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8年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
2008年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

2008年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广西河池
  • 出版时间: 2008-09

主办单位:广西河池市委;广西自治区农业局

会议文集:2008年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当前,河池市作为全国种桑养蚕第一大地级市,缫丝加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发展潜力,但其外向型经济方面仍是空白。如何引导茧丝绸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积极发展河池市茧丝绸外向型经济,成为当前商务工作的首任。rn 一、河池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推动下,河池市桑蚕业迅速崛起,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桑蚕生产规模遍及11个县(市、区)133个乡(镇)1045个村23.25万户。2007年全市桑蚕生产总产值13.23亿元,其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7年居广西第一。桑园面积从2003年的18.4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2万亩,年均扩种桑园10多万亩,养蚕204.7万张,收购鲜茧153.6万担,鲜茧总产量7.68万吨,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鲜茧产量、桑蚕生产总产值、蚕种生产量、桑蚕良种覆盖率、方格蔟养蚕率六项指标均列广西第一。其中宜州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 摘要:广西蚕业发展从2003年开始步入快车道,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为广西蚕业历史谱写光辉一页。今天广西蚕业发展是我国乃至世界蚕业发展的典范,是21世纪之初我国蚕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我国蚕业“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首接成功区。从03年以来每年以30%的发展速度增加面积和产量,05年以年产鲜茧达14.5万吨,夺取全国产茧量之冠。rn 现有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预计08年年产鲜茧2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26%,占世界20%超过世界第二大茧丝生产国印度,成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新崛起的蚕业发展重要产区,引起国内外蚕丝界的关注。真可谓“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面对广西蚕业发展抓住机遇,赢得成绩,开创局面,必须考虑今后如何稳定和提高产业发展,也就是如何将蚕丝业真正做成广西继糖之后的新兴优势产业,必须在稳定产量和规模的同时重点要考虑如何提高质量的问题。
  • 摘要:本文在全面总结河池市蚕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并分析当前阻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认为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建设蚕丝产业强市的思想符合河池市市情;支持旱、涝不保收地区发展种桑养蚕,建设蚕种繁育和供应体系,引进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完善蚕桑病虫害的防控体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蚕茧基地,扩建丝绸工业园,组建蚕农蚕茧生产合作组织等为重点发展领域;整合资源,创建高级蚕茧生产合作社、原蚕保护区、超强蚕丝产业集团,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设立蚕丝产业发展基金,实施茧丝绸工业返哺种桑养蚕业等是进一步推进河池市蚕丝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贸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通过“东桑西移”工程等战略性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茧丝绸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产业布局显著优化,消费领域得到拓展,发展态势健康。但是,茧丝绸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品牌提升、企业国际化等难题依然存在。本文将简要分析今后五年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探讨约束茧丝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宏观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 摘要:蚕桑丝绸产业国际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rn 我国蚕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和人们对丝绸产品新的消费需求,为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展示出了良好的前景。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蚕茧丝绸的生产量与出口量占到全球的70%以上,长期保持着在国际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茧丝绸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是传统的优势出口创汇产品。特别是2005年我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取得全面胜利后,丝绸作为特殊纺织品已取消配额限制,为我国丝绸产品向欧美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蚕丝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纤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消费理念的日渐盛行,使丝绸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国际市场对丝绸产品消费日渐升温,茧丝原料供不应求和茧、丝、绸价格的节节攀升,使蚕丝业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将对我国蚕桑丝绸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力。
  • 摘要:蚕茧的主要用途是缫丝。对于蚕农来说,鲜茧是最终产品。对于丝绸工业来说,蚕茧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工业原料。鲜茧不像水果或蔬菜,它不能用于最终消费,只能作为缫丝厂的工业原料。作为商品,鲜茧不是消费品,而是中间品,是一种工业用的生产资料。rn 作为中间品,蚕茧交易有其不同于消费品的交易属性。蚕茧交易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市场治理下,会出现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干预有时可能加剧市场失灵。那么,蚕茧交易究竟采用什么治理结构呢?本文采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分析蚕茧交易的属性,提出蚕茧交易应选择混合治理,并利用实地调研所得的数据说明蚕茧交易混合治理是有效的。
  • 摘要:河池市茧丝产业发展现状rn 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战略,加上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给河池的桑蚕产业带来壮大发展的机遇。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的努力,河池市桑蚕业迅速崛起,全市的桑蚕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桑蚕生产规模遍及11个县(市、区)133个乡(镇)1045个村23.25万户。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从2003年的18.4万亩发展到62万亩,年均扩种桑园10多万亩,养蚕204.7万张,鲜茧总产7.68万吨,桑蚕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4.20元。桑蚕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桑园面积、鲜茧产量、桑蚕生产总产值、蚕种生产量、桑蚕良种覆盖率、方格蔟养蚕率六项指标均列广西第一。
