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泡型包虫病

肝泡型包虫病

肝泡型包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49958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肝脏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09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等;肝泡型包虫病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温浩、邵英梅、樊海宁等。

肝泡型包虫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49958 占比:99.99%

总计:1150054篇

肝泡型包虫病—发文趋势图

肝泡型包虫病

-研究学者

  • 温浩
  • 邵英梅
  • 樊海宁
  • 赵晋明
  • 冉博
  • 吐尔干艾力·阿吉
  • 张金辉
  • 蒋铁民
  • 鲍海华
  • 吐尔干艾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飞; 侯立朝
    • 摘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并且在多种复杂的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大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储存,以及废物的解毒和排泄等。在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肝脏仍能履行其许多功能,患者可能表现出很少或没有症状,但随着肝病疾病的进展,代谢改变将变得更加明显,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等。由于肝脏维生素合成、激活和储存受损,以及由于食欲不振、胃瘫、腹水引起的早饱和慢性疾病导致的摄入不足,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也被认为是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了解不同形式的肝脏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机制变化及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各种肝脏疾病的营养不良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和营养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综述的目的是研究不同肝脏疾病的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 贺伟; 刘贤国; 王刚; 卢建利; 叶智
    • 摘要: 目的观察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9年7月我院诊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60例,入院时Child-Pugh A级36例,B级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结果在术后1 w,Child-Pugh A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7.8±6.6)μmol/L和(80.0±21.5)U/L,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组【分别为(21.8±7.4)μmol/L和(97.8±17.9)U/L,P<0.05】;术后,Child-Pugh A级组切口感染、胸腔积液、深静脉血栓、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胆汁漏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0.6%,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组的79.2%(P<0.05);36例Child-Pugh A级患者失访3例,Child-Pugh B级失访2例;Child-Pugh A级组1 a生存率为97.0%(32/33),3 a生存率为93.9%(31/33),而Child-Pugh B级组分别为90.9%(20/22)和86.4%(19/22),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8.99,P=0.343);随访期间,Child-Pugh A级组肝包虫病复发率为12.1%(4/33),Child-Pugh B级组复发率为27.3%(6/22,x^(2)=1.146,P=0.284)。结论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存在一定的术后疾病复发率,而术前肝功能纠正很重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马福财; 杨德武; 王铮; 盖志刚; 朱海宏
    • 摘要: 目的检测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中miR-106b-25基因簇(miR-106b、miR-93、miR-25)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2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匹配后分为病灶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RT-PCR技术检测miR-106b-25基因簇的表达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与纤维化程度。结果病灶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高于正常肝组织;miR-106b-25基因簇在病灶旁肝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肝组织;miR-106b-25基因簇表达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miR-106b-25基因簇各成员的表达量也增加;3种miRNA之间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泡型包虫病病灶旁肝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miR-106b-25基因簇参与肝泡型包虫病致肝纤维化。
    • 彭永海; 陈熙; 胡朝辉; 罗华; 杨培; 曾新桃; 杨冲; 张宇
    • 摘要: 目的探讨流出道储囊应用于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在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收治的1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联合重建储囊式流出道的晚期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HAE包块广泛侵犯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压迫左肝动脉。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ELRA术,术中行HAE病灶切除后,利用部分尚未受侵下腔静脉重建肝左静脉,使肝左静脉为储囊样,将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行左肝外叶自体肝移植。结果手术总费时11.5 h,手术失血量共约600 mL。术后除保肝等常规治疗外,24 h后加用抗凝治疗,无胆汁漏、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1 d顺利出院。结论ELRA术是治疗晚期HAE的有效手术方式,个体化流出道管道重建策略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储囊式流出道重建可有效避免残肝增生导致的流出道扭曲,为避免肝脏淤血以及继发性布-加综合征等提供有力保障。
    • 韩军伟; 郭兵; 高帅; 阳丹才让
    • 摘要: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寄生性人畜共患病.此病患者若未接受系统性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其生命.HAE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手段监测其病灶的代谢活性,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其疗效,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本文主要是论述用影像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评估HAE病灶代谢活性的研究现状.
    • 杨育文; 朱海宏
    • 摘要: 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肝包虫病进程中,肝纤维化是肝组织在自我保护和修复的过程,是细胞外基质病态积累后的一种病理形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相关通路中的细胞因子等在全身纤维化的演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通过TGF-β/Smad通路调控Smad蛋白亚型之间表达平衡,既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又可抑制其降解.然而导致肝纤维化相关蛋白亚型之间表达平衡的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近年的最新基础研究,在肝包虫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的进程与蛋白层面的级联关系,为临床肝包虫病的治疗提供方向.
    • 曹旭峰; 王建华; 潘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原发性肝癌(PLC)和肝泡型包虫病(HA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PLC、HAE患者102例,包括PLC患者53例,HAE患者49例,均行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超声造影表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病灶,以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中,两组实质期周边增强、动脉期内部增强、动脉期周边增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中,PLC组的最长径、周长、面积、体积明显低于HAE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HAE组(P<0.05).对PLC、HAE的鉴别诊断中,二者联合的诊断准确性为98.04%,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5.29%、86.27%(P<0.05);二者联合的敏感度为98.1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4.91%、86.79%(P<0.05);二者联合的特异度为97.96%,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5.71%、85.71%(P<0.05);二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98.11%,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6.54%、86.79%(P<0.05);二者联合的阴性预测值为97.96%,明显高于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的84.00%、85.71%(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通过实质期周边增强、动脉期内部增强、动脉期周边增强鉴别诊断PLC、HAE,超声弹性成像可通过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病灶的硬度鉴别诊断PLC、HAE,其中二者联合对PLC、HAE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 陈鹏杰; 樊海宁
    • 摘要: 肝泡型包虫病为多房棘球蚴寄生肝脏引起,因其病程缓慢,对肝脏损害大,常导致营养不良,造成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入院时及住院期间使用合理的营养评估方法可提高判断患者营养状态的准确性,提高营养治疗效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该文对肝泡型包虫患者入院及住院期间多种营养评估方法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 林永花; 温生宝
    • 摘要: 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是一种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寄生虫疾病。临床上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为晚期,因其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常伴有第一、第二肝门或下腔静脉的侵犯,无法根治性切除病灶,可转移至其他器官。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价肝泡型包虫病多脏器转移方面的价值不同,本文旨在对泡型包虫病的不同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将影像组学方法在其中可能的作用和前景进行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