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38152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关文雯、叶丹、张宏光等。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38152 占比:99.62%

总计:38296篇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文趋势图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研究学者

  • 关文雯
  • 叶丹
  • 张宏光
  • 沙爱娟
  • 王越
  • 伊恩晖
  • 吴刚
  • 唐寅
  • 唐广贤
  • 尹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静静; 姜楠; 姜薇; 封喆
    • 摘要: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正常人、可疑性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眼前节相关测量参数的不同。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APACG组26例(50眼)、PACS组39例(50眼)和正常对照组32例(50眼)纳入研究。术前除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眼轴(AL)、眼部超声等常规检查外,还应用UBM观察并定量测量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ACD)、两端睫状突的最大横径(STS)、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最大横径的垂直距离(h),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占眼轴长的比例(ACD/AL)和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最大横径的垂直距离与睫状突横径比值(h/STS),以及测量4个钟点位(12点,3点,6点,9点)的AOD500 (角张开距离)、IZD (虹膜小带距离)、IT (虹膜厚度)、TCPA (小梁网睫状突夹角)。结果:APACG组、PACS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ACD、AL、ACD/AL、h、h/STS、4个钟点位IZD和4个钟点位TCPA测量参数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S和4个钟点位IT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M可准确观察和测量正常人、APACG组、PACS组相关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提示各组间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马晓蕾; 赵春会
    • 摘要: 目的:探究前房穿刺(Anterior chamber puncture,ACP)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lensimplantation,IOL)联合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02例(102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各51例。两组均行ACP术,术后B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A组接受Phaco、IOL联合GSL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对比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3个月视力较B组低(P<0.05);术后1个月A组血清TNF-α、IL-6水平较B组低(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92%(2/51)较B组19.61%(10/51)低(P<0.05)。结论:ACP术后行Phaco联合IOL联合GSL治疗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缓解炎性反应,且安全性更高。
    • 张薇; 母学义; 田学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甘露醇配合毛果芸香碱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毛果芸香碱治疗)、观察组(40例,甘露醇配合毛果芸香碱治疗),观察患者眼压、视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有不同程度降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甘露醇配合毛果芸香碱治疗方案,患者眼压、视力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马麦聪; 赵薇; 梅春富
    •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并分析其与术前眼生物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选择临床2021年1~12月收治的48例(62只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视力、眼压、前房、角膜等指标检查,并以Hoffer Q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预留屈光度数。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3个月检查术眼屈光状态,计算屈光误差,并分析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眼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见眼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降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眼压、前房深度相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均P1.8 mm者与≤1.8 mm者在屈光误差、前房深度差、术前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屈光误差与术前前房深度呈负相关性(r=-0.610,P=0.001)。结论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超乳术前的前房深度与术后屈光误差呈相关性,术前人工晶状体预留屈光度数计算时,需充分考虑到晶状体植入后前房深度变化对屈光状态的影响,以提高屈光度数计算的精确性。
    • 张姣
    • 摘要: 目的研究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选择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及眼压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视力为(0.56±0.11)、眼压为(12.24±2.51)mm Hg(1 mm Hg=0.133 kPa),均优于对照组的(0.41±0.07)、(16.57±1.16)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产生、恢复眼压及视力,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 朱琳; 来坚; 张蕊
    • 摘要: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起病急,症状明显,若不及时控制眼压可导致视力和视野永久性、不可逆的丧失。文章旨在通过探讨怫郁理论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李秀军
    • 摘要: 目的 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医院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为实验的调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展开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展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即前房深度、眼压即视力水平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对比:术前两组患者前房深度、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均下降,观察组前房深度下降幅度(19.82±2.06)°小于对照组(15.27±2.0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吸除和房角分离术共同展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也具有积极意义.
    • 张敏; 江庆; 王润; 赵莲
    •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PACG手术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发病原因、用药管理、睡眠管理、心理调护、复查时间与项目、疾病认知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远视力/移动和光感、调节能力、读与精细工作、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增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迪丽尼格尔·艾克拜尔; 穆塔里甫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CPACG及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距黄斑中心凹2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CT,分别标记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2mm(N 2mm)、颞2mm(T 2mm)、上2mm(S 2mm)、下2mm(I 2m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与APACG、CPACG的关系.结果:APACG,CPACG和正常对照组在所有位点的CT均无差异(P>0.05).所有位点的CT与眼轴长度(AL)呈负相关.N 2mm、I 2mm还与年龄、前房深度(ACD)呈负相关,SFCT与年龄、AL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AL、ACD是CT的相关因素.S 2mm的变薄与APACG相关.然而,CPACG与各位点CT不存在相关性.
    • 李新星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双眼前房的变化。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科室治疗的64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紧急药物治疗,研究组32例行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双眼前房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虹膜厚度下降,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中央前房深度增加,研究组虹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中央前房深度高度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结构参数改善明显,眼压显下降,临床疗效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