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诱导剂

诱导剂

诱导剂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99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植物保护、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05120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技术通报、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12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全国氨基酸、活性肽研究开发与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2010年全国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等;诱导剂的相关文献由2627位作者贡献,包括冈野文义、栗原祥、A.J.索尔斯等。

诱导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5120 占比:99.94%

总计:605458篇

诱导剂—发文趋势图

诱导剂

-研究学者

  • 冈野文义
  • 栗原祥
  • A.J.索尔斯
  • M.D.温德特
  • X.王
  • Z-F.陶
  • G.M.萨利文
  • M.布伦科
  • 张炳强
  • 陶志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磊磊; 李泽坤; 金慧; 朱星扬; 张保钱; 蒋海侠; 陈集双
    • 摘要: 为建立栀子愈伤组织的间隙浸没植物生物反应器高通量培养体系,同时探讨诱导剂对栀子愈伤组织中藏红花素合成的影响。以MS+2.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萘乙酸(NAA)+30 g/L蔗糖为增殖培养基,在40 d的培养时期内,栀子愈伤组织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生长状况良好,增殖系数呈升高趋势。对不同培养时间(20、30、40 d)和添加诱导剂处理的栀子愈伤组织中的藏红花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栀子愈伤组织中的藏红花素含量显著提高,在培养40 d时达到了0.206 5 mg/g;添加CuSO_(4)和茉莉酸甲酯(MeJA)促进了栀子愈伤组织中藏红花素的合成,单位质量栀子愈伤中的藏红花素含量显著增加,培养30 d时达到0.372 3 mg/g。
    • 石维利; 李会; 史劲松; 许正宏
    • 摘要: 3β,7α,15α-三羟基雄甾-5-烯-17-酮(7α,15α-diOH-DHEA)是女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主要成分屈螺酮的关键中间体。为了提高目的产物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研究不同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诱导剂对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转化去氢表雄酮(DHEA)生成7α,15α-diOH-DHEA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己烷、DHEA和苯可以显著提高7α,15α-diOH-DHEA的摩尔得率,其中苯是最佳诱导剂。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如下的诱导过程: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接种后24 h)的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新鲜的转化培养基中,转化12 h后添加体积分数0.8%的苯进行诱导,然后在对数生长期结束时(转化24 h)将8 g/L的底物加入转化培养基进行转化。采用以上诱导条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了生物转化。与不添加苯的工艺相比,CYP450的浓度提高了43%,7α,15α-diOH-DHEA的摩尔产率提高到68.7%±1.37%,同时转化周期缩短了8 h,这为7α,15α-diOH-DHEA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 高强; 孙月
    • 摘要: 继抗性育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之后,诱导抗虫性已成为植物害虫综合治理中的新兴绿色防控措施,是当前茶树植保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简介诱导抗虫性的定义及植物诱抗剂类型,从直接防御、间接防御等方面概述诱导抗虫性和诱抗剂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茉莉酸、水杨酸及其甲酯、苯并噻二唑、β-氨基丁酸等诱导茶树产生抗虫性的作用机理,以及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吸引害虫天敌的防治机理,并展望诱抗剂在茶树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 皮海燕
    • 摘要: 草莓含有丰富的糖类、氨基酸,备受人们喜爱。但设施草莓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发生病害,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杀菌剂和诱导剂是防治草莓病虫害的主要方法。本文分析了几种杀菌剂和诱导剂配施对草莓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杀菌剂和诱导剂结合使用能促进草莓的生长,有效防治灰霉病。在产量方面,75%戊唑醇肟菌酯WG的表现最好,其次是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
    • 刘东超; 扈博; 周姣; 李德海; 王占斌
