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4991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医药导报、中国药房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2011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等;半数致死量的相关文献由1951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体俊、何生虎、周绪正等。

半数致死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4991 占比:99.15%

总计:65545篇

半数致死量—发文趋势图

半数致死量

-研究学者

  • 戴体俊
  • 何生虎
  • 周绪正
  • 张继瑜
  • 张莉
  • 张西云
  • 李志宁
  • 李生庆
  • 田淑琴
  • 赵德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静波; 王小亮; 曹欢; 戴旭平; 王澎; 徐立蒲
    • 摘要: 海豚链球菌是鱼类主要病原菌之一,给鱼类健康养殖带来极大风险。为探索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鲟鱼免疫效果,本文利用前期从杂交鲟鱼分离得到海豚链球菌菌株LY160816K制备了灭活疫苗,并通过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免疫杂交鲟,免疫第28d后用半数致死量浓度(LD50)攻毒以评价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杂交鲟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制备的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杂交鲟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 李楠; 阮婷玉; 孙天浩; 康立超; 彭健; 王静; 马勋
    • 摘要: 以鸡胚为感染动物,检测2株冷冻鸡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鸡胚半数致死量(LD_(50))、鸡胚肝脏指数、确定其毒力,同时检测毒力基因、溶血价、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毒力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PBS组和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组相比,LM873与LM925均能致死鸡胚,鸡胚LD_(50)分别为4.733和1.533;鸡胚肝脏指数均明显大于PBS组和L.innocua组(P<0.05);8个毒力基因除lmo1116仅存在于LM925中外,其余基因分布一致;LM873与LM925的溶血价分别为2^(3)和2^(4);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同一时间段LM925较LM873的生物被膜更致密;LM925在6、8、10、12、24、36 h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高于LM873(P<0.05),且在10、24、36 h时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LM873与L.innocua生物被膜的形成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2株冷冻鸡肉LM分离株均能致死鸡胚,且LM925的毒力强于LM873;溶血价素活性及毒力基因分布与菌株毒力呈正相关性。
    • 叶银松; 雷毅; 马晓丽; 康金森; 陈锦锦; 杨建
    • 摘要: 目的对新疆毛菊苣中活性物质进行抗肿瘤活性筛查。方法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358、人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人胃癌细胞NCI-N87、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DA-MB-468、SK-BR-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HCC1954肿瘤细胞株上检测毛菊苣中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菊苣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菊苣酸和绿原酸对肿瘤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山莴苣素与山莴苣苦素分别对NCI-H358肿瘤细胞、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BXPC-3肿瘤细胞、NCI-N87人胃癌细胞、COLO-205人结肠癌细胞、MDA-MB-468人乳腺癌细胞、SK-BR-3人乳腺癌细胞和HCC195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活力的IC_(50)为28.3μmol/L与5.9μmol/L、6.237μmol/L与1.082μmol/L、36.1μmol/L与8.7μmol/L、14.8μmol/L与5.4μmol/L、8.3μmol/L与2.9μmol/L、5.5μmol/L与3.3μmol/L、10.0μmol/L与1.5μmol/L、12.8μmol/L与5.6μmol/L。Cisplatin组对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活力的IC_(50)为15.94μmol/L。结论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特别是山莴苣苦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 骆红飞; 汪雪峰; 江延姣
    • 摘要: 目的:观察重楼生化汤中药配方颗粒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参照《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采用最大给药量(MAD)试验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媒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以0.76g/ml重楼生化汤配方颗粒最大给药浓度按小鼠灌胃最大给药体积0.4ml/10g体重在24h内分3次灌胃给药,每次间隔6h,溶媒组同时灌服同等体积超纯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连续观察14d,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外观特征、行为活动、脏器指数和体质量变化,14d后行剖检、血液生化检查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小鼠灌服重楼生化汤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急性毒性预试验,未获得半数致死量,最大给药量法实验观察期间无动物死亡,一般行为活动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脏器指数、体质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楼生化汤中药配方颗粒口服毒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 何志军; 何元旭; 刘涛; 李盛华; 马岁录; 何波