  • 摘要:河池市茧丝产业状况rn 1、河池市茧丝产业基本情况:rn 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蚕生产,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大好机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桑蚕业作为本市支柱产业来培育,使桑蚕业发展劲头十足。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62万亩,占全区桑园的29.25%,居全区首位;rn 蚕茧产量达到153.6万担,占全区蚕茧产量的32.3%,排全区第一。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26.4万亩,年蚕茧产量达到84万担,成为全国县域桑蚕茧产量第一县(市)。2007年全市桑蚕生产的规模已遍及11个县(市、区)133个乡(镇)1045个村23.25万户蚕户,养蚕户同比增加了18.62%。
  •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蚕品种、上蔟环境条件、蔟具、评茧标准和蚕茧收烘等与优质蚕茧生产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煮茧、缫丝工艺技术与优质生丝生产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优质茧丝生产各相关环节的配套技术措施。
  • 摘要:2008年7月17日至20日,应河池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先后到东兰县、环江县、宜州市进行了桑蚕茧丝产业现状的考察。看到了欣欣向荣的蚕种场、生机盎然的缫丝厂、热气腾腾的茧站、因种桑养蚕而脱贫的蚕农、正在筹建的蚕沙综合利用厂房、用桑枝做培养基的食用菌厂,原蚕共育基地等,听了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领导的介绍。对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推动下,乘“东桑西移”的东风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河池市桑蚕茧丝产业有了进一步了解。深切地体验到河池市各级政府领导和行业管理部门对于全面提高种桑养蚕的产量与质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追求和实现由“桑蚕资源大市”向“茧丝绸产业强市”转变的渴望。
  • 摘要:近年来,河池市把握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大好时机,积极推进桑蚕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桑蚕业的副产品众多,按桑园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干物量计算,蚕丝产品只占干物量的3%,尚有80—90%的生物资源未能很好开发利用。如桑枝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处理或利用,大部分弃于田间地头任其自然腐烂或做燃料焚烧,不仅浪费资源,甚至可能会造成污染,危及整个桑蚕业。若能安全有效处理、利用桑蚕业的废弃物,既可防止污染环境,又延长其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蚕丝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受国内外市场制约的蚕丝业来说,将是一个可化解产业风险、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摘要:用产业化经营的办法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近年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手。顺应我国“东桑西移”的趋势,广西桑蚕业迅速串升全国第一,农业产业化居功至伟。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优势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的办法途径,初步形成了适应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
  • 摘要:从河池蚕桑生产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河池蚕区桑园面积从2003年的18.4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62万亩,相当甚至超过一些省份全省的桑园面积,其中有近70%是2004年开始发展的新桑园,几乎是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扩增,是“广西现象”的一个重要典型。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和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种桑养蚕已迅速成为本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 摘要:河池地处桂西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对蚕桑生产非常有利。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加上近年来蚕茧价格的上涨及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等外部有利因素,河池蚕业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桑园面积从2003年的18.4万亩增长至2007年的62万亩,增幅达2.37倍,年均增长超过10万亩,鲜茧产量从2003年的39.3万担增长至2007年的153.6万担,增幅达2.9倍。河池蚕业短期内的这种高速发展创造了我国蚕桑生产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使得昔日在蚕桑行业尚默默无闻的河池,今日成为了全国蚕茧生产第一大地级市而受到业界所关注,已相继引来了国内一批缫丝和丝绸加工大型企业落户生根。
  • 摘要:优势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桑蚕业rn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东与融水、罗城两县相邻,南接宜州、河池两市,西与南丹打狗河相望,北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毗连,东西最大横距8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总人口4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69万人。rn1
  • 摘要: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茧原料基地县市,蚕桑业是该市主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种桑养蚕的快速发展,在给农民增加收入和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桑蚕产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蚕病发生率达到20-30%之高,生丝质量在3A-4A之间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桑杆乱推乱放,病死蚕和蚕粪乱倒乱丢,大量病原体在蚕区蔓延滋生。本文从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蚕丝质量的角度,对宜州市科技局实施的“桑—菇—肥”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探讨,希望探索出一条破解蚕丝产业发展中瓶颈难题,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X+1”蚕业经营模式、桑园草本式栽培技术、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技术,大蚕大棚条桑育技术、方格蔟简易自动上蔟技术等速生丰产省力化蚕桑配套技术的要点及其生产应用效果,分析了在广西河池蚕区推广应用上述技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提出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 摘要:我国蚕桑产业对世界蚕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桑园面积逐渐减少。如广东珠江三角洲蚕区由于经济发展,轻工、家电、纺织等产业迅速掘起,蚕桑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在80年代中后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此而推动和促进了广东蚕业生产向经济相对落后的粤西、粤北的战略转移。所以,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决策的实施,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n 近几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已逐渐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广西蚕桑业的发展,将有效促进东西部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rn 由于宜桑范围广,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环境污染程度低,通过引进东部地区的丝绸加工工业和先进的加工技术,达到优势互补,提升我国茧丝产业的整体优势。
