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9125篇;相关期刊740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河北中医、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三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生殖医学学术交流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及辅助生殖技术新进展暨山东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年会等;子宫出血的相关文献由4498位作者贡献,包括尤昭玲、罗倩茹、王若光等。

子宫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0 占比:22.51%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9125 占比:77.21%

总计:11819篇

子宫出血—发文趋势图

子宫出血

-研究学者

  • 尤昭玲
  • 罗倩茹
  • 王若光
  • 马红霞
  • 李霞
  • 付灵梅
  • 王丽
  • 文乐兮
  • 李莉
  • 雷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卢潘萍; 廖予妹; 张喆琳
    • 摘要: 背景随着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如何早期有效筛查EC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PMB)女性E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MB就诊的患者168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36例和EC组32例。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使用VOCAL软件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子宫内膜厚度(ET)、阴道出血、年龄、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史计算恶性风险模型评分。绘制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EC组患者BMI、反复出血频率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EC组患者ET、EV大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FI、VFI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三维超声(即EV、VI、FI、VFI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及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17,0.949)〕、0.723〔95%CI(0.629,0.817)〕、0.949〔95%CI(0.908,0.989)〕。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AUC高于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Z值分别为4.762、2.613,P值分别为0.032、0.018)。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4.4%、96.3%、0.807。结论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价值较高,在临床筛查工作中可以初步分流部分患者。
    • 马斌; 王艺璇; 冉婕; 鲁琰; 李天刚; 杨磊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及超声造影(CEUS)对瘢痕妊娠(CSP)病人术中大出血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4例CSP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术中出血≥400 mL的2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出血<400 mL的7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造影后病灶的绒毛距浆膜层最近的距离、丛密绒毛膜厚度、病灶长径、病灶突入切口的平均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病人发生术中大出血风险的概率。结果与对照组病人比较,观察组病人剖宫次数≥2次者比例(69.2%比32.1%)、丛密绒毛膜厚度[1.25(0.95,1.69)cm比0.40(0.33,0.58)cm]、病灶长径[4.47(3.11,5.91)cm比1.66(1.44,2.12)cm]、病灶突入切口的平均径[3.35(2.75,4.33)cm比1.18(0.82,1.75)cm]显著升高(P<0.05),病灶绒毛膜距浆膜层最近距离[0.08(0.02,0.13)cm比0.21(0.20,0.25)cm]显著降低(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34[P<0.001,95%CI为(0.769,0.886)]。当概率值取最佳截断值0.650时,模型预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85.92%、81.82%。结论术前进行TVS及CEUS检查能较准确地评估CSP手术治疗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对病人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周华丹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情况。 方法:收集病例的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月,纳入 70 例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首先给予妇科门诊及 B 超检查,再给予宫腔镜病理检查,最后进行宫腔镜治疗。 结果: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发现:70 例患者中 54.29% (38 / 70)为非器质性病变,其中≤50岁者为 5.26% (2 / 38),>50~60 岁者为 57.89% (22 / 38),>60 ~ 70 岁者为 18.42% (7 / 38),>70 岁者为 10.53%(4 / 38);34.29% (24 / 70)为良性病变,其中≤50 岁者为 16.67% (4 / 24),>50~60 岁者为 54.17% (13 / 24),>60~70 岁者为 16.67% (4 / 24),>70 岁者为 12.50% (3 / 24);11.43% (8 / 70)为恶性肿瘤,其中>50 ~ 60 岁者为 62.50% (5 / 8),>60~70 岁者为 25.00% (2 / 8),>70 岁者为 12.50% (1 / 8)。 结论: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发病危险高,及时诊断与治疗极其有必要。
    • 马艳; 刘萍; 郭爱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门诊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激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妇科确诊为AUB-O并在门诊接受激素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由门诊规范化管理团队运用公众号、微信平台建立一(患)对一(医)互动交流沟通模式,进行家庭延续性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在阴道出血量控制、性生活质量的临床获益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干预3个月后月经量评分、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用药干预3个月后性唤起、性欲望、性高潮、性满意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门诊医护一体化管理在AUB-O激素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在月经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明显获益。
    • 胡忠丽
    • 摘要: 目的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口服药物结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其用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郯城县精神病医院接收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皆处围绝经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参照组应用单一药物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应用米非司酮口服药物结合左炔诺孕酮药物作用于节育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性激素水平、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月经间期不规则出血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口服药物结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性激素水平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关注女性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龚春桃
    • 摘要: 目的比较雌激素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雌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出血,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万水云; 胡敏华; 罗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效果。方法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6.1±1.5)d、经期(6.8±2.5)d短于对照组的(7.5±3.3)、(10.5±5.5)d,经量(45.8±13.3)ml少于对照组的(70.5±18.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采用口服避孕药联合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矫形术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避孕药高,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月经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 张靖; 李潇
    • 摘要: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对流产大鼠子宫出血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未怀孕雌性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受孕的雌性大鼠采用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诱导建立异常子宫出血(AUB)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断血流片,0.45 g/kg)、三七总皂苷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阳性组、三七总皂苷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1次/d,共7 d。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子宫出血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雌二醇(E2)、孕酮(P)、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血栓素B2(TXB2)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的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子宫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6-ketoPGF1α、TNF-α、IL-6水平、子宫内膜组织的纤维化面积比、MMP-2和MMP-9 mRNA表达增加,TXB2、E2、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子宫内膜MVD、VEGF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出血量、血浆6-keto-PGF1α、TNF-α、IL-6水平、子宫内膜组织的纤维化面积比、MMP-2和MMP-9 mRNA降低,TXB2、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子宫内膜MVD、VEGF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剂量三七总皂苷可治疗流产大鼠子宫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度纤维化和炎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重塑,进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关。
    • 蓝莹莹
    • 摘要: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病变组(52例)、正常组(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孕产次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持续时间、年龄、高血压、宫内节育器置入、肿瘤标志物阳性、家族肿瘤史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V0.05),在初潮年龄、糖尿病、激素治疗、手术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年龄是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子宫内膜厚度、年龄、肿瘤标志物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具有关联,早期对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张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2020 年 1 月至 2021年 1 月收治的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 62 例患者,行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并根据需要与否进行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62 例患者中宫腔镜镜下诊断正常子宫内膜(包括萎缩性内膜和增殖期内膜)13 例,子宫内膜厚度均≤10mm;子宫腔内良性病变共 41 例,在子宫内膜厚度10mm 各区间发病率接近;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共 8 例,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62 例患者的宫腔镜镜下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 91.9% 。 结论:对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建议行宫腔镜检查及直视下活检,以对子宫腔内病变作出早期诊断与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