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纤维瘤

纤维瘤

纤维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2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34593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第六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 等;纤维瘤的相关文献由216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伟、杨泽民、王勇等。

纤维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4593 占比:99.70%

总计:235302篇

纤维瘤—发文趋势图

纤维瘤

-研究学者

  • 陈伟
  • 杨泽民
  • 王勇
  • 王坚
  • 王智超
  • 蔡思逸
  • 邱贵兴
  • 何国龙
  • 刘益萍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红; 孙浩然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和卵巢实性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9例OTFT和40例MSOT(共49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偏侧性、临床症状及子宫内膜情况。MRI特征包括病变的位置、最大径、包膜、边界、实性成分T_(2)WI信号、变性成分形态、流空血管、腹水、实性成分DWI信号和ADC值。采用t检验及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肿瘤间临床及MRI特征的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OTFT与MSOT在偏侧性、子宫内膜情况、最大径、包膜、边界、实性成分T_(2)WI信号、变性成分形态、流空血管、实性成分DWI信号及ADC值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27×10^(-3) mm^(2)/s(P=0.00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片状变性区域(OR=6.961)、实性成分DWI信号低于子宫肌层(OR=99.072)及ADC>1.15×10^(-3) mm/s(OR=9.440)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分别为86.4%、95.9%、90.7%和0.949。结论:OTFT与MSOT的MR表现各具一定特征性,MRI有助于鉴别两者。
    • 栗二毛; 张国庆; 张斌青; 杨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病变部位及MRI表现特征。男10例,女16例。年龄5~48岁,中位数23岁。18例以疼痛性肿块就诊,8例以无痛性肿块就诊。首诊21例,肿瘤切除术后复发5例,复发间隔时间为6个月至3年。病程5个月至6年,中位数36个月。采用常规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T1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TIR)序列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T1WI行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6例,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位于臀部6例、前臂5例、胸壁4例、小腿4例、大腿3例、肘关节1例、腕关节1例、腘窝1例、足部1例;其中5例为肿瘤切除术后复发,位于臀部2例、胸壁1例、前臂1例、小腿1例。肿瘤最大径3.0~12.1 cm,中位数6.7 cm,其中16例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沿筋膜或肌肉肌纤维方向生长,呈不规则爪形浸润生长。25例肿瘤与周围筋膜、肌肉界限不清,其中6例部分界限不清;1例界限清晰,位于腘窝,呈类圆形,周围见假包膜。26例T1WI上肿瘤整体呈不均匀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STIR序列上肿瘤整体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23例T1WI、T2WI及STIR序列上肿瘤内部均可见条带状低信号影;SE序列T1WI增强扫描,肿瘤内部条带状低信号影均无明显强化,其余区域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肿瘤内部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4例肿瘤周围见水肿信号影。结论: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特征包括肿瘤沿筋膜或肌肉肌纤维方向浸润性生长,多数界限不清;T1WI上肿瘤整体呈不均匀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及STIR序列上肿瘤整体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T1WI、T2WI及STIR序列上肿瘤内部多数可见条带状低信号影;SE序列T1WI增强扫描,肿瘤内部条带状低信号影无明显强化,其余区域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肿瘤内部无明显坏死囊变,部分周围可见水肿信号影。
    • 胡洋; 卓忠雄
    • 摘要: 图1室间隔纤维瘤A.超声心动图;B.胸部增强动脉期轴位CT图;C.病理图(HE,×40)(箭示肿物)患者女,50岁,心悸、不适4月余,偶发一过性晕厥,外院诊断为“心律失常”,予“胺碘酮、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心率73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B型钠尿肽227 pg/ml。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T改变。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心尖部至基底部见6.1 cm×4.3 cm等回声团块(图1A),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左心室流出道未见明显梗阻;考虑纤维瘤可能性大。胸部CT:室间隔内6.8 cm×4.6 cm团块状软组织影,动脉期轻度强化(图1B),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其前上部见明显强化结节影;考虑良性肿瘤可能。于全麻下行室间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室间隔内10.0 cm×3.5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上缘达右心室流出道,下缘达心尖部;取部分组织块(2.5 cm×2.0 cm×0.5 cm)进行活检。病理:送检标本呈实性,质韧,切面灰白色;光镜下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弹性纤维(图1C);免疫组织化学:Myo(-),SMA(+),CD34(-),STAT-6(-),Ki-67(1%+),B-Catenin(膜+)。病理诊断:(室间隔)纤维瘤
