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
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

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09-11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自2006年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通过卫生部首批规范化专科医师基地的评审,成为首批麻醉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三年多的时间,作者再卫生部麻醉专科医师的培训计划的大的框架下,结合鼓楼医院麻醉科的具体情况,进行思考,了解规范专科医师培训的必要性、建立培训的制度和考核指标的过程,就如何“区别”制订培训计划;培训中是否需要除医疗能力以外的素质教育;及培训期间人员的待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摘要:麻醉学为医学临床二级学科,包括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疼痛治疗和急救等三级学科。随着麻醉学理论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危重病人治疗、灾害医学和突发性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脱离,不能将现代教学方法融入医学生教育中,尤其对重症诊治技术分散在不同学科,且相互之间呈无序状态,使医学生对麻醉和重症监测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的掌握难以适应临床需要。因此,本文提出:改革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基于“序贯迁移理念”建立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应急能力和应急技能,为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如何做好高等麻醉学教育改革,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湛的麻醉学专科知识的高等麻醉学科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麻醉学教育和临床麻醉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五年制麻醉学专业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已形成的规模,介绍了顺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方向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麻醉学)课程,探讨了麻醉学在七(八)年制长学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定位,就安徽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概况做一综述。
  • 摘要: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是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基本培养形式。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麻醉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对麻醉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标准。针对目前麻醉学专业教育教学现状,以提高学生“两个能力强”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目地,从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测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麻醉科护士的使用原因、来源及与麻醉科的隶属关系,探讨了麻醉科护士的工作职责范围及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并对现有麻醉科护士的管理与培养提出了建议。
  • 摘要:医师的人文技能缺乏和传统医学人文教育在技能培养上的缺失是阻碍人文医学回归的重要因素。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发挥本单位医学人文学科优势,积极探索促进医学人文技能发展的培养与训练模式。探索分两路进行,一是学习当代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二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文技能培养的方法。最后确定了以“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参与式方法”为主要课程形式,以标准化病人为教学和评估载体的医学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模式。通过教学实验和学生的评估反馈,作者认为该培训模式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技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应该进一步推广到临床医院的初级和中级医师培训中。
  • 摘要:通过近30年的教育实践,我国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人们发现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培养年限、模式混乱;学位课程设置不能反映专业特色;“临床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定位、要求不明确;以及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本文就医院麻醉学专业临床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 摘要:麻醉与危重病学教研室培养的研究生90%以上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专业学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都将做临床医生,从事的医疗工作被公认为一门高技术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以坚实的临床技能为基础。而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比较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毕业条件,但这些指标和条件大多都是针对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无相应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以最后能毕业,拿到学位为目标,忽视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多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尚不具备和其学位相当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要求.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病人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因此,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必须彻底改革。教研室从2002年开始,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旨在探讨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保障培训保质保量完成的培训方法。
  • 摘要:在麻醉医生的培养过程中,麻醉学基本理论和麻醉基本技术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合格的麻醉医生应能应对围术期的突发意外事件,当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监护素质是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情况的。可见,一个具有高水平监护技能的麻醉医生可大大提高围术期病人的安全保证。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麻醉监护技能是一个合格的麻醉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麻醉监护技能培训是培养合格的麻醉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
  • 摘要:疼痛亚专业关系到麻醉学科的完整性。疼痛亚专业一旦从麻醉学中脱离出来,麻醉学科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麻醉学科内的疼痛亚专业将不复存在,麻醉科多年创建的疼痛诊疗机构可能流失,麻醉科的一个社会窗口将缺失,并且麻醉医师将不能合法从事慢性疼痛诊疗。本文分析了我国麻醉科疼痛亚专业的发展与现状及我国疼痛亚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发展麻醉学科疼痛亚专业的建议。
