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7574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保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年会暨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交流会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付蓉、周有宁、孔庆芬等。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5748 占比:99.97%

总计:575900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文趋势图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研究学者

  • 付蓉
  • 周有宁
  • 孔庆芬
  • 杨淑莲
  • 丁邦和
  • 于亮
  • 伍世礼
  • 余河庆
  • 卢学春
  • 向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俊; 宗苏玉; 尹梓溪; 高洋洋; 刘立鹏; 万扬; 兰洋; 巩晓文; 竺晓凡
    •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克隆与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且行IST的151例SAA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PNH克隆状态分为PNH克隆阴性组(135例)和PNH克隆阳性组(16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分析PNH克隆对IST疗效的影响。结果PNH克隆阳性患儿占10.6%(16/151),中位粒细胞克隆大小为1.8%。PNH克隆阳性组患儿初诊年龄偏大,初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偏高(P0.05)。PNH克隆阳性组IST后6、12、24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低于PNH克隆阴性组(P<0.05)。IST后PNH克隆演变存在一定异质性,伴PNH克隆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的3年累积发病率增加(P<0.05)。结论初诊时PNH克隆阳性的SAA患儿对IST的反应较差,且更易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
    • 洪俊; 饶永彩
    • 摘要: 目的验证基于CD157的四色流式细胞检测方法(简称CD157流式法)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检测的可行性,并为PNH克隆检测提供一种FLAER法的替代方法。方法评估CD157流式法检测PNH克隆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采用CD157流式法、FLAER法和CD55/CD59流式法对45份含不同克隆大小的PNH患者样本进行测定,并比较3种方法诊断PNH的效能。结果CD157流式法检测中性粒细胞PNH克隆和单核细胞PNH克隆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分别为0.07%~3.01%、0.19%~7.19%和0.28%~4.95%、0.27%~7.98%。CD157流式法与FLAER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PNH克隆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2>0.99),一致性良好(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PNH克隆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3%、0.07%)。CD157流式法和FLAER法诊断PNH的敏感性(均为100.0%)高于CD55/CD59流式法(94.0%)。结论CD157流式法的批内检测性能良好,FLAER法和非FLAER法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不使用FLAER的情况下,或可作为FLAER法的替代方法。
    • 商晓; 戚庆炜; 宋亦军; 梁兵; 周莹; 刘俊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临床特点、孕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PNH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治疗方案及妊娠结局.结果 (1)2例妊娠合并PNH患者在孕前发病并诊断为PNH,另2例患者在孕中期发病,其中1例产后才明确诊断为PNH;(2)孕前诊断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定期监测病情稳定后怀孕,孕晚期反复出现酱油色尿,对症支持维持至近足月;而另1例患者确诊后并未规律治疗,孕27周突发脾破裂伴感染导致晚期流产;孕期发病的2例患者均是孕中期出现血三系减低,1例患者确诊后因脾静脉血栓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维持妊娠至足月;另1例患者孕晚期血三系减低逐渐加重,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及氟美松治疗无效,对症维持至近足月终止妊娠,产后才确诊.(3)4例妊娠合并PNH患者中,1例患者孕中期病情进展导致晚期流产,其余3例均因血小板低在输注血小板后行择期剖宫产;3例新生儿中2例为医源性早产,其中1例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3例新生儿预后均良好.结论 PNH患者在孕前需由血液科医师进行病情评估,病情稳定者可以妊娠;妊娠合并PNH患者应由血液病学家和专门从事高风险妊娠的产科医师共同进行孕期管理,以期获得良好的母胎结局.
    • 杨卫; 张国香
    • 摘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源于磷脂酰肌醇多糖A类(PIG-A)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引起,该突变导致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缺乏.而缺乏这种锚连蛋白(CD55、CD59)之一会导致溶血.临床表现包括慢性溶血,血栓栓塞性疾病,感染性并发症,慢性肾脏损伤,肺动脉高压和平滑肌功能障碍.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是一种针对末端补体蛋白C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使PNH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并减少并发症.但带来强大疗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例如:骨髓衰竭、突破性溶血、感染等.本文回顾了依库珠单抗在PNH治疗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介绍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 易文静; 王译; 刘松山; 邓杰
    • 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1个月余,加重10 d余"于2015年2月2日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患者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加剧,无皮肤黏膜出血及二便改变,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遂于2014年1月10日转诊于四川省某知名三甲医院,骨髓涂片示:增生活跃,粒细胞系28.5%,红细胞系58.0%,两系部分细胞可见形态改变,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of the 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MDS-RCMD)。
    • 侯开放; 麦锦玲; 吴建伟
    • 摘要: 梁冰是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主任,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梁冰教授从事血液病临床与研究五十余年,医技精湛,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溶血性血液病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许多血液系统疾病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类型,临床以贫血、乏力、黄疸、酱油色尿为主要表现.虽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Rous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可用于该疾病的诊断,但流式细胞术FLAER检测仍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目前,西医以激素治疗为主,但治疗周期长,且有明显的副作用,故中医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有很大优势.按照中医学"无湿不做黄"的理论基础,利湿在该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贯穿疾病的始终.该病的中医治法主要包括利湿退黄、益气养血、温补脾肾及活血祛瘀等,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茵陈术附汤、茵陈五苓散、八珍汤等.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可恢复至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梁冰教授总结五十余年临床经验,在经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入2组药对(木香和益母草、丹参和赤芍)、1组角药(大黄、茵陈、车前子),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李传圣; 米元元; 张振宇; 刘凌云; 周芹; 梁荔燕; 初静
    • 摘要: 总结1例剖宫产术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继发脾破裂的护理经验.包括脾破裂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腹内压变化;减少输血时的溶血反应并做好栓塞的观察与预防;血浆置换的管理;依库丽单抗注射液的应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保护性隔离,降低感染风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于入院后16 d出院.
    • 张丽丽; 刘洋; 勾春燕; 胡建华
    • 摘要: cqvip:患者,男性,32岁,因“肝病史5年余,神志不清2 d。”于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患者2015年因呕血就诊于北京某医院,予对症止血、抑酸、输血及胃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门静脉闭塞引起的肝硬化”。2017年再次呕血入院,对症治疗后出院。2 d前因饮食牛奶后出现神志不清,就诊于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萎靡,饮水时有呛咳,食量减少,睡眠欠佳,二便正常。患者体质量1个月内减轻10 kg。患者2015年诊断为PNH,2020年9月患有急性肾衰竭病史。
    • 吴祖常; 肖平; 林蔚; 杨少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正常人设为对照组.按临床病症诊断,将研究组分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0例,缺铁性贫血组2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2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CD55+、CD59+的表达百分率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的CD55+、CD59+均大于9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检测结果为31.25%~72.67%;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检测结果为81.35%~98.6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检测结果为90.79%~99.27%;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检测结果为92.34%~99.91%;缺铁性贫血组检测结果均大于95%.结论 贫血患者外周血CD55+、CD59+的表达可区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其他贫血症,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张喆; 王璇; 邹朗; 巫昕怡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血液病伴血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伴血栓的抗凝治疗全过程,包括优化抗凝治疗方案和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药学监护.结果 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血液病的血栓防治能增强抗栓疗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减少临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