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桂林
  • 会议文集: 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09-2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8>
150条结果
  • 摘要: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μm,100mm×2.1mm),以水(A,含0.05%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0.4ml·min-1,进样量2μl.建立黄连-吴茱萸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了28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10个共有峰,对11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0以上.该分析方法快速、灵敏、简便,为黄连、吴茱萸药材品种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优选人参、三七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以及人参皂苷Re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面积以及干浸膏得率为综合评判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醇提工艺合理可行,并且优于以单指标定量方法.
    • 作者:ZHANG Yongping,张永萍,XU Jian,徐剑,XIE Weijie,谢伟杰,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优化新型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的基质处方,确定成型工艺.rn 方法:以保湿性、黏附性评价、感官评价作为贴剂成型的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贴剂的基质处方,并利用单因素考察确定小批量制备贴剂的工艺参数.rn 结果:通过回归模型与效应面优化预测确定贴剂基质最佳处方为PVA17.350g、明胶9.999g、聚乙烯吡咯烷酮6.260g、CMC-Na8.140g g、卡波姆3.000g、甘油12.880g、丙二醇12.880g、三乙醇胺4.200g,此基质组成的贴剂失水率11.9%,粘附8号小球,感官评分为95.7,贴剂质量良好,各指标偏差值较小.rn 结论:该贴剂均匀,平整光滑,黏附力强,柔软性良好,机械韧性强,同时能控制药物的缓、控释放.
  • 摘要: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基于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能够增加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 作者:ZHAO Xiao-li,赵晓莉,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消癥胶囊中5种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选择大黄素为内参物,建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与大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计算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与外标测定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3批消癥胶囊中5种大黄蒽醌类成分所得fk/s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消癥胶囊中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 摘要:中药粉体因其复杂的理化性质,导致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易团聚等.近年,国内外药剂学工作者借鉴材料、化工、化药等领域的粉体改性技术,用于改善中药粉体理化性质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总结了中药粉体改性技术与改性设备,提出了中药粉体改性的基本思路与发展前景.本文按照改性性质将其分为物理改性技术与化学改性技术。物理改性技术根据改变粉体粒子形貌、大小又可分为超微粉碎技术和表面包覆技术。中药粉体化学改性又可分为湿法机械力化学改性和干法机械力化学改性。目前用于中药粉体改性的设备主要有:喷雾干燥机;流化床;球磨机;振动磨;高速搅拌混合机;气流冲击包覆机;连续表面改性机;Comil粉碎整粒机等。鉴于高速搅拌混合机、气流冲击包覆机、连续表面改性机、Comil粉碎整粒机等因在粉体改性中有各自特有的优点,本文从它们各自改性原理做详细介绍。
  • 摘要:目的:研究秦七风湿方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和分泌NO的影响。rn 方法:1.采用水煎煮和乙醇超声分别制备秦七风湿方水提液和醇提液,通过HPLC测定水提液和醇提液指标性成分含量;2.利用CCK-8研究水提液和醇提液对RAW264.7增殖的影响;3.通过Greiss法测定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rn 结果:1.含量测定发现醇提液的指标性成分含量高于水提液,说明不同提取溶剂所得秦七风湿方指标性成分具有差异;2.水提液和醇提液对RAW264.7增殖的影响呈现浓度依赖性,具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3.水提液和醇提液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n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秦七风湿方水提液和醇提液对RAW264.7增殖和分泌NO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呈现浓度依赖性,并且初步证实了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为将其发展为治疗RA的临床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 作者:张永太,田婷,张恺,黎哲,冯年平,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比较丁桂散经脐部、旁开与口服给药后,活性成分在皮肤中的局部药动学行为.rn 方法:选择丁桂散中有效成分丁香酚为指标性成分,分别在正常大鼠及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神阙穴部位,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旁开部位敷药及口服给药,将装有渗透膜的线性探针埋于对应部位的皮肤组织中,以20%PEG-400作为灌流液,0.2mL/h灌流,接收液直接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所得数据通过DAS2.1药动学分析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rn 结果:模型组脐部给药药物经皮吸收与正常组相比,前者AUC0-t与Cmax显著高于后者;模型组间,脐部给药所得AUC0-t与Cmax均显著高于旁开与口服给药组(p<0.05),经皮给药组药物在皮肤中的分布优于口服给药组(p<0.05).rn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对局部给药后药物的经皮吸收有一定影响,脐部给药可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吸收分布.
