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858664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等;免疫组化技术的相关文献由820位作者贡献,包括鞠学萍、刘炳宪、王克惠等。

免疫组化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58664 占比:99.96%

总计:858990篇

免疫组化技术—发文趋势图

免疫组化技术

-研究学者

  • 鞠学萍
  • 刘炳宪
  • 王克惠
  • 王映梅
  • 王焱辉
  • 田中华
  • 许利庆
  • 谢菊元
  • 马福成
  • 于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开敏; 陈芸; 孟庆印
    • 摘要: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C。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度最高只能达到水的沸点。受高海拔和抗原修复温度影响,云南省免疫组化自动化发展较慢,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单位极少。
    • 徐晶晶; 党启华; 孙兴月; 姜可; 张顺民
    •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疑似肿瘤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正确率、两种诊断依从度。结果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正确率94.07%高于常规技术7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3,P<0.05);免疫组化技术患者诊断满意度94.07%高于常规技术患者满意度8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3,P<0.05)。免疫组化技术患者诊断相关评分中信任感、生理问题均高于常规技术患者,免疫组化技术患者心理顾虑评分低于常规技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于肿瘤病理诊断中效果显著,提升诊断正确率以及患者诊断依从度,利于临床诊治。
    • 张艳胜; 胡赟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癌胸水细胞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活检标本病理确诊的116例肺癌患者及胸水标本,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和制备成细胞蜡块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检查,以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染色的效果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薄层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的图像清晰度高,细胞均匀,且细胞形态良好,但是缺少一定的成团结构和腺样结构;而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法的图片染色清晰度高,细胞数目多且均匀分布,而且还可以在多数切片中直观地观察到细胞具体的排列方式和结构.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法的诊断准确率为79.31%(92/116),高于薄层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的62.07%(72/116)(P<0.05).结论 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及分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罗文武; 赵荣荣
    • 摘要: 目的:探究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肿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并依据单双法分离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特殊染色法进行二次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发现,研究组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参照组73.33%,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
    • 王宏艳
    •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病理诊断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60例肿瘤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9年01月至2020年0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实行常规诊断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对比诊断成效.结果:观察组的心理顾虑、生理问题、信任感等相关评分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误诊和漏诊率相对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所进行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诊断满意度.
    • 鞠学萍
    • 摘要: 目的: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化技术(IHC)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出5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FISH和IHC技术,对其石蜡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表达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FISH检测EGF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5.47%,IHC检测为7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化技术(IHC)可以互相补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以及疗效预测提供指导意见.
    • 王佳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将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肿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疾病患者共50例,全部患者均已经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肿瘤病理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技术对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疾病检出率,免疫组化技术高于常规技术(P<0.05);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免疫组化技术优于常规技术(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 可以确认,将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肿瘤病理诊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更好的检出患者的疾病,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肿瘤疾病的具体类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钟国才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将P16和Ki67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共计256例,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为宫颈病变.对全部患者通过P16和Ki67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然后分析对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 P16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慢性炎症阳性率为2.27%(4例)、宫颈上皮瘤变1级阳性率为85.71%(24例)、宫颈上皮瘤变2级阳性率为100.00%(18例)、宫颈上皮瘤变3级阳性率为100.00%(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率为100.00%(14例).Ki6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慢性炎症阳性率为5.68%(10例)、宫颈上皮瘤变1级阳性率为14.29%(4例)、宫颈上皮瘤变2级阳性率为66.67%(12例)、宫颈上皮瘤变3级阳性率为90.00%(1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率为100.00%(14例).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 可以确认,将P16和Ki67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袁傲; 冯佳
    • 摘要: 目的:探讨在病理诊断中采取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淋巴肿瘤患者,例数合计为33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有的患者均进行穿刺活检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比两组检测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组阳性率高于穿刺活检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梁天莲
    • 摘要: 目的:研究对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病理组织标本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制作,试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制作,比较两组组织标本的制片效果及确诊率.结果:试验组制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过程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价值显著,在此技术管控下可使制片质量得到改善,优化病理检验诊断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