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2-10-26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依据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的作用和内涵,从超敏反应、抗凝作用、肿瘤学、心血管、抑郁症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其在临床上的实践价值。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对药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指导临床针对患者个体的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日的。
  •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CYP2C19遗传多态性对西酞普兰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24名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单次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20mg,服药前采静脉血,EDTA抗凝,提取DNA,测定其基因型.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后一定时间点采静脉血各5ml,离心取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受试者西酞普兰药代动力学的差异.结果:2例受试者(8.33%)为CYP2C19慢代谢,快代谢者中纯合子12例(50%)、杂合子10例(41.67%).西酞普兰的代谢受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但也可能受体重、激素水平、脂肪分布的影响.结论:临床应用时应查明病人的基因多态性,并参考其性别、年龄、体重、激素水平、脂肪分布等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
  • 摘要:目的:探讨CYP3A4/5单倍型对中国汉族肾移植患者术后一月内他克莫司谷浓度(C/D)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患者CYP3A4* 18B和CYP3A5*3基因型,采用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测定患者C/D值.结果:46名患者CYP3A4* 18B和CYP3A5*3等位基因频率为0.304,0.707,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二者表现为连锁不平衡(D'=0.773).术后一月内,CYP3A4* 1/*1型患者C/D值分别为*1/*18B或*18B/* 18B型患者的1.38及2.43倍.CYP3A5*3/*3型患者C/D值分别为*1/*3或*1/*1型患者的1.73及2.53倍.单倍型为GG型患者与非GG型患者C/D值存在显著差异(P=0.001),前者为后者的1.55倍.结论:CYP3A4/5单倍型与他克莫司C/D值显著相关,移植前CYP3A4/5单倍型检测将有利于他克莫司给药剂量的调整.
  • 摘要:研究参与丙戊酸(VPA)代谢的中脂酰辅酶A中链家族2A(ACSM 2A)、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IA (CPTIA)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丙戊酸及其毒性代谢产物2-丙基-4-戊烯酸(4-ene VPA)血药浓度以及所致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纳入91例已连续单独使用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稳定剂量治疗一个月或以上的癫痫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ACSM 2A和CPTIA基因多态性,多重PCR法检测患者GST基因多态性,并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VPA和4-ene VPA稳态谷浓度,记录患者肝功能等临床检验指标.结果显示,ACSM2A rs1133607突变分别与4-ene VPA标准稳态谷浓度(p=0.034)、谷丙转氨酶(ALT)(p=0.014)和谷酰转肽酶(GGT)(p=0.027)显著相关,ACSM2A rs1133607突变型患者的4-ene VPA标准稳态谷浓度低于野生型并且发生肝毒性反应的风险较小.CPTIA rs597316突变与VPA标准稳态谷浓度显著相关(p=0.010),CPT IA rs597316野生型患者相对突变型患者具有较高VPA标准稳态谷浓度.而GST基因多态性与VPA、4-ene VPA稳态谷浓度及不良反应均无相关性(所有p >0.05).发现检测ACSM 2A rs1133607和CPT IA rs597316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提前预警癫痫患者使用VPA产生的肝毒性反应.
  • 摘要:目的:研究OATP1B1及CYP3A4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转运及代谢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野生型及不同位点突变型OATP 1B1重组质粒模型,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不同OATP1B1基因型个体中药物体外转运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并通过野生型及不同位点突变型CYP3A4重组酶,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不同CYP3A4基因型个体中体外代谢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结果:OATP1BI*5(521T>C)基因型个体对ATV的转运活性低于野生型OATP1B1*1a;而OATP1B1*15 (388A>G521T>C)基因型个体与野生型OATP1B1*1a个体对ATV转运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4*3(M445T)及*5(P218R)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大于CYP3A4*1野生型重组酶;CYP3A4*16 (T185S)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CYP3A4* 18 (L293P)突变型重组酶代谢ATV的活性与野生型相近. 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OATP1B1及CYP3A4突变情况指导ATV用药,将更具合理性.
