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253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文方、张颖杰、方浩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2534 占比:99.96%

总计:222620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发文趋势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研究学者

  • 徐文方
  • 张颖杰
  • 方浩
  • 宁志强
  • 山松
  • 鲁先平
  • 李志斌
  • 杨新颖
  • 余金迪
  • 易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礼; 秦至臻; 陈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Ⅰ型胶原α2链(COL1A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作为胃癌组,选取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组织HDAC1、COL1A2水平;分析胃癌组织HDAC1、COL1A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胃癌组织中HDAC1 mRNA与COL1A2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HDAC1、COL1A2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数据库中胃癌组织HDAC1 mRNA、COL1A2 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且HDAC1 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分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1A2 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种族、不同肿瘤分级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DAC1 mRNA、COL1A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中HDAC1 mRNA与COL1A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7,P<0.05),且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HDAC1、COL1A2低表达组五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组(P<0.05)。HDAC1、COL1A2、TNM分期是影响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DAC1、COL1A2可能通过高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对胃癌病情评价及预后评估可能有重要意义。
    • Gérard Vergoten; Christian Bailly
    • 摘要: 目的Bouchardatine(1)是从植物Bouchardatia neurococc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β-吲哚喹唑啉生物碱,可作为脂肪生成的一种调节剂及一种抗癌药。天然产物作为蛋白腺苷5'-单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的激活剂发挥作用。我们利用分子模型研究了化合物1和各种结构类似物的SIRT1结合能力,如从药用植物Oriciarenieri中分离得到的orirenierine A(2)和orirenierine B(3)。方法我们研究了包括β-吲哚喹唑啉生物碱1−3和类似物在内的25种天然产物与人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SIRT1)的结合,并与参比产物去乙酰化酶(R和S异构体)进行了比较。从hSIRT1催化结构域的闭合和开放状态构象(PDB结构:4KXQ和4IG9)开始阐述去乙酰化酶结合模型。对于与SIRT1结合的每种化合物,我们计算了相互作用的经验能量(ΔE),并与去乙酰化酶进行比较。结果在我们的模型中,发现化合物1与SIRT1的去乙酰化酶位点适度结合。相反,喹唑啉酮部分7位酚羟基表现出更高的结合能力。化合物2提供的SIRT1蛋白复合物与去乙酰化酶观察到的一样稳定。用甲氧基(3)取代羟基取代基(2)降低了SIRT1的结合能力。我们还鉴定了其他SIRT1结合的天然产物,如生物碱orisuaveolines A和B,并讨论了结构结合关系。结论本研究强调了β-吲哚喹唑啉生物碱与SIRT1相互作用的能力。这种去乙酰化酶可以代表生物碱2的分子靶标。这种化合物在设计对SIRT1依赖性病理有活性的药物研究方面值得进一步关注。
    • 王淑云; 卢雅艳; 李佳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HDAC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纳入鼻咽癌组及癌旁组,测定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DAC1、HDAC7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鼻咽癌患者HDAC1、HDAC7表达。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鼻咽癌组HDAC1、HDAC7阳性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肌层、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的鼻咽癌患者HDAC1、HDAC7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黏膜层及肌层、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复发的鼻咽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HDAC7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DAC1、HDAC7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HDAC1、HDAC7阳性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1、HDAC7高表达,二者阳性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HDAC1、HDAC7阳性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春苗; 牛春生; 杨强
    • 摘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水平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糖皮质激素(GC)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CRSwNP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GC抵抗分为GC抵抗组(n=22)和GC敏感组(n=38)。测定两组GC治疗前、后HDAC1 mRNA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 N末端蛋白激酶(JNK)、p38MAPK mRNA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AC1、p38MAPK、ERK、JNK对CRSwNP患者GC抵抗发生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CRSwNP患者GC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GC抵抗组HDAC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GC敏感组,p38MAPK mRNA、ERK mRNA、JNK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GC敏感组(t=18.425、19.213、18.721、19.694,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HDAC1 mRNA、p38MAPK mRNA、ERK mRNA、JNK mRNA预测CRSwNP患者GC抵抗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95%CI:0.570-0.860)、0.917(95%CI:0.849-0.985)、0.863(95%CI:0.754-0.971)、0.885(95%CI:0.795-0.973),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HDAC1 mRNA<0.660(OR=1.386,95%CI:1.216-1.580)、p38MAPK mRNA≥0.428(OR=1.647,95%CI:1.342-2.021)、ERK mRNA≥0.571(OR=1.627,95%CI:1.234-2.145)、JNK mRNA≥0.510(OR=1.897,95%CI:1.342-2.682)是CRSwNP患者GC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DAC1、MAPK水平与CRSwNP患者GC抵抗密切相关。
    • 王忠巧; 高妍; 司峰志
