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963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06篇;相关期刊580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理论前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军队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等;笛卡尔的相关文献由1042位作者贡献,包括施璇、贾孟影、陈晓平等。

笛卡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2 占比:27.3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206 占比:72.54%

总计:3041篇

笛卡尔—发文趋势图

笛卡尔

-研究学者

  • 施璇
  • 贾孟影
  • 陈晓平
  • 葛力
  • C·卡尔森
  • D·C·鲁泽克
  • D·塞法缇
  • E·英格哈特
  • J·胡金斯
  • K·范凯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晓平
    • 摘要: 在康德看来,无论在经验层面还是在先验层面,他与笛卡尔都是彼此对立的,他把自己归为“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而把笛卡尔归为“先验实在论”和“经验观念论”。然而,笛卡尔和康德的哲学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和构架,即经验实体二元论和先验本体一元论,只是在先验本体的可知论或不可知论方面,二人各执一端,失之偏颇。笔者揭示了两个悖论,即“自在之物悖论”和“自我悖论”,以此表明作为先验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先验客体的物质之间具有某种不对称性,并以先验的主体-客体非对称论取代笛卡尔和康德的对称论,进而将心物二元论从经验层面延伸至先验层面,即主张经验实体二元论和先验本体二元论。
    • 林逸云
    • 摘要: 笛卡尔的自然哲学中存在着两种世界面貌,一种是连续的同质广延实体世界,另一种是复多的微粒物理世界。笛卡尔认为这两个世界是同一个实在世界,并且通过运动和力的概念将二者统一起来。然而,运动概念中的相互定义和力的形而上学地位的模糊性恰恰表明笛卡尔并不能成功地将二者统一,他面临着单一广延如何与复多微粒并存,以及同质广延如何产生差异、区分出个体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莱布尼茨的“连续体迷宫”难题的体现,后者的根源在于观念与实在之间的混淆,莱布尼茨也因此重新定义了广延与力的概念。
    • 汪民安
    • 摘要: 欧洲关于爱的哲学和观念经历了几次转向。在希腊时代,爱的观念从狄奥尼索斯的身体之爱向苏格拉底的知识之爱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爱转变。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爱的观念从世俗的激情之爱向对爱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转变。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试图为爱建立科学的解释模式。笛卡尔认为,爱是一种特定的生理过程,是灵魂运动和身体运动的统一。他遵循情感动力学,根据力的大小,将爱划分为强烈的爱、一般的爱和不太强的爱三种类型。斯宾诺莎遵循情感几何学,论证了爱基于关系而产生的可变性、多样性、内在性和非主体性。可以发现,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爱的观念分别是对奥古斯丁的上帝之爱和薄伽丘式的爱的哲学的回应。
    • 余明锋
    • 摘要: 哲学沉思在今天是否仍有一种实践品格?技术时代的沉思和实践又都意味着什么?这在今天变得晦暗不清,我们亦随之落入技术时代的惶恐。我们如何还能找到思想坐标?如何还能有效地展开一种深入现实的思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笛卡尔在现代开端处对沉思的实践性改造,回顾笛卡尔的“实践哲学”如何从根本上改造了沉思和实践概念。不过,提起笛卡尔,我们大概很少会想起“实践”。毕竟,与“知识就是力量”相比,“我思故我在”是一个远为孤独、静默的表述。
    • 施璇
    • 摘要: 笛卡尔继承了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对彻底自足的人类理性生活的构想,又吸纳了奥古斯丁等中世纪神学家对自由意志及其重要性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运气观,对后来的康德伦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笛卡尔的运气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首先,笛卡尔主张运气是人们错用理性而产生的幻想,因此人们应当摈弃所谓运气的说法。其次,笛卡尔认为纯粹由物体组成的世界完全受命运所控,而命运就是不变的、必然的自然规则,因此人们应该在心理上顺应已知的自然规律。再者,笛卡尔提出人拥有自由意志,能够去选择是否听从理性的安排,唯有意志及其激发的行动才有道德价值,承担道德责任,因此道德与运气无关。最后,笛卡尔承认存在两种幸福——运气或命运带来的幸福以及全然取决于自己的幸福,他宣称以理性顺应命运并以意志拥抱德性才是掌握真正的由己幸福的力量所在。笛卡尔运气观存在一些理论缺陷,它单向地强调理性对运气的控制而回避运气对理性本身的影响,它又将道德责任、伦理判断乃至所有问题全都封闭在自我之中而缺失了改变社会环境的动机以及相关思考。尽管如此,笛卡尔的运气观仍然值得人深思。
    • 陈晓平
    • 摘要: 在康德看来,无论在经验层面还是在先验层面,他与笛卡尔都是彼此对立的,他把自己归为“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而把笛卡尔归为“先验实在论”和“经验观念论”。然而,笛卡尔和康德的哲学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们共同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和构架,即经验实体二元论和先验本体一元论,只是在先验本体的可知论或不可知论方面,二人各执一端,失之偏颜。笔者揭示了两个论,即“自在之物论”和“自我论”,以此表明作为先验主体的自我和作为先验客体的物质之间具有某种不对称性,并以先验的主体—客体非对称论取代笛卡尔和康德的对称论,进而将心物二元论从经验层面延伸至先验层面,即主张经验实体二元论和先验本体二元论。
    • 方圆
    • 摘要: 笛卡尔首次提出关于身心关系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笛卡尔首先提出身心二元的思想,认为身体和心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随后提出身心交感论,认为身体和心灵可以通过身体中神经系统中的“松果腺”来相互联系,这两种理论必然是相互矛盾的,其思想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莫大的难题去解决、去思考,也同时开辟了有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新道路。
    • 陈国贤; 杨艳玲; 姚珩
    • 摘要: 惯性定律的发现与完善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由中世纪冲力学说——物体不必靠接触而能继续保持运动开始;经过伽利略提出物体自斜面下滑后,能沿着地球表面继续做圆周运动;接着笛卡尔加以扩充,引入了状态的概念,主张物体在不受外在原因或制止下,将沿着直线持续地运动下去;最后牛顿在《原理》一书中首次定义外力一词,并指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维持不变,完成了今日所称的惯性定律.了解这3位科学家的思维转换,有助于理解物理学的关键概念与原理的形成.
    • 韩骁
    • 摘要: “类型(Type,Typus)”概念在《逻辑研究》中就曾出现,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以下简称《观念》)系列一一尤其是《观念Ⅱ》中,也被用来刻画自然物、精神物和人格。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类型”概念在胡塞尔的著作、课程和演讲(尤其是《现象学的心理学》《巴黎讲演》《笛卡尔式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以下简称《危机》)中已经十分常见。
    • 张良平
    • 摘要: 万物有灵论是人类对于动作控制的猜想式的哲思萌芽,古代文明对人体动作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解答,但大多失之偏颇.动作控制是脑的功能首先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柏拉图将人体二分为灵魂与肉体,奠定了身心二元论的哲学基调.笛卡尔也认为心灵和身体是各自独立的实体,提出我思故我在,赋予“我思”几乎不可限定的能力,因认定身体不能思维,而只能遵循机械运动的原则;他还提出了不同于纯粹哲学意义上的“人体如何工作”的脑模型.因为该模型可用于科学方法的检验,很快就被证实了其中的错误.可是笛卡尔的哲思、科学方法及动作控制的脑模型为近现代人体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笛卡尔的贡献与局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