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2949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河北中医、江苏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69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强民、关玲、姚旌等。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2949 占比:99.78%

总计:113200篇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研究学者

  • 黄强民
  • 关玲
  • 姚旌
  • 王列
  • 王林
  • 范志勇
  • 袁仕国
  • 马铁明
  • 齐峰
  • 丁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同才; 余艳梅; 方春意; 刘勇
    •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以及血清和触发点局部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冲击波组,每组10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8周。空白组接受常规喂养不参与造模;模型组在造模后无需干预,仅接受常规喂养;冲击波组进行体外冲击波干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和冲击波干预后,测试大鼠的热痛阈值;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触发点局部肌肉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造模完成时,模型组和冲击波组与空白组相比,热痛阈值缩短(P0.05)。干预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热痛阈时间与造模完成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大鼠热痛阈时间长于造模完成时(P0.05)。干预后,血清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冲击波组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降低血清和局部组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 王列; 马帅; 马铁明; 马俊杰; 胡哲; 林德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激痛点对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大鼠L4~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OX-4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模型。电针组选取激痛点,电针15 min/次,1次/d,治疗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激痛点处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肌电图仪检测大鼠激痛点处自发电位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4~6脊髓背角GFAP及OX-42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发电位活动频率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自发电频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FAP、OX-4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GFAP、OX-42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结论 电针激痛点可降低MPS大鼠激痛点处自发电活动频率,抑制脊髓背角GFAP、OX-42阳性细胞过表达,其机制或与调节中枢敏化密切相关。
    • 颜玉琴; 高峰; 李姜昊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符合标准的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治疗,每3天1次,3~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每2天1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PRI)及现时疼痛强度(PR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27±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63±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RI评分为(4.10±1.23)分,低于对照组的(5.50±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现时疼痛强度(PPI)积分为(1.07±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67±0.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症状,且优于温针治疗。
    • 陈杰
    • 摘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造成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常见原因,以肌筋膜中存在的触发点为主要特征。下背痛患者的腰臀部肌群如腰方肌、臀中肌处触发点分布率较高。目前,触诊是触发点的最高效的诊断方式,但其准确性难以保证,仪器诊断具有较高客观性,但存在成本昂贵、操作复杂等局限,今后的诊断策略应设法结合两种方式的优势。对于触发点的治疗,手法治疗、注射疗法、运动疗法和替代疗法等皆有一定疗效。侵入性疗法如注射与干刺,若结合超声等仪器的引导能获得更高的准确性、更低的治疗风险。中国传统疗法如推拿、拔罐,对下背痛也有一定疗效,把治疗重点集中在触发点区域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部分多种疗法联合的方式有更佳疗效,如手法结合运动等。
    • 余广彬; 陈丽; 黄浩; 顾健豪; 聂斌
    • 摘要: 目的:分析20年来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时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收集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机构、关键词、作者共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探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科研趋势。结果:文献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增加,产出主要集中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最多产和影响力最大的作者是FERNANDEZ-DE-LAS-PENAS C;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是研究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核心机构,但学者之间的合作性较差,暂未出现具有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生理机制方面,早期的热点以治疗手段和伴随症状为主,当前热点则是其生理机制,但相关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相关的基础研究较少。结论: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生理机制为当前研究热点,但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需注重研究的深度及加强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 黄文禧; 黄雨欣; 黄嘉扬; 杨锐锋; 弓伟
    • 摘要: 目的:设计制作一种水压调节式穴位按摩仪。方法:选取STM32单片机为主控系统芯片,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滑块位移传感器等传感器进行人体有关数据的测量,结合穴位定位系统实现对人体背部穴位的定位以及按摩治疗。结果:该系统可以较准确地定位人体的有关穴位,并通过控制水压强度实现腰背、肩颈部位的按摩,取得了有关国家专利授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袁晓锋; 王玉柱; 魏志环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RTE)技术辅助下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8月随机纳入65例斜方肌MPS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超声RTE技术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以超声RTE图像中的红色区域为激痛点);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针刺激痛点治疗(采用传统触诊方式确定激痛点)。每5 d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疼痛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并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随访1年,观察其远期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PPI和PRI评分和超声RTE弹性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3项疼痛评分及超声RTE弹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3例(10.7%),对照组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MP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在超声RTE技术辅助下针刺激痛点,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可提高总体疗效,并降低远期复发率。
    • 彭文
    • 摘要: 肌肉总是莫名酸疼,还会骨头疼、肚子疼……专家提示,出现这些疼痛症状,可能是得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因与久坐、翘二郎腿等日常生活习惯动作有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肌肉和筋膜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损伤部位肌肉酸胀、疼痛、不适感,静息加重,适当活动后可缓解,伴有局部肌肉僵硬、紧绷感,按压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触及局部挛缩硬结。
    • 吴乾玉; 黄立群; 王丽娜
    • 摘要: 激痛点的发生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息息相关,如果能准确找到激痛点,通过针刺、注射或射频等有效治疗手段将其灭活,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并降低致残率。临床常使用超声观察肌肉与肌肉之间以及周围组织与血管的关系,观察肌肉中激痛点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动态扫查激痛点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本研究综述超声引导下激痛点诊断及治疗的应用,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结合激痛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皮铎波; 张敏; 朱沙利; 张颖
    • 摘要: 目的分析银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及疼痛缓解作用。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8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90例。A组予以臭氧注射治疗,B组予以臭氧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B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前列腺素E_(2)、内皮素-1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1β、IL-6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银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疼痛介质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