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四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会议文集:第四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献提供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网络传递,从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出发,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特色服务,使其获得积极的用户体验,从“以系统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用户为导向”的文献提供方式,文献提供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丰富起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用户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公共图书馆应及时了解、挖掘用户的各种需求变化,其提供合理的文献需求服务,进而服务用户,通过文献提供服务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有效地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并针对用户需求变化合理配购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这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标准。要编制文献目录,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优化文献提供请求方式,增加文献传递方式,合理采购、加强藏书建设。
  • 摘要:新技术已然给社会环境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技术时代的图书馆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服务创新之路,开展个性化服务无疑是一种必然而合理的选择.要大投入,加强基础资源建设,加大对读者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读者需求的研究,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建立个性化馆藏体系。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返还式馆际互借,在网络环境下它的工作流程有了很大的变革,运转效率不断提高,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出要强培训与宣传,提高读者使用的积极性建立区域性统一的管理系统平台。增强读者自助功能,降低物流成本,政府实施长期补贴,增强主体服务意识,调动馆际互借员的工作积极性。
  • 摘要:文献传递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通过网络接收、处理用户的文献传递请求,用户、馆际互借员、借出馆互相不见面,工作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会经常遇到账号安全,费用补贴的使用,高校间的统筹协调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文献传递的需求增加。不仅高校用户有文献传递的需求,文献传递需求扩大到科研机构、企业。文献传递需求的扩大,与文献传递系统覆盖面的有限,形成了一对矛盾。目前的文献传递系统,主要是教育部组织各高校图书馆进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高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面对企业、群众的文献传递服务比较少。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分类的方法,即高校、科研系统采用三大文献传递系统,企业、群众使用商业网站来获取文献。公共系统、商业系统服务不同人群,满足人们文献传递的需求。高校文献传递系统、商业网站在满足不同人群文献需求上既有分工,也存在一定的竞争。高校师生既可以通过高校文献传递系统来获取文献,也可以通过商业网站获取文献。高校文献传递系统既要借鉴国外高校的文献传递经验,也要借鉴商业网站的成功经验。高校系统、商业网站各有其优点。高校的系统覆盖面较广,CALIS系统目前已经覆盖500多家成员馆。商业网站也有其优势,他们通过市场调研,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对用户的需求能更好地把握和了解,界面更加优化,服务更加及时。高校文献传递系统既要发挥自身文献多、覆盖面广的优点,又要学习商业网站对市场把握准确的优点,避免公共系统反应迟缓、服务主动性缺失的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高校文献系统的建设,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大的发展。
  • 摘要:电子书时代的到来,缩短了图书流通的周期,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国内图书馆已越来越重视电子资源馆藏,陆续实现将电子图书整合到图书馆的目录平台。但目前国内电子书馆际互借发展并不成熟,还受到电子书是否统一规范、电子书内容、馆际互借平台整合等因素影响。国外的电子书采购、借阅经验为我国电子图书馆际互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国内电子书馆际互借也可以参照国外电子书馆际互借发展的经验,建立图书馆电子书采购联盟,有规划地实施按需采购、按需转化,并依托在线电子书馆际互借平台,在解决版权问题和数字版权管理的前提下,开展电子书馆际互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摘要:文献传递服务协议是建立在“图书馆例外”以及“合理使用”基础上,我国版权法诠释了版权的“合理使用”,图书馆可以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复制和传播电子文献。但是对于具有国际版权的文献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复制和传递,仍然有很多的限制。因此面对诸多限制,我国文献传递机构亟待与版权人沟通、协商以完成相应作品的版权结算,保证文献传递服务的顺利开展。第一,图书馆直接与出版商谈判降低版权费。第二,图书馆直接与复制权和传播权机构进行版权结算。第三,与国际间版权所有者的代理人组织建立一个框架协议,联合降低版权费用。第四,将延伸性集体许可管理制度纳入到著作权法中,这样图书馆将被允许使用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里面的所有版权作品和对国际上版权著作的使用,以便提供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 摘要: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社会、历史、现实等诸多方面的真实记载.它对于今人和后人了解与研究本地区历史、现状,开发本地区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不同区域的图书馆,全面搜集、系统整理、妥善保存、充分利用地方文献,是其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体现其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
  • 摘要: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特别是免费的数字资源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数字资源特别是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与良好的通信能力,扩大了科技查新的检索范围,为科技查新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文献资源的保障平台,提高了科技查新原始数据库文献的保障率。因此,查新人员应不断地探索、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如此科技查新工作必将呈现一片新的局面,同时查新报告的质量亦将不断得到提高。自开展查新工作以来,广西桂林图书馆已通过各种科学性、可靠性的数字资源,先后圆满完成科研院所、高新企业、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数百家单位提交的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高新产品认证、科学进步奖的查新、查新咨询等项目近5000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查新人员将再接再厉,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为申报查新人员提供质量较高的查新报告。