  • 摘要:目的:探索CYP3A4*1G、CYP3A5*3、MDR1(C1236T、G2677T/A和C3435T)以及FOXP3基因多态性对中国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免疫抑制效应(预防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131例接受CsA+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的中国汉族肾移植患者,根据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分为排斥组(58例)和未排斥组(73例).MDR1、CYP3A、FOXP3基因型检测分别采用PCR-RFLP,PCR-LDR以及Taqman探针法测定.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移植术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移植排斥发生率.结果:CYP3A4*1G、CYP3A5*3、MDR1及FOXP3基因多态性对CsA抑制排斥反应无明显影响,而FOXP3 rs376154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CsA抑制排斥反应的疗效密切相关。结论:在给予CsA进行基础治疗的中国汉族肾移植患者中,rs3761548 AA型患者比CC患者更容易发生排斥反应,AA型患者可能需要更强效的免疫抑制方案来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 摘要:目的: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应用环孢素(CsA)的群体药动学(PPK)的模型,促进合理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积极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回顾性收集58名造血于细胞移植患者的887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TDM)数据.患者在移植的不同时期先后采用间断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及口服三种不同的给药途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考察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给药途径,血细胞比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术后时间以及合并用药(伏立康唑、苯妥英钠、伊曲康唑)对Cs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体表面积,给药途径及术后天数是对清除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给药途径也是对表观分布容积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最终群体药代学参数CL=31.0 L·h-1,V=192 L.模型公式为:CL=31.0*(BSA/1.59)0761*(ROUT)*(POD),静脉滴注时ROUT等于1.91,口服时ROUT等于1.术后0到10,11到20,21到30及大于30天,POD分别等于0.818,0.753,0.539和0.509.V=192*(ROUT),间断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和口服时ROUT分别等于4.10,3.63和1.结论:在制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的给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体表面积,给药途径以及术后天数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过程及其进展,及早地开展相关研究,在试验经费、时间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能够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前比较肯定地确定临床最佳给药剂量,从而提高研究的成功率、减少弯路。因此,建议申办者在新抗菌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各阶段PK/PD的研究结果。
  • 摘要:目的:建立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非布司他(Febuxostate)浓度.方法:空白血浆加非布司他,用乙腈做为沉淀剂,取上清液用于LC-MS-MS分析.分析柱为Thermo Biobasic-8,5μm50mm×2.1mm (ID)柱,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乙酸铵(0.05%甲酸)=70∶30,流速为0.2 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负离子检测,喷雾电压(SP)3500KV,鞘气(SGP)流速10Arb,辅助气(AGP)流速45Arb,毛细管温度(TEM)270℃;非布司他和内标苯扎贝特的碰撞能量均分别为10EV、18EV;选择反应监测(SRM)分别测定非布司他和内标苯扎贝特负离子m/z 315→271和m/z 360--274.结果:非布司他在10~8000μg/L检测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99),最低定量限(LLOQ)为10μg/L,绝对回收率在85%以上,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和日间RSD≤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非布司他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
  •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正在日益增多,对此类药物的定量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因为生物样品基质的复杂性及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特性,目前对生物样品中肽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可望成为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较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评价其相同剂量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交叉口服伏立康唑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00 mg.于服药前0h和服药后0.25、0.5、0.75、1、1.5、2、3、4、6、8、12、24、36h时抽取静脉血4.0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通过DAS Ver 3.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伏立康唑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分别为5304.967±3072.252ng·h/mL、5130.968±2985.462 ng·h/mL; AUC0(-∞)分别为5683.143±3438.261 ng·h/mL、5445.115±3181.161ng.h/mL;Cmax分别为925.728±356.11 ng/mL、1040.251±448.929 ng/mL;Tmax分别为1.566±0.975 h、1.382±0.959h;T1/2分别为6.316±2.938h、5.966±2.276h.以AUC0~36计算,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3.4)%.结论: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摘要: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头孢替坦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4.6×250mm,5μm)柱;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1%磷酸水溶液=18∶82 (v/v),流速1.5ml·min1;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甲醇和硫酸锌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结果:头孢替坦血浆浓度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0.50-400 mg/L.日内RSD小于2.76%,日间RSD小于3.51%;平均提取回收率46.0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药动学研究及相关科研的应用.
  • 摘要: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Triple TOFTM)技术快速检测和鉴定生物样本中2500种毒物或药物的多靶向筛选方法(MTS),所筛查的药物包括镇静剂(地西泮,苯丙氨酯,氯美噻唑,甲喹酮),鼠药(杀鼠醚,羟甲基嘧啶,溴鼠灵,氟鼠灵),农药(联苯三唑醇,腈草津,防霉灵,燕麦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样品处理采用简单的沉淀蛋白方法.通过具有智能信息关联采集(IDA)的采集方法,用TOF MS扫描模式扫描采集母离子信息,子离子扫描模式扫描采集子离子信息,完成数据采集.最后,根据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同位素分布以及基于正离子模式下三种不同碰撞能量所得到的子离子谱图与已经建立的MS/MS EPI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较的结果,来鉴定毒物或药物.该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处理简单,在一次简单的LC/MS/MS分析中,可在20分钟之内同时分析和鉴定2500种毒物和药物.
