的微生物并测定其酶活。用盐析及透析法对产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所产的多酚氧化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酶液用SDS-PAGE及Native-PAGE电泳方法确定PPO的分子量范围和PPO种类。结果表明,渥堆六堡茶中发现的10株产多酚氧化酶菌株,其中,细菌的产酶活性普遍要高于霉菌;Pantoea vagans(成团泛菌)菌株产酶活性最高,酶活高达37 U/mL,其所产的多酚氧化酶分子量在16~48 kDa之间,属于漆酶。此研究为微生物对六堡茶茶叶品质作用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功能六堡茶的研发提供资料数据。
    • 吴新怡; 孟梓怡; 朱吟非; 罗子阳; 王超; 段翰英
    • 摘要: 该研究以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杨梅果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超高静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处理(300~600 MPa/0~30 min)对NFC杨梅汁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影响。对比传统高温灭酶,拟合建立HHP压力与酶活性的一级动力学回归方程,分析得到相关参数(压力脉冲效应PE、压力脉冲数值ND、等效破坏值Dp及酶的失活速率K)。结果表明,较高压力(400~600 MPa)对PPO与POD均起到钝化效果,其中600 MPa/10min能钝化90%的PPO活性,600 MPa/20 min钝化80%的POD活性。600 MPa/30 min条件下,重复加压不能明显加强钝化效果。将PPO和PPO活性与压力进行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相应线性回归方程(R^(2)>0.8)。随着压力从300MPa升高到600MPa,PPO的K值从3.03×10^(-2)升高到12.12×10^(-2),POD的K值从1.23×10^(-3)上升到7.67×10^(-3)。600 MPa条件下,PPO和POD的ND分别为1.04和1.59,Dp值都为19。同时,压力和保压时间及其相互作用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有极高的显著性(p<0.001)。因此,HHP对杨梅果汁中关键的氧化酶能起到较好的钝化作用,能够为NFC杨梅汁加工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朵茂惠; 赵池铭;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王化俊; 李兴茂; 尚勋武; 马小乐
    • 摘要: 为了鉴定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STS标记鉴定了103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1BL/1RS易位系及与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37份材料为1BL/1RS易位系,占35.92%;42份为非1BL/1RS易位系,占40.78%;其余均为片段易位或其他易位系。在黄色素含量分子检测中,Psy-A1位点有3个等位变异,Psy-A1a所占比例最大,频率达91.26%,Psy-A1b和Psy-A1c分别占7.77%和0.97%;Psy-B1位点的3个等位变异中,Psy-B1a、Psy-B1b和Psy-B1c频率分别为62.13%、28.16%和18.45%;Psy-D1位点有Psy-D1a和Psy-D1g两个等位变异,其中Psy-D1a分布频率为97.09%。在PPO活性等位基因中,与低PPO活性相关的基因Ppo-A1b和Ppo-B1a分别占34.95%、77.67%;与高PPO活性相关的基因Ppo-A1a、PPO-B1b、PPO-D1b分别占54.36%、19.46%.40.77%。黄色素含量和PPO活性相关的基因组成以中间类型居多。甘肃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1BL/1RS易位系材料频率有所下降,黄色素含量及PPO活性相关等位基因均有一定分布,在未来小麦育种工作中仍需加强面粉色泽的选择。
    • 陈雪梅; 张馥颖; 朱雪竹; 赵海燕; 吕百韬
    • 摘要: 为探究污染土壤中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去除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以荧蒽为PAHs代表,研究外加氮磷(0、150、300、450、600 mg·kg^(-1))对土壤中PAHs污染消减的影响,并通过污染土壤中外加氮磷对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氮磷养分对土壤中荧蒽去除的机理。结果表明:外加氮磷有利于污染土壤中荧蒽的去除,外加氮磷可将土壤中荧蒽的半衰期缩短最多达78.4%。在100 mg·kg^(-1)荧蒽污染下,外加300 mg·kg^(-1)氮对土壤中荧蒽的消除速率常数提高了388.9%;外加150 mg·kg^(-1)磷对土壤中荧蒽消除速率常数提高了477.8%。外加氮磷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相关酶活性,外加磷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加氮显著提高了低荧蒽污染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加氮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土壤中荧蒽的去除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研究建议,污染黄棕壤中外加氮、磷的范围为150~300 mg·kg^(-1),外加的氮磷通过有效改变污染土壤的酶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AHs的去除。
    • 刘洋; 陈勤操; 刘德春; 杨莉; 胡威; 匡柳青; 刘勇; 滕杰
    • 摘要: 为研究一种快速高效的茶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制备方法,本试验采用三相分离法(three phase partitioning,TPP)获取茶叶PPO,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两次三相分离纯化后可获得酶比活力210.46 U/mg、纯化15.76倍、回收率8.04%的茶叶PPO,其最亲和底物为邻苯三酚(K_(m)=6.82 mmol/L,V_(max)=5.36×10^(−2) OD/min),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5°C和pH5.5,在25°C和pH4.5~7.0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纯化后茶叶PPO抑制作用最显著的化合物为抗坏血酸(IC_(50)=2.42±0.18 mmol/L),其次是草酸和EDTA,柠檬酸抑制效果最弱,而卤化物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三相分离法能够较好的保留茶叶PPO活性,且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 李蓉; 龙小妹; 陈平; 范源; 朱培芳