  • 摘要:自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在医学院校设立麻醉学专业以来,愈来愈多的学校开始招收麻醉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历经20余年的奋斗,我国已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麻醉学专业的高级人才,改变了专业人员的数量与学历结构,同时,也构建了麻醉学作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的建设内涵,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并且也明显提升麻醉医师的社会地位。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和其它学科密切结合的学科,她来自于临床医学,同时又对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麻醉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即存在显著的共性也有一定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是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麻醉学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探索一种将实验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麻醉学综合实验教学模式。
  • 摘要: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临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的管理影响着医院的整体管理。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是当前临床科室管理干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管理中同样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麻醉科科室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在科室管理工作的作用及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就科室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以科为家”进行了探讨。
  • 摘要:为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言以蔽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研究生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学识、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教书育人,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研究生导师是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工作者,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还应积极营造以尊重师长、爱护学生为基础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导师要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以及个人品质和修养。以期能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 摘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08年10月开诊,至今已1年。自开业初麻醉科就设立了麻醉护理岗位,并在麻醉护理工作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本文介绍了医院与科室概况,分析了麻醉护理工作范围及模式,得到的体会是:尽管当前麻醉护理工作己经在部分医院开展,但多数是在麻醉准备室、麻醉恢复室(PACU)麻醉护理工作,而且不是麻醉护理专业毕业,编制较少,麻醉护理职责不统一。本院的这种麻醉护理路径可以解决临床麻醉护理、PACU的护理以及术后镇痛护理脱节的问题,具有节约人力,按需分配工作量等优点。其次,麻醉护理工作对临床麻醉工作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麻醉科医师摆脱了过去那种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工人的局面,临床麻醉工作职责分明。手术衔接更加紧凑;病人也感受到麻醉科医护工作的责任和重要性,术后镇痛病例明显增多,术后疼痛的管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投诉率明显降低。最后,麻醉护理工作需要争取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的支持,争取手术室护士长的配合。
  • 摘要:目前,临床麻醉专业毕业生,不愿到麻醉科工作。“风险大、设备差、工资低、防护差。科室独立临床发展、没有门诊、没有病房、没有护士、最大的问题没有编制”。目前,麻醉学科的主要任务:发展新境界、建设新局面、引进新技术、注入新活力、改革完善教学结构、体制、编制。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关键是需要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医疗设施,完善麻醉专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造性的搞好科研改革。全面改进工作思路,关键是增强主动性,针对实效性。经济取于竞争市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科研面临新问题。在落实各项工作中,要下真功夫,要下硬功,下细功,想大事、办实事、求实效。
  • 摘要: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麻醉系对麻醉专业实习学生尝试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针对麻醉专业的特点,提出传统意义上的仅注重理论和临床操作能力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学服务要求。新时期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责任感作为工作辅助能力,因此我们多年来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医学生由于其“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性,通过加强“两课”教育,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奖惩并行,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校园、宿舍安全建设的环境育人作用,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治、自律,学生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就业的指导,切实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 摘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是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制度创新是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积极发展的保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完善建立起具有一定先导性的、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体现个性化培养特征的、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关键要围绕培养质量目标,科学制订与国情、校情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对策,过程决定结果,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建立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以评价体系为依据,通过制度实现对培养质量的有效监控。
  • 摘要:我国的医院岗位和职称级别体制是混淆的,职称系列不能反映岗位状况,将为病人的直接服务与行业内人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混在了一起,或者说忽略了医务人员之间的医、教、研、管的服务报酬,在制度上有高级职称,没有高级岗位;反之亦是,有低级职称,没有低级岗位。即内在的岗位复杂多样,永不靠拢,外在的职称却简单化一,最终并入一靶心:主任医师。从而导致了各级人员攀比的不是岗位,而是薪酬;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忽略了“岗位”这一微观的因素,顾及更多的是“行业”这一宏观因素。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医政改革做起,但教育应当有预见性,要未雨绸缪,要适应将来的新形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界的现状和基础教育现状,增设麻醉护士可很容易地以被麻醉行业内接受,但增加医生助理、助手岗位,尽管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力要求,但毕竟是在麻醉队伍内分出了两个等级,是否会降低行业的整体对外协调能力,值得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岗位级别的设置对科室人员结构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大大简化了内部的管理难度。其实多数上、中级医院都存配用进修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期的新人、试用期新人等这种“合理但欠合法的做法”,这些人往往是在某些人员监管下相对独立工作的,只不过不具备某些决策权罢了。作者的观点是,回避不如积极应对。总之,只有改革用工岗位的类型,最终才会激发相应的教育需求。
