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0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96篇、会议论文241篇、专利文献29528篇;相关期刊84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传染病信息、肝脏等; 相关会议127种,包括第二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2009年第五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等;拉米夫定的相关文献由10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光弼、侯金林、王磊等。

拉米夫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96 占比:15.82%

会议论文>

论文:241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29528 占比:83.49%

总计:35365篇

拉米夫定—发文趋势图

拉米夫定

-研究学者

  • 姚光弼
  • 侯金林
  • 王磊
  • 王宇明
  • 万谟彬
  • 孙剑
  • 江建宁
  • 王耀宗
  • 陈勇
  • 马秀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艳; 李巍; 江虹
    • 摘要: 建立了简便、准确测定药物中拉米夫定的褪色分光光度法。在弱碱性溶液中,四溴间甲酚磺酚酞与拉米夫定以静电结合发生褪色反应,生成的离子缔合物在可见光区550 nm和655 nm处产生两个较大的褪色峰,在这两个波长处,方法检出限(3S_(b)/S)为0.028 mg/L(555 nm)、0.032 mg/L(655 nm)和0.015 mg/L(双波长法,555 nm+655 nm),线性范围均为0.04~3.7 mg/L。用双波长法测定时,回收率为97.4%~103%,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3.7%。该方法简便、快速,适于市售拉米夫定药物中拉米夫定的测定。
    • 刘坤; 王玉华; 陈璀; 张树彬
    • 摘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划分为A、B和C组,各10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260周,并进行6年随访。比较3组患者治疗260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6年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00%)高于B组(78.00%)和C组(72.00%),P<0.05;且3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HBV DNA载量、ALT、AST和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3组BUN和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7.00%、3.00%)低于B组(16.00%、5.00%)和C组(19.00%、9.00%),A组生存率(46.33%)高于B组(32.15%)和C组(21.62%),P<0.05;3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不同Child-Pugh分级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李梦; 陈夏; 赵二奇
    • 摘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用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ETV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LAM联用AD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BeAg血清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疲劳、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ETV单药治疗,对乙型肝硬化患者予以LAM联用ADV治疗3个月时疗效更好,可明显抑制HBV复制,提升肝功能,提高HBeAg血清转阴,药物安全性均较高,治疗6个月、1年时疗效均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使用。
    • 陈尚军; 张继; 谢虎生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收治的94例均已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5年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继续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改用替诺福韦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和Child-Pugh评分、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肌酐(Cr)]和免疫功能指标[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百分比]。结果:治疗后,两组HBV DNA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用药较为安全。
    • 龚爱琴
    • 摘要: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3种抗HIV药(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ACC007)的新方法。测定时采用Dionex C_(18)(5μm,4.60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发现在优化色谱条件下,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ACC007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7~103.5、5.15~206.0、2.06~51.45μg/mL,检出限分别为1.05、2.60、1.03μg/mL,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4%~103.8%、98.29%~102.5%、101.7%~108.4%。本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人血清中3种药物含量的测定。
    • 刘森; 刘丽颖
    • 摘要: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纯恩替卡韦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2例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经抛硬币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应用恩替卡韦实施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式实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在TBIL、ALT、ALB、PTA方面的数据,与单药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其数据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单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联合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单药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凌雪梅; 蔡卫平; 钟活麟; 李虹; 钟海丹; 杜佩珊; 陈少贞; 李凌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多替拉韦钠(dolutegravir,DTG)^(+)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二联简化方案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9月1日—2020年1月15日期间接受二联简化方案治疗的初治及经治HIV感染者,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分析治疗48周时HIV抑制率、免疫学及生化学指标的情况。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其中初治患者14例,经治患者53例。48周符合方案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病毒抑制率分别达到81.82%和97.83%,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与基线相比均明显升高(P均<0.05)。初治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而经治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P均<0.05)。2组中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升高,使用基于血清胱抑素C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初治组无明显改变,经治组较基线改善(P<0.05)。2组肝功能异常患者比例均明显下降。结论DTG+3TC二联简化方案可有效抑制HIV复制,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可成为临床特定人群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
    • 李佳璇; 谢宏民
    • 摘要: 肝炎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得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的疾病[1]。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进行治疗,阿德福韦酯是抗乙肝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拉米夫定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 梁剑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0月8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香菇多糖治疗。对比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免疫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83.72%)、HBV DNA转阴率(79.07%)均低于对照组(62.79%、51.16%);观察组治疗后CD4^(+)(45.08±8.43)%、CD4^(+)/CD8^(+)(1.78±0.76)均高于对照组[(38.72±9.02)%、(1.28±0.50)];观察组治疗后CD8^(+)[(26.48±7.37)%],低于对照组[(32.25±5.02)%],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抗病毒效果较佳,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利于预后。
    • 梁丽娟; 陈荣凤; 蒋俊俊; 叶力; 韦永忠; 梁浩
    • 摘要: 目的分析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拉米夫定(LPV/r+3TC)二联方案治疗的广西HIV/AIDS患者的基本特征、短期治疗效果及更换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初始治疗方案为LPV/r+3TC的898例广西HIV/AIDS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随访信息。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退出治疗情况;分析患者更换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结果(1)898例患者以男性为主(占76.73%),年龄中位数为65.21岁,40.98%(368/898)患者为WHO临床分期Ⅳ期,74.38%(656/898)的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205.50 d,退出治疗者360例(占40.09%),其中死亡109例(占30.28%)、失访64例(占17.78%)、停药53例(占14.72%)、更换治疗方案134例(占37.22%)。(2)治疗24周、48周时,病毒抑制率分别为60.89%(151/248)和82.55%(123/149),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值分别较基线水平升高119个/μL和144个/μL(均P<0.05),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较基线水平增高(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近3个月患有机会性感染疾病或肿瘤是患者更换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广西目前使用LPV/r+3TC初治方案的HIV/AIDS患者以AIDS期患者为主,该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效果,但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更换治疗方案病例占退出治疗总病例的比例较高,药物副作用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近3个月患有HIV相关机会性感染疾病或肿瘤的患者更换治疗方案的风险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