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后质量

预后质量

预后质量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541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2016年浙江省结核病学学术年会等;预后质量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何平、侯昕珩等。

预后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5415 占比:99.80%

总计:85590篇

预后质量—发文趋势图

预后质量

-研究学者

  • 张伟
  • 何平
  • 侯昕珩
  • 冯宇翔
  • 冯蕾
  • 刘澄英
  • 吉慧姝
  • 宋芳
  • 宗海燕
  • 张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佳妮; 吴凤珍; 陈优优
    • 摘要: 血液透析系慢性心力衰竭者最具积极性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但其与正常肾脏功能相比,对于患者每日饮食所摄入的磷无法彻底有效清除[1],高磷血症由此而成为困扰维持性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2],严重影响维持性血透者预后质量[3]。充分透析、低磷饮食、磷结合剂应用是控制高磷血症并发症的三大基本策略[4]。本研究尝试采用优质教育、管理资源捆绑输出模式对持续反复高磷血症维持性血透者施加干预。现报道如下。
    • 井辉; 窦坤
    • 摘要: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PCI术后的老年STEMI患者共170例,根据30 d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n=153)和死亡组(n=17)。比较两组急性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A/C),分析影响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因素。结果生存组患者年龄、冠状动脉三分支病变、急性血糖及A/C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三分支病变、急性血糖及A/C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三分支病变、急性血糖及A/C为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联合预测因子,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约登指数为0.740。以急性血糖及A/C最佳临界值进行分组,应激性低血糖组及低A/C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及高A/C组(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及高A/C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累积生存率低,预后差,急性血糖及A/C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有预测价值。
    • 张羿; 汪占华; 芦洁
    • 摘要: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案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菌落培养及鉴定,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预后质量(院后加重/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31.11%)及咳嗽/咳痰(22.22%),辅助检查项目中C反应蛋白升高(73.33%)、白细胞计数升高(68.89%)、降钙素原升高(66.67%);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院后半年复发/加重率6.6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95%CI:1.275~2.470,OR:1.521)、烧伤(95%CI:1.284~2.467,OR:1.695)、高热(95%CI:2.990~4.560,OR:3.83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95%CI:2.669~6.241,OR:4.841)是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院后复发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体温升高、咳嗽/咳痰是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高热、烧伤、肺结核、MRSA感染是影响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因素。
    • 许栋乾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66例,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多奈哌齐、丁苯酞治疗,对比治疗前后VEGF与VEGFR水平、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痴呆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与VEGFR水平、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多奈哌齐、丁苯酞联合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可显著提升患者VEGF与VEGFR指标水平,并积极影响与改善疾病预后质量
    • 何蔼; 韦小英; 唐子连; 何华伟; 韦柳迎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于肺结核患者预后质量、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结合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SF)、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结合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预后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师淑锋; 李晶; 王孝勇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就诊的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实验室指标检测的63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血清TBiL水平分为重度(TBiL水平>342μmol/L)8例,中度(257~342μmol/L)21例,轻度(TBiL水平0.05)。治疗前,中、轻度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CK-MB、LDH、TBiL联合检测可用于评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贾希
    • 摘要: 目的:探析对替牙早期Ⅱ类错牙合患儿应用T4K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02~2019-02收治50例确诊为替牙早期Ⅱ类错牙合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T4K矫治器治疗,并在6个月疗程后对患儿进行2年时间随访,对患儿的临床疗效、预后质量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患儿前牙覆盖值、前牙覆合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有所下降,上牙弓宽度、下牙弓宽度有所提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U1-L1角、下颌平面角有所提升(P<0.05)。末次随访中提示患儿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U1-L1角及覆盖等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对收治替牙早期Ⅱ类错牙合患儿应用T4K矫治器治疗效果良好,对康复、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 刘维财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椎间孔镜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各病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40例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者手术后步行能力、运动障碍、直腿抬高及下肢麻木等病症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者手术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恢复较正常的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张毅; 胡庆丰; 魏冰冰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结直肠癌化疗及预后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一线或二线方案化疗。比较所有患者以及不同TNM分期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同时根据患者化疗疗效分为(CR+PR)组和(SD+PD)组,比较两组化疗后的血清LDH和CEA水平。并根据患者化疗前血清LDH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的疾病进展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后的血清LDH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Ⅲ期患者的血清LDH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Ⅳ期患者(P<0.05)。化疗后,(CR+PR)组的血清LDH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SD+PD)组(P<0.05)。血清LDH水平正常组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进展时期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LDH呈现明显高表达,且化疗后血清LDH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与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质量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LDH对于预测患者病情和化疗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翟芳芳; 蓝天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镇痛镇静对围术期疼痛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地点: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处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用药前、用药后1 h两组的呼吸、循环参数,用药后1 h、12 h、24 h两组患者的疼痛、躁动评分,随访3个月后两组的预后质量。结果用药后1 h,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用药前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高于用药前(均P<0.05)。用药后24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SAS)评分均高于用药后12 h、1 h,用药后12 h高于用药后1 h,而研究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 VAS、R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随访3个月,两组预后质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镇痛镇静可缓解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疼痛、躁动,调节患者呼吸、循环参数,还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保护脑组织,提高预后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