  • 摘要: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又优于馆际互借的一种服务.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对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而文献传递服务工作,不仅要利用本馆的馆藏资源,还要利用其他图书馆或文献提供机构的文献.在工作中既要准确定位文献信息的馆藏地,又要尽可能增加获取文献的途径,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笔者在实际的文献传递工作中发现,信息补全和信息检索是文献传递工作的核心。统一、全面、精确的检索工具是提高文献传递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书目数据库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联合采编、联机书目检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完善规模化的联合目录,读者才能查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及其馆藏地。GS不仅用户界面友好、简便,还拥有先进的搜索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提供全文的能力,因此文献传递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要建立联合目录和统一的检索系统,加入GS的图书馆链接计划,改进文献传递系统。适当降低文献传递成本。
  • 摘要:思维导图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中得到具体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有助于专职馆际互借员全局把握各个系统的资源与特色,兼职馆际互借员快速掌握各系统的工作处理过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读者构建对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全面认知,从而快速锁定某一具体系统,获取所需文献;有助于读者在获取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同时,认识、了解思维导图工具,读者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到自身的其他学习之中。
  • 摘要:在Chefie L Weible和Karen L Janke所著的《Interlibrary Loan Practices Handbook》中,作者通过馆际互借的发展及演变、“借入”与“借出”工作流程、版权与馆际互借、馆际互借管理及技术等方面对馆际互借进行了探讨,并对馆际互借的未来提出了设想。我国国内的“馆际互借”研究也着眼于这几个方面,但由于国内的软硬件环境的现状,国内的“馆际互借”工作仍然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馆际互借的具体工作、共享理论研究、资源及其建设,联盟与馆际互借等方面,在知识产权、个性化研究、物流及其管理及宣传等方面涉及不多。如何将馆际互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维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挖掘适应中国文献资源环境的馆际互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在“馆际互借”的研究中虽然有各种政府基金的资助,但就目前为止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更多的研究是研究人员自发开展的,同时馆际互借中涉及资源的采购、具体工作中产生的服务及成本等支出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对文献资源共享加以重视。吸引政府资金的投入,为“服务馆”开展馆际互借服务提供专项资金辅助,根据馆际互借服务贡献值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做到既能弥补资源共享不平衡性,又能调动各个成员馆的积极性。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每种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总会有高潮或低潮,但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馆际互借必将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不管怎样,馆际互借人将竭尽全力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 摘要: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馆际互借指图书馆之间的图书等纸质出版物的返还式借阅,馆际互借事务由借出馆和借入馆共同完成;文献传递服务是馆际互借服务的延伸,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向其他图书馆或个人提供非返还式的文献资源.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和科技报告等.结合公共图书馆特点,本文主要讨论省域范围内省、市、县公共图书馆之间馆际互借服务.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开展步履维艰,其运行方式必须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客观实际才有生命力。公共图书馆读者免费馆际互借服务理念仅是浅显认识和探索,希望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的关注,研究出切实可用的服务模式,促进所有公众享有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服务的早日实现。
  • 摘要:面对参考源、参考馆员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基层馆可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要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加强与“大馆”在资源使用上的合作,搜集整理网上免费资源并纳入馆藏,加强馆员业务素质培训,多途径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建立管理机制。
  • 摘要: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可分为馆际互借与文献提供两个方面。随着服务的进步一展开,在业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即馆际互借通常专指传统形式上的纸质文献互借或传递,被互借传递的对象以纸质图书为主,传递方式为邮寄和快递,使用有一定期限,即所谓的“返还式”文献提供方式;文献提供主要指网络形式的电子文献互借/提供,被提供对象以图书、期刊文章、学位论文和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传递方式有E-mail或者其他基于网络的递送方式,使用期没有限制,即“复制一非返还式”文献提供方式。笔者认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服务规范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区别对待“返还式”与“复制一非返还式”两种不同文献提供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之下再规划服务规范的层次。纲领性规范应以建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格局为宗旨,操作性规范应以著作权法为主导,个别性规范应以保障知识平等获取权益为核心。
  • 摘要:当今世界,高速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格局,图书馆协同信息服务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前提,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依靠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文献信息的快速、有效的传播,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协同信息服务还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利互惠、共同提升的服务模式.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献资源将会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知识的增加而迅速膨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不能承担提供文献资源的重任,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构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工作。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规章法则,加大用户宣传,主动推广服务,转变图书馆职能,实现自我管理模式,加强合理应用,避免侵权行为。
