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莱茵衣藻

莱茵衣藻

莱茵衣藻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329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全国工业生物技术在资源与能源领域应用发展研讨及成果交流会等;莱茵衣藻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章立、李丽丽、费小雯等。

莱茵衣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293 占比:99.56%

总计:33439篇

莱茵衣藻—发文趋势图

莱茵衣藻

-研究学者

  • 胡章立
  • 李丽丽
  • 费小雯
  • 邓晓东
  • 吴双秀
  • 章伟雄
  • 胡长峰
  • 王潮岗
  • 樊振川
  • 彭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彬; 兰成湘; 李翔宇
    • 摘要: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是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剂,参与异戊二烯代谢调控,对莱茵衣藻的异戊二烯类物质合成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莱茵衣藻如何快速响应MeJA处理,测定MeJA处理下莱茵衣藻的生长状态和光合效率等生理特征参数,重点关注MeJA处理24 h内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2-C-methnatureyl-D-rythritol-4-phosphate,MEP)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和甾醇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莱茵衣藻的生物量积累和光合活性,上调了MEP通路和甾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下调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转录与生理层面,莱茵衣藻对于MeJA处理的初期响应具有快速与剂量依赖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探索微藻类异戊二烯合成和代谢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服装问世近期,伊朗裔加拿大设计师Roya Aghighi推出了一款以藻类为原料的外套,并将其命名为"Biogarmentry"。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名科学家为Roya Aghighi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协助,最终成功研发出由藻类制成的衣服。实验结果发现,将莱茵衣藻与纳米聚合物一起纺丝,将会得到近似于亚麻的混合物。经过持续的探究,设计师成功创造出"第一个非织造的光合纺织品"。据悉,这件衣服与大自然的花卉植物无异,它是一件会"呼吸"的生物服装。
    • 摘要: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莱茵衣藻等3种新食品原料、喹啉黄铝色淀等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磷酸锆(2∶1)等15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并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对此公告进行了解读。本刊全文刊登如下。
    • 鲁媛晨; 李艳华; 余丽华; 韩丹翔; 马海燕
    • 摘要: 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分析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876>577]为定量离子对,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采用内标法对OPO进行定量分析。对缺氮胁迫条件下一株野生型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c-5325及其半乳糖基水解酶基因敲降突变体M08的OPO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莱茵衣藻中OPO在缺氮胁迫期间显著积累,且不同遗传背景的莱茵衣藻OPO积累量不同。在缺氮第1至第3天,M08的OPO含量相较于cc-5325分别提高了3.70、3.04和2.74倍,M08的OPO产量相较于cc-5325分别提高了1.13、1.53和1.33倍,说明通过遗传改造莱茵衣藻的某些脂质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可以增加其OPO含量,因此莱茵衣藻具有改成为商业化油脂新食品原料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建立的功能脂质OPO的定量分析方法对进一步研究不同遗传改造的莱茵衣藻中OPO结构脂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分析基础。
    • 王崇民; 王翠竹
    • 摘要: 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关于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其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获批新食品原料,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事实上,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以下简称“BB536菌株”)是日本森永乳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森永乳业”)的专有益生菌,该菌株从健康婴儿肠道中分离得到,并已在美国、日本被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森永乳业是一家怎样的企业?BB536菌株具有哪些特性?获批新食品原料后的发展规划是什么?为此,《食品安全导刊》杂志采访了森永乳业海外事业部首席研究助理黄勤雯博士。
    • 李文娟; 贾航; 薛斌; 樊振川
    • 摘要: 为制备一支高特异性的莱茵衣藻BBS8兔源多克隆抗体,研究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端6×His标签标记的BBS8融合蛋白(6×His::BBS8)并对其进行镍柱纯化,而后将纯化所得6×His::BBS8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免疫3次后采集少量抗血清,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为1﹕102400。然后,利用protein A纯化珠对所得BBS8抗血清进行IgG亚型抗体富集,接着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所得N-端MBP标签标记的BBS8(MBP::BBS8)对IgG抗血清进行抗原抗体亲和纯化。利用纯化后的anti-BBS8多克隆抗体对莱茵衣藻野生型CC-125和bbs8突变体藻种的全细胞蛋白提取物进行免疫印迹鉴定,所得anti-BBS8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适合用于后续莱茵衣藻BBS8蛋白功能的研究。
    • 林键章; 王文磊; 徐燕; 许凯;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 摘要: 高温影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紫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功能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坛紫菜cuUin E3连接酶基因(PhCUL1)的功能进行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PhCUL1基因的全长,PhCUL1全长为2500 bp,开放阅读框(ORE)长度为2481bp,该基因存在1个Cullin (407~618 aa)结构域和1个Cullin Nedd8(754~821 aa)结构域,其中,Cullin Nedd8结构域为蛋白融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PhCUL1在进化上与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PhCUL1基因被高温显著诱导.为进一步阐明PhCUL1的分子功能,将其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进行功能验证,过表达PhCUL1株系比野生型更能耐受高温胁迫.同时,在高温33°C下处理3h和6h内,转基因植株的PhCUL1基因呈上调表达.这初步说明PhCUL1基因在坛紫菜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指导耐高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刘国兴; 胡玉立; 徐丹丹; 徐松
    • 摘要: 为简化莱茵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步骤,将莱茵衣藻叶绿体中表达所需的DNA元件组合,构建入可一步TA克隆插入靶基因的载体pTBNK,可直接用于在莱茵衣藻叶绿体表达靶基因。将EGFP克隆至表达载体pTBNK,经蓝白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pTBNK-EGFP,通过基因枪转化衣藻叶绿体并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鉴定,EGFP成功整合至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
    • 覃晓云; 李芳; 王树军; 刘志媛
    • 摘要: [目的]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莱茵衣藻快速简便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为受体材料,从转化方法和转化子快速鉴定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方法]比较了固体培养基共培养转化方法和液体培养基共培养转化方法对根癌农杆菌LBA 4404介导的莱茵衣藻CC425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并比较了(1)首先经过TE裂解再进行PCR(两步法)和(2)不经TE裂解直接进行PCR(一步法)的两种转化子鉴定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和扩增效率.[结果]农杆菌LBA 4404和莱茵衣藻CC425液体培养基共培养5 d后的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达43.33±1.67个转化子/106个藻细胞.PCR最佳反应条件为: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Taq 1进行扩增;参加PCR反应的细胞密度为5×l03-5xl06个/mL;TE裂解缓冲液沸水浴20 min(两步直接PCR方法),或者预变性15 min(一步直接PCR方法).两步法直接PCR的扩增效率优于一步法,但后者反应步骤更简洁.[结论]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液体介导莱茵衣藻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可快速获得遗传转化子,减少转化工作量.
    • 黄瑛; 李小连; 殷剑波; 林永祺; 彭小波; 贾彬
    • 摘要: 为研究多基因调控下微藻油脂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对acs2-cis1-dof基因共调控的莱茵衣藻藻株DLC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获得749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聚类分析发现,有5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15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脂质代谢,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甘油酯代谢、脂肪酸降解、糖酵解及糖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中.采用BODIPY 505/515荧光染色法检测发现,热激后莱茵衣藻藻株DLC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质量较野生型提高了193%,通过检测吸光度发现藻细胞的淀粉质量降低了45%,说明基因共调控不仅增强了脂质合成代谢,还使得糖代谢中的碳流重新定向.研究工作为探究基因共调控下脂质合成代谢的分子机理以及微藻产油基因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