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酸性介质

酸性介质

酸性介质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664990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刑事技术、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学化学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中国化学会第18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第二十一届全国薄板宽带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会等;酸性介质的相关文献由854位作者贡献,包括寇宗燕、冯维一、刘礼华等。

酸性介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64990 占比:99.96%

总计:665285篇

酸性介质—发文趋势图

酸性介质

-研究学者

  • 寇宗燕
  • 冯维一
  • 刘礼华
  • 刘福生
  • 徐红
  • 方玄
  • 苏武
  • 赵霞
  • 陈云
  • 高晨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铁军; 黄健; 李克娥
    • 摘要: 采用失重法评价了盐酸溶液中N-萘乙二胺缩肉桂醛(NEC)对N80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NEC能有效地降低碳钢在酸液中的腐蚀速率。当NEC的浓度达到0.50 mmol/L时,盐酸对N80钢的腐蚀速率由30.25 g/(m^(2)·h)下降至1.20 g/(m^(2)·h),缓蚀率可达96%。
    • 周卫兵; 余波; 李康; 朱教群
    • 摘要: 以乙酸锌为锌源,采取水热合成法制备了ZnO粉体材料。考察草酸、柠檬酸、聚丙烯酸、硫酸铝等不同酸性介质对ZnO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并对ZnO晶体的生长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草酸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聚丙烯酸长链、铝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等酸性介质对ZnO晶体生长的形貌有着较大影响。在水热温度150°C、反应时间24 h、水热反应起点pH值为12的条件下,草酸根离子的引入有利于ZnO生长成具有较厚片层组成的花状结构,而柠檬酸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则限制了ZnO晶体的纵向生长,起到一个封盖的作用,在柠檬酸根离子作用下ZnO的形貌为双层圆饼状,而在偏铝酸根离子作用下ZnO的形貌转变为薄片。在聚丙烯酸介质下制备的ZnO颗粒粒径为84 nm,在几种酸性介质中粒径最小。研究还发现,上述酸性介质主要通过影响ZnO晶体、、三个方向的相对表面活性和生长速度来控制晶体的生长走向,进而生长出具有不同形貌及尺寸的ZnO晶体。
    • 曾娣平; 刘志义; 郭文敏; 吴海江; 唐校福
    • 摘要: 为了防止腐蚀介质通过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膜上的微孔或微裂纹等微观缺陷向基底渗透,采用由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S)形成的硅氧烷聚合物溶胶对Al-Zn-Mg-Cu合金表面的PEO膜进行封孔,得到PEO-硅氧烷复合膜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硅氧烷膜的化学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EO膜和PEO-硅氧烷复合膜层的微观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对比了PEO膜和PEO-硅氧烷复合膜层在酸性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采用硅氧烷聚合物溶胶处理能够在PEO膜上形成连续的硅氧烷膜,所得的PEO-硅氧烷复合膜层在酸性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远优于PEO膜层。
    • 陈章鸿; 刘四清; 陈思雨; 郎剑涛
    • 摘要: 老挝某铜铅锌多金属矿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铅、锌及伴生元素银。针对矿石中有用元素共生关系密切和嵌布粒度细的特点,在探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的条件实验及流程结构优化实验。通过硫酸调浆,在弱酸性介质中实施快速优先浮铜、选铜中矿返回选铅的新工艺,在原矿含Cu2.07%、Pb 5.76%、Zn2.95%、Ag 443 g/t的情况下,闭路实验获得铜精矿含Cu 20.18%、Pb 10.32%、Zn 1.52%,Cu回收率达到82.40%,且伴生银在铜精矿中含量高达2738 g/t,回收率为52.00%;铅精矿含Pb 45.35%、Cu2.43%、Zn 3.34%,Pb回收率达到71.54%;锌精矿含Zn 42.21%、Cu 0.07%、Pb 2.55%,Zn回收率达到70.15%。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高效分选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为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张紫琼; 文东方; 麦婉珊; 胡玮
    • 摘要: 在酸性介质中,寻找具有优良析氧(OER)和析氢反应(HER)双功能活性且稳定的电催化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中通过NaBH_(4)共还原结合氮化法制备一系列Co_(3.2)Fe_(0.8)N/Ir材料,其结构为Co_(3.2)Fe_(0.8)N纳米薄片负载Ir微粒而成的菜花状多孔复合体.其中,Co_(3.2)Fe_(0.8)N/Ir-42(Ir%=41.8,wt)催化剂具有最优的HER/OER双功能活性,在0.5 mol/L H_(2)SO_(4)中及10 mA/cm^(2)下HER超电势仅为16.6 mV,超过了商业Pt/C(Pt%=20,wt)标准催化剂;OER超电势为321 mV,接近IrO_(2)基准.此外,该催化剂对HER及OER的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商业Pt/C与IrO_(2)基准催化剂,将其用于整体水分解反应阴阳极材料时,获得10 mA/cm^(2)电流密度仅需要1.545 V的电解电压.
    • 李博文; 阳恒; 程少逸; 高志勇; 曹建