  • 摘要:近年来,军队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军队院校图书馆统一建设,已建成14个通用资源共享项目、18个军兵种(专业)数字图书馆和190余个重点学科专业网站,构建了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联合订购、引进的中文图书、期刊等通用数字资源和外文资源,为全军院校提供了共享服务.资源共享初见成效,中国军事图书总库,搜集、加工了近6万种中文军事图书,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公开出版的中文军事图书.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快数字资源建设进程,真正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军队院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尤其是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共享.要科学分工,避免重复,注重安全,严格保密,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 摘要:从浙江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系统问题看出,绝大多数系统没有充分追求用户体验,没有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发展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建设系统。系统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适应智慧城市各种用户的需求,进而提高利用率。提出要注意资源的可视化,界面的多元化,服务的品牌化,沟通的社区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知识的再造化发展。
  • 摘要:2013年8月1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完美地融合服务与网络.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理念创新.CASHL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凝聚了国家领导、教育部领导、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心血.通过1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员馆近700家、注册用户7.6万、服务量突破80万.未来要全方位开拓合作源,改进评估机制,采用新技术驱动的服务创新,用户驱动的采购政策,建立灵活多样的准入机制,整合CASHL、CALLS统一认证,注重内涵建设,彰显CASHL资源特色。
  • 摘要: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扩张与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现状,采取何种模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一直是研究者探寻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以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为例,探讨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创新。在理论上,借鉴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强化“供应链”理论在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方面的作用,以此理论为依托,可以探索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核心要素——大数据时代、云技术环境下该如何去思考服务。因此,本文在这方面的探索,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在信息时代、E环境下,通过服务创新,在带给读者全新的服务体验的同时,提升文献传递服务能级。注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简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预约流程,强化速递与“即时”服务。有效节约时间成本。这充分利用的学校的资源,即依托学校“一体两翼”运行管理模式,以定期、定点、定班的校车作为支撑,搭建校区间馆际互借的“物流”配送工具,为用户提供快递式物流服务。在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方面如何实现用户“一站式”,使我们的服务建立在“物流”的基础上并使每个环节成为“供应链”闭循环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基本形成“一校多馆”或“大学城”式的聚居区。与之相适应的是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其在中国大学的开展也必然地体现出新的模式和自身的特点:一是与“一校多馆、一体两翼”的高校建校模式相适应的校内“馆际互借”的传递模式;二是与“大学城”建校模式相适应的校际之间的“区域性馆际互借”的传递模式,毫不讳言,馆际互借是大学城内文献资源共享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三是国际问和国内大学、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模式。通过探讨上海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尝试,认为本方案可作为“一校多馆”“大学城”建校模式的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借鉴标。
  • 摘要:本文将依据国图文献提供业务涉及的系统特点和2010年至今的服务数据,重点分析系统中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的满足/拒绝原因,从工作流程设计、系统功能完善、人员优化配置、图书馆各项业务的联合服务等方面提出满足率提高途径,以及进一步深化文献提供服务的策略。
  • 摘要:BALLS与百链合作的实质,就是要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提高原文传递服务效率和降低服务成本的目的。为此,百链可以考虑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免费向BALIS开放,以换取BALLS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同时将BALIS的原文传递员纳入自己的服务系统,从而为占领中国的文献资源高地,为更好地服务全国市场奠定雄厚基础。目前,全球优质文献资源基本上被几个大的国外公司所垄断,定价权和话语权都基本上掌控在对方手中。如果中国本土培养不起来好的数据库商,将来我们在文献资源的使用上,就会花更多的成本。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将越来越重要,仅仅依靠几所高校的力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未来一些民营的数据商将逐渐成长为文献资源深加工的主体。因此,BALLS也应该有意识地扶持一些本土文献数据库商,从而为以后保持与他们的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BALIS通过与百链等民营数据库商合作,不但可以解决自身问题,同时还为中国文献数据库商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