  • 摘要:近几年,我区蚕种业伴随着蚕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蚕种生产设备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区蚕业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种业基础。但由于近几年普遍存在超负荷生产的状况,也使蚕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蚕种微粒子病发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个别种场蚕种病毒淘汰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原蚕区普遍受到微粒子病原的严重污染,给防微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严峻的防微形势,我们要冷静思考,积极寻找对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蚕种业健康发展。总结多年来蚕种生产实践,本人有如下的体会、思考和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 摘要:我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和蚕丝出口大国。我国的茧丝绸资源、从业人员数量、贸易总量均居世界第一,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但是,“十五”期间,东部老产区种桑养蚕出现下滑趋势,导致我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削弱了我国桑蚕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形成一个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扩大我国丝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2000年,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7.5%,到2005年上升至54.3%,我国蚕桑生产已初步形成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梯度转移态势。
  • 摘要:自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河池市充分利用气温适宜、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积极培育蚕丝绸产业,目前,蚕丝绸产业已成为河池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桑养蚕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蚕丝绸产业发展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突出,本文从调查河池市蚕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蚕丝绸产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特点,进一步提出蚕丝绸产业污染防治对策。
  • 摘要:市场化与技术管理rn 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毁灭性的流行病检疫-监督检疫(监督三级原种和杂交种的疫情,依法淘汰不合格蚕种)、补正检疫(监督上一级原种的检疫结果,有效控制爆发性流行)、预知检疫(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提高监督检疫的效率)。rn 蚕种检疫失控,必然爆发微粒子病的流行!rn 在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进行养蚕消毒蚕药市场化与市场监管必须同步进行
  • 摘要:应河池市政府邀请,于2008年7月17-21日和另外12个单位的15位专家一起到河池市就蚕丝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以便为河池市委、市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招商促进局拟定于2008年8月25—30日在河池市举行《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作相应准备。进入21世纪以后,广西及河池的蚕丝产业发展迅猛,2005—2007年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河池市也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第一的产茧市(地、州)。这在茧丝绸产业发展史上,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而河池市还适时提出了“实现由蚕茧资源大市向蚕丝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和继续努力将河池“打造成为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茧、丝、绸、服装贸易信息中心”的发展目标。要达到巩固已有成就、提升整体素质、实现持续发展,自然也面临着若干需要重视、解决、攻克的现实课题。
  • 摘要:世界级蚕丝产业基地应该体现以下内容:完善的产业体系,包括桑蚕茧、丝、绸、服装、附产品等初、深加工和服务市场体系;占世界相应比重的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原料生产;现代化水平的蚕丝初、深加工工业;蚕丝产品在世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完善的研发和服务体系;具有世界影响的茧、丝、绸、服装品牌和交易市场等。rn 从目前河池市蚕丝产业的发展水平看,建设世界级蚕丝产业基地可能需要15至20年的时间或者更长。在这比较长的时期里,需要分阶段逐步实施,每个阶段都需要确定实施的重点和达到的阶段目标。
  • 摘要:蚕丝业是我国具有5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外向型产业。区域蚕丝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更需要不断优化改良微观基础。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蚕丝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影响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尤其是河池等主产地蚕丝业的发展。rn 一、蚕丝业发展的宏观环境1、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日益加剧,世界经济增速下降,不排除步入衰退的可能,将影响丝绸的消费需求,限制丝绸出口提价的空间自2007年7月美国爆发房产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房企和银行的倒闭的风潮一波高过一波,并已开始波及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次贷危机的深化,外贸与财政的巨额“双赤字”将严重美国经济。而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龙头”,是外贸商品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的不景气,现通过金融系统和消费市场已明显地影响欧盟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走势,并已开始影响我国经济。
