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57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13篇、会议论文111篇、专利文献3727146篇;相关期刊1706种,包括四川动物、中老年保健、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9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消化系统的相关文献由984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铁镛、崔龙波、李兆申等。

消化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1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27146 占比:99.86%

总计:3732470篇

消化系统—发文趋势图

消化系统

-研究学者

  • 吴铁镛
  • 崔龙波
  • 李兆申
  • 区又君
  • 孙虎山
  • 孟令娜
  • 牛红星
  • 陈晓东
  • 李加儿
  • 李增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铁伟; 武迎澳; 崔今玲; 金磊; 杜智玮; 白春英
    • 摘要: 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衍生物,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脂溶性维生素。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其代谢产物活性维生素D即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进一步由人体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发挥其广泛生物学作用。VDR及其配体活性维生素D结合发挥的生物学作用除了大家熟知的经典调节钙和磷的代谢功能以外,还与糖尿病〔1,2〕、儿童自闭症〔3,4〕、哮喘〔5〕、骨质疏松〔6,7〕、口腔扁平苔藓〔8,9〕、认知功能障碍〔10,11〕等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在癌症〔12~15〕等非经典作用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 饶昊; 吴颐俊; 吴炉忠; 周雅萍; 姜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应用于基层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术后康复状况、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45.0%,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随着时间推移,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应用于直肠癌患者中可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可行性。
    • 李志峰
    • 摘要: 众所周知,假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在于节假日期间很多人生活规律被打乱、整天以吃喝玩乐为主、运动不再坚持、休息不好等,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身体机能下降,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出现倦怠、肠胃不舒服等一系列病症。而想改变这种状况,无论是防还是治,建议都不能缺少运动。
    • 刘娜; 陈志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行抗菌药物治疗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由抗菌药物诱发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35例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共有7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52%(79/135),其中以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比45.57%(36/79),其次为β-内酰胺类药物,占比25.32%(20/79);不良反应的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及软组织,占比为58.23%(46/79),其次为消化系统,占比为17.72%(14/79),再次为心血管系统,占比为12.66%(10/79);79例不良反应中,以皮疹最为多见,共28例,占比35.44%(28/79),其次为皮肤红斑,共12例,占比15.19%(12/79),再次为瘙痒、恶心、心悸,均为6例,占比7.59%(6/79);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形式主要包括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4个层面,且上述四者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首要原因,故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珊山; 郑立婷; 康殷楠; 解有成; 贾刚刚; 张久聪; 于晓辉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宿主靶器官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新研究提出,COVID-19可能是一种全身性传染病和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感染后的COVID-19患者中经常发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目前尽管存在与冠状病毒相关的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损伤、胰腺损伤等),但现有研究中关于COVID-19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尚不足以进行临床诊治。因此深入了解新冠肺炎合并消化系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极其重要。
    • 于敬红; 王彩霞
    • 摘要: 消化系统通过消化吸收和物质转换等功能为全身代谢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所需。在消化系统黏膜上皮或内皮之间存在一种物理屏障,这种物理屏障可阻隔有害物质侵入消化道黏膜,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其结构主要包括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和桥粒,其中紧密连接在维持黏膜功能稳定性中起主要作用。病原微生物移位、内毒素和大分子物质侵袭以及药物等因素最终通过破坏相邻两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紧密连接是一种结构复合体,包括胞膜蛋白和胞质蛋白,近年来关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就紧密连接中胞内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 (zonula occludens-1, ZO-1)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进行阐述。
    • 何灵杰; 安慧敏; 钟霞芳; 李文慧; 李洁
    • 摘要: 为了阐明短期饥饿对鲫鱼消化系统的影响,分别对饥饿胁迫0 d、5 d和10 d的鲫鱼,开展组织学、血气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短期饥饿使鲫鱼肠道绒毛高度下降且数量减少,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增加,肠道壁变薄,管腔变窄,壁皱褶变得少而浅;短期饥饿还使鲫鱼血液中的总氧气、氧分压、钠离子和钙离子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分压、pH以及细胞外液碱剩余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短期饥饿对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短期饥饿使鲫鱼肠道α-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短期饥饿胁迫可以使鲫鱼肠道组织学、血气指标以及消化酶活性发生适应性改变。
    • 摘要: 由池肇春教授主编的《腹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腹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很多,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以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本书由全国著名消化内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学者共同执笔,为近年在腹痛诊疗方面的最新代表作.精装,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实用,全书2014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腹痛的病理生理学、腹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腹痛的临床诊断、腹痛的内镜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腹痛的实验室诊断、腹痛的治疗等11章.
    • 摘要: 由池肇春教授主编的《腹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腹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引起腹痛的疾病很多,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以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本书由全国著名消化内科及相关学科专业学者共同执笔,为近年在腹痛诊疗方面的最新代表作.精装,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实用,全书2014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腹痛的病理生理学.
    • 金颖颖; 陈晓和; 周梧节
    • 摘要: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湿啰音等,严重者还会累及循环、神经与消化系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治疗虽对改善症状具有肯定效果,但患儿长期服用西药,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预后[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主要借助于中药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发挥药穴的双重治疗作用,安全性高。本研究观察了清肺消炎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现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