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1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36665篇;相关期刊893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北京市病理技术年会暨北京市病理技术第三次学术研讨会、2009年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等;原位杂交的相关文献由103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云福、裘建英、张玉丽等。

原位杂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41 占比:8.79%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36665 占比:91.01%

总计:40288篇

原位杂交—发文趋势图

原位杂交

-研究学者

  • 张云福
  • 裘建英
  • 张玉丽
  • 裘霖
  • 李桂源
  • 曾朝阳
  • 熊炜
  • 陈奎生
  • 倪灿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俊会; 李辉; 赵丽岩; 聂红峰; 孟庆聚; 郑书深; 申社林; 李娜; 魏世平
    • 摘要: 目的观察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6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claudin-6及其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audin-6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4.3%及25.0%、69.0%,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P0.05),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Claudin-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claudin-6表达上调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
    • 王律几; 张晓晓; 王君
    • 摘要: 【目的】利用FISH技术追踪三倍体‘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特定染色体的行为,明确其配对和分离规律,丰富对杨树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细胞遗传学认识。【方法】以三倍体‘银中杨’花药为材料,对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均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以45S rDNA序列为探针,利用FISH技术,对‘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1)筛选出适于‘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的酶解条件为3%纤维素酶+1%果胶酶混合液在37°C下酶解3 h,结合压片和冷冻脱盖片,可获得细胞分散度良好,细胞质薄,背景干净,染色体形态清晰的制片,适用于FISH分析。2)45S rDNA探针信号定位于‘银中杨’3条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在中期I呈现III、II+I、I+I+I 3种配对形式,其中三价体发生的频率最高,达69.28%,II+I和I+I+I的配对类型分别占28.10%和2.61%,表明信号所定位的染色体亲缘关系可能较近,但也存在联会松弛的现象。3)约80.37%~93.44%的细胞在后期I至中期II发育阶段呈现2/1分离模式,约63.00%~73.08%的细胞在后期II至末期II呈现2/2/1/1分离模式,表明探针信号所定位的染色体在大部分细胞中遵循较为正常的分离规律,但在部分细胞中也观察到探针信号所对应的1~2条染色体在后期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发生分离滞后或形成微核,进而可能在后续发育过程丢失的现象。4)末期II细胞存在一定比例的融合核,其中可观察到3~4个45S rDNA探针信号,可能形成具有2n甚至超数染色体的配子。【结论】利用FISH技术可对杨树减数分裂过程的特定染色体行为进行定位和精细分析,尽管三倍体‘银中杨’全染色体组的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异常紊乱,但45S rDNA探针所定位的染色体行为相对稳定,丰富了杨树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认识。
    • 覃婷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分子检测技术飞速发展,首例由于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导致的病例被医学界发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精准医学全面兴起,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工作的临床意义越发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对临床检验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但需要对疾病相关知识具有一定储备量,还需要熟悉其相关检测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从而在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最大程度提升该技术的临床推广价值。
    • 秦浩仁; 杨向红
    • 摘要: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融合于1986年在结直肠癌中首次被发现,这种致癌的NTRK基因融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多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成人和儿童肿瘤中。NTRK基因融合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目前针对该种基因突变的不限年龄、不限肿瘤类型的广谱抗癌药Larotrectinib和Enrectinib也已经在美国、日本、欧洲地区批准上市。本文将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蛋白的生理与功能、NTRK基因融合与肿瘤发生、NTRK基因融合的检测、NTRK基因融合的靶向治疗4个方面进行梳理阐述。
    • 吕晓楠; 徐立蒲; 张文; 王娜; 曹欢; 王小亮; 王姝; 王静波
    • 摘要: 【目的】研究感染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镜鲤的组织病理特征及CEV在各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鲤浮肿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E染色观察发病镜鲤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鳃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EV P4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条探针,于5′-端标记FAM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EV在镜鲤各组织的核酸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镜鲤各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HE染色观察发现,患病镜鲤的鳃丝肿胀、充血,鳃丝间有脱落堆积的红细胞和炎性细胞,肝脏细胞深染萎缩,胆小管出血,脾脏组织出现明显间隙并伴有出血,肾脏组织充血明显,肾小管有明显闭合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患病鱼的鳃和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CEV P4a蛋白,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EV核酸大量存在于鳃组织中,在心脏、脾脏和肾脏中均有少量阳性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鳃组织病毒载量极显著高于心脏、肝脏、皮肤、脾脏、肾脏、脑组织(P<0.01)。【结论】感染CEV后,镜鲤内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病毒主要分布在鳃,说明鳃是CEV增殖的最主要靶器官。
    • 张梦倩; 崔忠凯; 陈张帆; 徐文腾; 陈松林
