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文学者

人文学者

人文学者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97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菲尼克斯电气学术年会、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7图书馆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等;人文学者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平原、王宁、冯骥才等。

人文学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14.6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997 占比:85.27%

总计:2342篇

人文学者—发文趋势图

人文学者

-研究学者

  • 陈平原
  • 王宁
  • 冯骥才
  • 张光茫
  • 林文钦
  • 陈思和
  • 何小平
  • 午歌
  • 卓新平
  • 南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作者团队:周永亮:知名战略管理专家和创新导师,国富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大学MBA管理咨询协会高级顾问。孙虹钢:人文学者,国学管理及企业文化专家。曾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华声在线总编辑、副总裁。庞金玲:合壹文化创始人,拥有十余年撰稿经验。内容简介方太是一家企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方太董事长茅忠群说:“如果方太只有一样东西可以保留,唯一可以传承的就是文化。”方太文化认为:做企业就是做人,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做人的成功,即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人品决定了企品和产品。
    • 宋雪
    • 摘要: 作为中国文学专业的重量级学者,陈平原在主业“文学研究”之外,还不时涉足“大学话题”,从1996年与夏晓虹合编《北大旧事》算起,在二十余年间,探寻百年中国大学的历史与精神,关注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叩问理想中的“大学之道”,不断为学界贡献新作,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推进。这些作品,包括经过修订和重排,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的“大学五书”系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老北大的故事》《大学新语》),以及《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花开叶落中文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怀想中大》(花城出版社2014年)、《阅读·大学·中文系》(花城出版社2017年)等多种著述。其中既有专业论作,也有随笔小品,以及兼而有之的“第三种笔墨”。借由这些文字,与历史进行对话,也展现出人文学者的社会观察与自我期许。
    • 王宁
    • 摘要: 尽管中国早在20年前就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也即进入了全球化的机制,接踵而来的便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文化和人文学术在海外的传播依然相对地滞后,并且不断地遇到困难和阻力。实际上,中国的人文学界早已认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且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全球化的进程,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全球化这个术语在过去20年里成为汉语世界使用得最为频繁的理论术语之一。几乎所有的人文学者都可以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将自己所涉猎的学科领域纳入全球化的语境下来考察和审视。确实,如果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其第143个成员算起,全球化在中国登陆已满20年,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GDP排名的飙升,更体现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当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成功举办之后,西方媒体曾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昔日的“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一个生机勃勃的东方大国已出现。显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以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马列哲社研究、时政研究和高教研究为主要内容,是面向学术界、教育界以及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的学术期刊,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本刊面向高校教学与科研,强化应用,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圭臬,努力促进语言理论的创新研究,为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学说铺路架桥。本刊坚持理论性、研究性和应用性,注重文章的学术价值。
    • 陆一
    • 摘要: 国家有计划地选拔与培养拔尖人才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经历了数十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目前“强基计划”将文、史、哲的招生办法与数、理、化、生物、医学等专业并行排列,使人文学科的人才选育规格提高到了与理工医科同等突出地位。与此同时,人文学科人才选育的独特性问题也随之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 云岫
    • 摘要: 陈嘉映是国内知名的人文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的译者。对行外之人来说,存在哲学、语言哲学不免深奥难解,不过,陈嘉映和许多学术“大咖”不同,他很少受学术体制和专业壁垒的限制,除了精深的专业论文,他还写了不少跨学科的人文学著作,探讨与人的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问题,并尽可能用日常语言讲清楚一些深奥的思想和概念,甚至他会考虑普通读者的知识视野。《走出唯一真理观》即是其中之一。此书能入选“南都2020年度十大好书”,可见他在面向公众发言上的成功。
    •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以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马列哲社研究、时政研究和高教研究为主要内容,是面向学术界、教育界以及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的学术期刊,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本刊面向高校教学与科研,强化应用,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圭臬,努力促进语言理论的创新研究,为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学说铺路架桥。本刊坚持理论性、研究性和应用性,注重文章的学术价值。
    • 万玉情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现当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中国元素等实际相融合,形成了以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传播中国声音有重大作用。由安涛教授编写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于2017年出版,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总结了建党百年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建设的发展历史、实践特征、理论流派以及思考展望。笔者概括起来有两方面独特价值和意义。一是早期文人志士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译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二是中后期人文学者围绕着“和谐”新主题发展扩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内容。
    • 刘振宇
    • 摘要: 谢无量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文学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以世界之眼光,大同之理想,奋笔为之,议论奇伟,颇多创建,所著《佛学大纲》《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开中国近现代专广门史研究之先河。
    • 周彪
    • 摘要: "精神的底子"来源于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他说,人在幼年时期,如果有一个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他可能会因此而分裂,而痛苦和怀疑,但绝对不会陷入虚无主义,因为他有一个"精神的底子"。他会在痛苦地思考和怀疑之后,从原来那种幼稚的、不自觉的和谐,过渡到更高的自觉的和谐,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