  • 摘要: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资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纸本文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馆际互借工作中纸本文献无可替代的作用仍无法撼动.新信息环境下随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和重心的转移,高校师生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特别是外文期刊文献资源越来越依靠CASHL便捷的服务.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联盟逐渐发展起来,馆际互借业务也逐年增多,馆际互借进一步弥补了单一图书馆资源建设之不足.目前,高校图书馆联盟和共享组织的服务以期刊文献的共享为主,高校图书馆间馆际互借业务发展相对稳定.本文笔者将从CASHL馆际互借的发展现状入手,对CASHL馆际互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今后图书馆间馆际互借的发展予以展望.要提供CASHL馆际互借培训服务,优化CASHL图书借阅服务流程。降低CASHL服务对象门槛,推出更多针对CASHL图书的优惠服务活动。
  • 摘要:图书馆文献提供是基于"知悉、获取信息"、基本人权的公益事业.文献提供服务(DDS),"通常是指图书馆向其最终用户提供文献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明确地表述和发出请求以及对文献的物理和电子通过过程的管理",是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文献提供按内容分为两种形式,即传统文献提供,以及数字化文献提供.提出要重视数字化文献提供的实践,关注数字化文献提供的合作,普及数字化文献提供的教育,普及数字化文献提供的教育,注重数字化文献提供的创新。
  • 摘要:通过对国图文献传递中心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当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图文献传递业务,除了继续加强本系统职工的业务培训以外,笔者认为还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制定合理的价格,摆脱创收的干扰,利用各种途径扩大对国际互借的认知度,全方位建立海外文献提供网络,加强文献传递系统对文献提供工作的支持,关注文献传递中的版权保护问题。
  • 摘要:BALIS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使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得以共享,现在许多省、市已经实现了地区“资源共享”,未来将实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共享”,北京地区高校资源共享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作为成长中的新生事物难免有其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臻于成熟。要改变馆际互借服务方式单一的状况。降低其服务费,减少外文原版、港台图书和期刊的拒借率,记“读者第一”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各馆读者服务,加大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宣传力度,馆际互借用户服务系统首页面成员馆要显示完全,原文传递系统注册过程需要精简,统计功能有待完善,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
  • 摘要:在我国,进入20世纪中期,互联网逐步进入,我国的图书馆行业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服务环境逐步形成。这就为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提供了数字化的技术保障。我国的数字化全文传递服务和联机馆际互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做得较好的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文献传递方面,很多图书馆也开始了数字化文献传递方式。要进一步加强自身文献资源的开发和数字化转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自身软硬件服务水平,加强馆际沟通和协作,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
  • 摘要:由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资金问题短期内不能得到缓解,因此应合理配置馆藏数字资源。应在充分对各院系数字资源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调整数字资源的采购,把钱花在刀刃上,尽量使数字资源的配比趋于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使读者在校内不能满足的数字资源需求得到满足。中小型图书馆基本上都是数字资源输入馆,文献传递使大馆和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共享。通过文献传递这种方式,也使地区间乃至全国的数字资源得到了共享,直接快速地提高了中小型馆数字资源满足率。
  • 摘要:通过分析外国文献传递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发现馆际互借在美国正显著性地提升发展,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却看起来在下降,对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研究文献中,有的是偏技术的研究,文献传递业务已经不局限于图书馆,且图书馆的竞争力显微弱。
  • 摘要: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hejiang Academic Distal Lbrary)项目,简称ZADL,是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CADAL)的建设成果,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全浙江省高校共同参与,期望建设一个全省高校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向全省高校师生提供数字资源服务。ZADL的文献传递服务相较之前的文献传递服务有很多优势:通过统一检索和联合目录,用户自行检索并选择需求的文献,系统管理后台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及文献的集中调度和费用的统一结算。提出要保证上传数据的精确与完整,优化后台管理系统,建立邮箱传递全文的管理机制。
  • 摘要:数字时代新信息和交流技术的发展,迫使我国高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业务顺应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开拓全球视野,提升图书馆员国际化服务能力,紧跟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不断国际接轨新机遇,发展国际范围、快捷有效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势在必行。要提供结合学科信息和原文服务的网络门户,开拓基于MOOC需求的原文资源共享服务,重视解决版权限制与原文资源共享的矛盾,扩展国际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业务,培训适应数字时代的馆员技能和知识。
  • 摘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7年11月30日成立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简称BALIS),分设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和联合信息咨询五个中心,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BALIS服务系统平台是以各成员馆的资源和用户及为中心的网络技术与服务平台,在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下它追求简单、便捷、用户参与、资源共享的理念;应具备如下特点:简单、便捷,文献信息资源聚合与跟踪,多次细分,以所在院校地理位置多次聚合,制定需各成员馆遵守的制度,终生用户服务模式。
  • 摘要:当前,新技术在现代化图书馆中的运用进程加快,新技术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变革,各地积极构建各种图书馆联盟以及各种情报文献中心、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已经达成,图书馆大联盟时代已经来临。笔者认为,由于江西地处中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相对不足,江西省图书馆资源共享道路的方向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合理选择资源共享合作单位,广泛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以区域类型设定最佳服务模式。