    • 作者:Zhao Bochen,Ru Qingguo,Sun Mingyi,Peng Yu,Kong Tony Ah-Ng,Wu Qing,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AOM/DSS小鼠模型上当归总酚酸和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所发挥的癌症预防作用.rn 方法:采用6周龄雄性Balb/c小鼠建立AOM/DSS模型,药物干预后,通过宏观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评价作用效果.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肿瘤生长情况,8-oxoguanine和gamma-H2AX用于评价DNA损伤情况,PCNA和P53表达反应细胞增值活性和凋亡活性.iNOS和COX-2评价炎性反应情况.rn 结果:当归总酚酸在慢性炎症诱导期发挥了抗氧化剂的作用,减少了DNA损伤,延缓了肿瘤形成.然而在肿瘤生长阶段,当归总酚酸抑制了P53表达,从而降低了凋亡活性,促进了癌症的发生发展.在肿瘤生长阶段,当归超临界提取物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缓了肿瘤的形成.rn 结论:在AOM/DSS模型的不同阶段,当归总酚酸和当归超临界提取物配伍应用发挥了癌症预防作用.
    • 作者:Zhou Ye-juan,周烨娟,Li Ji-zhao,李继昭,Zhang Xue-nong,张学农,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本课题观察肿瘤细胞在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上的生长情况,考察载药胶束在三维(3D)肿瘤细胞上的药效学行为并将其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生物学评价.rn 方法:建立3D肿瘤细胞模型;在扫描电镜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状况;BCA法测定给药后二维(2D)和3D细胞内蛋白质总量变化;凝胶电泳法分离细胞内各类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2D和3D细胞内蛋白质分布情况.rn 结果:3D肿瘤细胞模型中,A549细胞的生长状况良好且形态圆润,聚集成球.3D细胞内蛋白总量是2D细胞的6倍以上,明显高于2D细胞,3D细胞对载药胶束更敏感.两种培养系统中细胞内部分蛋白含量存在区别.rn 结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状况更接近体内实质瘤的生理状况,可以提高药效学评价的准确性.
    • 作者:朱俊平,范诗琪,刘文龙,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建立六味地黄汤单味药分煎和复方合煎指纹图谱,为该复方的单味药剂型改革奠定基础.rn 方法:采用HPLC研究该方指纹图谱库,其中填充剂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rn 结果:指纹图谱库的色谱柱为:C18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程序洗脱,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20μL.精密度考察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均RSD﹤0.1%,重复性考察的保留时间RSD﹤0.3%相对峰面积RSD﹤0.6%,稳定性考察的保留时间RSD﹤0.2%相对峰面积RSD﹤0.5%.rn 结论:在特定条件下,六味地黄汤复方及单味药的水提甲醇液中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能较好地分离,为后续的该复方的单味药剂型改革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 摘要:目的: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研究葛根素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葛根素的双向转运机制,并考察pH值,时间,浓度,温度对其转运的影响;研究葛根素在P-糖蛋白(P-gp)、人多药耐药蛋白(MRP)蛋白专属抑制剂存在或缺失条件下,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情况.结果:在pH5.5弱酸条件下,葛根素吸收较好;葛根素的吸收无浓度依赖性;在加入P-糖蛋白和人多药耐药蛋白抑制剂后,葛根的Papp BL→AP增大,PappBL→AP/Papp BL→AP增加.结论: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以被动吸收为主.
  • 摘要:目的:探索经皮给药促透剂乳香、没药挥发油对皮肤血流的影响.rn 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各组大鼠耳内侧皮肤等面积均匀涂布样品,保持给药前后血流监测仪探头检测位点不变,仪器示数稳定5min后开始记录,给药前连续监测30min基础血流值,给药后每10min记录1次,取平均值,共监测观察至60min处.rn 结果:以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值与给药前基础血流值之比即皮肤血流变化值表示.rn 结果:乳香组、没药组、单提混合组及混合提取组大鼠分别在涂药10、20、30、10min时,血流量相比涂药前有显著性差异.乳香组大鼠血流改变值在40、50、60min时明显大于没药组(P<0.01),在50、60min时明显大于单提混合组(P<0.05或P<0.01);混合提取组大鼠血流改变值在50min时明显大于没药组(P<0.05),在60min时明显大于没药组及单提混合组(P<0.01).rn 结论:乳香、没药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促血流作用,且乳香、没药单独及合提所得挥发油均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乳香挥发油促血流效果最优,没药挥发油可能会影响乳香挥发油的促血流效果,但是两者合提时该抑制效果减弱.
  • 摘要:为了考察花椒油作为经皮促透剂对系列不同logP值(即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经皮促透作用,探讨其对复杂中药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规律.选择系列不同logP值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OT)、川芎嗪(TMP)、阿魏酸(FA)、葛根素(PR)、京尼平苷(GP),采用了Franz扩散池和离体鼠皮,利用体外透皮试验研究花椒油对不同成分的体外促透作用,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挥发油和角质层极性头的分子间作用力.花椒油能有效的促进不同极性药物的透皮吸收,既包括亲水性的也包括亲脂性的药物,而且在亲水性药物中促透效果更好.此外,通过花椒油与角质层脂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很好解释其促透机制.
