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学

老学

老学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5487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船山学刊、晋阳学刊、学术研究等; 老学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固盛、陈成吒、劉固盛1等。

老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15487 占比:98.78%

总计:15678篇

老学—发文趋势图

老学

-研究学者

  • 刘固盛
  • 陈成吒
  • 劉固盛1
  • 叶匡政
  • 姚圣良
  • 柯愈春
  • 武骏
  • 熊铁基
  • 王闯
  • 魏义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闯
    • 摘要: 2021年5月13日,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刘固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老学通史”结项鉴定会在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该项研究获得鉴定组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五卷本《中国老学通史》,从新的学术角度和思想维度对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总结老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丰富内容,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 杨柳青
    • 摘要: 《老子衍》是王夫之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现今学界部分研究 者因过度重视《自序》中存在的个别看似批《老》斥《老》的语句,夸大了《自序》在全书中的作用,故多有偏颇之论.在回归《老子衍》注文进行细读与整体性把握之后可发现,在注文中,王夫之对待老子的态度不仅不似《自序》中严厉消极,反而多有认同.以王夫之对老子思想的态度为依据,可将《老子》八十一章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来展开讨论:有所拨正之处,多倾向于指正老子语言表述上的不够恰切,未能将大道的本来面目呈现清楚;和缓且基本认同之处,多指向诸如不居功、不过度执着、慎武、修身等治国理念;认同并有所发挥之处,则多表现为以儒弘道,借阐释老子之"道"来提出更高层次的理想要求,即儒家"居中""保和"的处世之法,以求实现"圣道使复"的终极目标.
    • 摘要: 老学是一门真学问,大学问!为何?因为老学是基于《道德经》文本的生成、流变,尤其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同步共振而形成的一门专门学说。《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涵盖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修身养性等种种法门,其中的智慧启人心智,发人深思,使人感通寰宇,心游八极。学习《道德经》,探讨老学,有助于我们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堂奥,贯通古今,"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更好地实现中外对话,从而更好地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从这个角度而言,研究《道德经》.
    • 刘固盛
    • 摘要: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 陳成吒
    • 摘要: 關尹子姓尹氏,名喜,爲周朝貴族,其歸隱與尹國的動蕩相關。他是老子的重要弟子,曾梳理了老子後半生的基本思想,并傳有《老子》“太一生水”注本,相關内容在郭店楚簡中有所反映。他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較原始而全面,可以填補後世老學的一些盲點,“太一”論即爲代表。同時他也將老子的修身之學發展爲保身藏身之道,分析該問題時應注意《列子·黄帝》《莊子·達生》所載内容的异同,以前者爲依據,并予以新的理解。相關老學影響深遠,“太一”理念對太極等哲學觀念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保身藏身之道也是後世隱士老學的大宗。
    • 陈成吒
    • 摘要: On the basis of the metaphysical view of the laws of astronomical calendar, Lao Tzu developed the thoughts of "Taiyi" and "Dao", as well as the unique concepts of "Spirit", "Mind", "Blowing" and "Usability". His disciples, Guan Yinzi and other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se thoughts. But Chuangtze's Laoism had no trace of astronomical calendar.He believed that natural objects are blowing all the time without spirit, but man has mind and can violate the nature. He denied the validity of human cognitive ability, formed the concept of pan-subjectivity and uselessness, and tried to liberate everything, so that all things return to the world of peace. All of these greatly chang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oism.%老子在对天文历法规律进行形而上化的基础上, 总结发展出了"太一""道"等思想, 以及"灵""知""吹""用"等独特观念.他的弟子关尹子等对此多有所继承与发展.庄子对后者的"太一"老学有所认知, 这在其及其弟子的作品中获得了呈现, 但对老学之"道"及世界建构的理解已无原始天文历法痕迹.庄子认为"道"生万物后, 万物的状态各不同:自然物不具"灵", 运作皆是"吹".人存机心, 于是背道而行.且否定人的"知", 形成泛主体理念, 将"用"转化为"无用", 试图以此解放一切, 使万物归复逍遥而世界自平.这些皆极大地改变了老学的基本特质.
    • 李秀華
    • 摘要: 老學早期學者,是指春秋戰國之際接受和弘揚老子思想的一批學者,大多是老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以關尹子、文子、列子、楊朱爲代表。他們沿着"内聖"與"外王"的思路,對老子無爲思想作了富有個性的拓展。關尹子談無爲,着重於内在精神的寂清,主張消泯一切自主意識和行爲,完全被動地回應外界,但反對"聚塊""積塵"式的無爲。這對莊子"至人無己"的説法無疑具有直接影響。文子談無爲,注重由内而外的實際功用,主張王者"執一無爲","見小""守静",融道、德與仁、義、禮於一爐,以期成大功,立大業。文子可謂黄老學者之初祖。列子談無爲,立足於修心養神,主張泯内忘外,彼我不分,以臻至虚静玄妙之境。莊子學派的"坐忘""心齋"理論即來源於此。楊朱談無爲,與列子正相反,主張彼我分明,不相侵越,個人應"貴己""全生",保證自我齊整,以達致整個社會的大治。他們的拓展,在無爲思想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 杨秀礼; 李亚欢
    • 摘要: 《道藏》所见宋人陈象古《道德真经解序》、赵实庵《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图序》、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序》、江澄《道德真经疏义序》、陈元卿《道德真经直解纪末》、林东《经解发题》(残)六篇序跋文,《全宋文》未予收录.今加以标点整理,并就其作者生平进行辑录考辨,以作补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