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9525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等;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博成、曾玉杰、肖纯等。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525 占比:99.87%

总计:69616篇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发文趋势图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研究学者

  • 张博成
  • 曾玉杰
  • 肖纯
  • 陶玲
  • 杜涛
  • 缪金龙
  • 乔小民
  • 刘莉莉
  • 姜春安
  • 张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凯; 林平; 尧战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一氧化氮合酶(iNOS)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iNOS水平及血脂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NT-proBNP、iN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可降低患儿血清NT-proBNP、iNOS水平,改善血脂,且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邓艳君; 江倩雯; 秦江霞; 邓文菲
    • 摘要: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清CD40配体(CD40L)、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0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记录产后出血发生率,根据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统计2组产妇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检测并比较血清CD40L、NT-proBN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D40L、NT-proBNP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2000例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者12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0%。病例组与对照组孕周、新生儿体重、宫缩乏力、产道裂伤、妊娠合并症、流产史、胎盘早剥、胎盘粘连、产程延长、前置胎盘、会阴切开、手取胎盘、产钳助产和血清CD40L、NT-proBN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质量、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手取胎盘、产钳助产、会阴切开、妊娠期合并症、软产道损伤、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和血清CD40L、NT-proBNP表达水平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D40L预测产后出血的AUC为0.69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和0.81;NT-proBNP预测的AUC为0.796,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75和0.73;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3,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89和0.83。结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血清CD40L、NT-proBNP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更佳。
    • 王浩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T-proBNP(71.26±9.22)pg/ml低于参照组的(91.63±10.4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9.02±0.75)kPa、动脉血氧饱和度(93.99±7.95)%高于参照组的(7.40±0.50)kPa、(89.65±7.5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23±0.68)kPa低于参照组的(7.32±0.9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钮黎剑; 卢振华; 于费; 何凤莲
    •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HFrE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hs-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HFrEF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hs-TnT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LVESD较低、LVEF较高、LVEDd较低,LVPW较高,CO及CI较高,血浆NT-proBNP水平较低、hs-Tn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因严重不良反而停药退出者。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患者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促进血浆NTproBNP、hs-TnT水平改善,减缓心肌的进一步损伤,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薛秋雨; 潘筱
    • 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 A 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二病区收治的8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评估CAL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CAL组(17例)和无CAL组(67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ESR、NT-proBNP等的差异.结果 在8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17例发生CAL,占20.2%;67例未发生CAL,占79.8%.两组患儿的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杨梅舌、手足硬肿临床表现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皮疹发生率、发热时间及CRP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t=-2.813、t=-2.540、Z=-4.570,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CRP和NT-proBNP为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RP:OR=1.020,95%CI:1.000~1.040,P=0.047;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1,P=0.018).CRP、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860;其界值分别为65.9mg/L和595.1pg/mL;敏感度分别为52.9% 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22.4% 和68.6%.结论 CRP、NT-proBNP是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BNP可以更有效地预测CAL的发生.
    • 姜春安
    • 摘要: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对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瘦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采用呋塞米治疗)与观察组(32例,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NT-proBNP、瘦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参照组升高;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Hcy、NT-proBNP、瘦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参照组降低显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减轻对神经内分泌的刺激,改善代谢紊乱,且安全性高。
    • 杨志远; 唐开明; 黄志平; 陈华珍
    • 摘要: 目的:探讨根据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诊断急性川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川崎病患儿及同期在该医院就诊的50例未患有川崎病的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急性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将50例未患有川崎病的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浆NT-proBNP的水平.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及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结果:入院时,研究组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研究组中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P<0.05.治疗后,有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及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结论:临床医生可根据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辅助诊断急性川崎病,并判定该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的水平可作为判定其治疗效果的指标.
    • 王冲; 邱卫强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ST2)、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衰(AHF)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我院AHF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慢性心衰患者63例作为对照Ⅰ组,健康体检者63例作为对照Ⅱ组.对比三组血清sST2、NT-proBNP水平及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与MACE风险的关联性.结果:三组血清sST2、NT-proBNP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观察组血清sST2、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Ⅰ组高于对照Ⅱ组(P<0.05);血清sST2、NT-proBNP水平联合诊断AHF的AUC值0.865大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P<0.05);偏相关性校正合并高血脂、治疗前血清sST2、NT-proBNP水平,治疗后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仍与MACE发生有关(P<0.05).结论:血清sST2、NT-proBNP水平变化与AHF患者MACE发生风险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
    • 王一鸣; 任珂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ST2受体(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93),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分析影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比较不同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危险分层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以及LVEF、GRACE评分为影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T-proBNP最佳截断值为1863.64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0.883~0.962),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80.60%;sST2最佳截断值为44.28μg/L,AUC为0.890(95%CI:0.840~0.941),敏感度为84.10%,特异度为84.90%;AngⅡ最佳截断值为1.38μg/L,AUC为0.858(95%CI:0.793~0.923),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4.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sST2、AngⅡ低危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95.122,91.190,81.039,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显著升高,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王琦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心肌重构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4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生成标志物[内皮抑素、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IBP-4)、干扰素调节因子7结合蛋白(IBP-7)、抗血管生成因子(sFlt-1)和血管生成因子(PLGF)]、肌细胞应激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GDF-15)、细胞外基质重构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炎症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hs-TnT)]水平.结果 经单变量分析,hs-TnT、sFlt-1、内皮抑素、IBP-4、IBP-7、PLGF、TIMP-1、骨甘氨酸、半乳糖凝集素-3、GDF-15均分别与NT-proBNP呈正相关(P<0.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NT-proBNP、hs-TnT、GDF-15、sFlt-1、PLGF、骨甘氨酸、TIMP-1、IBP-7、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抑素、IBP-4含量均升高(P<0.001).除了内皮抑素、骨甘氨酸和PLGF之外,其他标志物在3年的随访中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且对于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hs-TnT、TIMP-1、GDF-15和IBP-4组合检测优于NT-proBNP单独测定.结论 除PLGF和骨甘氨酸外,其他标志物的表达量均随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逐步增加,并为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预测信息.采用多标记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的预测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