  • 摘要:目的:TLC、GC-MS分析金蟾膏化学成分,对金蟾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LC法对金蟾膏处方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借助GC-MS法分析检测金蟾膏中化学成分,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TLC色谱显示金蟾膏中含巴豆、乳香、蓖麻子药材;GC-MS检测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1.19%.结论:TLC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斑点清晰,对金蟾膏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其主要成分为酯和脂肪酸类,为下一步该制剂的剂型改革奠定应用基础.
  • 摘要:目的:建立临床常用“药对”麻黄、五味子提取物制备的方法.方法: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总提取率、五味子醇甲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及平行试验法优选提取、浓缩干燥工艺参数.结果:麻黄、五味子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加醇量分别为10倍、8倍,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真空度≤-0.07MPa、温度≤60℃)至2倍药材量,再继续减压浓缩(真空度≤-0.03MPa、温度≤75℃)至0.8倍药材量的稠膏,稠膏减压干燥(真空度≤-0.03MPa、温度≤75℃)即得.结论:本方法可为麻黄、五味子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
    • 作者:王雪雪,王文静,廖海燕,马家骅,谭承佳,杨兴旺,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通过对柴胡退热贴处方各成分的筛选与用量的考察,制备性能良好的柴胡退热贴.方法:以外观、pH值、耐热性、耐寒性、残留物、防腐效果、含水率为指标,对退热贴处方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得到最佳处方:聚丙烯酸钠6%,羧甲基纤维素钠2%,明胶4%,甘油15%,柴胡药液2%,薄荷脑0.04%,亚甲基蓝与对烃基苯甲酸丁酯少许.结论:柴胡退热贴符合退热贴备案标准要求,较上市的部分退热贴产品退热效果略好.
  • 摘要:目的:运用电子舌量化中药的涩味.rn 方法:首先,利用奎宁、蔗糖、柠檬酸、氯化钠、谷氨酸钠、和鞣酸在主成分分析地图中确定涩味的大致分布区域.其次,检测不同浓度的鞣酸,以确定涩味的标准曲线,进而对其主成分分析地图横坐标位置与相应浓度进行拟合,得到标准曲线的坐标-浓度关系.然后,对模型药物诃子、余甘子喉片、三勒浆口服液进行检测,在主成分分析地图确定位置.同时,结合涩味标准曲线的坐标-浓度关系,用鞣酸浓度表示,折算出样品的涩味强度,从而进行涩味的量化,进而统一评价其强度.最后,利用鞣质含量测定试验和动物偏好试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rn 结果:涩味标准曲线的坐标-浓度关系拟合方程为Y=0.00498×e(-X/0.51035)+0.10905(r=0.999).1、0.1mg·mL-1诃子的涩味与0.28、0.12mg·mL-1鞣酸相当;0.2、0.02mg·mL-1余甘子喉片的涩味与0.18、0.11mgLmL-1鞣酸相当;0.002、0.0002mL·mL-1三勒浆口服液的涩味与0.15、0.10mg·mL-1鞣酸相当.鞣质含量测定试验与电子舌预测结果不一致,而动物偏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rn 结论:采用电子舌量化中药涩味方法客观可行,为统一评价中药涩味提供了新策略.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多糖含量(PSA)和pH的方法.rn 方法:采集卡介苗多糖核酸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将化学方法得到的pH、多糖含量的数据与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关联,建立预测模型.rn 结果:通过验证发现这两个校正模型对卡介苗多糖核酸的PSA和pH均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pH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356,标准偏差为0.0050;PSA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是0.99591、0.00009.rn 结论:建立的pH和PSA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精准,适合用于卡介苗多糖核酸性质和有效成分的质量检测.
    • 作者:吴军勇,杨乐,李泳江,向大雄,
    • 会议名称: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摘要:目的: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将葛根素制成葛根素磷脂复合物(PPC)并进一步制成微乳,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rn 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PPC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制得的PPC进行分析鉴别并考察PPC的脂溶性变化.用HPLC测定PPC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度,初步确定处方组成,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外观、粒径分布、结构类型等理化性质.rn 结果:制备PPC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葛根素和大豆磷脂的投料比为1:1.5(m:m),葛根素的反应浓度为20mg·m L-1,40℃条件下反应1h,;X-射线衍射表明制得的PPC呈无定形态,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葛根素分子与磷脂的极性端间发生了某种相互作用;PPC在油中溶解度的变化及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表明形成PPC后,药物的脂溶性显著增强.PPC-ME的最佳处方为:大豆磷脂:无水乙醇:LABRAFIL(R)M1944CS:水=18.18:36.36:36.36:9.10(m:m:m:m),微乳外观为橙黄色澄清透明液体,平均粒径为21.93nm,葛根素的载药量达到49.42mg·mL-1,微乳室温条件下放置三个月外观无变化,未见油水分层现象.rn 结论:PPC能够提高葛根素的脂溶性,PPC-ME载药量高,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的特点.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