  •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片(贺维力)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受试制剂(阿德福韦酯胶囊)和参比制剂(贺维力);用LC-MS/MS法,分别测定药物血浆浓度,DAS2.0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207.92±45.80)ng·h·mL-1和(221.25±54.18)ng·h·mL-1, AUC0-∞分别为(217.16±45.93)ng·h·mL-1和(230.63±53.80)ng·h·mL-1,Cmax分别为(17.61±3.21)ng·mL-1和(19.76±4.64)ng·mL-1,Tmax 分别为(1.70±0.64)h和(1.33±0.61)h,t1/2分别为(8.10±1.12)h和(8.11±1.34)h.AUC0-t、AUC0-∞和Cmax90%可信区间分别为89.8%~99.2%、90.2%~98.9%和82.4%~98.0%;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1±11.9)%((以AUC0-t计)、(95.1±-11.1)%(以AUC0(-∞)计).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人血浆中格列吡嗪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计算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4名受试者分别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mg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mg后格列吡嗪的平均Cmax分别为(471.88±108.10)μg·L-1和(480.58±132.63)μg·L-1,t1/2分别为(5.15±1.31)h和(5.32±1.27)h,Tmax分别为(3.40±1.54)h和(3.71±1.30)h,AUC0-tn分别为(2805.71±592.61)μg·L-1·h和(2720.28±562.24)μg·h·L-1.结论:建立的HPLC-MS/MS法灵敏,简单,可用于血浆中格列吡嗪血药浓度的测定;受试者服药后血药浓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制剂所含的格列吡嗪生物等效.
  • 摘要:本文采用该技术评价印度M.J.Biopharm Pvt Ltd公司生产的短效重组人胰岛素在正常人体经腹部皮下注射后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降糖活性,并与优泌林R胰岛素进行对比,探讨短效人胰岛素在健康人体内的作用和代谢特点,并评价葡萄糖钳夹技术用于研究胰岛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两种胰岛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参数无显著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是目前精确评估胰岛素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理想工具.
  •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HPLC-UV法同时测定人血浆及尿中头孢呋辛(CXM)和他唑巴坦(TZB)浓度.方法:采用Ultimate XB-C 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 KH2PO4(12∶88,含0.04%三乙胺,以H3PO4调节pH至334),紫外检测波长TZB为220nm,CXM及内标咖啡酸为274nm.血浆及尿样均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重蒸乙醚(1∶2)二次萃取浓集后进样,以内标法定量.结果:血浆测定中CXM和TZB浓度分别在1~400 mg·L-1和0.5~2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2.33%~90.18%和59.96%~67.80%;批内与批间RSD均小于9%;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02%~105.63%和90.93%~94.96%.尿样中CXM和TZB浓度分别在5~2000 mg·L-1和2.5~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萃取回收率分别为51.92%~72.04%和50.05%~59.27%;批内与批间RSD均小于8%;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05%~107.14%和99.14%~108.21%.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血浆及尿中CXM和TZB浓度,亦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扎托布洛芬浓度的方法,进行扎托布洛芬片片与注射剂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纳入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扎托布洛芬片片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后交叉给予受试制剂扎托布洛芬片片与参比制剂扎托布洛芬片注射液,评价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MS/MS法测定扎托布洛芬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300mg扎托布洛芬片片剂后,达峰时间分别为(0.60±0.23)h和(0.50±0.00)h;峰浓度分别为(5.09±1.75)μg·mL-1和(6.92±3.13) μg·mL-1;AUC(o-t)分别为(11.24±3.45)μg·mL-1·h和(11.63±3.77)μg·mL-1·h;AUC(0-∞)分别为(11.58±3.44)μg·mL-1·h和(11.97±3.77)μg·mL-1·h;t1/2分别为(2.37±0.67)h和(2.45±0.82)h.结论:以AUC0-t计扎托布洛芬片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7.2%.
  • 摘要: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甲硝唑的浓度,对比研究甲硝唑结肠定位缓释片与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先后单次和多次口服受试制剂甲硝唑结肠定位缓释片与参比制剂甲硝唑普通片进行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采用RP-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和多次口服甲硝唑结肠定位缓释片、甲硝唑普通片200mg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甲硝唑结肠定位缓释片与普通片比较,Tmax显著滞后,Cmax明显降低,表明其具有典型的缓释特征.
  •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啡烷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API3000型HPLC-MS/MS液质联用系统,Ultimate C18分析柱(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75∶25∶0.05,V/V/V),流速为0.2mL/min,利多卡因作为内标.样品经过液液萃取后进样,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正离子扫描,ESI源.结果:乌苯美司的线性范围为0.025~5ng/mL,最低定量限为0.025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6%.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可满足二甲啡烷临床药物浓度测定的需要.
