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验自我

先验自我

先验自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465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现代哲学、社会心理科学、东方论坛等; 先验自我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志勇、卜祥记、夏俊等。

先验自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1.67%

专利文献>

论文:4655 占比:98.33%

总计:4734篇

先验自我—发文趋势图

先验自我

-研究学者

  • 付志勇
  • 卜祥记
  • 夏俊
  • 夏英林
  • 尹维坤
  • 张文喜
  • 李晓进
  • 涂成林
  • 陈思
  • 黄振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苇熠; 唐凯麟
    • 摘要: 自我理论成了近代以来主体性哲学致思的魅点。胡塞尔迷魅自我理论,在先验现象学体系中建构了“先验自我”理论模式。但先验自我理论不能逃脱“意识的密室”,不能跨越“认识论的卡夫丁峡谷”,也不能走出“鲁滨孙孤岛”,陷入了苏格拉底式的“门诺困局”。海德格尔对胡塞尔先验自我展开了祛魅诘难,揭示了先验自我的“门诺困局”。海德格尔变换致思理路复魅自我,转向对自我的生存论分析。海德格尔将自我明敞于世界之中,澄明了此在在世的生存活动的原初地位,实现了对先验自我“门诺困局”的外在超越。
    • 唐树生
    • 摘要: 自然态度作为悬置的对象是在悬置之后出现的,是一种在日常状态下未被主题化的“态度”,但是从精神病理学出发可以看到,自然态度、自然自明性却是在悬置发生之前就丧失了的东西。通过对这种变异结构的分析会发现,自然态度本身是由共主观性建构的。胡塞尔从发生现象学的角度对自然态度和生活世界的过渡作出了清楚的说明,所谓自然态度是一种较低层次上的共主观性建构的结果,对自然态度的主题化研究能够为精神病理学提供有效的参考,我们会发现只有以超越论的主观性为根据才能真正解决当代的精神危机。
    • 张梦芹
    • 摘要: 为了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胡塞尔接受笛卡尔"普遍存疑"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悬搁,并通过还原找到了一个自明的纯粹意识,还以此为基点建立了先验现象学.为避免现象学陷入唯我论困境,胡塞尔引入他者概念.但在列维纳斯看来,胡塞尔的他者本质上只是"他我".列维纳斯认为,真正的他者是绝对的、独立自存的,我与他的关系是面对面而非肩并肩的关系,建立在这一关系之上的我是被动的、为他的.由此,列维纳斯实现了胡塞尔现象学中他者思想由以我为主到以他为中心的伦理现象学的反转.
    • 卓立
    • 摘要: 胡塞尔现象学并非近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过渡产物,而是最终基于其后期的历史现象学,提出一种旨在消解真理与历史内在冲突的新的理性主义.近代理性主义继承了古代理性主义追寻“变中不变”的理想,但由于自然世界观念的建立,而转化为真理对历史的超越.绝对的历史性根本上是近代世界观念的产物,也由于在根本上瓦解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合法性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因而包含了绝对的“预先存在者”与“‘一’与‘多’的绝对断裂”这两个根本性的悖谬.现象学根本上是产生于对这两种悖谬的超越,并进而导致了第二种历史性,即人的历史性.而胡塞尔之所以从前期思想转向后期的历史现象学,是由于他不仅注意到了人的历史性的绝对性,而且还发现了第三种历史性,即先验自我的历史性.胡塞尔由此从前期试图追寻超越历史的理性主义,转向了试图包容历史性的新的理性主义.
    • 桑大鹏; 王晓蕾
    • 摘要: 文本是否具有客观原意是古来中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自我、本质直观、意向性体验出发,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客观原意.并以朱熹解"心",王弼注《道德经》和《圣经》分裂为例,说明经典诠释的历史就是意义之差异累积的历史,一切种族都在此种差异之累积中完成自己的文化延展之路.
    • 张国超
    • 摘要: 胡塞尔的现象学曾让我们从“唯我论”中解放出来看到了曙光,但他最终偏离了路线,断送了这种可能性,其“先验自我”这个“累赘”让意识“负重”,使现象学发生了异化。萨特通过对意识进行“纯化”,把胡塞尔现象学中“意向性”改造成意识中的“超越性”,在面对存在问题上他用意识中“反思前的我思”置换胡塞尔的“先验自我”,以葆意识的绝对“空虚透明性”,为其自由观提供本体论保障,这种前反思的意识结构中的自发性、自主性、虚无性、超越性特点证明了其自由地绽出的“绝对性”“合法性”,意识(虚无)终可自由地“缠绕”存在。但这种以“损害”主体性、消解了“所有者”为代价的现象学本体论,也为萨特自由观的悖论及困境埋下了伏笔。
    • 王蕊
    • 摘要: 在《自我的超越性》中,萨特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概念的批评,提出了“纯粹意识”的概念,它是对象意识和自身意识的直接同一的先验意识.在先验领域,意识是没有先验自我的,所以萨特的先验意识可以看作是一种无人称的纯粹意识.他指出: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是多余的,借助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结构,纯粹意识自身可以统一.但萨特对两个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着困难:一是产生经验自我的反思意识出现的可能性;二是为什么经验自我相对于“他人”概念对我们的意识来说更熟悉.
    • 彭孝光
    • 摘要: 康德认识论中自我观主要研究的是先验自我,经验自我是经验心理学的对象,不在认识论研究的范围内.“我思”是先验自我的表象,而非经验自我;而认识论中知性统一性、理性统一性都是先验自我的认识功能;经验统一性是在经验中的统一性,是先验自我所形成的结果.
  • 9. 论康德的第三种自我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余天放
    • 摘要: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在统觉的综合统一性中能够意识到自我,但该自我既不是作为现象的自我,也不是作为自在之物的自我,而仅仅是“我是”。根据这样的区分,我们认为,康德实际上持有一个第三种自我(先验自我)的观点。因为统觉作为一种先验能力能够指向自我,所以先验自我也就是康德作为意识统一性条件的纯粹统觉,这由康德所使用的自我意识和“我思”等术语也可以得到验证。然而由于第三种自我和康德的批判学说间存在诸多矛盾,康浦·史密斯、斯特劳森等一些学者便拒绝承认该自我。但他们的反驳中存在着对文本以及先验学说的误解,因此并没有成功取消第三种自我。
    • 汤善峰
    • 摘要: 胡塞尔将现象学看作一门先验哲学,"先验自我"处于核心地位,但它不是"唯我论".为了证明"他人"存在的合法性,胡塞尔首先通过"原初性还原"建立了一个"本己性领域",接着在此领域内通过"统现"和"造对"完成构造"他人"的任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