  • 摘要:本文介绍了郧阳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办学情况简介,分析了现阶段团队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团队建设工作的体会,提出了本团队今后的建设规划及措施。
  • 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喉镜(Glidescope)气管插管培训过程中,从事麻醉工作人员(Anesthesiologists,A组)和非麻醉工作人员(Medicalstaff,M组),在学习应用可视喉镜(Glidescope)处理正常气道和困难气道时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完成插管所用时间),以及对接受插管病人的影响(血流动力学及插管并发症)。
  • 摘要:随着现代麻醉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急救复苏和疼痛诊疗。学科内涵相应的工作领域也逐渐扩大,出现了亚学科以及麻醉门诊、病房,麻醉恢复室,参与生命急救、疼痛诊疗以及药物的成瘾与戒断等;使麻醉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临床医学中极具活力的学科之一。本文探讨了创建中国特色的麻醉专科护士教育体系的工作任务及落实情况。
  •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是个大课题,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不要停、等、靠,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本文对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缺乏有效考核体系、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经费不足、担任培训的上级医师素质不够高、责任心不强、住院医师中途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力图保证培训质量;解决一点住院医师培训经费的短缺问题;确立导师制度;重视过程管理等建议。
  • 摘要:麻醉专业为二级临床科室,其范畴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复苏、ICU或PACU及疼痛治疗。为了了解住院医师的专业技能是否全面、扎实,近两年所出题目涉及上述四个领域。本文对两次考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题目类型将参加考核住院医师答题的满意度分为三类:A. 3=满意,B. 2=一般,C. 1=不满意;从四类题目所得的分数可以判断出整体住院医师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明确建立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必要性。
  • 摘要:学科建设是当今社会备受重注的话题之一。学科建设内容丰富,其中必然涉及到科室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也是生产力。近年来,科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精细化普理在麻醉科科室管理中的地位,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在麻醉科科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 摘要:在当前医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医疗技术日益提高的大前提下,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被动的学习方式制约了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必须改革僵化的医学教学模式。医学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迫切的课题。因此,顺应形势的发展,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充实和完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成为医学生教育的关键。世界医学教育学会曾建议:大量减少说教式教学时数,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应该在医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互动教学”受到医学教育领域的关注,并呼唤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作者认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目前正在探索教学的这一新模式-互动式教学,探讨此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 摘要: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要使医学生成为合格的麻醉专科医师,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麻醉学专业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不同,他们是保护病人生命的护卫,麻醉学有其本身的专业特色,高素质麻醉专门人才应具备丰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快速分析、应变能力。我国现阶段的麻醉学专业教育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如何培养出较高素质的麻醉学专业医学生是医学教育和麻醉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有计划地做好医学生培养教育工作,提高科研及临床能力,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选拔学术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走出旧的经验医学教育模式,开辟崭新的领域,培养一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临床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麻醉专业优秀毕业生。
  • 摘要:随着对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要求的提高,对麻醉系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变得更加困难。我们通过努力,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合理设计课程,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根据临床特点合理安排实习进度。经过5年的实践,既完成了实习医生的教学工作,又保障临床工作安全高效地进行。
  • 摘要: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疗工作的核心。临床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麻醉专业临床实习阶段是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阶段,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丰富临床思维,培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和指导麻醉实习生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与转变,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搞好实习教学的关键。近年来,针对以往单一的“师带徒”式的麻醉实习代教方式存在的削弱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与想象力的弊端,一方面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以书写麻醉计划书为主线,努力探索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建设临床麻醉技能培训室,拓展了临床实践教学空间,加强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效调动带教老师教学与医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得到的体会是:医院院五年制麻醉学专业医学教育固然要以专业学习为主,但提高麻醉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其实践能力也不容忽视。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今后独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临床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思考,勤于观察,认真总结,不断探索,找出符合我院院情的临床教学改革办法与措施,进一步提高我院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