  • 摘要:目的:研究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单次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液后的药动学变化规律.方法:18例AMD受试者分为3组每组6例,玻璃体腔注射KH902,评价KH902药动学特征,同时考察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单次玻璃体腔注射KH902注射液0.5 mg、1.0 mg和2.0mg剂量后Tmax分别为(19.0±15.4)h、(68.0±62.9)h、(75.5±59.8)h,Cmax分别为(5.9±7.2)ng·mL-1、(10.3 ±8.1)ng·mL-1、(13.9±11.1)ng·mL-1,T1/2分别为(109.7±85.0)h、(101.3±81.8)h和(118.2±129.0)h,AUC(0(-∞))分别为(583.8±129.0) ng·mL-1·h-1、(1804.5±577.4)ng·mL-1·h-1和(2522.6±1235.3)ng·mL1·h-1.KH902玻璃体腔给药后,外周血VEGF浓度迅速降低.0.5 mg、1.0 mg和2.0 mg三个剂量组分别在(22.5±36.1)h、(17.0±16.8)h、(47.0±43.3)h降至最低,浓度分别为(3.3±10.2)pg·mL-1、(6.0±9.2) pg·mL-1、(2.3 ±12.1)pg·mL-1.结论:0.5 mg、1.0 mg和2.0 mg各组受试者外周血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与剂量无相关性.玻璃体腔注射不同剂量KH902后受试者外周血中VEGF的浓度均出现降低.
  • 摘要: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人血浆及尿中头孢他美钠的浓度.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150×4.6mm,5μm)色谱柱,血浆及尿样测定用流动相分别为20mmol·L-1醋酸铵∶乙腈(10∶90,v/v,醋酸调pH为5.08)和10mmol·L-1甲酸铵∶乙腈(10∶90,v/v,甲酸调pH为3.53),流速均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65nm.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再用二氯甲烷反洗后取上清液进样,以头孢唑肟钠做内标,按内标法定量;尿样用纯水直接稀释后进样,外标法定量.结果:血药浓度在0.125~32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浓度为0.125μg·mL-1;预处理回收率为98.6%~105.9%;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2.0%和2.1%.尿药浓度在2~2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浓度为2μg·m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3.4%和4.1%.结论:本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用于人血浆及尿中头孢他美钠浓度的测定.
  •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单次、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给予受试制剂1片,进行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经过14天清洗期进入多次给药试验,每天清晨空腹给药1次,每次1片连续给药7天.采用LC-MS/MS法测定12名受试者单次、多次给药后血浆样品中吡格列酮、格列美脲及其各自的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DAS 3.0.4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3.0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后吡格列酮、酮基吡格列酮、羟基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的主要药代参数,单次给药后酮基吡格列酮及羟基吡格列酮的的t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的均无统计学意义;多次给药后,除M-1、M-2、格列美脲的t1/2及M-1的Tmax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基吡格列酮及羟基吡格列酮在体内均有蓄积作用,而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则无蓄积作用.吡格列酮、酮基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在第5天已达到稳态浓度;羟基吡格列酮经多次给药后在第6天达到稳态浓度.
  • 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伊曲康唑的浓度,并评价伊曲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蛋白沉淀的前处理方法,以10μL进样分析.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75∶25∶0.15,V/V/V),流速为0.20mL·min-1.串联质谱API3000采用正电喷雾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的扫描模式.结果:伊曲康唑在2~5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μg·L-1,批内、批间的RSD均<10%.伊曲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1±59.58)%,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和灵敏地应用于伊曲康唑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泊沙康唑的浓度,并评价在禁食和高脂饮食下,单次服用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的前处理方法,以10μL进样分析.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酸(55∶45∶0.1,V/V/V),流速为0.25mL·min-1.串联质谱API3000采用正电喷雾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的扫描模式.结果:泊沙康唑在2~10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 μg·L-1,批内、批间的RSD均<12%.泊沙康唑在禁食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128.02±92.21ng/ml,Tmax:3.88±1.11 h,AUC0-t:3075.27±1917.00 ng·h/ml,AUC0-∞:3196.18±1933.04ng·h/ml,t1/2∶22.11±3.02h;在高脂饮食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354.29±82.13ng/ml,Tmax:7.38±2.87,AUC0-t:12229.08±2923.37 ng·h/ml,AUC0-∞:12612.35±3191.94 ng·h/ml,t1/2:21.39±5.34 h,高脂饮食相对于禁食条件下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9.58±257.92%.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和灵敏地应用于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贯叶连翘对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CYP2B6的底物安非他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未服和连续服用贯叶连翘(325mg/次,1天3次)14天后,单剂量口服安非他酮150mg,采集0、0.5、1、2、3、4、5、6、8、10、12、24、36、48、60和72小时的外周静脉血用来分析安非他酮及其代谢产物羟化安非他酮的血药浓度.结果:贯叶连翘与安非他酮合用耐受性好.所有受试者完成了试验,无不良反应发生,羟化安非他酮的半衰期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从26.7h降低到24.4h(P=0.024).结论:贯叶连翘可极大降低血浆安非他酮的浓度,推测主要是通过增加安非他酮的清除而实现.