  • 摘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直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中倡导和追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和目标。在数字环境中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情况下,虽然在数据库资源建设方面受到数字供应商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图书馆界除了应当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外,图书馆界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即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的宝贵价值,对于这部分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的数字资源不能轻易地让数据商们控制。要把图书馆界所有馆藏纸质资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梳理,采取有选择、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准确的馆藏揭示,整合成为十分丰富的统一的馆藏资源,并且通过加强合作、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就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读者或用户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在数字环境下,传统的返还式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方式,依然作为一种资源共享途径需要继续沿用下去,主要是针对那些馆藏中未经数字化转换的纸质文献。因此,对于传统环境下进行的藏书剔旧工作在数字时代操作时要慎之又慎,使得图书馆界能够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范围,满足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该学会怎么在协同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认识,图书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需要政府的推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建立协同服务体系,建立相关组织.促进协同服务体系的发展,注重协同服务体系中各有关个体的利益分配问题,要强化技术支持,加强业务辅导,最大限度地取得协同发展的最大效益,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加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 摘要:本文就基层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同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基层图书馆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目标早日实现。提出要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制定政策法规,统一规划管理,建立和健全组织保障机构。加强领导与协调,合理配置馆藏文献资源,完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建立文献工作标准化体系,重视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建设,构建图书馆联盟。
  • 摘要:地方文献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一个地区文化层次的高低,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变革、地区现状和风俗民情的真实写照.征集、管理和利用好地方文献,对于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科学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展示县级地方文献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新安县图书馆把千唐志斋作为专题建成了数据库.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对改进服务方式,增进服务项目,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是当地图书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本地区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进行征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建成各种专题数据库已势在必行.要注意馆藏地方文献的收集,软件系统选择,实用性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与人才的引进等问题。
  • 摘要: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依托共享工程建立中心型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中小学图书馆联合,建立主导型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企业图书馆联合,建立联盟型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建立互补型资源共享关系。
  • 摘要:本文从发展成员馆、注册用户数、发出申请量及成员馆使用排行榜四个方面,探讨CASHL华中区域文献传递服务发展态势。要控制睡眠馆的增加。恢复有潜力睡眠馆的活跃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度,多途径多角度宣传和推广CASHIL的资源与服务,持续、主动关注成员馆运行情况,加强与各成员馆沟通反馈。
  • 摘要:返还型馆际互借服务最初是在2006年3月首先在CSDL系统中的十余家图书馆进行试运行,当时称之为送书到所服务,并且借书范围也只局限于借国科图总馆的图书,但是这项服务一经开通就受到了研究所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推介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发现读者对图书这方面的需求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服务到所,资源到人”这一目标,经过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地质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农科院图书馆进行协商,建立了馆际互借的协作关系,于2006年9月,返还型馆际互借服务首先在北京地区的各研究所全面展开。为了进一步满足京外研究所和科研用户对图书文献的需求,又于2007年7月正式开通了国家科学图书馆分馆、特色分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异地返还型馆际互借服务。通过国科图与多个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合作,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 摘要: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成立于1997年,凭借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ALEPH500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设备及文献传递系统,将传统咨询手段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查询、广域检索、文献传递等工作。目前,文献提供中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国内各个地区,与500多家图书馆建立了业务联系,为国家重点教育科研生产单位、广大图书馆界及个人用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本文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之上的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业务发展策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网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开展主动推送业务,宣传推广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利用知识需求的增长带动文献提供业务的繁荣,基于数字时代的文献提供创新理念。
