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4620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秀章、李一丹、纳丽莎等。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6206 占比:99.98%

总计:646333篇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发文趋势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研究学者

  • 吕秀章
  • 李一丹
  • 纳丽莎
  • 郭瑞强
  • 陈金玲
  • 马春燕
  • 刘爽
  • 朱维维
  • 黄俊
  • 周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黎益彤; 田家玮; 杜国庆
    • 摘要: 在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改变要早于左房结构重构,及早发现左房功能异常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分析心肌形变从而量化左房功能的新技术,它可检测到细微的功能变化,通过其获得的左房应变可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有效信息。然而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缺乏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原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争议以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左房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赵倾倾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40例胎儿存在CHD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CHD组,另收集同期经医院筛查的40例胎儿不存在CHD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非CHD组。所有孕妇均接受2D-STI及TDI联合检查。比较两组2D-STI[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平均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s)、平均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值(mSRa)]及TDI[二尖瓣环运动Ea峰速度(Ea)、二尖瓣环运动Aa峰速(Aa)、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期E峰/A峰(E/A)]定量参数,并分析二者联合对胎儿CHD的评估价值。结果CHD组GLS、mSRs低于非CHD组(P0.05)。CHD组Ea、Aa低于非CHD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S、mSRs、EA、SAa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胎儿CHD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联合检测评估价值最高。结论2D-STI联合TDI在胎儿CHD的评估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乔艳; 魏亚娟; 周琦
    • 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分别检测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和颈动脉弹性参数,评价H型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及颈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根据指南标准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及H型高血压组83例,选择同期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应用2D-STI计算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左心房收缩期平均纵向峰值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systolic phase,mSRs),左心房舒张晚期平均峰值纵向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late-diastolic phase,mSRa),左心房舒张早期平均峰值纵向应变率(mean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of left atrium in early-diastolic phase,mSRe)]。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eginning of the systole PWV,BS-PWV),收缩晚期脉搏波传导速度(end of the systole PWV,ES-PWV)]。Pearson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壁心肌应变率参数与颈动脉弹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BMI、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及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s,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LAD低于H型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mSRs、mSRe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型高血压组mSRs、mSRe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IMT、BS-PWV及ES-PWV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的IMT、BS-PWV及ES-PWV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相比健康人群,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和颈动脉功能明显发生损害,其中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功能损害更加明显,且与颈动脉硬化及左心房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提示H型高血压能加剧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房及颈动脉功能损害。
    • 杨杨; 冯喆; 曲红培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LVEF保留的CLBB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QRS波时间分为宽QRS组(QRS>150 ms,n=45)、窄QRS组(120 ms≤QRS≤150 ms,n=39),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2D-STI技术检查,比较3组心室功能[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峰和A峰)、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A及E/e’比值、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GLS)、室间隔整体纵向应变(LS-Sept)、左心室17节段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Dt)],并分析2D-STI技术对LVEF保留的CLBBB患者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宽QRS组LVEDD、LVEF、LAD值最高,其次为窄QRS组、健康对照组;窄QRS组A峰、E/e’值最高,其次为宽QRS组、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E峰、E/A、e’值最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05)。结论LVEF保留的CLBBB患者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减低,2D-STI技术对LVEF保留的CLBBB患者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丁琳灵; 吴高波; 贺辉; 汪义平; 王梦君; 胡娇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健康孕妇产后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健康孕妇按生产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组内再按年龄分为年轻组(A组,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的LV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轻组与高龄组孕妇产后的LV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孕妇产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所减低,不同年龄、分娩方式对健康孕妇产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程度接近,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具有无角度依赖性,可以及时发现孕妇产后左心室心肌功能异常,客观定量评价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 成英; 唐仕颖; 顾云; 袁惠; 杨磊; 甘雅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随访心力衰竭组的预后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LVEF、SRc与SRa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和SR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LVEDD、SRs、SRc、SRa均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 < 0.05);LVEF、SRc、SRa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客观等优点,能够预测患者预后.