    • 刘甲莲; 许宗丽; 何东芳; 辛德友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讨本院内16例经病理证实的ISFT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16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CT平扫检查。结果14例被误诊为脑膜瘤,1例被误诊为胶质瘤,1例诊断为孤立性纤维瘤。11例位于幕上,3例于幕下、2例呈哑铃状向小脑幕上下生长,2例术后复发并多年随诊发现出现全身转移。CT检查所有病例实质部分呈高或稍高密度,4例见囊变,2例出现液化坏死,所有病变内均未见钙化,12例出现分叶,10例出现周围水肿,2例出现临近骨质吸收破坏征象。MRI检查所有病变实质部分T_(1)加权成像以等、稍低信号为主,8例出现斑点状高信号,T_(2)加权成像9例可见实质部分呈稍高及低信号组成,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均可见明显强化,低信号区亦出现明显强化,呈所谓“阴阳征”;7例病变实质部分呈稍低、等或高信号,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液化坏死,10例出现周围水肿,12例出现分叶,8例可见细小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变部分呈明显环形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5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ISFT典型影像表现为脑外肿瘤,CT呈高或稍高密度,MRI出现“阴阳征”征象,肿瘤分叶,“脑膜尾征”及颅骨破坏较少或轻,明显强化,血供丰富。部分术后复发并可出现全身转移。
    • 宗振泽; 张宏伟; 刘建伟
    • 摘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叶细胞起源的软组织肿瘤[1],临床上较为罕见。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首次对此类肿瘤进行了报道[2]。由于其大体及组织学特征与大多数软组织肿瘤相似,所以SFT在过去有不同的名称,包括良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孤立性纤维间皮瘤和局限性纤维瘤等[3]。SFT可以来源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胸膜,其次是脑膜、下肢皮下组织、后腹膜、眼眶等[4]。
    • 覃伶伶; 洪燕; 符小艳; 张敏; 吴汤娜; 胡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OTFG)合并Meig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OTFG患者临床及超声资料,根据有无合并Meigs综合征,分为MS组11例及OTFG组82例,总结其临床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93例OTFG中实性81例,囊实性12例.合并盆腔积液24例,腹腔积液12例,胸腔积液3例.34例血清CA125测值升高.MS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OTFG组(P10 cm及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患者,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征表现,需除外卵巢恶性肿瘤及假性M eig s综合征.
    • 董攀; 许元智; 尹帅; 李金彪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GCT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术前曾误诊的8例GC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例中因右侧髋部疼痛,行走困难入院2例;因左侧和右侧胫骨上段疼痛入院2例;因背部疼痛,且疼痛向右胸肋放射,夜间加重入院2例;因胸前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入院1例,因右膝关节不适和疼痛入院1例.误诊为骨囊肿、非骨化性纤维瘤和肋间神经痛各2例,胸锁关节结核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误诊时间2~9(8.02±0.14)d.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皆证实为GCT,均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1年,8例均未复发.结论 GCT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致误诊.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认识,仔细问诊及查体,并要拓宽诊断思维,遇及类似本文临床表现不典型的GCT患者要进一步完善CT和MRI检查,以减少或避免GCT误诊误治.
    • 王挺; 沈雪娇
    • 摘要: cqvip:患者男,22岁,发现左足第四跖骨肿物2年余,自感肿物逐渐增大并出现疼痛,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左足第四跖骨背侧触及3 cm×3 cm肿块,触之较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小,压痛(+);跖趾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远端皮肤温度和感觉正常。X线:左足第四跖骨远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可见轮廓清晰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穿破骨皮质。超声:左足第四跖骨见 3.0 cm×2.4 cm×2.0 cm 混合回声,边界清楚,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和散在高回声,透声差,后方骨质破坏,血流信号丰富(图1A)。
    • 田萍; 刘莹; 焦飞涵; 郑建民; 王虹; 王双双; 郑敏文; 郝跃文; 魏梦绮; 任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各序列诊断心脏纤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纤维瘤患者的MR图像信号及特点,11例患者进行了 CMR常规T1WI、T2WI、电影Cine、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扫描及T1 mapping成像序列扫描,1例患儿未行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常规T1WI及T2WI呈低信号,电影Cine显示肿块无收缩或舒张功能,首过灌注扫描呈团块状充盈缺损,而延迟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T1mapping显示与心肌信号截然不同的信号影.结论 CMR可特异性诊断心脏纤维瘤,初始T1mapping显示肿块T1值较正常心肌明显减低,当患者无法配合增强扫描时,可为心脏纤维瘤的无创诊断和随访提供全新的策略.
    • 周享媛; 文庆怡; 邹弯弯; 彭德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F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SFT均为单发,位于胸腔5例,肺内、腹膜后及颅脑各2例,纵隔、肋骨、颈部、肾脏、腹壁及骶管各1例.病灶形状多样,边界清晰.16例行CT平扫,呈等、稍低密度,密度均匀或不均匀,4例伴有钙化.13例行CT动态增强扫描,2例轻度均匀强化,11例强化不均匀,其中"慢进慢出"强化表现(n=2),"快进慢出"强化表现(n=9);动脉期8例瘤内或瘤周可见迂曲粗大血管影.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呈囊实性,实性部分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低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内分隔强化;另2例平扫T1 WI、T2 WI呈等信号,T2 WI内见小斑片状、小囊状高信号影,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光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部分病灶内富含分支状或"鹿角状"薄壁血管.免疫组化示大部分肿瘤CD34(13/17)、CD99(10/17)、bcl-2(9/17)阳性,其中9例行STAT6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 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病灶T2 WI低信号区增强后强化及CT动态增强具有延迟强化.免疫组化CD34及STAT6阳性有重要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