  • 摘要:本文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社科院图书馆)近三年来馆际互借服务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动馆际互借服务在我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提出要持续宣传。有效推广,推动馆际互借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建立长效补贴机制。
  • 摘要:文献传递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资源共享手段已经在图书馆得到高度重视和应用,但目前原文传递业务量的增加速度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原文传递服务使用率、满足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要加强图书馆间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对原文传递服务的宣传,提高原文传递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传递平台的稳定性。
  • 摘要:国家图书馆的定位与智能,决定了面向的不仅是“用户”,更是社会大众与图书情报界,不仅致力于满足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的社会的文献、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也关注国内图书情报界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提升和扩大对于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支持,并积极与国内高校科研的资源保障系统开拓合作与共享的机制与实践。同时,还应站在国内外图书情报界信息交流、全球资源共享的立场上,积极推进外文书刊和电子资源的采购及其提供,通过开展国际互借业务、与OCLC的合作等途径,在促进国图书目信息海外传播,满足国外用户需求的同时,更加着力于满足国内读者对于国外文献资源的资料需求和咨询服务。要进一步拓展文献提供服务的用户群,建立联合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化服务,提升质量,推进品牌化服务。
  • 摘要:文献传递的根本目的是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满足读者需求,最终评价文献传递的标准是用户文献需求的满足程度,只要依据这一标准,优化文献传递流程,保护数字版权,适应不同时代读者序的变化,与时俱进,纳百家之长,文献传递工作一定会成为未来图书馆工作中的新增长点。
  • 摘要: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专门机构,是知识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是知识创新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地。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组成部分的文献传递也必须实施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在数字信息环境下,主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获取并分析各个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背景和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性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树立一切为用户,处处方便用户,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用户为尊的服务观念。在当今信息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适用于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具体可以运用以下方式:一是以用户个体需要为导向、以对用户个体知识结构的了解为基础;二是一种充分满足用户需要的多样性和集成性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像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生产力,这是大数据时代的独特现象。数据容易共享,对数据不同方向、深度的分析,会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数据反而会增值。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大量介入使文献传递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服务的社会中心,为读者提供潜在的知识挖掘、知识评价、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将成为新的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只有掌握了读者用户的信息、借阅记录等结构化数据,以及大量的存储信息行为、搜索方式等数据,才能通过对海量的多类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文献传递中用户行为、文献需求等的挖掘分析,对主动掌握用户需求,改善文献传递服务将极具价值。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网络分析、可视化分析、数据融合与数据集成等技术工具,尤其是聚类分析、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深层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主动掌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吉林大学图书馆有幸成为CALIS高校成员馆中古籍特藏文献传递的试点馆(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图书馆),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笔者发现由于古籍特藏受可供文献传递范围的限制,文献传递的成功率很低,满足需求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要提高古籍特藏文献的传递的成功率,古籍特藏文献也要向其他文献一样尽可能数字化,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化了,文献传递受限制的范围就少了,满足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古籍特藏文献传递数字化是当务之急,古籍特藏文献传递须以数字化古籍为基础,才能使古籍特藏文献传递顺利地进行。提出要加大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建设的力度,加强古籍收藏单位间数字建设的联合,引进古籍数字资源,增加图书经费对再版古籍特藏文献的购买。
  • 摘要: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他文献情报机构之间达成协议,相互利用对方的文献资源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形式.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三期建设项目"e读学术资源搜索引擎""外文期刊网CCC""e得(易得)文献获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各高校之间,高校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单位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为各馆更好地满足读者文献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各图书馆接受的文献传递请求中,包含大量的文献传递伪需求,即无需传递即可获取全文的文献传递请求,图书馆应加强馆藏资源分布的培训工作,应加强网络免费资源及其获取的培训工作,大宣传力度。开展常态化的文献传递培训工作,将文献传递知识加入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
