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052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广西中医药、中国骨伤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等;骨化性肌炎的相关文献由74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锋、李英周、万蕾等。

骨化性肌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2.2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052 占比:97.61%

总计:11323篇

骨化性肌炎—发文趋势图

骨化性肌炎

-研究学者

  • 叶锋
  • 李英周
  • 万蕾
  • 吴延义
  • 朱少兵
  • 李桂文
  • 杨静
  • 程晓光
  • 邓柏杰
  • 陈圆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珍; 银武; 王寒; 廖瑞倩; 高晓丽; 霍真; 罗含欢
    • 摘要: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藏族,56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大腿包块2年,加重1月”。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侧大腿包块,局部发硬,疼痛不明显,给予口服药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1月前因包块增大于当地医院住院。患者既往无明确外伤史。入院查体发现左下肢局部肿块,大小15×10cm,质硬,无移动,周围皮肤无发红,触痛及压痛不明显,左侧膝关节及远端活动及感觉良好。左侧胫骨CT示;左侧大腿中远端软组织内高密度团块影,考虑为晚期骨化性肌炎可能。病理切片:成骨及成软骨病变,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局灶细胞增生活跃,不除外皮质旁骨肉瘤可能。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左侧股骨下段周围见团块致密影,大小约17.1×10.0cm,境界不清,与左股骨下段分界不清,邻近骨皮质增厚,髓腔内见斑片密度增高影(图1)。行左侧大腿包块切除术手术,术中所见:皮下深筋膜见肿块,无明显包膜,肿块表面大部区域较光滑,大小约16×17cm,质地较硬,肿块两端质地相对较软,边界不清;包块与股骨远端皮质相连,部分骨皮质变薄。因肿块无法完整切除,手术切除肿块三分之二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病变符合皮质旁骨肉瘤。
    • 李培岭; 赵振江; 魏娟; 郭智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阶段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MO)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的MO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5例,女14例。年龄6~90岁,中位数36岁。根据患者的X线片或CT片上MO病灶钙化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统计MO的病变部位并总结不同等级MO的MRI表现特征。结果:本组49例,共53个病灶,病灶位于髋部17个、肘部14个、肩部1个、臀部6个、小腿6个、大腿4个、膝部3个、手部1个、踝部1个。病灶直径0.5~25cm,中位数4.8cm。异位骨化与相邻骨质相连的病灶30个。1级病灶3个,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上均呈等信号;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及脂肪抑制T2加权像(fatsuppressio nT2 weighted image,FST2WI)上呈高信号2个、等高混杂信号1个,边界均不清,其中1个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线状低信号环,周围均可见羽毛状水肿;2个病灶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均弥漫性强化。2级病灶4个,T1WI上呈等信号1个、等低混杂信号3个;T2WI及FS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3个、高信号1个,边缘均可见不规则线状低信号环,周围均可见大片状水肿,其中2个病灶周围水肿呈羽毛状;3个病灶T1WI增强扫描显示,1个病灶弥漫性强化、2个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强化。2级/3级病灶3个,T1WI上均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及FST2WI上均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均可见水肿。3级病灶12个,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7个、高低混杂信号3个、等信号2个;T2WI及FS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8个、低信号2个,边缘呈低信号、中心呈高信号2个,11个周围可见水肿;3个病灶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围水肿均明显强化。3级/4级病灶12个,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8个、等高混杂信号4个;T2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5个、等高混杂信号7个;FST2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9个、等高混杂信号3个,周围均见轻度水肿。4级病灶19个,T1WI及T2WI上呈低信号10个、高信号6个、等高混杂信号2个、等低混杂信号1个;在FST2WI上呈低信号18个、稍高信号1个,1个周围可见水肿;3个病灶T1WI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均未见强化,其中1个病灶周围感染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不同成熟阶段的MO具有不同的MRI表现特征。1级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及FST2WI上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边界不清,周围可见羽毛状水肿。2级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及FS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或高信号,病灶边缘均可见不规则线状低信号环,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影。3级病灶在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高低混杂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及FS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可见水肿。4级病灶在T1WI及T2WI上呈低信号、高信号、等高混杂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在FST2WI上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周围多无水肿。
    • 张滋彬; 万千千; 覃文聘; 卢伟诚; 韩潇潇(综述); 焦凯(审校)
    • 摘要: 异位骨化(HO)是一种软组织中出现异常骨组织的疾病,目前其临床治疗方式较单一且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HO的病理机制,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神经-骨偶联机制在HO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可以通过提供细胞来源、与免疫系统交联及调控棕色脂肪组织产生等方式调控骨组织中HO的形成及矿化,而骨组织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对神经活动进行调控,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HO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神经-骨偶联机制促进HO发生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李刚; 孙劲松; 李伟; 熊科