  • 摘要:哮喘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收缩,可导致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易反复发作.为了考察抗哮喘新药的临床试验中血药浓度和药效值的采集时间和次数对药效评价和预测的影响,本文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比较不同试验设计的优劣,为哮喘临床试验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建模提供优化试验设计方案.首先假设新药X符合口服一室药物动力学模型和Emax药效模型,通过仿真生成虚拟患者,然后考察不同试验设计(即不同的血药浓度和药效数据采集时间和次数)对药物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参数拟合的影响,通过比较拟合参数与假设参数间的偏差选择哮喘药物临床试验的优选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特拉唑嗪对映体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2mg盐酸特拉唑嗪片,收集给药后48h内的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特拉唑嗪对映体的浓度,计算并比较两对映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其中Tmax采用配对Wilcoxon检验,其他参数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受试者口服盐酸特拉唑嗪后各时间点(+)-(R)-特拉唑嗪的血药浓度均高于(-)-(S)-特拉唑嗪,(+)-(R)-特拉唑嗪和(-)-(S)-特拉唑嗪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15±081)h、(1.13±0.82)h,Cmax分别为(17.3±5.3)ng/mL、 (15.3±4.9)ng/rnL,t1/2分别为(9.96±1.61)h、(5.95±1.40)h,AUC0-t分别为(163.58±43.42)ng/mL h、(98.23±31.38)ng/mL h,AUC0-∞分别为(175.35±46.16)ng/mL h、(105.63±31.37)ng/mL h,Vd/F分别为(85.37±18.25)L、(85.09±21.39)L,CL/F分别为(6.09±1.65)L/h、(10.26±3.04)L/h.结论:本研究首次表明,口服盐酸特拉哩嗦片后,特拉哩嗦的药代动力学具有立体选择性.
  •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单次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男女各半,按拉丁方二交叉自身对照设计,分别先后接受单次静脉恒速滴注低(0.5g)、中(1.0g)、高(2.0g)剂量的注射用头孢他美钠,采集给药前和给药后0.17、0.33、0.5、0.75、1.0、1.5、2、3、4、5、6、8、12、15h静脉血各3ml,并收集每个剂量给药前和给药后0-2h、2-4h、4-6h、6-8h、8-12h、12-24h的尿液,充分混匀后计尿量、留取尿样各10ml,用于测定尿药浓度,计算24小时累积尿药排泄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头孢他美钠的药物浓度和尿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静滴低、中、高剂量的头孢他美钠后,随着单次给药剂量的成倍增加,呈现出线性动力学特征.三个剂量组的24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76.6%、71.7 %、67.6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头抱他美钠在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体内过程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24h尿药累积排泄率约为70%.
  • 摘要:建立人血浆阿奇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HPLC-MS/MS),研究希舒美和国产仿制阿奇霉素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24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双交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没计,单剂口服500mg阿奇霉素参比制剂或试验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经DAS2.0药动学程序处理,阿奇霉素片与希舒美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e,AUC)AUC(0-72h)分别为4307.69μg·h/L与4674.64μg·h/L,AUC(0-∞)分别为4820.14μg·h/L与5133.24μg·h/L,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分别为587.32μg/L与679.01μg/L,半衰期(T1/2,half-time)分别为48.92±11.36h与53.66±11.30h,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分别为1.67±0.69h与2.0±0.63h.试验用阿奇霉素胶囊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58±28.47%,试验制剂AUC(0-168h)和C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8.1~104.6%和77.9~96.4%.本法简便,灵敏准确.试验用阿奇霉素片与希舒美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再障儿童患者环孢素药动学因素,建立该群体的环孢素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其临床个体化使用环孢素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中回顾性收集了94例再障儿童患者的194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数据.应用NONMEM软件中一级条件估计及交互作用(FOCE-I)算法估算药动学参数和个体间、个体内变异.结果:基础模型选用一房室,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模型.最终模型仅有年龄对CL/F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再障儿童患者环抱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为再障儿童患者临床个体化使用环抱素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的浓度,考察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其两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单药盐酸吡格列酮片、单药格列美脲片或盐酸吡格列酮片+格列美脲片.采用LC-MS/MS法测定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的血药浓度,应用DAS3.0.4程序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2名受试者分别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对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服用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时,两种成分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互不影响,而且服用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和同时服用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时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一致,提示服用复方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时具有和同时服用盐酸吡格列酮十格列美脲时相同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盐酸美金刚片与进口盐酸美金刚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盐酸美金刚片,各10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美金刚浓度;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两种药物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8.121±3.787)和(20.319±4.226) ng·mL-1;Tmax分别为(12.7±15.093)和(8.75±2.954)h;t1/2分别为(60.786±15.515)和(61.443±19.155)h;AUC0-t分别为(1748.565±338.913)和(1720.164±317.307)ng· h·mL-1.AUC0-t、AUC0-∞、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9.8%~105.6%、89.7%~106.1%、84.8%~93.9%.