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4717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77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330159篇;相关期刊848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文献由88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丽、阴怀清、刘玲等。

高胆红素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77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0159 占比:98.60%

总计:334836篇

高胆红素血症—发文趋势图

高胆红素血症

-研究学者

  • 李丽
  • 阴怀清
  • 刘玲
  • 李贵南
  • 刘芳
  • 李锡福
  • 王丹
  • 钟丹妮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华; 周杏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5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对象,以同期1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凝血功能受到抑制,且晚期组患儿凝血功能抑制现象明显.
    • 王晓燕; 孙志薇; 孙彩霞; 刘琴; 米光丽; 马海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脐带处理方式对阴道分娩早产儿贫血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84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6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实施早断脐,即立即或10 s内行断脐及脐带护理;观察组根据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的临床实施建议行延迟断脐及脐带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24 h、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出生24 h、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推荐的脐带处理方式能够提高阴道分娩早产儿不同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降低贫血发生率,且不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和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风险。
    • 黎星; 孟小丽; 张雷; 张坤; 张伟; 范晴; 王晓虎; 任转勤
    • 摘要: 目的探讨纵向驰豫时间技术(T_(1) mapping)在定量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可行性,观察各脑区T_(1)值与胆红素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客观的量化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26例(脑病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0例(高胆组)及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7例(对照组)。对其行常规MRI及T_(1) mapping成像序列扫描,并测量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背侧丘脑、内囊前肢及内囊后肢的T_(1)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脑区T_(1)值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计算各脑区T_(1)值与胆红素值的相关系数r。结果苍白球和内囊后肢T_(1)值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5.979,P=0.005)、(F=6.943,P=0.003);苍白球(r=-0.388,P=0.011)、壳核(r=-0.414,P=0.006)及内囊后肢(r=-0.352,P=0.022)T_(1)值与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T_(1) mapping成像可用于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损伤评估;其中苍白球和内囊后肢受胆红素值影响较明显;苍白球、壳核及内囊后肢T_(1)值随着胆红素值的增高而降低。
    • 欧小琴; 龚春竹; 郑忠梅; 秦彦; 曹明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素调控HIF-1α/BNIP3通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模型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探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建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素组、BAY87-224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茵陈素+BAY87-2243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新生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用横木行走测试检测大鼠运动协调及整合能力,检测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情况、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小脑组织凋亡蛋白(caspase-3、Bax)及自噬蛋白(Beclin-1、LC3B)、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蛋白(HIF-1α、BNIP3)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Beclin-1、LC3B、HIF-1α及BNIP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447、76.904、94.253、113.717、112.062、109.716、128.531,P<0.05)。两两比较显示,模型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茵陈素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BAY87-2243组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大鼠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素可激活HIF-1α/BNIP3通路,促进自噬作用,抑制胆红素诱导的新生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
    • 朱锦辉; 杨斌
    •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癌、胆管癌、胆囊癌、胰头癌及壶腹部周围癌等恶性肿瘤的浸润、压迫而导致肝内外胆道梗阻,是以高胆红素血症、皮肤巩膜及体液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1]。临床上,在对黄疸患者进行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评估后,判断无法直接手术根治或是为保护肝功能拟行术前减黄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选择介入胆道引流、手术胆道引流等减黄处理。胆道引流减黄的方式,可根据各家医疗中心的具体情况选择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支架内引流、开腹或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内引流手术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以操作安全、引流有效为第一要务,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的个体化选择。本文拟就目前常见的多种减黄方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并结合笔者经验探讨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温玲英; 黄碧容; 卢文珍; 陈丽燕; 陈建东; 巫亮招; 熊冬莲; 罗羚; 钟荣华
    •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1],未及时治疗可能快速进展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甚至死亡[2].早发现,早治疗,对其预后极为重要,但往往因为人们对新生儿黄疸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患儿没有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而出现了伴随终身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孕期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3],缺少对儿科医生、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黄疸健康教育,而且健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影响宣教效果[4].
    • 张德双; 谢东可; 王小玲; 马艳; 董文斌; 雷小平
    • 摘要: 目的比较加强光疗(IPT)与换血(ET)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神经结局的差异。方法分析符合ET标准的2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IPT组(n=111)和ET组(n=149)。按临床试验的意向性(ITT)原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关键治疗时间、治疗18 h和48 h后TSB下降程度、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神经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及喂养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T组入院日龄≤72 h者以及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比例少于ET组(P0.05),但ET组患者TSB峰值与ET阈值的差值高于IPT组(P0.05);ET组的住院时间更长,医疗费用更高(P0.05)。结论IPT未增加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的发生,但基于本研究选择偏倚的存在,尚不能提供IPT可完全取代ET的临床证据。
    • 程皓; 阴怀清; 王娟; 史瑞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给予新生SD(Sprague Dawley)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预后受损伤脑组织Bcl-2、Bax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120只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按窝系、体质量分为3组:正常空白对照组(CG组)、高胆红素血症组(EG1组)和bFGF干预组(EG2组),每组40只大鼠。将胆红素溶液注入SD大鼠腹腔建立高胆红素血症模型,模型建立后EG2组EG1组腹腔注射bFGF溶液干预,CG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不同时间(6 h、12 h、24 h、48 h、72 h)分批处死大鼠,剖取海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nel)测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D大鼠神经异常行为表现证实造模成功。EG2组大鼠脑损伤及神经行为异常程度均较EG1组减轻。EG1组、EG2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EG2组较轻;Bcl-2及Bax表达较CG组均增多,EG2组Bcl-2表达增加,EG1组Bax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可减轻胆红素源性脑损伤,发挥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 王震; 吴成; 龙云; 张茂燕; 戴晴; 张猛
    • 摘要: 目的 总结2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症(Gilbert综合征,GS)患儿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家系检测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病例1为1个月6天龄男婴,病例2为2个月7天龄女婴,出现反复皮肤黄染,经入院检查后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生化检查提示总胆红素(TBIL)升高,以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行苯巴比妥诊断性治疗试验后TBIL、IBIL明显降低。经保肝退黄治疗,2例患儿黄疸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基因检测结果提示2例患儿UGT1A1基因发生纯合突变(c. 211G>A/p. Gly71Arg),2例患儿父母均携带该杂合突变,该突变评级为致病性。2例患儿出院后均行苯巴比妥口服治疗,1个月后患儿黄疸基本消退,复查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均正常。结论 GS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可仅表现为慢性间断性IBIL升高,婴儿期发病易漏诊。对于新生儿早期疑似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且苯巴比妥治疗敏感的患儿应考虑GS可能。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是GS的热点突变,UGT1A1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GS的确诊。GS患儿整体预后良好,常规予保肝退黄治疗,黄疸明显者可加用苯巴比妥口服。
    • 杨丽; 廖伟琼
    • 摘要: 目的研究抚触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儿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新生儿均予以蓝光治疗,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在经过不同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每日吃奶量、血清总红素水平以及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每日吃奶量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能促使患儿黄疸快速消退,增加患儿日常摄入奶量与每日睡眠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