    •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检测在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骨化性肌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肱骨骨折16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RP、TNF-α、IL-1β表达水平;统计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TNF-α、IL-1β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CRP、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162例中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41例(25.30%)。根据是否发生骨化性肌炎分为A组41例和B组121例。A组CRP、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1)。有暴力康复治疗情况、手术时间≥120 min及CRP、TNF-α、IL-1β异常升高为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CRP、TNF-α、IL-1β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CRP、TNF-α、IL-1β水平在创伤性肱骨骨折患者中呈异常表达状态,是创伤性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术后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汪兵; 屈继宁; 李敏; 吴革; 颉强; 孙健平; 吴永涛; 童兴; 王晓威; 梁小菊; 苏菲; 陆清达; 孙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患儿肘关节创伤后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8例肘关节周围创伤后骨化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未使用药物治疗,4例早期给予外固定后4~6周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另有4例则早期未给予外固定且行被动活动.随访观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早期给予外固定患儿在术后1~2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未给予外固定患儿在4周内未见骨化性肌炎发生,强行功能锻炼后3~4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给予外固定后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5~9个月,早期未给予外固定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11~13个月.出现骨化性肌炎后早期固定的患儿病变局限、成熟更早、吸收时间更短,而继续强行锻炼的患儿病变持续扩大.结论 骨化性肌炎多有反复整复及骨折后过度暴力功能锻炼史.粗暴的手术操作及强行被动功能锻炼是儿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制动是有效的,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行手术切除.
    • 王宪涛; 张秀庆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上缘及后上缘骨赘处理与否对术后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访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髋臼处理与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行X线检查,对关节功能评分、骨化性肌炎发生率、髋臼骨折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无明显骨折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缺损骨折.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建议处理髋臼外侧缘及后上缘骨赘.
    • 吴晨颖; 吴晓芬; 范国华; 李柳炳
    • 摘要: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和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6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行肌骨超声诊断与MSCT诊断,总结2种诊断方式影像特征,对比2种诊断方式准确率以及具体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 肌骨超声诊断显示肱骨滑车近处肱三头肌肌腱纤维连续中断,断端中间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近侧断端肌腱不规则强回声,与边缘无明确分界;MSCT诊断显示早期边缘呈斑点状稍高密度钙化灶,中期显示等-稍高-高密度分层征象,晚期病变边界清晰;肌骨超声对肱三头肌肌腱断裂及骨化性肌炎检出率分别为88.9%、97.2%,均高于MSCT诊断的66.7%,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以及关节积液检出率分别为27.8%、22.2%、16.7%,明显高于MSCT的8.3%、5.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骨超声诊断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准确率高于MSCT,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以及关节积液检出率也明显高于MSCT,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韩淑花; 杜丽妍; 周彩云; 李南南; 李斌; 王鑫
    • 摘要: 儿童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较罕见,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房定亚教授治疗本病在初期应用活血化痰、软坚散结兼顾补肾,后期患儿病情稳定,则从疾病病理出发,运用中药调节免疫,取得较好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 余毅欣; 彭伟清; 杨宇凌; 陈志明; 刘树学
    • 摘要: 目的:探究骨化性肌炎病理演变及影像早期诊断应用效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骨化性肌炎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平扫检查.分析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骨化性肌炎在不同病理时期影像学表现不同,早期骨化性肌炎X线平片检查多呈阴性,CT检查可见病灶局部水肿,边界模糊,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因X线平片检查空间分辨率较低,当病灶体积较小时,采用X平片检查多呈假阴性,易误诊或漏诊.中晚期时,行X线平片检查可见软组织呈层状、带状、絮状高密度钙化影,CT检查可见大块状及"蛋壳"状高密度钙化影;MRI检查早期为水肿或血肿的信号,中晚期病灶内可见钙化或骨化的信号.结论:骨化性肌炎病程不同,病理表现各异,在临床诊断中需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程等因素进行考量,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 汪兵; 孙健平; 吴永涛; 童兴; 王晓威; 梁小菊; 苏菲; 陆清达; 孙川; 屈继宁; 李敏; 吴革; 颉强
    • 摘要: 目的探讨患儿肘关节创伤后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8例肘关节周围创伤后骨化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未使用药物治疗,4 例早期给予外固定后4~6周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另有 4 例则早期未给予外固定且行被动活动。随访观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给予外固定患儿在术后1~2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未给予外固定患儿在 4 周内未见骨化性肌炎发生,强行功能锻炼后3~4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给予外固定后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5~9个月,早期未给予外固定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 11~13 个月。出现骨化性肌炎后早期固定的患儿病变局限、成熟更早、吸收时间更短,而继续强行锻炼的患儿病变持续扩大。结论骨化性肌炎多有反复整复及骨折后过度暴力功能锻炼史。粗暴的手术操作及强行被动功能锻炼是儿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制动是有效的,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行手术切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