    • 摘要: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与油酸协同诱导作用下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中防御酶变化与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量的相关性,为揭示诱导子促进生物体内次生代谢物合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将50μmol/L MeJA、3%油酸及复配的2%油酸与100μmol/L MeJA分别添加到粗毛纤孔菌菌丝体培养液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粗毛纤孔菌菌丝体的pH值、电导率、过氧化氢、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和三萜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培养液的pH值、电导率值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复配组在第8天pH值、电导率值均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15倍、1.58倍。各试验组菌丝体中H_(2)O_(2)、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配组在第8天H_(2)O_(2)、MDA含量均达到最低值,分别比对照组低了21.83%、19.60%。各试验组菌丝体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复配组在第8天菌丝体三萜含量增幅最大,比同期对照组增加了129.41%。【结论】在MeJA与油酸的诱导下粗毛纤孔菌菌丝出现了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菌丝体发生防御性反应,最终提高了细胞内三萜类物质的合成量。基于对防御酶干预的MeJA与油酸诱导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为提高菌丝体培养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 钟文婷; 巴文静; 朱敏; 吴雨阳; 梁梦欣; 张亮
    • 摘要: 通过探究多倍体西瓜诱导育种,分析了获得多倍体西瓜的途径,其中包括自然突变及人工诱导方法;化学诱导剂可以提高多倍体诱导率,是目前最有效、稳定的诱导方法;多倍体西瓜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学法、流式细胞仪法、染色体计数法、叶绿体计数法、基因组结构检测等,阐述了多倍体西瓜的应用,以推进多倍体西瓜诱导育种技术提升。
    • 忻雅; 肖文斐; 阮松林; 余红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杀菌剂和免疫诱导剂对草莓主要病害和产量的影响,以草莓红颊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诱导剂为主区,分清水对照(A0)和保康灵1号(A1)、仟禾福(A2)3种处理,设杀菌剂为副区,分清水对照(B0)、氢氧化铜(B1)、代森联(B2)、氯溴异氰尿酸(B3)、春雷霉素(B4)5种处理.结果表明:杀菌剂和诱导剂对草莓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效.杀菌剂B2代森联相对防效最好,达18.8%.诱导剂A1和A2处理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36.1%和10.7%.叶片性状观察发现,诱导剂对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杀菌剂的效果不明显.A1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产量提高16.6%,效果好于仟禾福.因此,草莓生产上使用代森联杀菌后结合诱导剂保康灵1号的使用,将明显提高草莓的产量和抗性.
    • 杨慧莹; 王晨; 刘玉涛; 王宇先; 徐莹莹; 高盼; 郑旭; 徐婷
    • 摘要: 为促进工业大麻性别诱导,减少田间人工作业成本,便于品系之间的组配,以工业大麻龙大麻6号为试验材料,探索外源药剂AgNO3和GA3喷施处理对工业大麻性别分化以及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和GA3对工业大麻均有诱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雌雄植株比例.0.40 mmol·L-1浓度的AgNO3试剂、播种后80 d喷施,诱雄效果最佳.200 mg·L-1浓度的GA3试剂、播种后60 d喷施,诱雄效果最佳.
    • 李卓伟; 柯佳; 李超; 杨慧科; 李雪梅
    • 摘要: 为明确ERK和AKT在TGF-β调节PD-L1和EMT中所起的作用,本实验用TGF-β1处理SW620细胞15、30、60min后,Western blot检测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SW620细胞中加入ERK和AKT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加入TGF-β1共同培养48h,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和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L-15培养基培养SW620细胞,模拟体内高糖环境,以ROS诱导剂作为高糖培养的阳性对照,设置不处理的对照组、TGF-β1组、高糖组、ROS诱导剂组和高糖+TGF-β1组,Western blot检测培养48h后PD-L1蛋白和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
    • 孙晟杰; 涂画; 唐励静; 罗秀菊; 彭军
    • 摘要: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具有铁依赖性,表现为铁超载、脂质过氧化物蓄积和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等特点,与癌症、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多种铁死亡诱导剂或抑制剂,它们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诱导或抑制铁死亡的发生,在治疗上述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从结构、作用靶点、作用特点和应用模型等方面分类综述了铁死亡诱导剂和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