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95.513%±2.867%).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摘要:目的:了解注射用比阿培南在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注射用美罗培南为对照药,在全国南北方9个中心进行注射用比阿培南随机、盲法、阳性药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18至70岁的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或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每个患者根据病情程度接受7-14天静脉滴注比阿培南300mg每12小时或者美罗培南500mg每8小时的治疗.结果:共有272例受试者进入M-ITT分析和安全性分析.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的受试者人口学一般资料和疾病基础情况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细菌清除率也没有显著差异,比阿培南组和美罗培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似.结论:比阿培南是一个适用于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安全有效新型碳青霉烯药物.
  •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52周和104周进行疗效评估及预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这47例患者52周时ALT复常率为85.11%,34.04%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291 copies/ml),21.28%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病毒学突破有3例.本研究中有33例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单药治疗到了104周,84.84%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6.06%病毒学应答不佳,ALT持续正常;9.09% (3/33)发生病毒学突破,伴ALT升高;新增了3例替比夫定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另外有l例52周时部分应答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后发生了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快速的抑制HBV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HBeAg和HBsAg的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高.
  • 摘要:目的:1.观察运肠胶囊对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兼毒邪内蕴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2.探索运肠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兼毒邪内蕴证)临床药物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病例240例,其中运肠胶囊高剂量组80例,运肠胶囊低剂量组80例,便通胶囊对照组80 例.低剂量组:运肠胶囊2粒/次(0.35g/粒)+运肠胶囊模拟剂l粒/次,3次/日.高剂量组:运肠胶囊3粒/次(0.35g/粒),3次/日.对照组:便通胶囊3粒/次(0.35g/粒),3次/日.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纳入患者240例,脱落病例11例,剔除病例2例,最终进入意向性(ITT)分析227例.功能性便秘疗效:FAS分析:低剂量组的愈显率为86.25%,高剂量组为82.90%,对照组为70.52%.PPS分析:低剂量组的愈显率为85.71%,高剂量组为83.56%,对照组为70.1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FAS分析:低剂量组的愈显率为78.75%,高剂量组为69.74%,对照组为67.95%.PPS分析:低剂量组的愈显率为77.92%,高剂量组为69.87%,对照组为67.5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肠胶囊适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兼毒邪内蕴证).临床试验中未发现试验药物所致的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通过Ⅱ期临床试验对剂量的探索,高、低剂量组疗效相当.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基源黄连(雅连、味连)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差异,确定最能代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基源种.方法:急性感染性腹泻(胃肠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雅连组口服雅连提取物3g,每日3次,味连组口服味连提取物3g,每日3次,疗程3天.结果:①共有130例受试者入组,其中味连组65例、雅连组65例.②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雅连与味连相当;③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胃肠湿热证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雅连与味连相当.④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主证(大便次数)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雅连优于味连.⑤味连组和雅连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雅连在改善大便次数方面优于味连.两种基源黄连中,雅连可能更能代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艾拉莫德片和阳性对照药尼美舒利片及安慰剂对照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尼美舒利片组,服用尼美舒利片和艾拉莫德片模拟片,尼美舒利片100mg/片,每天2片;安慰剂组:服用艾拉莫德模拟片和尼美舒利模拟片.结果:艾拉莫德组ESR、CRP和RF明显改善,其次是尼美舒利组,再次是安慰剂组.三组间CRP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拉莫德对RA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安慰剂,与尼美舒利相近.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耐受性与尼美舒利和安慰剂相近,但要注意艾拉莫德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ALT升高和皮肤过敏反应.