    • 摘要: 目的研究新鲜余甘子果实冷藏条件(5°C)下褐变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新鲜余甘子果实,置5°C下恒温贮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贮藏20 d内酚类(水解单宁、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pH,计算褐变指数。结果1-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在第15天时、3-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在第19天时,鞣花酸在第20天时、芦丁在第10天时含量最高;PPO活性在第14天时最强;褐变指数在第9天和第10天时最高;pH范围为2.42~2.54。结论5°C贮藏条件下20 d内,新鲜余甘子果实酚类成分含量、PPO活性和褐变指数呈曲线波动,pH相对平稳。5°C贮藏条件可有效预防新鲜余甘子果实的褐变。
    • 葛君; 任德超; 孟自力; 李爱霞; 陈杰
    • 摘要: 为了解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在河南新育小麦品种中的分布情况,选用123份河南新育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功能标记PPO18、PPO16和PPO29对供试材料的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Ppo-A1位点上共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Ppo-A1a和Ppo-A1b,分布频率分别为63.4%和36.6%,以与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Ppo-A1a分布为主;在Ppo-D1位点上共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Ppo-D1a和Ppo-D1b,分布频率分别为78.9%和21.1%,以与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Ppo-D1a分布为主。在Ppo-A1和Ppo-D1这2个位点上,共检测到4种等位基因组合Ppo-A1a/Ppo-D1a、Ppo-A1a/Ppo-D1b、Ppo-A1b/Ppo-D1a和Ppo-A1b/Ppo-D1b,分布频率分别为52.8%、10.6%、26.0%和10.6%,以与中等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组合Ppo-A1a/Ppo-D1a分布为主。此外,本研究筛选出的偃高161、商麦188和厚德麦971等32份携带等位基因组合Ppo-A1b/Ppo-D1a(与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的小麦材料,可以为一线育种人员进行小麦品质色泽改良提供参考信息。
    • 龙峻瑶; 黄丽; 夏宁; 滕建文; 韦保耀; 胡沛然
    • 摘要: 为探索六堡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来源及其酶学活性,采用不同pH值缓冲液、保护剂和液料比对发酵前后六堡茶PPO进行提取,通过(NH_(4))_(2)SO_(4)沉淀、透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PPO。结果表明:从六堡茶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PPO同工酶,分子质量分别为59 kDa(PPO1)和70 kDa(PPO2),其中PPO1为茶树PPO,PPO2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底物邻苯二酚对PPO1和PPO2的最适浓度为0.5 mol/L,PPO1和PPO2的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6.0,最适温度分别为40°C和35°C,PPO1的热稳定性优于PPO2,两者在90°C条件下处理5 min几乎完全灭酶。研究表明,六堡茶发酵后会产生新的同工酶,二者共同提高黑茶品质,为黑茶加工条件的控制和黑茶PPO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曹少谦; 江凯; 刘亮
    • 摘要: 为了明确蓝莓花色苷在贮藏及加工过程中的降解途径,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花色苷-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邻苯二酚的偶合氧化反应机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表明,邻苯二酚的酶促氧化生成醌类物质和花色苷与醌类物质的氧化反应是偶合氧化体系中主要的两类反应;花色苷的偶合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体系中花色苷浓度为54 mg/L时,虽然花色苷的降解速率会随着邻苯二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邻苯二酚浓度高于1.33 mmol/L时,邻苯二酚浓度的变化对花色苷降解速率影响逐渐变小;花色苷初始浓度越高,邻苯二酚氧化的速率越低,花色苷的降解速率也越低;而酶浓度的增加会导致花色苷的降解速率线性增加。本文结果可推断,在蓝莓贮藏及加工过程中,其组织中的PPO会与其酚类底物结合,产生相应的醌类物质,而这些物质再通过耦合氧化反应导致蓝莓花色苷降解,从而最终导致果实或者相关产品的褐变。且其褐变速率与组织中酶的活性、酚类底物以及花色苷含量都有密切的关系。
    • 李宏; 李秋兰; 于丽娟; 普红梅; 杨德志; 李雪瑞; 杨亚玲
    • 摘要: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一种能催化邻苯二酚氧化成邻苯二醌的金属蛋白酶,是许多蔬菜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原因。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不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邻苯三酚)为底物,在生菜PPO作用下的产物在420 nm处的吸光度变化以及温度、pH值对生菜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PPO的最适温度为40°C,最适p H值为6,该酶催化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速度最快。同时选择硫掺杂的碳点(S doped carbon,S-CDs)、铜掺杂的碳点(Cu doped carbon,Cu-CDs)、溴掺杂的碳点(Br doped carbon,Br-CDs)为研究对象,以常用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作对比,探讨碳点作为一种新型PPO抑制剂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S-CDs表面所带的还原性基团及S原子的还原性对S-CDs的抑制效果有很大帮助,这明显区别于其它CDs和常规抑制剂。抑制剂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S-CDs>抗坏血酸>柠檬酸>Cu-CDs,故可将碳点用作生菜酶促褐变的抑制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