    • 摘要: 金川硫化铜镍矿含镁硅酸盐脉石含量高,泥化后通过异相凝聚和机械夹带影响精矿镍、铜金属的富集。相关研究与国外的工业实践证明,酸性介质浮选能促进含镁硅酸盐脉石的分解,显著提升硫化铜镍矿中有用矿物的回收,降低精矿氧化镁含量。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与酸性介质浮选匹配的药剂体系。对此,以Ni品位0.42%、Cu品位0.32%的金川某生产车间二段浮选给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适合的新型药剂体系,并利用起泡剂测试装置对比分析了不同起泡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的酸性浮选条件下,以异丁基黄原酸钠为捕收剂、Z-200为辅助捕收剂和松油醇为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可获得Ni回收率58.92%、Cu回收率45.60%、Ni品位3.54%和Cu品位2.03%的精矿产品。与现场药剂体系相比,精矿Ni、Cu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54、24.40百分点,MgO含量降低了0.94百分点。新药剂体系全面提升了金川硫化铜镍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 卢仁玲; 佘春艳; 冉明鑫; 苏槐; 程正骏; 池伸; 艾俊哲
    • 摘要: 针对含二氧化碳酸性油气田集输管道内壁的严重腐蚀问题,采用自制的管道内涂层SLE-17 进行内壁防护.通过对涂层的基础性能测试、耐化学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以及腐蚀工况模拟试验,对涂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防腐涂料附着力为12.73 MPa,耐冲击性为55 kg·cm、经过30 d模拟高温高压腐蚀试验,附着力仍大于8 MPa,涂层外观完好,无气泡、开裂、剥落等涂层失效情况.对其进行电化学阻抗测试和抗阴极剥离测试,其阻抗值为1.1×109 Ω·cm2,抗阴极剥离半径为2.9 mm,涂层仍能有效阻止腐蚀物质渗透到金属基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孟美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废碱湿式氧化装置工艺冷却器WH-3102管束发生腐蚀的现象,分析了腐蚀原因是当碱液浓度较低时废碱液中的硫化物形成酸性介质,积累在管束内部造成局部管束发生腐蚀减薄.根据腐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延长工艺冷却器WH-3102运行周期的目的,减少了设备腐蚀对装置长周期运行带来的影响.
    • 宋涛; 李铁; 蒋畅
    • 摘要: 首先通过拉伸试验对断口微观形貌的观察分析了服役过的油管和未服役的油管,确立的裂纹不是油管本体质量问题形成的,而是受腐蚀介质影响而形成的且在不同井深处均有发生,通过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模拟油管服役介质中裂纹的发生条件及探寻抑制裂纹发生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说明,P110油管是一种高强度钢,在弱酸性介质中能够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模拟中发生的裂纹形貌与实际工况中油管上发生的实际裂纹相似,裂纹产生机制相同.
    • 闻益智; 杨韬; 程传祺; 赵雪茹; 刘恩佐; 杨静
    • 摘要: 水作为一种储量巨大且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可以被电解槽电化学分解为清洁的氢能和化学品氧气,从而实现环境友好的能源循环.与碱性电解槽相比,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更高的电流密度、更高的电压效率、更低的欧姆损耗和更少的不利反应,使其成为生产氢能和氧气的最有希望的装置.作为电化学水分解的半反应之一,氧析出反应(OER)过程是一个四电子和四质子耦合的多步电化学反应,与双电子转移的氢析出发应(HER)相比,需要更高的能量来补偿缓慢的动力学过程.PEM电解槽中高的阳极电势和苛刻的腐蚀环境为阳极电催化剂设定了更高的选择标准,同时由于缺乏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阳极电催化剂,限制了PEM电解槽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条件下,适用的阳极电催化剂主要局限于钌(Ru)和铱(Ir)及其衍生物,因为其固有的电子结构使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然而,由于Ir的低地球丰度和高成本,人们更希望开发RuO2基电催化剂.遗憾的是,商业RuO2电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OER过电位仍然过高,稳定性也比在碱性介质中低得多,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此外,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者始终希望提高贵金属Ru基电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以减少实际应用所需的催化剂量.因此,迫切需要改性RuO2基电催化剂以提升其在酸性介质中的析氧反应催化活性.迄今,研究已经证实活性中间体*OOH的形成是酸性介质中OER的速率决定步骤(RDS),但是RuO2基催化剂中Ru4+活性位点对活性中间体*OOH的吸附过强,导致商用RuO2具有约300 mV的过电势(10 mA cm–2).为了减弱*OOH在Ru4+活性位点上的吸附能并降低RDS能垒,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试验来调节Ru4+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包括杂原子掺杂和制备Ru基固溶体.应变效应也是调整合金催化剂电子结构的有效策略.在RuO2中利用应变来调节Ru4+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进而增强其在酸性介质中的OER催化活性是一种简便的手段,但是形成稳定的应变而不引入任何杂原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首次在不掺杂任何杂原子的情况下,采用一步激光辐照法合成了高效的Ru@RuO2-L电催化剂,利用Ru@RuO2核壳纳米颗粒RuO2壳层的拉伸应变,有效调节了Ru4+的电荷密度,其本征活性显著增强,酸性水氧化的过电位大大降低,远远低于商用RuO2催化剂.X射线精细吸收结构(XAFS)显示Ru–O键中存在6%的拉伸应变,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表明Ru4+的价态明显增加.Ru@RuO2-L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表现出191 mV的极低过电位(10 mA cm–2),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不借助杂原子修饰的高效Ru基电催化剂的最低值,其面积比活性和质量比活性分别比商用RuO2催化剂高4倍和18倍.当使用Ru@RuO2-L作为阳极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进行整体水分解时,双电极系统只需要1.45 V的极低的外加电压使系统达到10 mA cm–2电流密度.酸性析氧活性的大幅度提高归因于由拉伸应变引起的Ru4+电荷密度的降低,从而削弱了*OOH在RuX+(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