    • 摘要: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性成熟雌鱼体重显著高于雄鱼。鱼体肌肉占体重的40%~60%,肌肉生长是生长性状的核心,而myostatin(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stn基因在半滑舌鳎雌、雄鱼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龄鱼的9个组织中,mstn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肌肉组织定量结果显示,1龄和2龄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而在选取的其他时期,雌、雄鱼之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stn基因的表达位置在肌纤维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本文系统研究了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在半滑舌鳎雌、雄鱼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
    • 滕孝静; 刘伟; 毕阔; 孙岚; 王照情; 杨璐晶
    • 摘要: 目的在单张淋巴瘤石蜡切片上建立循环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方法,为需要多基因检测的淋巴瘤患者在组织或切片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淋巴瘤诊断研究中心)和外院会诊的淋巴瘤病例共27例,其中本院10例,外院会诊17例。27例均进行过MYC、BCL2和BCL63种基因的FISH检测,每例切片3张。根据杂交的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杂交1组(HG1):将3张切片分别滴加MYC、BCL2、BCL6探针并按我科室常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操作。杂交2组(HG2):将HG1组中杂交MYC探针的切片使用本文介绍的循环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滴加BCL2探针进行第2次杂交。杂交3组(HG3):将HG2组的切片用循环方法滴加BCL6探针进行第3次杂交。观察3组切片红、绿荧光信号的有无、信号模式及组织、细胞结构情况。结果HG2组和HG3组循环荧光原位杂交的成功率均为100%。循环杂交后,HG2组中BCL2基因和HG3组中BCL6基因断裂阳性、阴性及扩增病例与HG1组完全相符,每张切片上基因表达异常的细胞数目与HG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2组和HG3组在循环杂交后,切片上的组织结构完整,细胞轮廓清晰,信号明亮清晰、定位准确。结论循环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法可以在同一张切片上多次杂交不同的基因探针,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结果准确,可有效解决淋巴瘤患者因组织或切片不足而无法进行多基因检测的问题,在淋巴瘤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 赵丹; 周丽青; 郑言鑫; 孙秀俊; 吴彪; 刘志鸿; 吴宙; 吴磊
    • 摘要: Foxl2是叉头状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F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卵巢发育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Foxl2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腺发育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Foxl2的序列特征;采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了Fox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揭示了Foxl2在性腺发育4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虾夷扇贝Foxl2序列包含Fox基因家族共有的FH结构域;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Foxl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定量分析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虾夷扇贝的鳃、肾、肝胰腺、精巢中,都可检测到少量Foxl2转录本的存在,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卵巢成熟期达到最高值。随着性腺发育和精细胞的逐级分化,Foxl2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原位杂交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Foxl2在虾夷扇贝卵巢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其是雌性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调控中的关键基因,可为今后阐明其在虾夷扇贝性别分化进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吴景; 李晓洁; 何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包埋样本127例,采用全自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分析EBE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BER阳性13例(10.2%)。不同性别、年龄、肿块直径、肿块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之间EBE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auren分型EBE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P<0.05),其中混合性阳性率最高,伴EBER表达的肿瘤间质常伴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EBER原位杂交检测有助于对胃癌EBV感染的筛查,通过增加对EBV相关性胃癌(EBVaGC)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从而为临床对该类肿瘤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病理学依据。
    • 赵砚驰; 李化; 李丹; 孔鹏; 张乙进; 吴洁玲; 莫大双; 舒莉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野生型斑马鱼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中分别查询人类、小鼠及斑马鱼染色体中IL-10的基因位置,与Ensemble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采用软件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 X)绘制系统进化树;收集3组72受精后小时(hpf)斑马鱼胚胎、30枚/组,提取总RNA(Total RNA)及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构建斑马鱼重组质粒pCS^(2+)-IL-10,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IL-10反义RNA探针;分别收集4、6、9、12、18、24、48及72 hpf的斑马鱼胚胎75枚(25枚/组、3组),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时间点IL-10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野生型斑马鱼IL-10基因与人类IL-10基因相似度较高,且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重组质粒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无误;全胚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12 hpf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未观察到阳性杂交信号,18 hpf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后部中间细胞群观察到IL-10阳性杂交信号,24~72 hpf野生型斑马鱼胚胎胚胎头部区域IL-10广泛表达,头部背侧、心脏、眼眶以及卵黄囊背侧部位的信号尤为明显。结论斑马鱼IL-10在进化过程中具有相对保守性,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IL-10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IL-10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