    •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55-5p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的靶向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鼻息肉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36例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14例,另选取同期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将miR-155-5p mimics、miR-155-5p inhibitor、miR-NC及Vector质粒转染至细胞,分为miR-155-5p组、miR-155-5p inhibitor组、miR-NC组和Vector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组织miR-155-5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组织、细胞SIRT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黏蛋白(Fibronectin)表达;生物信息学工具、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55-5p与SIRT1的靶向关系。结果 CRSwNP组鼻腔黏膜组织miR-155-5p表达水平高于CRSsNP组及对照组,CRSsNP组鼻腔黏膜组织miR-155-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SwNP组鼻腔黏膜组织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低于CRSsNP组及对照组,CRSsNP组鼻腔黏膜组织E-cadherin、SIRT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wNP组鼻腔黏膜组织Vimentin、α-SMA、Fibronectin表达水平高于CRSsNP组及对照组,CRSsNP组鼻腔黏膜组织Vimentin、α-SMA、Fibronec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miR-155-5p促进了HNEPC细胞EMT,沉默miR-155-5p抑制了HNEPC细胞EMT。miR-155-5p负性靶向调控SIRT1。结论 miR-155-5p、EMT相关标记物在CRSwNP中表达升高,上调miR-155-5p可通过负性靶向调控SIRT1促进HNEPC的EMT过程。
    • 陈艳红; 马丽; 李峰
    • 摘要: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的浓度变化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9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HDAC1和DNMT1浓度,分析手术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DAC1和DNMT1的浓度变化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二者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DAC1、DNMT1浓度与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DAC1和DNMT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HDAC1、DNMT1浓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临床分期与血清HDAC1、DNMT1浓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HDAC1和DNMT1浓度较高,手术后明显下降,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
    • 李晓斐; 张舒婷; 蒋梦琦; 申序; 霍雯; 林玉玲; 赖钟雄
    • 摘要: 组蛋白去乙酰化是植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染色体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istone deacetylase 1,HDT1)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该研究结合龙眼基因组数据,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龙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DlHD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观察,同时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DlHDT1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FPKM值,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PEG6000和NaCl处理下DlHDT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DlHDT1基因CDS序列全长918 bp,编码305个氨基酸,该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共含43个磷酸化位点,相对分子量为32 585.54 Da,等电点为4.65;进化树分析显示龙眼D1HDT1与漾濞槭亲缘关系最近(78.76%).(2)亚细胞定位显示,DlHDT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DlHDT1基因含有大量光响应元件和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激素及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显示,DlHDT1在龙眼体胚发生不同时期均有表达,在胚性愈伤组织(EC)阶段表达最低,在球形胚(GE)阶段表达最高.(3)qRT-PCR显示,在PEG6000和NaCl处理下DlHDT1基因,呈下调表达趋势,推测DlHDT1可能参与调控龙眼对干旱及盐胁迫的响应,并存在负调控关系.研究认为,DlHDT1为核定位基因,可能参与龙眼体胚形态建成并在龙眼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蒋迪; 王仙仁; 林正权; 黄妙铭; 毛志强; 徐志鸿; 何锦添; 傅明
    • 摘要: 背景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更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uin 1,SIRT1)在CRSsNP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鼻黏膜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Western blot观察SIRT1在CRSsNP和正常对照筛窦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对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予TGF-β1处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IRT1过表达对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α-SMA、N-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sNP组SIRT1表达减少(P<0.001).TGF-β1下调鼻黏膜上皮中SIRT1的表达,同时E-cadherin表达减少,α-SMA、N-cadherin、Vimentin表达增加,这一效应可被SIRT1过表达所逆转.结论 SIRT1抑制TGF-β1诱导的鼻黏膜上皮EMT,可能在CRSsNP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齐月; 彭明刚; 黎国清; 王泽华; 杨晓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卡铂/紫杉醇化疗耐药和化疗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芯片染色,比较HDAC1在卡铂/紫杉醇化疗敏感及耐药肿瘤中的表达,分析HDAC1表达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并在GEO等公共数据库的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同时分析卵巢癌中HDAC1基因的变异.结果 化疗耐药卵巢癌的HDAC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组,且高HDAC1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较短.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HDAC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在耐药原代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化疗敏感细胞;高HDAC1表达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扩增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HDAC1基因异常,且与HDAC1的高表达相关.结论 HDAC1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卡铂/紫杉醇化疗耐药及复发显著相关,是潜在的肿瘤分子分型标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