  • 摘要:由河池市委政府、广西农业厅、招商局共同主办河池市蚕丝产业发展论坛的筹划与召开,显示了河池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带动产业链方面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决心。如何认识在国内外大环境中不断取得发展的河池蚕丝产业,使河池的蚕丝产业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蚕丝产业与地域的互动与发展,这是我们在进一步拓展视野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摘要:本文根据最近对广东粤西、粤北和广西南宁、来宾以及河池等地蚕区的实地调研,分析发现了各种影响蚕丝业发展和农户收入的可能要素,探讨了促进现代蚕丝业发展各种可能的路径,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发展蚕丝业提供理论思考。
  • 摘要:近几年,在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等因素推动下,河池蚕丝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桑蚕主产区和茧丝绸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本文以产业转移理论的视角,通过运用SWTO分析法对河池发展茧丝绸产业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河池加快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
  • 摘要:河池市桑蚕产业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的发展始于2001年,由于蚕茧市场的放开搞活,河池市的桑蚕产业日新月异。目前,河池市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等都已位居广西前茅。rn 但在发展的背后,河池市桑蚕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河池市桑蚕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如下意见,供决策参考。
  • 摘要: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对外招大引强,这是“百企入桂”一贯坚持的方向。2007年,结合国家“东桑西移”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区桑蚕产业发展的短腿现象,自治区“百企入桂’’办把茧丝绸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实现“龙头带动,产业形成,建立品牌,拓展市场”的发展战略,着力开展产业大调研和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 摘要:非常荣幸应邀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是来自制丝一线的工作者,2000年以后,我以干茧原料采购者的身份进入广西,一直关注着广西蚕丝业的发展,我深深地感受到,广西桑蚕生产和茧丝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倾注了各级政府官员和广大业内人士的心血,给全国的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rn 今天我们来到广西桑蚕生产大市河池,共谋河池蚕丝业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在丝绸工业生产中的感悟和对河池蚕丝产业的了解,浅谈《利用好资源优势,提升河池蚕丝产业品牌》。
  • 摘要:河池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桑蚕种植基地,河池的宜州市是全国桑蚕种植第一大市(县)。2007年全市桑蚕生产总产值13.23亿元,其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7年稳居广西第一位。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从2003年的18.4万亩发展到62万亩,养蚕204.7万张,鲜茧总产7.68万吨,桑蚕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4.20元。桑蚕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 摘要:天雨流芳,沧海桑田。广西河池市以战略的眼光决策蚕丝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蚕丝业,以做强的目标提升蚕丝业,以渐进的方式后延蚕丝业。河池蚕业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已经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蚕业发展的梦幻之地。rn 河池市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7.3万亩快速发展到2007年的62万亩,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4.72%;2007年饲养蚕种204.65万张,产茧153.6万担,比2000年增加了12倍,跃居全国省辖市之首,与重点省区并驾;2007年全市平均亩桑产茧123.87公斤,比2000年翻了一番,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目前河池蚕业正向丝绸后加工延伸,本地缫丝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年可缫制生丝3500多吨,生丝等级3A~4A……河池蚕业与河池美丽的山水交织成了一幅富裕、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画面。
  • 摘要:河池市的现状rn 广西河池市2007年蚕户有23.25万户,桑园面积达到62万亩,制种量95.7万张,蚕种饲养量204.65万张,蚕茧产量153.6万担,生丝产量3500多吨,桑蚕总产值13.23亿。rn 计划在2010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12万吨、桑蚕茧、丝、绸、服装及桑蚕行业副产品等初、深加工增值总收入40亿元以上。在副产品加工利用方面,河池市提出了重点开展桑枝、蚕砂在板材、造纸、保健、药用、食品、饲料、肥料等领域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如桑茶、彩茧),积极推广桑枝开发食用菌生产技术和推广蚕砂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等。总体来说,河池市对大量的蚕桑副产品如缫丝蚕蛹、雄蚕蛾、大板丝、僵蚕、桑椹尚没有开发利用,即使在桑枝和蚕砂上也尚有开发潜力。如用现代科学方法,应用新型技术,对蚕副产品进行进行综合开发,可使河池市形成一个新产业,这不仅有利于蚕桑、丝绸事业的发展,对振兴国民经济也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蚕业区域性调整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进蚕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只有30万亩,养蚕85万张,蚕茧产量2.95万吨,仅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6.49%,蚕丝产量895吨。到2005年桑园面积发展141.01万亩,蚕茧产量10.74万吨,跃居全国第一位。此后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蚕茧产量连年稳居全国第一,茧丝加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其中:2006年桑园面积达到180.6万亩、蚕茧产量18.57万吨、蚕丝产量8149吨;2007年桑园面积达到202.11万亩、养蚕560.6万张、蚕茧产量20.52万吨、蚕丝产量1.12万吨,广西蚕茧产量已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26%,成为世界茧丝绸原料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蚕业的发展,必将对与其相关的各类人才产生强大的需求,蚕业人才的欠缺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 摘要:河池是广西乃至中国蚕桑产业第一大生产基地,蚕丝业已成为本地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河池蚕丝业科技人才数量仅是广西平均的约1/20,不及全国平均的1/60,呈现出蚕桑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科技人才更是严重不足,这种人才现状与广西河池蚕丝产业正壮大发展形成鲜明反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此重要的支柱产业,急需足够的科技人才来支撑,以确保其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可通过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多层次办学,采取多种培养模式等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本土科技人才,实现河池蚕丝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