    • 摘要: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测定消肿止痛合剂SD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及冰醋酸致大鼠疼痛实验考察消肿止痛合剂的药效学。结果:SD成年大鼠最大给药量为25 mL/kg(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量的30倍)时,除部分大鼠体质量降低、稀便软便外,其余大鼠均未出现死亡和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消肿止痛合剂能改善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棉球肉芽肿(P<0.05)和疼痛程度(P<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具有急、慢性抗炎及镇痛作用,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 王晓庆; 支慧; 胡浩然; 周珏; 田大皓; 江玉华; 卢林明
    • 摘要: 目的 探究皖南蝮蛇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I,AHVAC-Ⅰ)对小鼠的急性毒理反应,评价AHVAC-Ⅰ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半数致死量法,将120只SPF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VAC-Ⅰ剂量组(1.00 mg/kg、1.44 mg/kg、、2.96 mg/kg、4.25 mg/kg),每组20只小鼠。按分组给相应剂量腹腔注射给药一次。于第7天,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肝肾功能(ALT、AST用于检测肝功能;CR、BUN用于检测肾功能),HE染色法检测脏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根据LD_(50)值,1.00 mg/kg与1.44 mg/kg蛇毒组例入低剂量组,2.06 mg/kg蛇毒组为中剂量组,2.96 mg/kg蛇毒组例入高剂量组。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AHVAC-Ⅰ的LD_(50)是2.585 mg/kg,其95%可信限为2.233~3.069 mg/kg。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ALT、AST、CR和BUN均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肾有变性损伤。中剂量组肝组织可见部分肝细胞轻度水肿,胞体增大,胞浆透亮;高剂量组肝组织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水肿,双核增多;中剂量组肾组织可见部分肾小球水肿,囊腔变小,肾小管轻度水肿;高剂量组肾组织可见肾小球水肿囊腔变小甚至消失,周围肾小管轻度水肿。而低剂量AHVAC-Ⅰ组小鼠肝脏、肾脏、心肌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 低剂量AHVAC-Ⅰ不会引起小鼠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当浓度超过2.06 mg/kg对小鼠的主要毒性靶器管为肝脏与肾脏。
    • 张楠楠; 潘佳艳; 董明红; 黄聪; 黄勇其
    • 摘要: 目的:分析苏木枝叶石油醚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测定半数致死量(LD),为苏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苏木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进行实验,测定其LD,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及药后一般毒性症状脏器重量。结果:苏木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半数致死量为LD=1.961 g/kg,LD95%的可信限=1.650~2.330 g/kg。结论:测定了苏木枝叶石油醚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其主要毒性器官可能在肝脏。
    • 宋紫玉; 王国栋; 张丽莉; 黄世玉; 洪伟; 贾奔; 张元长
    • 摘要: 自抱卵的中华锯齿米虾雌虾腹部剥离取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无节幼体Ⅰ期的胚胎置于培养皿中,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剂量分别为0、1、2、4、8、16 W·s/cm2,人工振荡培养箱中以速度55 r/min、温度25°C、湿度60%培养.每隔24 h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至48 h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紫外线照射剂量对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的存活率对紫外线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胚胎发育延缓.紫外线暴露后48 h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卵裂期11.5 W·s/cm2、囊胚期8.6 W·s/cm2、原肠胚期12.0 W·s/cm2、无节幼体Ⅰ期14.2 W·s/cm2.相同的暴露剂量下,暴露时间对胚胎发育也有明显影响.
    • 汪祺; 闫明; 马双成; 文海若
    • 摘要: 目的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对何首乌中39种化合物进行毒性风险评估,为毒性成分筛选及试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母核结构将化合物分为蒽醌、蒽酮及二苯乙烯苷3类.将不同结构式分别导入毒性预测数据库(toxicity estimation software tool,TEST)和化合物毒性预测软件(Derek Nexus).TEST以大鼠经口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和发育毒性为预测终点;Derek Nexus选择除体外和体内致突变性、染色体损伤、致癌性外的所有毒性预测终点(包括肝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刺激性、光毒性、致敏性等),预测其可能的毒性靶向及相关警示结构.结果 大鼠经口毒性LD50:18种蒽醌类化合物的LD50值介于453.5~3574.2 mg/kg之间,16种二蒽酮类单体的LD50值介于125.3~1239.6 mg/kg之间.发育毒性:ω-羟基大黄素和羟基大黄素的预测值最高.毒性靶向及相关警示结构:除6-methyl-1,3,8-trihydroxy-10H-anthracene-9-one外,其蒽醌类化合物均认为存在肝毒性;所有蒽醌类化合物均预测具有光致敏性和皮肤致敏性风险,但警示结构和风险程度存在差异;除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外,其它二苯乙烯苷类单体提示存在甲状腺毒性风险;大多数二蒽酮类单体存在光致敏性和皮肤致敏性.结论 本研究可为何首乌有毒成分筛选、不同成分的毒性靶器官及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