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急性

亚急性

亚急性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672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福建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亚急性的相关文献由1915位作者贡献,包括伍锐敏、孟顺龙、瞿建宏等。

亚急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5 占比:11.5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672 占比:88.38%

总计:7549篇

亚急性—发文趋势图

亚急性

-研究学者

  • 伍锐敏
  • 孟顺龙
  • 瞿建宏
  • 胡庚东
  • 陈家长
  • 王涛
  • 罗文毅
  • 冷春梅
  • 史玉
  • 周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德财; 张弘
    • 摘要: 亚急性咳嗽指咳嗽时间在3~8周,常见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1]。现代医学对于这类咳嗽,一般明确病因后采取病因治疗,如哮喘引起的咳嗽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给予抗过敏及局部吸入激素治疗。而不能明确病因患者多采取化痰、止咳、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然临床效果不明显。
    • 胡祥祥; 喻红兵
    • 摘要: 目的 总结伴发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并对误诊和误治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7月首诊误诊伴发热亚急性甲状腺炎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为33.3%。6例均因发热就诊于发热门诊,均有不同程度甲状腺区疼痛,其中伴咽喉疼痛4例,伴右上腹痛1例,伴较重头痛1例,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急性胆囊炎1例、脑膜炎1例,误诊时间2-10 d。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在完善特异性检查后,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确诊后均使用泼尼松治疗,3例甲状腺毒症表现较明显者加用普萘洛尔治疗,泼尼松共使用8周,期间逐渐减量,停药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无发热及甲状腺疼痛,且未出现病情反复。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常合并发热,但同时具有甲状腺特异性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如发热门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易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
    • 李晁金子; 黄富表;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 摘要: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亚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其中左侧偏瘫患者10例(非优势半球组),右侧偏瘫患者16例(优势半球组),均行相同的单侧上肢任务导向作业治疗,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握力进行评定,采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双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皮质、前额叶皮质的平均β值。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评定均改善(|t|>3.253,P2.154,P0.05),脑区与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4.226,P<0.01)。优势半球组,病灶同侧运动前皮质β值大于病灶对侧(P=0.030),对侧前额叶皮质β值低于同侧感觉运动皮质β值(P=0.024)、同侧运动前皮质(P=0.003)和同侧前额叶皮质β值(P=0.018)。结论脑卒中右侧偏瘫患者在亚急性期,随着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脑区激活存在差异。
    • 王喆; 张兰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应用小柴胡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例展开研究,根据70例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行常规西药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小柴胡加减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3例,总有效率为94.3%明显更高,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SH(3.7±0.4)μIU/ml明显更高,而FT3(3.1±0.6)pg/ml、FT4(1.5±0.6)ng/dl两项水平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应用小柴胡加减治疗可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这对于促进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王小雅; 张益恒; 王何莹; 张磊; 张桂莲; 吴宇伦; 坚雅婷; 李涛; 赵莉莉; 陆家梁; 路子微; 党美娟; 李也
    • 摘要: cqvip: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支架植入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之一[1-2],围手术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4.07%[3],但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罕见。Miyakoshi等[4]报道了一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血栓的处理,由于颅内动脉结构的特殊性,其支架内反复亚急性血栓形成如何处理目前无指南推荐,也未见报道。本文拟报道一例颅内动脉支架术后反复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诊疗过程,以资临床借鉴。
    • 宣小芳; 洪宝建; 苏丽韫
    • 摘要: 目的 比较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与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的患病率和临床、免疫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598例皮肤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SCLE?275例,CCLE?323例,依据患者的住院电子病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比较,分析SCLE与CCLE的临床及免疫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临床特征方面,与CCLE患者相比,SCLE患者环形与丘疹鳞屑病变、雷诺现象、黏膜溃疡、蝶形斑、光敏感及血管炎的患病率更高,盘状病变及脱发的几率则较低(P<0.05).SCLE患者患有关节痛、干眼症、关节炎、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几率显著高于CCLE患者(P<0.05).SCLE患者的血清检查结果异常几率普遍更高(P<0.05),广泛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光敏感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局部DLE患者(45.5%?vs?22.2%,P<0.001);SCLE患者中100例合并SLE,患病率高于CCLE患者(36.4%?vs?5.6%,P<0.001),该组患者临床和免疫学数据间存在密切关联.结论 SCLE与CCLE的表达差异与病变的位置和类型、系统特征及免疫学检查结果差异相关,SCLE患者皮肤病变的患病率、系统特征及免疫学检查结果异常的几率显著高于CCLE,因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更为接近.
    • 王翔奕; 刘世伟; 张进
    • 摘要: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近、中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收治的2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硬币法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n=12例)和脊髓电刺激组(SCS组,n=11例)。对比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日数、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7、15 d、1及3个月时的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手术时间PRF组(102±19)min,SCS组(102±4)min;住院总费用PRF组(15791±2676)元,SCS组(20279±1807)元,以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日数PRF组(13.0±3.7)d,SCS组(18.5±2.1)d;手术费用PRF组(2232±14)元,SCS组(1875±2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相当;脉冲射频的手术费较高,而脊髓电刺激需承担临时电极费用,且住院日数较长。
    • 毛恩辉
    • 摘要: 目的相对于传统口服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上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方法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以及住院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治疗组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缓解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局部注射组在体温正常时间、颈部疼痛消失时间以及甲状腺触痛消失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口服治疗组,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以及疗程结束后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局部注射组患者体重变化、血压变化较小,消化道症状发生较少.结论与口服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相比,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毛恩辉
    • 摘要: 目的 相对于传统口服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上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方法 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以及住院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治疗组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缓解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局部注射组在体温正常时间、颈部疼痛消失时间以及甲状腺触痛消失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口服治疗组,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以及疗程结束后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局部注射组患者体重变化、血压变化较小,消化道症状发生较少.结论 与口服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相比,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王翔奕; 刘世伟; 张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近、中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收治的2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硬币法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n=12例)和脊髓电刺激组(SCS组,n=11例).对比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日数、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7、15d、1及3个月时的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3个月.手术时间PRF组(102±19)min,SCS组(102±4)min;住院总费用PRF组(15 791±2 676)元,SCS组(20 279±1 807)元,以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日数PRF组(13.0±3.7)d,SCS组(18.5±2.1)d;手术费用 PRF组(2232±14)元,SCS组(1 875±2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7、15 d及1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组优于PRF组.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相当;脉冲射频的手术费较高,而脊髓电刺激需承担临时电极费用,且住院日数较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