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期疗效

长期疗效

长期疗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243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外医疗、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长期疗效的相关文献由116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晓、姬会霞、栾献亭等。

长期疗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4 占比:5.0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7243 占比:94.61%

总计:7656篇

长期疗效—发文趋势图

长期疗效

-研究学者

  • 王玉晓
  • 姬会霞
  • 栾献亭
  • 傅茜
  • 刘志远
  • 庄平
  • 徐翠萍
  • 李军
  • 李勇杰
  • 李玉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立; 刘宁飞; 陈佳佳; 高敏哲; 韩凌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慢性淋巴水肿CDT(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治疗后低弹绷带使用时长对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至今,对57例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结束后自我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时长(t)分为A(>1年)、B(0.5~1年)、C(<0.5年)3组。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组织水分,卷尺测量肢体周径。比较3组患者复诊时与治疗结束时水分和周径的变化。结果A组在维持肢体周径、水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则优于C组(P<0.05)。3组治疗后的丹毒发作频率均有改善,A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在CDT治疗结束后应继续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患肢,坚持使用越久的患者长期疗效越好。
    • 陈慧; 吴儒佳
    • 摘要: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四年期间不同随访时间点的临床疗效(痛经评分、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出血评分、血红蛋白与月经模式),长期放置的不良反应及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放置LNG-IUS后各个时间点的痛经、贫血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四年发现,各临床观察指标仍能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放置6个月以内的月经模式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和月经频发,随着放置LNG-IUS时间的延长,放置12个月后的月经模式逐渐转变为经期缩短、月经稀发及闭经,这种长期的月经模式改变皆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放置LNG-IUS四年的总累积续用率仅为62.1%,约33.7%的患者LNG-IUS发生脱落或取出,58.3%和75.0%的LNG-IUS脱落发生在6个月内和12个月以内。结论:随着放置时间延长,LNG-IUS脱落率和取环率增高是影响其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 唐荣武; 刘俊; 裴玉春; 徐剑峰; 刘阳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长期疗效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分析8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随访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结果显示单纯弹簧圈(GDC)栓塞37例,支架结合单纯GDC栓塞治疗43例,术后载瘤动脉血管均畅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48例,Ⅱ级22例,Ⅲ级10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70/80);术后随访5年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动脉瘤复发10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出血,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采取继续随访观察,在随访过程中无患者死亡。78例患者机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在随访期间未见患者神经功能损伤;2例发现轻度神经功能损伤,但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良好。术后5年后栓塞Roymond分级Ⅰ级69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治疗有效率为98.75%(79/80);颈内动脉(ICA)管径(D)较术前均有所增宽、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患侧大脑中脑动脉(MCA)搏动指数(PI)、PSV、脑血管反应性(CV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安全性,长期随访患者能获益。
    • 丁旻; 李佳旻; 洪群英; 毛若琳; 崔博; 马圆; 陈智鸿
    • 摘要: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于2012年7月起参加全球尼达尼布治疗IPF的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INPULSIS ON),共入组10例IPF患者。1年研究结束后,继续追踪随访至今,共约9年。经揭盲分析后发现,试验组(尼达尼布组)6例,对照组(安慰剂组)4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绝对值及FVC%pre)、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SGRQ评分的变化及急性发作次数,持续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VC和DLCO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FVC下降趋势相对较缓,FVC%pre年下降率为2%,对照组为4.9%。DLCO的年下降率及SGRQ评分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8例患者病死,其中试验组4例(4/6),对照组4例(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试验组有生存优势,但由于病例数少,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多为腹泻、腹部不适。程度多为轻至中度。2例生存至今的受试者,1例服用尼达尼布至今,1例服用尼达尼布1.5年后因腹泻退出研究。这2例肺功能追踪发现,长期服用尼达尼布者FVC%pre更稳定,急性加重次数较少。而中途停药者8年时复查FVC%pre已下降24.8%,急性加重3次。结论尼达尼布可能延缓IPF患者FVC的下降趋势及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急性加重,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付珊; 胡永仙; 黄河
