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35890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3广州国际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研讨会、2013《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暨第一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高碳酸血症的相关文献由15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同、陈少贤、王良兴等。

高碳酸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6 占比:1.7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5890 占比:98.21%

总计:36545篇

高碳酸血症—发文趋势图

高碳酸血症

-研究学者

  • 王小同
  • 陈少贤
  • 王良兴
  • 刘刚
  • 黄晓颖
  • 何权瀛
  • 俞森洋
  • 刘志
  • 夏晓东
  • 杨丽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李洪(采访整理)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为主要表现。资料显示,30~69岁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人群约9.36亿,我国有1.76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可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
    • 杜璐玲; 陈建永; 李少明
    •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状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氧疗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氧分压(PaO_(2))],并观察两组恢复进程(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1周治疗,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 h后动脉血PaCO_(2)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更好改善其炎症与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 汪利华; 何玉萍; 简巨英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6~8 L/min的常规流量吸氧,观察组患者接受40~60 L/min的经鼻高流量氧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情况。结果PaO_(2)、Pa CO_(2)在两个对照组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存在比较。采用各种干预方法后,与对照组相比,PaO_(2)、Pa CO_(2)含量明显提高(P<0.05)。两组之间的对比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 O_(2)和Pa CO_(2)水平分别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DR分别为5.00%和2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住院花费比对照组低,院内插管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Pa O_(2)和Pa CO_(2)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插管率,不仅有利于患者自身预后,也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意义重大。
    • 代恒茂; 明伟; 周志强; 陈罡; 刘尚昆; 余遥
    • 摘要: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 张爱华(综述); 周阳(审校)
    • 摘要: 腹腔镜手术利用人工气腹或改变体位以使内脏远离手术区,提供开阔视野。建立人工气腹会增加腹腔压力,使膈肌上移,导致气道压力升高,较高水平气道压力牵拉以及肺泡过度扩张均会刺激肺泡上皮细胞,诱发黏附分子与炎性免疫介质因子大量释放,引起呼吸机相关肺损伤[1],而Trendelenburg等特殊体位使肺容积进一步减少,这些情况均可致肺顺应性降低,肺底部萎陷甚至不张[2],从而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了开放闭合的小气道,维持氧合,麻醉医师在机械通气时通常会设置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目前关于PEEP的有效性仍存争议,若PEEP水平过高,虽能最大限度维持肺泡开放,改善肺泡通气[3],但可能出现肺泡过度膨胀,肺阻力增加,尤其在容量不足或右室功能不全且没有进行肺复张的患者中,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4];而低水平PEEP可能使小气道反复开放和关闭,不足以维持终末肺单位开放。本文就个体化设置PEEP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在微创手术中提供更好的肺保护提供参考。
    • 王乐; 陈杏; 梁茂丽; 张静; 王彦; 陈宝元; 曹洁
    • 摘要: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肥胖相关睡眠低通气(ORSH)人群的临床特征和OSA合并ORSH的影响因素,探究预测OSA合并ORSH的指标。方法选取因打鼾就诊的肥胖[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患者18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白天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不少于7 h的多导睡眠监测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组(109例)、OSA合并ORSH组(46例)和OSA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组(30例)。对比分析3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动脉血气以及多导睡眠监测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SA合并ORS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OSA合并OHS组腰围、BMI、脑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OSA和OSA合并ORSH组,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显著低于单纯OSA和OSA合并ORSH组(P<0.05)。OSA合并OHS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O_(2))]显著低于单纯OSA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碳酸氢根离子(HCO_(3)^(-))显著高于单纯OSA和OSA合并ORSH组(P<0.05);OSA合并ORSH组的p(CO_(2))和HCO_(3)^(-)显著高于单纯OSA组(P<0.05)。与单纯OSA组比较,OSA合并OHS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升高,OSA合并ORSH组和OSA合并OHS组的氧减指数(OD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血氧饱和度小于0.90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T90)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比例均升高,而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pO_(2))和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pO_(2))均降低(P<0.05)。与OSA合并ORSH组比较,OSA合并OHS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比例降低,BI-PAP模式呼吸机治疗比例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T延长和HCO_(3)^(-)升高是OSA合并ORSH的独立危险因素;LAT和HCO_(3)^(-)联合预测OSA合并ORSH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敏感度为0.913,特异度为0.541。结论LAT和HCO_(3)^(-)联合检测对OSA合并ORSH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苏红见; 韩利; 乔亚红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AECOPD伴高碳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NPPV组(35例)和HFNC组(35例)。其中NPPV组患者给予NPPV治疗,HFNC组患者给予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 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动脉血氧分压[p(O)],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p O、p(O)、FVC、FEV1、FEV1/FV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NPPV组比较,HFNC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p(C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NPPV组比较,HFNC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EOS%、绝对值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NPPV组比较,HFNC组降低更显著(P<0.05);HFNC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NPPV组68.57%(P<0.05)。结论HFNC与NPPV用于治疗AECOPD伴高碳酸血症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HFNC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肺功能,调节血气指标,改善病情。
    • 吴文婷; 梅益枝; 胡小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吸入治疗老年呼吸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98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2组。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炎性因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43%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和OI、PaO_(2)2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和炎性因子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14%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通气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吸入治疗老年呼吸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 张娓婷
    • 摘要: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联合肺康复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9例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1 s呼气用力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Borg和圣乔治疗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FEV1、FVC、FEV1/FVC、PEF、6MWT均大于对照组(P<0.05),Borg和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肺康复联合治疗有助于减轻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呼吸功能。
    • 张思; 李伟铭; 郭华
    • 摘要: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引起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诊断依据,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并需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的心排血量降低等原因所致的低氧,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