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1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80198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预防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4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次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等;肠杆菌科的相关文献由210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英春、王辉、张嵘等。

肠杆菌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5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0198 占比:99.21%

总计:80839篇

肠杆菌科—发文趋势图

肠杆菌科

-研究学者

  • 徐英春
  • 王辉
  • 张嵘
  • 陈民钧
  • 倪语星
  • 徐修礼
  • 谢秀丽
  • 杨启文
  • 邵海枫
  • 俞云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文格
    • 摘要: 犊牛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犊牛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出血性肠炎、腹泻、化脓性炎症。奶牛场偶有发生,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一、病原变形杆菌群的细菌属于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是一大类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细菌(球状、长而弯曲状或长丝状)。
    • 赵璐; 袁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与其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另选择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Hcy、Fg、hsCRP、D-D水平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Lac)、双歧杆菌(Bif)、大肠杆菌(Eco)]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Hcy[(15.25±5.74)μmol/L比(21.73±6.02)μmol/L]、Fg[(3.24±1.26)g/L比(4.43±1.32)g/L]、hsCRP[(5.74±2.51)mg/L比(9.19±3.67)mg/L]、D-D[(0.51±0.15)mg/L比(0.66±0.23)mg/L]水平显著升高,Lac[(31.83±0.52)CFU/g比(27.97±0.47)CFU/g]、Bif[(26.39±0.16)CFU/g比(25.51±0.23)CFU/g]、Eco[(26.14±0.49)CFU/g比(23.28±0.41)CFU/g]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血清Hcy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最佳截断值下诊断敏感度为81.45%,特异度为65.9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Fg、hsCRP、D-D水平分别与Lac、Bif、Eco呈显著负相关(r=-0.584~-0.408,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Fg、hsCRP、D-D水平与肠道菌群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可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 詹江华; 李梦迪
    • 摘要: 胆管炎是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自肝生存均有较大影响。术中患儿自身肝脏状况会影响术后胆汁引流,Kasai术后胆管炎的发生与胆汁引流状况关系密切。空肠胆支内存在的细菌因肠道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可能是胆管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远端空肠内容物反流入空肠胆支中也可诱发胆管炎。除了直接逆行感染外,肠道细菌突破肠黏膜经门静脉入肝,也是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 赵容陶; 娜木罕; 朝宝; 段炼; 阿日贡高娃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KP)败血症发病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8例肠杆菌科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KP组(n=20)与肠杆菌科非KP组(n=28),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KP组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CRKP)检出率为60.00%;KP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总住院时长均高于非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253、8.607、-2.639,P<0.05);KP组首发症状为呼吸暂停者高于非KP组,实验室检查最初表现为血小板降低者高于非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10、7.314,P<0.05);KP组静脉置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暴露、肠外营养应用比例均高于非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37、7.203、5.61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是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为7.200(1.879~27.592),P<0.05;KP组对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耐药率高于非KP组,而对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率低于非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KP败血症所需住院时间长,起病隐匿,是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的主要菌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合理进行临床干预。
    • 靳迺诗; 何菊英; 冯伟; 张欣
    • 摘要: 随着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的升高,临床控制该类耐药菌的难度增加;加之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结合现有条件探索对该类耐药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磷霉素是一种独特抗菌机制的小分子抗菌药物,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磷霉素对多种细菌及耐药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抗菌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磷霉素的抗菌特性及其在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王虹; 施美芳; 杨浩; 邬永琳; 肖振明; 谯鹏; 屈一帆; 荣星喻; 赵超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对肠道主要共生菌的快速定量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并参考相关研究,设计针对总肠道菌群的通用引物和探针,以及针对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肠杆菌科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引物设计工具(Primer-BLAST)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以验证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各目标菌属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qPCR检测的标准模板,选择标准模板进行重复性实验,并计算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粪便标本进行3类细菌的检测,并初步分析这些菌群与增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引物和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各目的细菌标准曲线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菌群或各目标菌属的线性范围分别为:总菌群2.9×103~2.9×10^(12)copies/μL、双歧杆菌3.1×10^(2)~3.1×10^(9)copies/μL、肠球菌5.9×10^(2)~5.9×10^(9)copies/μL、肠杆菌6.3×10^(2)~6.3×10^(9)copies/μL,决定系数R2≥0.995;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总菌群7.5×10^(2)copies/μL、双歧杆菌46 copies/μL、肠球菌37 copies/μL、肠杆菌51 copies/μL;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在1.32%以下,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不同年龄段临床粪便标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肠球菌和肠杆菌含量随增龄呈增长趋势,且老年组含量显著高于青年组,但在高龄老年人中未发现肠球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含量随增龄减少,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在高龄老年人中也未观察到双歧杆菌显著减少。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供临床推广的菌群绝对定量方法,能够同时检测3类细菌和菌群总量,对于菌群定量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 田雨; 王忠良
    •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人体肠道内存在500~1000种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占人体质量的1%-3%,所组成的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发酵植物多糖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还可以将饮食中的胆碱、卵磷脂、左旋肉碱等复合物代谢生成三甲胺(TMA),并通过肝脏黄素单加氧酶(FMO)氧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对宿主的免疫力、肠道内分泌功能和神经信号、炎症反应具有调节作用,是调节宿主体内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外界因素如饮食变化、疾病因素等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人体的炎症和代谢异常,从而促进AS的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AS关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孙丹; 宿丽娟; 鞠晓红
    • 摘要: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肠道杆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出肠道杆菌579株,检出率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38.34%)、大肠埃希菌(30.92%)和阴沟肠杆菌(9.84%)。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56.13%)和泌尿道(15.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54%和28.38%,ESBLs阳性菌株耐药性严重,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和美洛培南耐药菌株,较敏感的药物还有丁胺卡那、替卡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肠道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产酶菌株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 陈翌雯(译)
    • 摘要: P1578新加坡肠杆菌科临床分离株和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编码质粒的研究//Mel Gvin Yong,Yahua Chen,Guodong Oo,等碳青霉烯酶编码质粒在耐多药细菌中的水平基因传播是碳青霉烯酶耐药性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接合机制和进化尚不清楚.我们对2010-2015年在新加坡收集的1215株肠杆菌科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共鉴定了1126个碳青霉烯酶编码质粒,发现pKPC2正超过pNDM1成为新加坡肠杆菌科新的优势质粒.pKPC2经常与包括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的肠杆菌科多属细菌接合,并在没有选择压力和最小适应性序列变化的情况下,在体外保持稳定.此外,与pKPC2相比,供体和受体对之间存在荚膜和分类学相关性降低造成了pNDM1更大的接合障碍.pKPC2在肠杆菌科各属细菌中的适合度代价低,可解释之前在其他生态环境中未能检出携带选择.pKPC2在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易接合性和稳定性可能会加速其向社区传播.
    • 乔伟珅; 侯静波
    • 摘要: 橙皮苷已成为一种能够调节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潜在治疗剂。橙皮苷在糖尿病模型中显示出降低葡萄糖和抗炎的特性,在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模型中显示出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肥胖症的作用,在高血压模型中显示出抗高血压和抗氧化作用。然而橙皮素在人体研究缺乏结论性结果可能部分是由于橙皮苷在肠道菌群、生物利用度方面的个体差异,本文就橙皮苷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用及其在人体利用方面的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