  • 摘要:智能化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相继在第二军医大学(http://202.121.226.12)、解放军医学图书馆(http://211.103.242.20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http://202。120.143.82)、哈尔滨医科大学(http://210.46.82.192)、北京大学医学部(http://pubmed.bjmu.edu.cn/)等单位试用,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好评。我国图书馆界信息资源目次共建、共知、共享总的目标是:遵循国际知识产权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的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完备的网络化的书目体系,建立迅速和多层次的智能自动化文献传送体系。依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制度保障、技术支撑、标准统一的综合平台,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证我国图书馆联盟的顺利发展。加快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步伐,规范图书馆联盟的体制,特别要加强联盟建设;建立全国图书馆联盟协作体,防止新的信息割据和孤岛现象。
  • 摘要:改进文献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水平,也是地方图书馆及时应对用户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完善馆藏文献目录和编制联合目录,创建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化文献提供服务方式,多渠道联系用户,结合参考咨询工作,加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宣传推广工作,拓展文献提供渠道。
  • 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体现是在资源存储和资源共享方面.在整个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图书馆之间,或者是图书馆与其他文献情报机构之间建立协作关系,通过相互利用对方的文献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通过网络向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传统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呈现了新的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出要实现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数字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重视馆际互借宣传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 摘要: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肖希明认为:人文精神就是在图书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仅仅是个藏书楼,而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模式应从被动传播转向主动传播,从多向传播转为定向传播,满足用户多方位、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尽量减少限制性的规定,每个图书馆都存在着一些条条框框,这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文献提供工作的开展和利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条条框框,采取尽可能人性化的外借措施。随着社会发展,读者对图书馆建筑环境的舒适度、美观性和实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要体现实用性,二要遵循经济性,三要彰显人文精神。馆内环境的光线、色彩、家具、装饰等设计要考虑人的使用感受和审美需求,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进入图书馆就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和愉悦。同时要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格局,使读者能自如和快捷便利地检索到文献信息。
  • 摘要:馆际互借是进入20世纪后,由于信息爆炸,任何单一图书馆馆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必须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来保障资源的产物;而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由馆际互借发展而来却又优于馆际互借的资源共享方式。近年来,网络使用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广等使得资源获取日益便捷,这对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也成为倒逼服务转型升级的动力。笔者将以泰达图书馆为例,从区域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实践出发,探讨当前网路环境下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资源构建要突出特色化,服务要向专业化发展,要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重视移动端的开发应用,以期为区域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广义的文献传递是指以任何形式、从任何信息源中为用户提供信息副本的活动。由于我国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呈现复杂的网状结构,且各成员馆的文献传递服务人员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参差不齐,服务中普遍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使得我国逐渐发展壮大的文献传递服务存在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本文对CSDL文献传递系统成员馆网站文献传递著作权说明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探讨了我国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存在的4个容易出现著作权侵权的问题:自建文献传递原文库的侵权问题,图书和学位论文在文献传递中的侵权问题,提供超出本所资源范围的文献的侵权问题,图书资料数字化的侵权问题。提出了规避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的一些办法。
  • 摘要: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文献提供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形式,是图书馆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图书馆文献提供服务蓬勃发展.从国家图书馆近九年文献提供中心的数据可以看出,文献提供业务的用户请求数量逐年攀升,特别是2009年"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启用,文献提供服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中心的用户申请量创历史新高.文献提供服务与文献的复制、传递息息相关,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量的增长,文献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日显突出.图书馆应该履行必要的提醒和注意义务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护文献提供服务中的作品著作权探索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合作解决著作权问题呼吁公共图书馆立法,使图书馆服务有法可依文献提供服务要向个性化深层次方向发展。