  • 摘要:目的:本课题在“益气活血”法的指导下,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服用玉屏风胶囊和复方丹参片后的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同时结合对实验室指标和终点指标的评价,综合判定该法的中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共治疗3月,随访至12月.观察治疗前、疗后多个时点(1.5月、3月、6月、9月及12月)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多个时点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4、CD8、CD4/CD8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水平,同时对年感冒次数、急性复发住院次数、年住院日等终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治疗前中医症状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清热化痰协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感染及气道炎症角度探讨清热化痰协定方在治疗AECOPD(痰热阻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AECOPD(痰热阻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协定方汤药(l00ml Tid),共治疗10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TCM)症状积分,肺功能,感染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C反应蛋白(CRP)及气道炎症指标包括血浆白介素(IL)-8、IL-10、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改善用力肺活量、肺功能指标、感染指标、气道炎症指标、疾病疗效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清热化痰协定方能够较好的改善AECOPD(痰热阻肺证)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其疗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IL-10、BPI水平的升高以及下调IL-8水平,进而改善气道炎症.
  • 摘要:替代指标是用来预测一项干预措施对于具有临床意义结局的治疗效果的间接指标,它与临床结局指标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未经验证的替代指标可能会导致及其严重的后果.只有当干预措施对替代指标的治疗效果可以明确可靠地预测对临床指标的治疗效果时,这样的替代指标才是经过验证的、真正意义上的替代指标.目前已发表的肝病临床试验中,未经验证的替代指标的应用普遍存在.通过对替代指标验证的必要性的阐述,在经过验证的替代指标尚未发现之前,死亡率、肝硬化或肝癌发生率、生活质量等,应当作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试验用于评价干预药物疗效的结局指标.
  • 摘要:数据管理贯穿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的整个过程,本文从临床药物试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数据审查与清理以及数据的锁定三个步骤阐述数据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以及数据质量控制中相关研究人员的职责.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现有的实际问题和循证医学的价值及应用现状. 结合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循证医学在中医方剂配伍研究中的思路以作探讨.这种思路是基于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大量RCT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往文献研究的数据再挖掘,方剂再整合创新的思路,探索中药配伍中新的规律及创新点.
  • 摘要:疗效评价是中药新药注册上市评价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上市后中药新药能否有生命力的核心.但目前的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的方法,对于中药新药适应性不强,并不能准确反应出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新药研发和上市后中药新药的应用.经方医学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模式,更重视临床方药应用的症候群,由于方证相应,更符合中药新药的临床特点.因此,在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设计的过程中,借鉴经方医学疗效评价模式,尝试建立中药新药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为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注入新的活力.
  • 摘要: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过程将产生海量的统计结果,既往一般应用“复制”、“粘贴”方法,将这些统计分析结果导入到报表中,极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基于SAS软件,应用其拆分表格、统计分析、结果选择、表格转置、横向合并表格、纵向合并表格等程序,详细地介绍了Ⅰ期临床药物试验计量资料统计自动报表的SAS实现程序,为非统计专业医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自动报表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研究中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基于临床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原理,应用模拟数据进行辩证分析.结果:部分研究数据分别应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及有效率的X2检验会得出孑然相反的统计结果;部分具有前后测量的等级资料,仅对治疗后数据应用Ridit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忽视了治疗前等级情况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应根据研究目的,在研究设计阶段确定应用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还是基于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具有前后测量的等级资料,应该应用等级资料前后测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三种不同疾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单项症状痊愈率,确定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在总体疗效评价中的地位.方法:分别选取符合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临床资料,其中医证候赋分数据应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数据库,通过计算入组时症状评分不为“0”而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病例数,统计出单项症状痊愈率,用以评价各疾病中医主症、次症单项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慢性盆腔炎、中风、胃溃疡中药临床试验的中医症状的次症痊愈率优于主症痊愈率,其中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55%~78%,而主症痊愈率为39%~41%;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37.2%~48.0%,而主症痊愈率在0.5%~33.6%;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80%~88%,而主症痊愈率为74%~80%.结论:中医症状疗效的判定应侧重观察特异症状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特异症状的改变是判定中医疾病疗效的关键;而特异症状和主要症状的改变则是判定中医病所辖证的疗效基础.对于疾病中医证候疗效的考察应侧重在主要症状方面,如果仅以次要症状的变化判定中医证候疗效,不可能确切反映疾病治疗的情况.对于某些以主症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如果更多地提高了次症的疗效,甚至用次症疗效烘托了整体疗效,可能就无法真正体现中药新药的临床疗效和特色.
