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蝶窦

蝶窦

蝶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解剖与临床、医学临床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全国第七届头颈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山西省第十三届放射学术年会等;蝶窦的相关文献由1462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建春、王守森、王振常等。

蝶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4 占比:93.4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18%

专利文献>

论文:27 占比:5.33%

总计:507篇

蝶窦—发文趋势图

蝶窦

-研究学者

  • 廖建春
  • 王守森
  • 王振常
  • 范静平
  • 鲜军舫
  • 吴建
  • 章翔
  • 陆书昌
  • 甄泽年
  • 费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玲; 沈志豪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双侧鼻塞、流脓涕3年,日渐加重"于2019-03-13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伴头痛、嗅觉缺失,偶有鼻涕带血,不伴听力减退、面部麻木、鼻痒感、视力突然下降、耳闷塞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稍好转,此后鼻部症状反复发作,均自服药物治疗。鼻窦CT示:全组鼻窦慢性炎症,伴两侧鼻息肉(图1A),建议入院手术治疗。患者于4年前在当地医院有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病史。
    • 王宇; 刘志远; 章佳跃; 代科翔; 鲁艾林; 赵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在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黏膜入路组(n=26)与经典入路组(n=24),并在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率、激素生化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黏膜入路组与经典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手术出血量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值(0.0897/0.385/1.000)均大于0.05;肿瘤切除效果上,两组全切率均为88%,两者无明显性差异(χ^(2)=0.110,P=0.917)。黏膜入路组激素生化缓解率为83%,经典入路组为6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847,P=0.174>0.05)。术后并发症上,两组在术后短暂性尿崩、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下降上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174/1.000/0.480/0.623,均大于0.05;术后住院时间及鼻部并发症的P值分别为0.001/0.022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经典的内镜下双侧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神经内镜经双侧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在垂体瘤切除上能够更好地保护鼻腔解剖结构与功能,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与鼻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易长龙
    • 摘要: 鼻窦,又称副鼻窦,是位于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具体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左右对称共4对空腔,它们通过一系列孔洞与鼻道相连并相互保持联系。由于鼻与鼻窦接合紧密,鼻内一旦感染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就扩散到鼻窦,引起鼻窦黏膜发炎,称为鼻窦炎。
    • 唐国强; 陈加贝; 李斌; 方松
    • 摘要: 目的研究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多因素回归方程搭建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5月—2020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6例经蝶窦手术的垂体腺瘤患者资料,其中运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32例,未用24例。筛查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与年龄大于65岁、肿瘤直径大于2 cm、术中鞍膈破裂、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都呈正相关(均P<0.05),与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呈负相关(P<0.05)。影响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因素有再次手术(95%CI:1.205~859.886,P=0.038)、肿瘤直径大于2 cm(95%CI:1.371~375.766,P=0.029)、术中鞍膈破裂(95%CI:5.351~14461.621,P=0.005)、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95%CI:0.001~0.371,P=0.009)。模型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及分析,得到AUC=0.971(95%CI:0.935~1.000),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882。结论再次手术、肿瘤直径大于2 cm、术中鞍膈破裂、未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经蝶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而应用改良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能减少这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来育斌; 孙蕾; 石照辉; 刘永收; 王剑; 许敏; 陈福权; 查定军; 陈晓栋
    • 摘要: 目的回顾总结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归纳蝶窦病变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方法6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中,蝶窦真菌11例(17.7%),蝶窦囊肿34例(54.8%),单纯蝶窦炎10例(16.1%),蝶窦脑膜脑膨出7例(11.3%)。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鼻窦CT检查,部分患者补充鼻窦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手术。5例脑膜脑膨出患者经翼突入路,2例脑膜脑膨出患者按Messerklinger术式经筛蝶入路,55例患者均行嗅裂蝶窦自然口入路。结果随访2475个月,平均45个月,蝶窦口开放良好58例(93.5%),狭窄4例(6.5%),7例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2例(67.7%),症状缓解9例(14.5%),症状无明显变化6例(9.7%),均为蝶窦囊肿患者,症状消失1年后再次出现5例(8.1%),4例为蝶窦囊肿,1例为蝶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首选方法,手术损伤小,效果肯定。
    • 文瀚杰
    • 摘要: 近年来法医个体识别的实践工作中,主流方法仍然是指纹、DNA、齿科对比等,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例如焚烧、腐败、白骨化等情况时,常规方法却难以奏效.基于此,提出基于蝶窦的三维点云深度学习身份认定方法,进行训练和测试,效果证明该思路的可行性.
    • 刘厚军; 程友; 薛飞; 张勇
    • 摘要: cqvip:病例 男,53岁,于入院前两年,头部受到猛烈撞击昏迷后,逐步出现鼻塞及头枕部、顶部疼痛症状,先后至呼伦贝尔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及东部战区总医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均发现蝶窦有占位性病变,影像学:左侧蝶骨增生,蝶窦间隔偏向右侧,左侧窦区密度不均,呈斑片状低密度和钙质样高密度影,有磨玻璃影,无明显骨破坏(图1)。外院给予鼻喷外用激素和鼻腔冲洗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善。因头痛症状渐加重,遂来院就诊,术前MRI检查:左侧蝶窦区T2高信号影(图2)。入院诊断:蝶窦占位(左)。入院查体: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侧中鼻道内可见少许脓涕样分泌物,蝶筛隐窝内见蝶窦自然口,嗅觉初测基本正常。
    • 刘鹏利; 汪峻峰; 沈永华; 冯娟娟; 董艳芬
    • 摘要: 目的 分析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月诊断的70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 70例病例中,真菌球型蝶窦炎24例、蝶窦囊肿17例、慢性蝶窦炎11例、变应性真菌性蝶窦炎6例、急性蝶窦炎5例、蝶窦息肉2例、脑脊液鼻漏(蝶窦)2例、蝶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蝶窦腺癌1例.其中55.7%病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67.14%病例在明确诊断前鼻内镜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总体病例发生误诊29例,误诊率为41.43%.结论 孤立性蝶窦病变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对于可疑病例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 毛志钢; 魏鑫; 陈金平; 李永浮; 王海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的18例患者,术中记录上睑提肌、上斜肌、咀嚼肌、眼外直肌自发肌电图(f-EMG)和触发肌电图(t-EMG),评估第Ⅲ~Ⅵ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功能.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0例,脊索瘤5例,颅咽管瘤2例,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术中监测动眼神经20条,滑车神经3条,三叉神经27条,外展神经26条.术后平均随访8.63个月,2例出现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18,并于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海绵窦斜坡区肿瘤切除术中监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安全、有效,通过监测和评估术中f-EMG和t-EMG,可使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改变手术操作和策略,减少脑神经损伤.
    • 宋世宾; 仇文进; 魏入廷; 游淳德; 向欣; 徐源; 韩锋; 徐卡娅; 陈益民
    •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4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内镜组),34例患者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显微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期一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嗅觉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视野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垂体瘤全切除率、激素改善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1月,显微镜组嗅觉识别阈值显著高于内镜组(P<0.05);手术1个月后内镜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嗅觉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垂体瘤患者预后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