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散角

发散角

发散角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49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8740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仪器装备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2009年轧辊焊技术学术交流会等;发散角的相关文献由120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婉华、渠红伟、刘磊等。

发散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740 占比:99.75%

总计:78937篇

发散角—发文趋势图

发散角

-研究学者

  • 郑婉华
  • 渠红伟
  • 刘磊
  • 张建心
  • 王海玲
  • 尹晓东
  • 田克汉
  • 霍轶杰
  • 于达仁
  • 张斯日古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德清; 赵爽
    • 摘要: 在ZEAMX软件的非序列模式下利用几何光路的原理,模拟并仿真了一个可压缩1064nm半导体泵浦板条激光器激光光束的准直系统。此系统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椭圆柱面透镜组成。30°和15°分别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快慢轴初始发散角,经过激光准直系统后,板条激光器在快慢轴方向发散角分别为4.4mrad和3.6mrad,达到了设计要求。
    • 俞兵; 王宝龙; 李宏光; 解琪; 马世帮
    • 摘要: 发散角是太赫兹源光束特性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研究了太赫兹源发散角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由精密弧形导轨、斩波器、狭缝组件、太赫兹高莱探测器、锁相放大器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测量装置,设计了一种由自准直仪、光学角规和CCD相机组成的发散角测量装置标定模块,对太赫兹肖特基倍频源和太赫兹雪崩固态源的发散角进行了测量.此外,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其不确定度水平达到Urel=3.2%(k=2).太赫兹源发散角的准确测量为深空探测、战术通信、反隐身、战场隐蔽目标识别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陶保全; 郭祥帅; 李博涵; 匡尚奇; 李超逸
    • 摘要: 为降低X射线超反射镜镀膜误差导致的光谱性能退化、提高其可制备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X射线超反射镜鲁棒性设计方法,将X射线超反射镜的反射带性能和膜厚随机误差引起的反射带偏差作为两个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考虑到X射线光学系统掠入射反射的特殊性,在优化求解的计算过程中加入了入射光发散角对多层膜反射率的影响,进而分别设计了具有掠入射角度带宽和能量带宽的两种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鲁棒性膜系.结果表明,相比只优化光学性能的传统优化设计方法,鲁棒性设计方法能够得到反射性能良好且对膜厚随机误差不敏感的超反射镜膜系设计.
    • 穆生博; 李洋; 刘鹤飞; 杨超
    • 摘要: 为了实现复杂结构的多波束激光之间角度匹配以及收发平行的问题,提出了共基准装调方法,将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分开装调,然后通过统一基准进行对接.针对该发射系统的波束多,波束之间角度要求严格,扩束倍率大以及发散角要求严格等特点,对发射部分的装调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构设计上的收发关系建立了统一的基准,即激光发射系统的底板,该底板也是与接收对接的接口.分析了扩束镜头对激光发散角以及出射方向角度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先对激光器进行角度调整,使用大口径长焦距平行光管与高精度多光轴标校系统,对激光器的出射光方向和发散角进行测试并调整到位,使激光器出射光的角度满足所需要的角度要求,误差在1′以内;最后与扩束镜头对接,根据扩束镜头对发散角以及激光出射方向的影响,调整扩束镜头正负透镜组之间的间距以及扩束镜头的整体位置使得激光发散角与出射角度满足所需要的角度,发散角误差在5μrad,出射角度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实测结果显示,各个激光出射角度之间的偏差优于5″,发散角为(0.042±0.001)mrad,满足扩束倍率以及最终发散角的要求,具备与接收系统对接的条件.该多波束激光发射系统的装调方式合理可行,装调结果满足指标要求.
    • 张立新
    • 摘要: 该成果为一种能够产生单一离子能量的,同时发散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且在发散角内离子束流密度均匀一致的离子源。主要包括:放电室、离子束引出栅、聚焦磁场、离子能量选择器、能量调节电磁场、扫描磁场、驱动电路及控制系统等。
    • 蔡佩君; 郑晓东; 闻春敖; 吕玮阁
    • 摘要: 根据发光二极管(LED)的封装分析发光芯片的虚像位置,推导出利用光照度平方反比定律测量LED平均光强时被照面与光源实际距离的校正值.测试了不同发散角LED在不同测试距离下的光照度,发散角越小,光照度偏离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的误差越大.通过数据拟合校正测试距离,与理论分析、仿真结果相吻合,校正后LED的平均发光强度、照度与测试距离符合平方反比定律.结果 进一步说明了LED发光强度测量标准中两种距离的设定有待商榷.该实验对光学工程类学科的照度平方反比定律验证实验设计与延伸有一定启发作用.
    • 万凡; 汤儒峰; 翟东升; 苏向泽; 赵闯闯; 李语强
    • 摘要: 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激光光斑特性的好坏关系到测距成功与否,而经望远镜出射后的真实激光光斑特性尤为重要.为了准确掌握经望远镜出射后的激光光斑特性,提出了一种精准测量激光光斑特性的方法.首先将激光照射在一定距离的漫反射屏上,利用CCD相机采集激光光斑的漫反射图像,同时利用安装在漫反射屏上的能量计实时记录光斑相应区域的激光能量,然后结合激光光斑的CCD图像以及光斑相应区域的能量分布,分析计算激光光斑的特性参数.详细给出了激光光斑的测量原理、实验方案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精确计算出经望远镜出射后的激光光斑半径、发散角、平均能量密度分布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在激光光斑测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刘沁
    • 摘要: 引入弯曲度的概念建立了球面LED阵列的模型,利用非相干光的叠加原理推导出计算球面LED阵列的光斑半径公式、光斑发散角公式以及照度公式.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光斑半径随弯曲度的变化规律、发散角随弯曲度的变化规律、照度峰值随弯曲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出:当弯曲度为0时光斑半径为2.997 m,随着弯曲度的逐渐增加光斑半径逐渐减小,当弯曲度增加到0.2时光斑半径减小为2.913 m;当弯曲度为0时光斑发散角为24.197°,随着弯曲度的逐渐增加光斑发散角逐渐减小,当弯曲度增加到0.2时光斑发散角减小为23.177°;当弯曲度为0时照度峰值为160.33 lx,随着弯曲度的逐渐增加照度峰值逐渐增大,当弯曲度增加到0.2时照度峰值增大为169.81 lx.计算结果表明:球面LED阵列对光斑半径、光斑发散角以及照度都有明显的汇聚作用.这些结果的获得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利用球面LED阵列来实现照明设计提供依据,弥补了之前在研究LED阵列中阵列面仅限于平面的不足.
    • 李浩楠; 赵冬娥; 范小伊
    • 摘要: 为了测试玻璃微珠原向反射屏发散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发散角计算表达式,并使用ZEMAX进行光学仿真,并搭建系统测试.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相机拍摄点激光照射在40 cm处激光光斑与经原向反射屏反射后20 cm处发散光斑尺寸,处理两个光斑图像并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原向反射屏的发散角,其发散角为0.598°.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对原向反射屏的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