  •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除抗菌作用之外,还有非抗菌作用,如抗肿瘤、促进胃动力、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对炎症及免疫系统的作用等.本文根据近来对大环内酯类的研究报道,将其抗微生物、抗肿瘤等抗菌作用及新的药理作用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将这些药理学作用应用于临床后,大环内酯类不仅在抗感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地位,在胃肠道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发挥新的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监管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1年1-3月和2012年1-3月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各项指标中,除给药频次其他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比例,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碘普罗胺对中国不同人群肾脏功能影响的规律和特点,为其药物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文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1990年-2012年6月)中碘普罗胺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碘普罗胺对于对于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的患者,患者给药后出现的一过性血清肌酐升高,当存在更多危险因素时,血清肌酐升高幅度更可能够达到造影剂肾病的标准,而给药前后需要积极的水化处理可以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尿γ谷胺酰转肽酶、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为早期临床监测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提供了新的客观指标和思路.
  • 摘要:如何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与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从试验设计、组织、实施、监查以及总结等方面对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若干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 摘要:新近出现的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现有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广泛耐药性,仅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就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状况、耐药和传播机制、实验室检测以及临床感染防治做一综述.
  • 摘要:本文以时间为主线,探讨了随着磺胺和青霉素的成功研发所出现的药品监管和对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论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动态,介绍了自动记录数据库(Automated Database )、计算机监测和标准化程序筛选等现代ADR监测技术的进展。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潜在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参与意愿、动机和相关因素,为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招募和管理受试者,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参考意见.方法:设计专门的问卷,对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用于测量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用于影响参与试验的因素及其所关注问题的分析.结果:共计有2000名患者接受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05份.1284(1284/1605[80%])名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临床试验,321/1605 (20%)名拒绝参与.参与的主要动机为愿意为医学事业做贡献(X2=66.6235,P<0.0001),更早接受新的治疗方法(X2=52.5467,P<0.0001),以及令医生满意(X2=70.3363,P<0.0001);拒绝的主要原因为不愿意当试验品(X2=22.9243,P< 0.0001),担心药物的安全性(X2﹦42.0639,P<0.0001)和副作用(X2=23.7409,P< 0.0001),以及担心被人看不起(X2=15.3615,P<0.0001).本次调查还发现,患者的教育水平和年收入越高,参与的意愿越低(教育水平:秩和检验,Z=-13.795,P<0.0001;年收入:秩和检验,Z﹦4.7464,P<0.0001);对医生信任度越高,参与的意愿越高(秩和检验,Z=7.2557,P<0.0001);而职业对参与意愿也有影响(X2﹦68.3021,P<0.0001).结论:多数中国患者有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受试者,其参与的动机呈多样化,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医生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参与意愿.对临床试验缺乏了解和对试验药物安全性的担忧是拒绝参加临床试验的主要原因.改善患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采取针对性的招募策略,增进有助于患者对临床试验的参与意愿,提高入组率,减少脱落率,促进临床试验的顺利实施,并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结核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征,阐明骨髓结核病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30例骨髓抗酸染色阳性患者的骨髓病理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骨髓病理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髓病变的误诊原因.结果:(1)76.7%(23/30)患者发病年龄<60岁,男女比例1.5∶1;93.3%(28/30)有2个或以上系统受累,3个系统以上受累占76.7%(23 /30);(2)96.7% (29/30)患者以发热为主诉,而63.3%(19/30)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43.3% (13/30)有胸腔积液,36.7%(11/30)有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者占33.3%(10/30);(3)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者占76.7%(23/30),血小板降低者占53.3%(16/30),贫血者占96.7% (29/30),血清白蛋白降低90%(27/30);HIV血清学阳性占6.7%(2/30); (4)70%(21/30)患者胸部CT发现肺结核,其中36.7%(11/30)患者为粟粒性肺结核;(5)8.3%(2/24)患者痰涂片查见结核分枝杆菌.(6)76.7%(23/30)患者住院行抗结核治疗,87%(20/2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例回当地医院治疗,1例死亡.(7)患者骨髓活检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干酪样坏死为主.结论:骨髓结核病常伴有多系统结核,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肝脏、脾脏、淋巴结、骨髓为常见的靶器官,骨髓结核病患者病情较重,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及时且规律的治疗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通过西苑医院内部CRC团队的管理及运行经验,探讨适合中国公立医院的CRC管理及运行模式.方法:与外部SMO公司共同组建及管理CRC团队,制定人员选拔、培训及考核制度,针对本院SOP及临床试验流程确定CRC团队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及相应的工作流程.结果:西苑医院的CRC团队,能够较好地解决临床研究中研究者精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保证研究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医学判断及受试者保护上,从而提高各方对临床试验方案的依从性.结论:西苑医院建立的CRC运作模式是对公立医院的CRC模式进行的有益的实践探索,同时也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探讨的新的模式.
  • 摘要:临床研究数据是论证研究药物安全有效的最重要实证,良好规范的数据管理工作是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是获取完整、准确、真实、可靠的临床研究数据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简介了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的一般流程及相关文档,并对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