    • 摘要: 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应用CAR-T细胞治疗的27例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资料,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2月1日。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1,56)个月,CAR-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为85.2%(23/27),完全缓解率为63.0%(17/27),部分缓解率为22.2%(6/27)。患者3年总存活率为(50.0±10.1)%,无进展存活率为(44.4±9.6)%。CAR-T细胞治疗后获完全缓解患者的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均优于未获完全缓解患者[总存活率分别为(66.9±12.7)%和(20.0±12.6)%,P=0.01;无进展存活率分别为(64.7±11.6)%和(10.0±9.5)%,P0.05)。92.6%(25/27)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88.9%(24/27)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乙型肝炎病毒激活以及肺部或胃肠道感染等。未观察到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AR-T细胞治疗是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CAR-T细胞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及随访至1年时处于存活状态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长期存活率。
    • 罗发; 严庆; 陈焕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9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指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术后1、3、5年总的生存期等数据。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63.59±252.9 mL,手术时间为320.5±119.56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腹腔积液9例(4.6%),胸腔积液9例(4.6%),胆漏3例(1.5%),术后出血4例(2.0%),术后肺炎2例(1.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7%(27/197)。术后住院时间为8.9±3.63天。随访至2021年6月1日,共有67例患者肿瘤复发,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复发率34%。术后1、3、5年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4.2%、65.2%、59.4%。术后1、3、5年总生存期分别为96.3%、86.8%、83.6%。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是安全可行的,长期疗效与开腹肝切除无明显差异。
    • 张宏伟; 蔡卫平; 何浩岚; 卢洪洲; 张仁芳; 李兴旺; 吴焱; 黄晓婕; 吴昊
    • 摘要: 目的:评估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联合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中国HIV-1型感染者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RPV开放多中心Ⅲ期延长研究TMC278-TiDP6-C222的中国亚组分析,入组患者在既往RPV Ⅱb和Ⅲ期研究结束后签署知情同意自愿纳入延长研究,继续接受RPV 25 mg(qd)联合2 N[t]RTLs.RPV治疗的获益通过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2011年2月25日起来自RPV Ⅱb和Ⅲ期研究共26例中国HIV-1型感染者进入C222延长研究,数据收录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8日,平均随访6.07年.随访期间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或2级,只有2例(7.7%)患者报告出现3或4级不良反应,没有RPV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告.随访期间只有1例(3.8%)患者在96~120周出现一过性低病毒血症(242 copies ? mL-1),并在后面随访中恢复病毒载量(VL)<50 copies ? mL-1.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至少有一次CD4 >500 cell·mL-1,除了192~240周之间短暂下降,整体CD4细胞计数持续缓慢增加到336周.结论:使用RPV25mg(qd)联合2 N(t)RTIs治疗,对于中国HIV-1型感染者有效,整体来讲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张宁; 张玉鑫; 张亚楠; 殷晓辉; 李冠汝; 郑丰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Ovid Medline、Embase 5个数据库,收集运用口服中药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干预皮肤瘙痒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项随机对照试验,2750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口服中药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瘙痒症状评分(SMD=-1.58,95%CI为-1.89~1.27,P<0.00001),无论是长期治疗(SMD=-1.19,95%CI为-1.76~-0.62,P<0.00001)还是短期治疗(SMD=-1.71,95%CI为-2.08~-1.34,P<0.00001),皮肤病患者(SMD=-1.55,95%CI为-1.98~-1.22,P<0.00001)还是其他疾病患者(SMD=-1.61,95%CI为-2.18~-1.04,P<0.00001).结论:口服中药能够有效降低瘙痒症状评分,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 郭松; 任志伟; 胡永生; 张宇清; 庄平; 李建宇
    • 摘要: 目的 研究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STN-DBS术治疗的75例PD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对患者手术前抗PD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术后第1、3、5和10年,在STN-DBS持续治疗下对患者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UPDRS评估;并将术后与术前的评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与术前UPDRS评分相比,STN-DBS术能显著持续改善PD患者药物“关”状态下的日常活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的并发症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在药物“开”与“关”状态下轴线症状均进行性加重.患者术后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等效剂量较术前减少.结论 STN-DBS术对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长期持续有效,但对患者的轴线症状改善效果不佳.
    • 郝一凡; 姜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头钻孔减压及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8例(40髋),均单/双侧髋关节接钻孔减压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手术.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关节生存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通过双髋关节X线片及CT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在随访的40髋中,25髋手术成功,15髋手术失败.术后5年和8~10年的髋关节生存率分别为75.0% 和62.5%.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致病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成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86.24±4.82)分]高于术前[(76.60±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P<0.001).结论 钻孔减压联合BMMS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致病原因对髋关节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