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05-03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屇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结果: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红素[(656.7±297.8)μmol/L],内毒素[(60.2±11.3)ng/L]、肿瘤坏死因子α[(2835.9±810.7)ng/L]、白介素-1β[(2041.9890.6)n/L]、白介素-6[(162.5±178.6)n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22.2﹪±10.3﹪),均有明显的消化症状,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下降[(436.1±255.7)μmol/L,(30.8±10.6)ng/L,P<0.01;(2462.1±920.7)ng/L,P<0.05],但对白介素-1β[(2031.5±836.8)ng/L,P>0.05]及白介素-6[(141.7±154.7)ng/L,P>0.05]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38.1﹪±13.2﹪),P<0.01],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及好转率为38.3﹪,降低了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结论:人工肝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 摘要:本文对分离纯化卵圆细胞并对其体外增殖、分化进行了研究.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2-acetainofluorene,2-AAF)10mg/kg,以促进肝脏干细胞增殖,通过免疫磁珠标记C-kit阳性细胞以纯化卵圆细胞(Magneticactivatedcellsorting,MA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等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特性.以MACS纯化的C-kit阳性卵圆细胞,90﹪以上为OV6阳性,大部分AFP阳性.C-kit阳性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较强,能形成集落样生长,并向胆管细胞及肝细胞分化,表达CKl9和/或ALB标记.细胞集落RT-PCR结果显示AFP、CK19及ALB基因均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kit标记通过MACS纯化的C-kit+细胞为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脏干细胞.
  • 摘要: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MARS)是近年用于肝衰竭治疗的新型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国外的一些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我院的治疗经验均显示,MARS均能全面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及水溶性毒素、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颅内压、改善肾功能,有助于肝衰竭合并MODS的防治,是一种公认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技术.本文介绍了CAPS治疗的初步结果报告.
  •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人工肝支持治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50例人工肝支持治疗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人工肝支持治疗术中并发症有血浆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认为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人工肝支持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 摘要:本研究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0例重症肝炎进行治疗,其中血浆置换(PE)46次,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3例,观察疗效、并发症.观察不同部位静脉插管留置针血栓形成的时间和比率.结果:ALSS治疗后病人好转率为85﹪,观察血清生化学明显好转100﹪,症状好转100﹪,30例患者15例(50﹪)存活.治疗中共发生并发症6次,占13.0﹪,观察颈内静脉插管与股静脉插管血栓发生比率:股静脉插管20次,形成血栓6例(30﹪),颈内静脉插管10次,形成血栓1例(10﹪).ALSS治疗重症肝炎时,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异常生化学指标,减少死亡率.静脉插管可造成血栓生成,总的发生率为(23.3﹪),颈内静脉较股静脉置管更不易形成血栓.结论:运用人工肝脏治疗系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于重症肝炎的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内科治疗手段.
  •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CHDF+PF对肝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危重肝衰竭合并MODS病人进行116次治疗.结果:人工肝可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生毒素.降低TNF-α、IL-6和LPS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性脑病、肾功能,显著降低脏器衰竭,40例肝衰竭病人中,总存活率42.3﹪.结论:CHDF+PE对肝衰竭合并MODS的病人有肯定治疗作用,其疗效除与全面清除肝衰竭蓄积的毒性外,尚与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早期疗效明显好于中晚期患者.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疗效肯定,适当选择置换次数,把握治疗时机,有利于提高疗效.
  • 摘要: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原材料,生物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完全依赖于所用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生物人工肝研究的主要细胞材料是人肝细胞、肝肿瘤细胞株和猪肝细胞,但由于人肝细胞来源匮乏以及肿瘤细胞株潜在的不安全性,猪肝细胞已经逐步成为生物人工肝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要对象,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有效的保存和运输方法以促进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3].本实验采用对刚分离的新生中国实验小型猪肝细胞采用亚低温(28℃)短期培养,然后恢复37℃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氨清除率、尿素合成能力以及LDH、AST的释放等变化,以探索亚低温下培养肝细胞的可行性,为亚低温下保存和运输肝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重要的治疗措施,其疗效已得到肯定,其中尤以血浆置换应用最多.但由于单纯血浆置换需要大量新鲜血浆,当血源紧张时,限制了应用.为此,自2003年10月-2004年6月,宁波市肝病医院对42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EC-4A),以减少血浆补充的方法,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PPE),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 摘要:本文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法:1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组与对照组,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MELD分值在30~39的患者PE后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MELD评分分别为379.4±40.4umol/L、2.5±0.2、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umol/L、3.5±0.3、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的病死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分值>40的患者PE后的TBIL、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595.6±61.5umol/L、3.8±0.4、39.8±3.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50.4±66.3umol/L、4.4±0.6、4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病死率为91.2﹪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通过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TBIL、INR、MELD评分,改善肝脏功能.血浆置换可降低MELD分值在30~39之间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
  • 摘要:本文建立了稳定的胎儿间充质干细胞(F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探索其在体外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人F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特异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加HGF、FGF-4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检测AFP、CK18、白蛋白等肝细胞特异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在不同时间点(第4、8、12、16d)分析细胞合成糖原能力,留取培养上清测定白蛋白及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FMSCsCD14/CD34/CD45阴性,CD29/CD44阳性,核浆比大,具有原始细胞的特征.加以HGF、FGF-4诱导后,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表达低水平AFP,CK18、白蛋白染色阳性.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诱导培养的各组细胞,糖原含量逐渐升高,不加诱导的FMSC未见糖原阳性染色.各时间点培养上清中尿素及白蛋白的含量随诱导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结论:FMSCs在体外的分离与培养都较为简单,其增殖能力比较旺盛,可经15次传代而保持未分化状态,在HGF和FGF-4的诱导下,FMSC向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物,诱导后FMSC可产生糖原与尿素,提示该细胞已经具备肝细胞的部分功能性特征,有可能作为肝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细胞.
  • 摘要:本文评价了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症肝炎(晚期)患者等待肝脏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慢性重症肝炎晚期患者进行人工肝过渡支持疗法.结果:9例慢重肝患者经过人工肝支持系统30人次治疗,在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h)、胆碱脂酶(ACHE)及前白蛋白(P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Ⅱ期肝性脑病2例神志转清,Ⅲ期肝性脑病5例转为Ⅰ期.9例均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等供肝时间7~10天.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慢重肝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