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1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5228篇;相关期刊500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创伤外科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创伤性休克的相关文献由296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宗海、王厚清、许铁等。

创伤性休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1 占比:24.26%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5228 占比:75.00%

总计:6971篇

创伤性休克—发文趋势图

创伤性休克

-研究学者

  • 黄宗海
  • 王厚清
  • 许铁
  • 林洪武
  • 岳茂兴
  • 柳云恩
  • 赵宁军
  • 何一成
  • 何忠杰
  • 周学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武; 尹吉东; 张海伶; 张洲; 蔡嘉宝; 赵吉波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随机抽选2019年9月—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4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单盲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参照组在患者入院后采用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患者入院后采用急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P=0.007);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03);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85±2.63)d,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PaO_(2)和PaCO_(2)分别为(90.23±6.75)mmHg和(46.11±5.17)mmHg,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5、9.662、9.341,P<0.001)。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 赵慧; 李超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抢救的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急救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能够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吴雪; 韩聪慧; 杨峤; 赵敏
    • 摘要: 本文就骨髓腔输液发展历史、操作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军队战场救治中的应用以及现存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骨髓腔输液在军队战伤救援、灾害救援等大规模伤亡事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刘华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治疗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该院诊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依照是否开展院前急救分为参照组(40例,未开展院前急救)和急救组(40例,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急救组救治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急救组术前准备时间(12.24±2.35)min、休克复苏时间(2.41±0.48)h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2、6.899,P<0.05);急救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相比参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32)。结论院前急诊治疗可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缩短术前准备和休克复苏时间,稳定其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 高琪琪
    •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路径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2020年该院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2月未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2020年1-12月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介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6%(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4±5.7)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5±4.3)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姚旗; 毛亮; 袁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所致ARDS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39例/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中接受气管插管患者的占比。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及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氧合指数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中接受气管插管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所致ARDS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显著改善其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指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接受气管插管的几率。
    • 夏丽苹; 李雨凤; 翟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物联网联合云平台技术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物联网联合云平台技术。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抢救介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急性肾损伤(AK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SNS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物联网联合云平台技术,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效率,降低患者抢救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齐静文; 蒋小芝; 冯光; 陈培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记忆力与智力、神经功能、自觉症状和昏迷程度,并比较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预后良好率(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9.33%)(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自觉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MMSE和GCS评分均明显上升,其中观察组的上升和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昏迷程度,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 黄彩云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无缝隙护理理念干预措施在急诊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采集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指标,抑郁、焦虑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抢救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及接诊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中予以无缝隙护理理念干预措施,可促进抢救成功率提升,缩短接诊、检查及术前抢救时间,改善抑郁、焦虑评分,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郭峰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和接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避免急救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满意率及护理质量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