  • 摘要:国家教育部1984年/卫生部1989年明确规定,麻醉学科是医学二级学科,医院一级学科。我国近20年的发展中,麻醉学科作为二级学科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三级学科如临床麻醉、疼痛诊疗、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在此方针的指引下,近年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作者体会到:以“规范化、制度化”的麻醉学科建设,是促进“医、教、研”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保证。
  • 摘要:21世纪的医学学科发展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患者是这一转变的核心,医学教育模式随之发生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将目前国外所流行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应用于麻醉学专业学生培养正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而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麻醉学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发现、解决临床麻醉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形成,增强对于社会复杂医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PBL内涵,对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麻醉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必要性及意义。PBL教学法能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麻醉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此外,PBL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掌握,做到早期接触临床,不仅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也将明显提高。
  • 摘要:麻醉课程内容安排尽量合理、科学。麻醉课程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从第一课开始就要从麻醉本身情商与影响力,工作特殊性如何保持阳光的心态。到医疗制度的执行与自身发展的启发式业务远景分析。把麻醉课程内容安排精细化,提高教学人员的授课艺术与演讲能力。同时,每位教学人员的组织行为与文化建设,授课效果效绩管理与评估,课程流程及模式,管理沟通与交往艺术和如何面对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等掺杂在全部课程中,从中精练的提出了经验教训的共同研究讨论内容。在整体麻醉课程安排中最重要的是突出了一个“修”子。这个“修”就是学习,就是充电,就是补充营养,就是一个更换羽翅的全过程。学习和管理一个单位有类似之处,管理一个部门无论大小,它都是组织系统的一部分,都应进行精益六面格码式管理,建立一种高效、节约、习惯化的格局,提高自觉工作效果。学习也是一样,各个阶段如何系统是学习的技巧。
  • 摘要: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非麻醉专业本科生在我院麻醉科临床实习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们从5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1、院、科两级高度重视,创造良好实习环境。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由科教科统筹领导,麻醉科具体负责,机动灵活制定实习带教计划。我们在选择带教老师上,既要考虑资历和临床水平,更要考虑临床教学效果和道德情操。2、重视入科教育,强化麻醉操作与管理。组长召集实习学生,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教学秘书组织实习同学集体观看教学录像,熟悉科室工作环境,认识各自的带教老师。我们制定了“一对一老师负责制”的临床教学模式,即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由一位老师负责指导。在麻醉实施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在麻醉管理过程中,老师进行麻醉质量监控,确保病人术中的安全和麻醉质量。3、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麻醉学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病人接受手术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保证其安全,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的生命功能于最适状态的一种整体临床思维方法和特有的临床技能体系。临床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提高,通常是与临床诊疗中的病例相结合。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疗行为。老师时刻注意在带教过程中的医德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5、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首先是师生的交流,其次是医患交流。医疗工作的整体性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善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习医生初涉社会,在工作中要引导他们发扬正直、友善的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情操。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融洽而信任的关系,才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 摘要: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麻醉专业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多学科,有很强的专业特点。高素质麻醉专门人才应具备丰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练临床操作技能和快速分析应变能力。要使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专科医师,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临床实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具备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是否能独立开展临床麻醉工作。如何根据麻醉专业的特点,培养麻醉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实习阶段学生存在的麻醉前访视患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麻醉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临床思维混乱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 摘要:护理学专业·麻醉专科方向护理本科生教育的开展,在我国为数不多。做为新生事物,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护理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因其专业的特殊性,知识的全面性,实践的难度性等特点,临床实习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体会:实习初期,不放手不放眼,实习后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增加学生独立工作的机会,但不能脱离老师的视线范围,做完由老师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查对、无菌技术、院内感染及安全理念。来自外省的学生,与本省学生相比,许多护理理念和护理操作要求不同,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的失落和茫然。基础护理部分尽量按照学校的要求教学。纠正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偏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