    • 董芝芝; 刘蓉; 段文姣; 周军; 周畅; 赵秋霞; 陈悦
    •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用于评价萝 卜硫素(SFN)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 将30只T2DM SD大鼠模型随机均分为T2DM组、T2DM+低SFN组、T2DM+高SFN组;另以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NC组).对T2DM+低SFN组、T2DM+高SFN组每天左下腹皮下注射0.5、1.0 mg/kg体质量SFN,T2DM组和N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个月后检测各组大鼠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以2D-STI技术测得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圆周应变.之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以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间体质量、随机血糖、LVDd、LVIDs、LVEF、FS及局部圆周应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T2DM+低SFN组、T2DM+高SFN组大鼠体质量、LVEF、FS及局部圆周应变均低于NC组(P均<0.05),而随机血糖、LVDd、LVDs均高于NC组(P均<0.05);T2DM+低SFN组、T2DM+高SFN组体质量、LVEF、FS、局部圆周应变高于T2DM组(P均<0.05),而随机血糖、LVDd、LVDs低于T2DM组(P均<0.05).与NC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及CTGF阳性表达均增加,T2DM+低SFN组、T2DM+高SFN组均低于T2DM组(P均<0.05),而T2DM+低SFN组与T2DM+高SFN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N可提高T2DM大鼠左心室局部圆周应变,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2D-STI技术可用于评价SFN对T2DM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 曹司琪; 陈勇; 杨菲; 陈银花; 袁静; 崔瑞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新参数左心室心肌做功在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苏北人民医院首次接受化疗的40例患者为化疗组,另选取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及整体心肌做功参数,比较对照组与化疗组化疗前、化疗2周期及化疗4周期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化疗组完成2个周期时,心肌做功相关参数与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完成4个周期时,其GLS、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和整体有用功(GCW)均较化疗前和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WI、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与GLS均呈线性相关(r=-0.873、-0.750、0.582、-0.739;均P<0.001).结论 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可评价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GWI与GCW对早期监测蒽环类药物导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严霜霜; 邓晓奇; 熊峰; 王淑珍; 张丽娟; 赵若寒; 黄晓凤
    • 摘要: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起搏器植入的患者42例.根据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将其分为LBBP患者20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P)患者22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分析和获取2组患者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17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Dt-17),以及各水平纵向应变(LS)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Dt).比较2组的超声心动图及2D-STI参数,并分析SDt-17与GLS的相关性.结果 与RVOP组相比,LBBP组SDt-17、基底段SDt及中间段SDt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46).心尖段SDt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GLS、基底段LS、中间段LS、心尖段LS在LBBP组与RVO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LBBP组左心室SDt-17与GLS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42(P=0.014);RVOP组左心室SDt-17与GLS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40(P=0.009).结论 运用2D-STI技术能够客观、精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同步性.LBBP在术后早期即会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产生积极作用.
    • 李卡娜; 郑哲岚; 王江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评价不同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进行替代治疗的慢性肾病V期患者89例,根据不同替代治疗方法分为3组,分别是肾移植组30例;血液透析组31例和腹膜透析组28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3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两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切面3个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分析得出左心室心肌纵向峰值收缩应变曲线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牛眼图,并自动计算出PSD和GLPS.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D诊断左心室收缩非同步性的临床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否则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PSD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检验.结果 治疗终末期肾病3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差异增大,PS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6).肾移植组PSD和GLPS绝对值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液透析组PSD[(50.29±17.12)ms]和腹膜透析组PSD[(56.21±19.85)ms]高于对照组[(30.48±7.12)ms;t=-6.101、-6.467,P均<0.05/6]和肾移植组[(39.80±5.65)ms;t=-3.234、-4.179,P均<0.05/6].血液透析组GLPS绝对值[(16.12±3.35)%]和腹膜透析组GLPS绝对值[(16.61±3.84)%]低于对照组[(21.34±2.88)%;t=-6.699、-5.494,P均<0.05/6]和肾移植组[(19.80±2.94)%;t=-4.619、-3.631,P均<0.05/6].终末期肾病治疗3组PSD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632,P<0.05),PSD与GLPS绝对值呈负相关(r=-0.468,P<0.05);PSD的最佳截点是34.5 m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预测左室收缩非同步性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78.8%;PSD测值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相关系数=0.978、0.991).结论 终末期肾病3种替代治疗方法中以肾移植的疗效最好;PSD是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同步性较全面、直观和准确的新指标,容易测量且重复性好,易于推广普及,还能显著预测慢性肾病患者左室收缩非同步性,对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PSD与GLPS能够较早地评价LVEF保留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