  • 摘要:馆际互借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而且作为共享资源的有效途径,它打破了地域及时间的限制,能够满足不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但是,馆际互借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像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馆际互借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顺利发展。提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根本,要发挥知识产权法的作用,建立信息许可指南库,数字图书馆联盟,不断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权的保护。
  •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三十多年的磨砺表明,资源耗费型和技术依赖型都不是中国的选择,只能走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道路。大量事例表明,没有先进的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而,图书馆在传播信息、知识的同时,也要树立法律意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作者著作权,维护并净化著作权保护环境,既能保证其业务活动不侵犯版权法,又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最终有利于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再创作和知识繁荣。
  • 摘要:文献传递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融人知识服务之中,图书馆员更应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更好、更快捷地为读者服务。提高文献传递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将文献传递转为知识传递已成为图书馆员的内在责任。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人、知识、组织、技术、知识流程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适应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构成了知识生态系统的特征。其核心是发现和利用知识,并为文献传递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平台。
  • 摘要: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提供文献复制件的非返还式的服务,起因于出版物价格持续走高,图书馆经费同比增长不够,图书馆为了弥补馆藏不足,借助外馆文献来满足本馆用户信息需求的一项文献服务。由于其快捷、高效、个性化、已被学者认为“是所有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内在成分,并不是一项辅助性选择”,是馆藏资源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文献传递作为一项服务并没有特别高深之处,目前对文献传递的研究都局限于宏观论述,局限于讨论文献传递机构、服务手段、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优化的工作实践和经验、传递过程中版权问题等,缺乏微观的思考和探讨。本文拟就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作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是把知识从知识源转移到组织、其他人或部门的过程。文献传递知识转移的本质是知识的流动,并且连带物质载体一起流动。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和技能的,学习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隐性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或体会,不容易运用结构性概念加以描述或表现的知识。知识共享是建立在知识主体(知识的权利人、所有者、代理者和组织管理者等)意愿基础上的知识扩散、吸收、内化和利用的过程。文献传递服务本身就是基于知识共享的服务、推进文献传递请求用户知识创新、发现文献的效用、实现文献价值的过程。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是以知识共享为目的,知识共享是基于知识转移的。
  • 摘要:1999年1月,124家图书情报单位在"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上签订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这标志着我国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始,至今已有15年了.目前,文献传递服务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性服务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网络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行为也随之变化,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文献传递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献传递数量有下降趋势.本文以信息觅食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例,对文献传递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从信息环境、互动交流、宣传培训、主动服务四个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提升文献传递服务的服务水平.
  • 摘要:低碳经济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注入了新鲜动力,图书馆界当紧跟低碳潮流,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发动外界力量,拓展并提升文献传递服务,实现低碳绿色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宣传,推广信息检索培训和课程,应用文件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限制所传递文献的复制传播。实现版权保护,发展面向最终用户的无中介文献传递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
  • 摘要:文献传递是图书馆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非本地电子或传统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弥补图书馆自身经费和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文献传递馆员是文献传递服务的提供者,他们在文献传递的各个环节要充当各种各样角色,承担不一样的岗位职责,这些是影响文献传递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明确文献传递馆员的角色定位,是制定文献传递馆员职业规划和发展策略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员要热爱文献传递工作,多方位拓展文献获取渠道,重视利用非正式渠道的文献合作交流,教育培训用户“授人以渔”。
  • 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环境和复合性不断强化的用户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需要不断创新。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下,小型社科类专业图书馆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值得关注的现实课题。这类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将对全国图书馆系统知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要建设面向知识服务的文献资源,加强知识服务质量控制和评价。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提高知识服务人才素养,设立参考咨询服务档案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